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9年11月26日播出的《庆余年》是一部根据猫腻同名小说改编的古装剧,因其带有较强的权谋算计,风格诙谐幽默,受到大众好评,拿下了8.0的豆瓣高分,这在目前电视剧市场来说较为不同凡响。此文主要分析其中的影视编剧艺术。
关键词:《庆余年》;范闲;影视编剧艺术
《庆余年》是一部古装权谋剧,是以现代思想与古代制度的碰撞为主题而展开的故事。电视剧是在古装剧的外形包装下的现代内核,据电视剧所述,范闲身处的文明时代覆灭,现代高科技社会的人类带着记忆“逆向穿越”来到了庆国,展开了这个现代人类在古代世界重启人生,为美好而活的故事。
一、影视编剧艺术的“痕迹”
(一)《庆余年》的“心脏”
悉德·菲尔德说:“人物是你电影剧本的基础,它是你故事的心脏、灵魂和神经系统。”《庆余年》整部电视剧的心脏、灵魂和神经系统是主要人物范闲,全剧围绕着范闲为母亲复仇这条线展开,岂料回到京都城便成为庆帝棋盘上的一枚棋子,明面上是内库财权的权谋之争,实际上他是庆帝的儿子,回京遭遇的一切都是庆帝的设计。《庆余年》这部剧由主要人物支撑起来,范闲作为核心视点人物,牵引了整部电视剧的血肉、骨架,形成统一的整体,他成为各种矛盾冲突的焦点,推动整个故事剧情的发展,并且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编剧将一个带着现代记忆、拥有成年人智慧和思想等特点放到了少年范闲身上,以少年范闲“人小鬼大”,与管家斗智斗勇作为全剧的开篇,牢牢地吸引观众眼球。少年范闲怒扇管家、打了费介三板砖、与费介解剖尸体,并且在短短数日学尽费介毕生医术等情节,通过管家和费介的衬托,刻画了范闲的天资聪慧。有与大宗师齐平的五竹培养其武功,京都监察院第三处主办费介教其医术,范闲脱胎换骨。
编剧用一集的笔墨交代范闲的人物形象、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刻画了主要人物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胆量、一身正气和一副武功,用毒用药的训练为其增添了一道防身符。对主要人物的铺垫,便预示着他未来注定是要掀起京都城内的血雨腥风。
澹州的一起谋杀案让范闲只身涉险来到京都,自他踏上京都的第一抔土壤时,便成为众矢之的。核心冲突事件是范家二夫人柳如玉因家产而对其百般阻拦;长公主李云睿与太子勾结给范闲布下重重障碍;二皇子和太子的皇位之争,让范闲成为争夺的筹码。一路危机四伏,由核心事件演化出的澹州刺杀、牛栏街刺杀、诗词大会、庄墨韩的污蔑、护送肖恩回北齐等事件都将范闲设置为各种矛盾冲突的焦点。辅助事件是范闲为寻其母亲的遗迹,私闯太平别院、到太后寝宫偷盗钥匙;为寻找“鸡腿”姑娘的退婚、寻找;为朋友滕梓荆两肋插刀,打郭保坤、杀程巨树、捉司理理一系列的事件交替出现,推动剧情发展。
另外各大权利的矛盾冲突,庆帝、监察院陈萍萍、宰相林若甫和户部侍郎范建都选择了范闲作为继承人,各大权利碰撞到一起,使范闲成为京都城里第一“抢手”人物,同时也成为敌对人物的 “眼中钉、肉中刺”。编剧笔下的范闲,成为整个权谋争斗过程中的聚焦人物。
“主要人物不单是剧情发展的焦点,还是表达主题的重要载体。主要人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主题的深度。”范闲为寻其母亲叶轻眉的印迹时,在监察院看到那块碑文,了解到母亲的思想,同时也传达了整部剧的一大主题:“愿终有一日,人人生而平等,再无贵贱之分,守护生命,追求光明,此为我心所愿,虽万千曲折,不畏前行,生而平等,人人如龙。”这部古装剧展示了现代思想和古代制度的碰撞,滕梓荆那句“没有黑白,只有贵贱”,和他死后无数人的“死的不过只是个侍卫”无时无刻不在透露着在古代制度中的等级之分,全剧通过范闲的视点引发对主题的深思。
另外,整部剧中通过范闲这个 “心脏”和“灵魂”的言行,“我是一个人,有血有肉,不是棋子,不是商号,我想为了自己好好活一次”;“找到自己想做的事,为自己而活”等傳达着人生哲理的主题。
(二)《庆余年》的“血肉”
《庆余年》的成功之处还在于“血肉”的填充。
总览全剧,范闲从澹州来到京都,看似身处浑水、危机四伏,细看却是处处化解危机,原因就在围绕于核心人物身边的次要人物和辅助人物的安排铺设上。
编剧在人物安排上,给予范闲最大的“偏爱”,设置了五个势力极强的人物围绕在范闲周围,他们好似置身事外,冷眼旁观范闲的一路“升级打怪”,却又是随时关注,给予帮助。这五个势力强大的人统称为“范闲五父”,分别是拥有庆国最大权力的庆帝、监察院院长陈萍萍、绝世武功五竹、绝世用医用毒费介和父亲南庆户部侍郎兼司南伯范建。有这五个人作为次要人物,掌控范闲一路的荆棘,此剧的“浓缩版本”不过就是由“范闲五父”磨砺鞭策其成长的一部与现代接轨的古装权谋剧,胜负早已在人物安排上给予解释。由此,剧中次要人物为主要人物制造困难,对剧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范闲身边的“贴身”辅助人物,不打不相识的滕梓荆,牛栏街刺杀为范闲牺牲;京城第一才女范若若化身“迷妹”为哥哥出谋划策;看似不靠谱,实际上重情重义的王启年;以及“笑点担当者”范思辙和二夫人柳如玉。“辅助人物所占篇幅最少,所处位置最不起眼,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辅助人物的作用是烘托气氛或者交代环境。”有了这些辅助人物的陪衬,增添了全剧的戏剧冲突。
辅助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巧妙设置是编剧为主要人物建立起来的“血肉”,保护“心脏”的跳动,推动剧情发展。
(三)《庆余年》的“骨架”
陈吉德说道:“在叙事作品中,冲突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情节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是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作为一种叙事性作品,影视艺术也离不开冲突。”冲突矛盾的设置塑造人物,同时也展开故事情节,使整部剧更加具有可视性。
在《庆余年》的冲突中,敌对人物被编剧派上用场,为主要人物制造困境和麻烦。长公主李云睿与太子勾结,为了内库财权而阻止自己的女儿林婉儿嫁给范闲,制造了澹州谋杀、牛栏街刺杀、庄墨韩污蔑等事件。围绕着李云睿和太子为中心,牵引出林珙、朱格、郭攸之等众多敌对势力的人物出场,作为范闲的一道道关卡的“拦路人”。另一敌对人物是二皇子李承泽,表面上拉拢范闲,与范闲结交甚好,第一季结局处却留下悬念,李云睿表面上与太子勾结,私底下其实与二皇子为伍。范闲被敌对人物设计,一路不断地解决麻烦。编剧安排了与他势力相当的敌对人物,打造了整部剧的矛盾冲突。
英国近代戏剧理论家威廉·阿契尔说:“冲突乃是生活中最富戏剧性的成分之一,因而许多剧本——也许大多数剧本——事实上的确都以某一种冲突为对象。”冲突有扣人心弦的作用,编剧设置了主要人物与敌对人物之间的冲突,范闲和庄墨韩对峙现场背诗的戏精彩且过瘾,五竹和燕小乙打斗的气魄和威力都给了观众应接不暇的情节上的看点。
为了达到张弛有度的效果,编剧采取了双线并置的结构,主线是范闲为母亲复仇踏上京城道路,只身涉险进入权谋之争。副线是范闲的一场巧合的爱情,编剧让已有婚约的两人在误打误撞下相识相爱,两条线索稳步前进,并且设置了王启年和范思辙这样的“笑点担当”的辅助,让全剧不仅有权谋的紧凑,而且具有喜剧感和节奏感。
在《庆余年》中,编剧打造了一副完美的躯体,同时灌注了丰满的血肉,由灵魂和心脏牵引起整部剧的主题,共同构建了一部完整且鲜活的古装电视剧。
二、结语
正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地运用了影视编剧艺术,才使得剧中的人物、情节、主题和冲突有如此“默契”的搭配。这部诙谐幽默、张弛有度的好剧,在影视编剧艺术上值得借鉴与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吉德.影视编剧艺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罗念生译.诗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3](美)悉德·菲尔德,鲍玉珩、钟大丰译.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从构思到完成剧本的具体指南[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年版.
[4]陈晓春.电视剧理论与创作技巧[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苏牧.荣誉[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伍文菁(1998.10—),女,汉族,重庆市,本科,重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
关键词:《庆余年》;范闲;影视编剧艺术
《庆余年》是一部古装权谋剧,是以现代思想与古代制度的碰撞为主题而展开的故事。电视剧是在古装剧的外形包装下的现代内核,据电视剧所述,范闲身处的文明时代覆灭,现代高科技社会的人类带着记忆“逆向穿越”来到了庆国,展开了这个现代人类在古代世界重启人生,为美好而活的故事。
一、影视编剧艺术的“痕迹”
(一)《庆余年》的“心脏”
悉德·菲尔德说:“人物是你电影剧本的基础,它是你故事的心脏、灵魂和神经系统。”《庆余年》整部电视剧的心脏、灵魂和神经系统是主要人物范闲,全剧围绕着范闲为母亲复仇这条线展开,岂料回到京都城便成为庆帝棋盘上的一枚棋子,明面上是内库财权的权谋之争,实际上他是庆帝的儿子,回京遭遇的一切都是庆帝的设计。《庆余年》这部剧由主要人物支撑起来,范闲作为核心视点人物,牵引了整部电视剧的血肉、骨架,形成统一的整体,他成为各种矛盾冲突的焦点,推动整个故事剧情的发展,并且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编剧将一个带着现代记忆、拥有成年人智慧和思想等特点放到了少年范闲身上,以少年范闲“人小鬼大”,与管家斗智斗勇作为全剧的开篇,牢牢地吸引观众眼球。少年范闲怒扇管家、打了费介三板砖、与费介解剖尸体,并且在短短数日学尽费介毕生医术等情节,通过管家和费介的衬托,刻画了范闲的天资聪慧。有与大宗师齐平的五竹培养其武功,京都监察院第三处主办费介教其医术,范闲脱胎换骨。
编剧用一集的笔墨交代范闲的人物形象、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刻画了主要人物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胆量、一身正气和一副武功,用毒用药的训练为其增添了一道防身符。对主要人物的铺垫,便预示着他未来注定是要掀起京都城内的血雨腥风。
澹州的一起谋杀案让范闲只身涉险来到京都,自他踏上京都的第一抔土壤时,便成为众矢之的。核心冲突事件是范家二夫人柳如玉因家产而对其百般阻拦;长公主李云睿与太子勾结给范闲布下重重障碍;二皇子和太子的皇位之争,让范闲成为争夺的筹码。一路危机四伏,由核心事件演化出的澹州刺杀、牛栏街刺杀、诗词大会、庄墨韩的污蔑、护送肖恩回北齐等事件都将范闲设置为各种矛盾冲突的焦点。辅助事件是范闲为寻其母亲的遗迹,私闯太平别院、到太后寝宫偷盗钥匙;为寻找“鸡腿”姑娘的退婚、寻找;为朋友滕梓荆两肋插刀,打郭保坤、杀程巨树、捉司理理一系列的事件交替出现,推动剧情发展。
另外各大权利的矛盾冲突,庆帝、监察院陈萍萍、宰相林若甫和户部侍郎范建都选择了范闲作为继承人,各大权利碰撞到一起,使范闲成为京都城里第一“抢手”人物,同时也成为敌对人物的 “眼中钉、肉中刺”。编剧笔下的范闲,成为整个权谋争斗过程中的聚焦人物。
“主要人物不单是剧情发展的焦点,还是表达主题的重要载体。主要人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主题的深度。”范闲为寻其母亲叶轻眉的印迹时,在监察院看到那块碑文,了解到母亲的思想,同时也传达了整部剧的一大主题:“愿终有一日,人人生而平等,再无贵贱之分,守护生命,追求光明,此为我心所愿,虽万千曲折,不畏前行,生而平等,人人如龙。”这部古装剧展示了现代思想和古代制度的碰撞,滕梓荆那句“没有黑白,只有贵贱”,和他死后无数人的“死的不过只是个侍卫”无时无刻不在透露着在古代制度中的等级之分,全剧通过范闲的视点引发对主题的深思。
另外,整部剧中通过范闲这个 “心脏”和“灵魂”的言行,“我是一个人,有血有肉,不是棋子,不是商号,我想为了自己好好活一次”;“找到自己想做的事,为自己而活”等傳达着人生哲理的主题。
(二)《庆余年》的“血肉”
《庆余年》的成功之处还在于“血肉”的填充。
总览全剧,范闲从澹州来到京都,看似身处浑水、危机四伏,细看却是处处化解危机,原因就在围绕于核心人物身边的次要人物和辅助人物的安排铺设上。
编剧在人物安排上,给予范闲最大的“偏爱”,设置了五个势力极强的人物围绕在范闲周围,他们好似置身事外,冷眼旁观范闲的一路“升级打怪”,却又是随时关注,给予帮助。这五个势力强大的人统称为“范闲五父”,分别是拥有庆国最大权力的庆帝、监察院院长陈萍萍、绝世武功五竹、绝世用医用毒费介和父亲南庆户部侍郎兼司南伯范建。有这五个人作为次要人物,掌控范闲一路的荆棘,此剧的“浓缩版本”不过就是由“范闲五父”磨砺鞭策其成长的一部与现代接轨的古装权谋剧,胜负早已在人物安排上给予解释。由此,剧中次要人物为主要人物制造困难,对剧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范闲身边的“贴身”辅助人物,不打不相识的滕梓荆,牛栏街刺杀为范闲牺牲;京城第一才女范若若化身“迷妹”为哥哥出谋划策;看似不靠谱,实际上重情重义的王启年;以及“笑点担当者”范思辙和二夫人柳如玉。“辅助人物所占篇幅最少,所处位置最不起眼,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辅助人物的作用是烘托气氛或者交代环境。”有了这些辅助人物的陪衬,增添了全剧的戏剧冲突。
辅助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巧妙设置是编剧为主要人物建立起来的“血肉”,保护“心脏”的跳动,推动剧情发展。
(三)《庆余年》的“骨架”
陈吉德说道:“在叙事作品中,冲突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情节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是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作为一种叙事性作品,影视艺术也离不开冲突。”冲突矛盾的设置塑造人物,同时也展开故事情节,使整部剧更加具有可视性。
在《庆余年》的冲突中,敌对人物被编剧派上用场,为主要人物制造困境和麻烦。长公主李云睿与太子勾结,为了内库财权而阻止自己的女儿林婉儿嫁给范闲,制造了澹州谋杀、牛栏街刺杀、庄墨韩污蔑等事件。围绕着李云睿和太子为中心,牵引出林珙、朱格、郭攸之等众多敌对势力的人物出场,作为范闲的一道道关卡的“拦路人”。另一敌对人物是二皇子李承泽,表面上拉拢范闲,与范闲结交甚好,第一季结局处却留下悬念,李云睿表面上与太子勾结,私底下其实与二皇子为伍。范闲被敌对人物设计,一路不断地解决麻烦。编剧安排了与他势力相当的敌对人物,打造了整部剧的矛盾冲突。
英国近代戏剧理论家威廉·阿契尔说:“冲突乃是生活中最富戏剧性的成分之一,因而许多剧本——也许大多数剧本——事实上的确都以某一种冲突为对象。”冲突有扣人心弦的作用,编剧设置了主要人物与敌对人物之间的冲突,范闲和庄墨韩对峙现场背诗的戏精彩且过瘾,五竹和燕小乙打斗的气魄和威力都给了观众应接不暇的情节上的看点。
为了达到张弛有度的效果,编剧采取了双线并置的结构,主线是范闲为母亲复仇踏上京城道路,只身涉险进入权谋之争。副线是范闲的一场巧合的爱情,编剧让已有婚约的两人在误打误撞下相识相爱,两条线索稳步前进,并且设置了王启年和范思辙这样的“笑点担当”的辅助,让全剧不仅有权谋的紧凑,而且具有喜剧感和节奏感。
在《庆余年》中,编剧打造了一副完美的躯体,同时灌注了丰满的血肉,由灵魂和心脏牵引起整部剧的主题,共同构建了一部完整且鲜活的古装电视剧。
二、结语
正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地运用了影视编剧艺术,才使得剧中的人物、情节、主题和冲突有如此“默契”的搭配。这部诙谐幽默、张弛有度的好剧,在影视编剧艺术上值得借鉴与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吉德.影视编剧艺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罗念生译.诗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3](美)悉德·菲尔德,鲍玉珩、钟大丰译.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从构思到完成剧本的具体指南[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年版.
[4]陈晓春.电视剧理论与创作技巧[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苏牧.荣誉[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伍文菁(1998.10—),女,汉族,重庆市,本科,重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