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e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不少教师已意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但是比较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这样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与锻炼。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和革新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也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对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怎么应用作探讨,同时提出一些恰当的教学举措。
  关键词:问题引导法;高中化学教学;突破
  问题引导法即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身份提出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运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并提出个人见解与看法,让课堂变成各种思想交汇的多元化教学平台。高中化学教师可应用问题引导法优化课堂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与禁锢,以学生主体展开教学,提升他们的化学思维水平。
  一、 精心设计化学问题,体现课堂教学要素
  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应用问题引导法时,教师应当以具体教材内容为切入点,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为主要依据,精心设计一系列化学问题,且问题要具有思维价值、目标导向和梯度。高中化学教师可以这些问题激活课堂教学,让教师“教”和学生“学”有所根据,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构建活动中。同时,教师需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有所得为基础,利用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情况获得教学反馈,并检测自身的教学效果和情况,借此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诸如,在讲授《钠、镁及其化合物》过程中,针对“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师需先使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掌握金属钠的物理性质,理解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钠的存在和用途,及生产原理;获得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教师依据学习目标表演化学小魔术“滴水点灯”,课前在酒精灯灯芯里暗藏一小块金属钠,实验时用滴管向灯芯内滴一滴水。设计问题:教师引导设计问题:为什么能滴水点灯?在魔术中金属钠的作用是什么?钠具有什么性质?利用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思考:钠为什么有这种功能?原理是什么?然后,教师可设置疑问:钠为什么密封保存在煤油中?为什么钠放在空气中会变暗呢?由银白色变暗肯定是有新的物质生成,是什么物质呢?通过这些问题体现课堂教学要素,引导学生有顺序的学习,激活他们的化学思维。
  二、 认真分析化学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来说应用问题引导法,关键在于问题的分析,教师可借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意识,让他们在问题分析中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問题引导法是以师生一起设疑的方式,极力调动学生探索心理和求知欲望,使其在独立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对不同梯度的问题加强分析和把握,探究精神得以有效锻炼。而且梯度性化学问题能够面向整体教学对象,吸引各个层次的学生均参与到问题分析中,促进他们对化学反应规律、元素符号、概念原理等的理解,使其对化学科学的探究始终充满热情。
  在这里,仍然以“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为例,当学生知道将钠放在空气中,钠的表面变暗就是钠和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教师可利用实验设置疑问: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石棉网,观察火焰颜色及产物的颜色、状态,引领学生回答:到钠燃烧起来,火焰呈黄色,产物为淡黄色的粉末,写出钠在常温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方程式:4Na O2=2Na2O(白色固体),教师写出钠燃烧的方程式:2Na O2=Na2O2(淡黄色粉末)。组织学生思考:是氧化钠比较稳定还是过氧化钠比较稳定?氧化钠能不能转化为过氧化钠?在分析和讨论中得出结论:过氧化钠比较稳定,氧化钠可以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2Na2O O2=2Na2O2。问题是否具有挑战性、独特和新颖,能够对学生的探究热情产生直接影响,教师可借助问题形式激趣设疑,促使他们认真分析问题,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 组织学生解决问题,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高中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掌握基础型化学问题的解决原理之后,接着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发展型问题,再利用教师的从旁协助与点拨,让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外在联系与内在规律产生更加清晰明了的理解与认知,改善自身的化学知识水平。高中化学教师在采用问题引导法时需高度重视问题解决环节,设计好问题后,带领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化学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并指引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构建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从而形成高效课堂。
  比如,在《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结合课标要求,组织学生探讨硫酸型酸雨如何形成的?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如何防治?要求他们实现搜集一些当地的雨水进行检验,测定pH值,思考:硫酸型酸雨中硫元素是从哪里来的?燃烧产生的SO2是怎样转变成酸性物质的?SO2水溶液为什么会使鲜花和蓝色石蕊试纸呈现颜色的变化?解决问题:工业生产中大量含硫矿物燃料的使用,导致空气SO2气体较多;雨水中含有的H2SO3,和SO2不断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强酸H2SO4;空气中SO2在烟尘等作用下氧化成SO3溶于雨水成酸雨。接着,在探究酸雨形成过程的活动中,教师让学生思考:接触到哪几个有关SO2性质的反应?并展示SO2在食品加工领域的使用情况的图片,设计过渡性问题:SO2在食品加工领域中的使用体现了它什么性质?组织学生继续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 形成问题迁移能力,推动学生拓展创新
  在学习高中化学知识过程中,学生对化学元素的规律及概念理解和认知程度,应当利用问题迁移的形式进行反馈,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使其学会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思考状态,活化他们的思维,使问题成为学生自主发现、合作探究和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的“主线”,使其将各个知识点衔接起来,学习思路更加明晰,学习能力不断增强。这样能够推动学生创新性的学习化学知识,拓展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见解。   举个例子,在学习《从铝土矿到铝合金》时,教师可针对铝的存在、物理性质和用途等知识点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迁移和拓展。此时,教师可设计问题: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铝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 在化学反应中,铝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C. 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D. 在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A. 稀硝酸;B. 稀盐酸;C. 硝酸铜;D. 氢氧化钠。电解法冶炼铝时,冰晶石的作用是()A. 助熔剂;B. 催化剂;C. 还原剂;D. 氧化剂。等。利用这些问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使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
  五、 灵活应用问题引导,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使用问题引导法时,教师需全面认识该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问题引导法设计教学,为学生提供新颖、个性的学习方式,指引他们更好的学习、理解、掌握与运用化学知识,发展其综合素质。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与大纲要求运用问题引导法,设计的问题要具有生活化、开放性与新颖性的特点,充分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始终充满无限激情和动力。而且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接触各种类型的问题,通过分析和解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进行《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思考加热的原理是什么?他们在小组内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同时必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又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接着,教师带领学生演示实验:向一支试管中加入5 mL 2 mol·L-1盐酸,放入一段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用手触摸试管外壁;在100 mL小烧杯中加入约20 g经研磨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然后加入约10 g氯化铵晶体,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充分混合,用手触摸外壁。他们得知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两大类。教师可罗列部分现象让学生分析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包括氧化钙与水的反应,高温煅烧石灰石,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镁条与盐酸反应和铝热反应等。如此,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现学现用,既能够深化对知识的消化和记忆,还可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
  六、 总结
  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应用问题引导法是大势所趋,教师需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身心特點灵活应用问题引导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充分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最终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郑玲燕.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09).
  [2]徐磊,廖志刚.基于问题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林区教学,2017(08).
  [3]赵遵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杂谈[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06).
  作者简介:
  罗清容,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微课视频手段的运用,有利于促进政治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激活高中政治教学课堂、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当紧密结合微课模式进行课堂导入、创设教学情境、进行课后复习,不断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政治;微课;意义;对策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已经在信息技术的推广之下被广泛运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和传统的教学
摘要:历史教学最主要的问题是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成为有价值的人才,而历史教学有其特性,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让学生们鉴往知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境界和水平。  本文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历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作用进行了剖析,对历史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一纸浅见,略作分享。  关键词:历史教学;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素质教育  随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人文素质培养已经成为历史教学非常重要的目标;历
摘要:歷史故事属于十分重要的历史教学资源,同时也是最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手段。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故事要确保真实性与娱乐性相结合,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发挥教育作用。本文探讨了几种应用历史故事开展历史教学的典型做法,并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的效果,可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应用效果  初中阶段的历史虽不是主课,但仍然需要提供有效教学,让初中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增强见闻、陶冶情操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及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在核心素养引导下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为了分析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教学方式及途径,笔者针对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摘要:教育的根本发展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个拥有良好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可以充分运用多种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储备更多的知识,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但通过研究高三的教学现状,可以发现,提升高三学习能力的重视度并不高,为此,本文将以高三历史典型试题分析为例,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知识、能力体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深入探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我国中学教育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学习
摘要:帮助学生提高政治自主学习水平是促进学生形成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政治课自主学习品质可分为三个层次,通过以问题促进学生阅读学、以归纳指导学生深入学、以检测启发学生反思学等策略,政治课自主学习可达到较高层次。  关键词:核心素养;自主学习品质;阅读;自我检测  学会学习,自主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的人,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目标,更是学生应具备的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新课标改革要求初中政治教师要改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观念,并且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与初中政治教学相融合,以创新初中政治教学课堂。初中政治课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其不仅是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对时事政治的剖析。但是初中政治课堂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逐步呈现僵硬化。所以新课标要求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化工仿真实训教学的特点,探讨了化工仿真实训在化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最后分析了化工仿真存在的不足,建议应将传统实习和化工仿真实训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使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实践技能,使学生更好的朝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发展。  关键词:化工仿真;实训;化工专业教学;应用;局限性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技巧、操作能力等的
摘要:课程教育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传统的教育手法较为单一,因而需要结合教学实践情况,应用新方法和新技术实施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进行化学概念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原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较为抽象的知识点部分,老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本篇文章在此基
摘要:高中阶段很多学生仍然用初中的思维模式来思考和接收教师的教学,导致许多高中知识不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吸收和接受。学生初中的物理成绩还很不错,但一升上高中后理综成绩不断下滑,特别是在物理的学习中。所以就致使现阶段新课程下教师运用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初高中物理教学更灵活的衔接起来,希望能使学生尽可能的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以便高中的物理学习能够轻松一点。  关键词:物理教学;合理衔接;思维  一、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