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个性的培养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Y7896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性培养,是当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关键。本文从教师转变观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的视角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就常常形成这样的教学模式:班级设立标兵,要求全班同学向这样的同学学习,因为这样的孩子是“乖孩子”,他的优点值得大家学习。并且由于传统教育又偏重于模仿教育的模式,使得教师的孩子从小在家长身边就接受这种模式的灌输,教师的家长不也常常嘴上挂着“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的语言吗?
  无疑,这样的方式会教出来好孩子,他们乖巧、懂事,会让教师好管理,或者说会表现教师的教育有多么成功,因为教师培育出了一大批听话、循规蹈矩的、不会惹事的好孩子。教师也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看谁教出来的孩子,你看看人家,在工作岗位上踏实肯干,兢兢业业,从不叫苦叫累。教师从家长到老师也常常为有这样的孩子而骄傲。因此,从家长到老师,无一例外的,教师都拿着一把小刀,修理着、砍伐着,让孩子们朝着教师认可的方向、教師欣赏的模式发展。不可否认,这些“乖孩子”确实有许多优点,也有很多长处,确实值得学习。但是,教师的教育是为了发展、造就人才,而不是为了模仿、印刷,一批批的学生不应是仿制品,而应该是有独自个性的艺术品。教师要的是有个性的个体,而不是复制品;教师要的是有创新能力的未来创造者,而不是亦步亦趋的模仿者。一度发生的留学生在国外理论强但缺乏创新能力的现象,就是对教师这种教学、育人模式的最好的警示。所以,培养、塑造孩子的个性,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语文教学更应该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做好引导。
  一、教师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及应试教育的需求,教师的上课方式往往追求知识记忆效果最大化,因此,上课的模式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在前面声嘶力竭地讲,学生在下面默默无闻地记忆、背诵,然后再通过考试的形式,强化训练巩固加深记忆。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主观意识,思维也不会得到有效的培养。日久天长,学生就会变成了复读机,学是学会了,却把学生的活性扼杀了,没有了灵性,成了刻板的学习机器。所以,教师要改变这样的教学模式,转变思维模式,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激发他们的个性思维、创新思维。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展示个性
  语文学科的语言文字内涵深刻、意蕴丰厚,越品越有味道。教师都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认真地品读、独自学习,获得对作品的第一手自我解读,这就是个性。教师甚至可以对这一过程加大力度,延长时间,让学生充分咀嚼、品味、感受,让学生能吃透教材。这一步是培养学生个性的基础。
  承接上述环节,教师就可以小组群学、内部交流,把自己的 理解、体会与同学之间交流、交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不同角度的观感就会呈现出来,这既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当学生的解读被其他同学认同时,又会使学生有成功的喜悦,获得心理满足,这会让学生信心大增,这就是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求,沿着这条路发展下去,学生会越来越愿意去表现,也会越来越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学生的个性何愁发挥不出来?
  接下来可以利用小组展示,让学生有机会在众多人面前表现,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成果,带有自己的个性标签,那是一个个极其鲜活的面孔。当然,在这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完全放手,因为那样就会是一盘散沙,课堂将会是自由市场。在这几个环节中,教师应该作为一个引领者,适时、适机地加以引导、归正,控制好课堂步调。而最后一个环节才是教师应浓墨重彩地出场。我为什么说要浓墨重彩?因为在这里,你要给学生一个高度,这个高度一定要适度,它的效果是让学生既能肯定自己的成绩,又能生发出对你的无限敬意,充满对你、对知识的仰慕之情,这会激发学生的内心驱动力,更愿意学,更愿意表现,继而生发出无限的可能,锻造出意想不到的个体来,这是第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多元化。值得强调的是,无论到什么时候,语文教学也应当强调基础,这是做好一切的前提。但是又不能是以前的那种只注重读写背诵,而应是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多彩。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锻造其个性与能力。因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挖掘、感受作品的情感,去感同身受,去情境再现,然后再去谈感受、谈理解。教师要做好引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这会活跃学生的思维并加深其思维的深度;加强对句子的解读,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情感表达,加强对自己的启发、启迪,然后创造出自己的情感。这是一个丰富学生情感同时也是塑造学生情感的过程,有外在的引导,更有自己内在的发挥,是一种自我个性的成长,而且这是一个拔节似的成长,他的上升是有梯度的,学生的个性在这里会得到及时的、快速的、极好的发展。在这一基础上,适时地来一篇写作,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题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宣泄自己的情感,畅谈自己的观点,这又是一个巩固其个性思维且发展其个性的过程。这是语文学科在塑造孩子个性方面的独特魅力所在。
  切记,在各个学习环节中都会出现各种偏差,甚至会有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这时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才能保障其持续的表现,学生的个性品质才能培养出来。
  三、结语
  总之,语文学习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有其独特的作用的,而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锻造出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面孔来!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在推进整本书阅读课程的过程中,现阶段缺乏对当下畅销类小说的有效阅读指导。针对小说文本,大多教师仍然从小说三要素入手,学生对此已经疲乏,潜意识中会抵触文本,所以本文试图打破以往小说阅读的教学模式,以畅销类外国小说巴克曼的《外婆的道歉信》一书为例,从构建一个探究数字“7”文化内涵的脚手架,寻求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阅读突破口,以层层推进的问题引导学生走向文本深处等几个方面,探究当下畅销小说整本书阅读
【摘要】课外阅读研究由来已久,如何让阅读更高效,不仅是家长担心的,也是教师努力实践的。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走入迷途:阅读不够自主、书目种类单一、量多而效率低。在“互联网 ”时代,笔者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课堂延伸到课外,开发实践探索“悦读课程”,坚持“趣”字当头,进行资源整合利用,丰富趣化课外阅读材料,完善阅读的有效方式,优化教师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现状;策略;悦读课
【摘要】初中文言文的考试中考题型由课内转向课外,在面临着新中考的这种格局下,我们尝试探索一种适应中考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  【关键词】文言文字词;教学原则;讲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7-0104-02  【本文著录格式】陈红冰.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新中考背景下课堂教
【摘要】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教材中的有效资源,而课本插图即是其中一种。实际上,课本插图中蕴含着许多隐性知识,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发挥想象力,与课文内容相结合,提高其对课文的阅读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开发课本插图资源。基于此,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探讨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内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有效运用插图资源,提高课内阅读教学效果。  
【摘要】作文是语文学科中语言文字灵活运用与思维能力的直观体现,是衡量初中生语文层次水平和學科综合素养的重要依据,是语文学科中极其重要的板块。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通常把语文分为零散的几个大内容进行课堂的教学,忽略语文学科知识脉络相互联系的客观实际,让语文学科的知识板块有着清晰明显的边界,这容易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能够让语文知识互相渗透,不利于学生有序的语言逻辑思维的锻炼,从而不能在写作中形
【摘要】小学生初写作文,一是因为胆怯、害怕写不好作文;二是无法下笔,挖空心思也挤不出东西来。原因之一是没有达到厚积的阅读基础,其次是没有激发起他们的写作兴趣。要达到其目的,我想从六个方面着手:温故知新,搭建容易起步的平台;学好例文,用范文引路;厚积阅读知识,抓住源头实践,提升写作兴趣;严格文法要求,夯实写作基础;多修改、反复改,在作文讲评中汲取教训;狠抓作文的讲评,是作文良性发展的契机。  【关键
【摘要】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務”,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摘要】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指导写作时,教师会向学生强调选自己熟悉的材料来写,可最后,材料老套就成了学生作文的一大问题。学生不知该如何选材,他们认为熟悉的材料当然不是新颖的。教师应让学生树立熟悉与新颖并不矛盾的意识,通过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动用五官去发现素材、分解熟悉去得到新颖因素、用心思考去挖掘新素材。学生学以致用,选材老套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关键词】选材;熟悉;新颖;五官;分
【摘要】亲情作文是学生最想写又最不愿意写的文章。最想写是因为来源于生活,从最初接触的“雨天送伞”,到“生病了妈妈彻夜不眠的守护”等选材,已成为了我们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的素材。学生在日常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偏向亲情,实际上,与其说学生想写这类文章,不如理解成是学生自己在我们所框定的环境里所养成的习惯。由于习惯,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比较熟悉,有素材可用,写起来比较顺手,所以,考生在遇到作文题目后,脑海
【摘要】阅读是语文之重要环节,是一个对信息进行分析、收集、整理、加工、归纳、运用之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教师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不仅要用好教材文本,还应进行适当的阅读拓展,以使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内容,形成更加开阔的视野,能够更好地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能为学生的后续语文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应格外重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