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都深感语文教学“难”,因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有部分同学还放弃了对语文的学习。我认为这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外,与语文教师也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可能因为我们没有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能没有注重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而教师要完成这个重大任务,自己就得继续不断养成这些良好习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习惯终身受益。”习惯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任何教学方式都是低效的。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踏实认真学习习惯的培养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习语文亦如此。但现在许多学生对此却满不在乎:读文章时不懂的字词“靠边站”,不去查工具书,只读不思,读完后不知所以然;写字马马虎虎,极不认真,作文东拼西凑,应付了事。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学习好语文?因此,我们老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一定要抓好他们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比如:指导他们预习课文时,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排除阅读上的障碍,学会摘抄好的词句;对部分书写不认真的同学,抽出时间指导他们练钢笔字等。语文学习中的每—个环节,都要求学生认真去完成。刚开始,老师也许会辛苦些,但一段时间下来,你会发现这是件“事半功倍”的好差事,同时还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些都将为你的语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培养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其中,对初中生的要求是:“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会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续,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对话的能力,能说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的表述,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从《课程标准》要求来看,要达到这—要求,就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言的训练规律,制定一套循序渐进、行之有效的方法,花时间去训练他们。这就需要我们坚持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认真领会课文中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用好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内容,使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实践,积累口语交流的经验。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所以,在语文教学之中,我们需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因为只有与学生的实际相符的交际情境,才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才能调动起他们情感的思维,产生共鸣,有感而发。所以我们在上课时应把握住这一点,千万不要把语文课变为老师干巴巴的讲解,而让学生觉得语文课枯燥无味。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和魏书生,他们的成功所在就是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程内容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寓情于理,让师生在激昂的教学环境中畅所欲言,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读、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阅读是获得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明多读书对学生具有极大的益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因此,特别对于刚升入初中阶段的学生,首先就要培养他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老师要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的课内阅读,把读教材放在首位。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就圈划下来,或在旁边做好批注,借助工具书,疏通生字词,了解文章基本含义。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领会文章优美之笔;默读,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反复阅读,解决疑难问题。所以,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时而书声琅琅,时而静而无声,时而争论纷纷,而不是老师自编自演的“独角戏”。
背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之一,即是在进行各种语言素材的积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背诵的篇段有130篇(其中课内80篇,推荐背诵50篇),我认为仅此不够。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这里所说的“熟读”即背诵,积累大量的语言必须靠背来完成。所以在阅读教学中遇到好的篇、段应尽量要求学生去背,如朱自清的《背影》、《春》和蒙田的《热爱生命》等。同时还可要求学生每天记—个成语,每周背诵两条名言警句,并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优美词句、精彩篇章。通过反复的诵读,这些材料将储存于大脑,就能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好素材,成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写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作文教学让老师们费尽心机,学生却越写越不知怎么写。这或许是因为我们老师未注重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致使学生在作文创新的大旋涡中不知所措。《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应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平时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而且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让他们有感而发。另外还可要求学生准备一个作文素材笔记本,每天坚持积累一些好的语文素材(好的词句),每周读三到五篇优秀作文。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起来自然也就能“言之有物”,而不必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愁。同时还可根据课内阅读的内容,选择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进行课外练笔。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有了,那么喜欢写作也就顺理成章了。
总之,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学习语文来讲是受益终身的。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需要每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
[2]《走进新课程》.北师大出版社。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踏实认真学习习惯的培养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习语文亦如此。但现在许多学生对此却满不在乎:读文章时不懂的字词“靠边站”,不去查工具书,只读不思,读完后不知所以然;写字马马虎虎,极不认真,作文东拼西凑,应付了事。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学习好语文?因此,我们老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一定要抓好他们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比如:指导他们预习课文时,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排除阅读上的障碍,学会摘抄好的词句;对部分书写不认真的同学,抽出时间指导他们练钢笔字等。语文学习中的每—个环节,都要求学生认真去完成。刚开始,老师也许会辛苦些,但一段时间下来,你会发现这是件“事半功倍”的好差事,同时还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些都将为你的语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培养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其中,对初中生的要求是:“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会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续,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对话的能力,能说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的表述,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从《课程标准》要求来看,要达到这—要求,就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言的训练规律,制定一套循序渐进、行之有效的方法,花时间去训练他们。这就需要我们坚持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认真领会课文中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用好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内容,使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实践,积累口语交流的经验。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所以,在语文教学之中,我们需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因为只有与学生的实际相符的交际情境,才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才能调动起他们情感的思维,产生共鸣,有感而发。所以我们在上课时应把握住这一点,千万不要把语文课变为老师干巴巴的讲解,而让学生觉得语文课枯燥无味。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和魏书生,他们的成功所在就是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程内容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寓情于理,让师生在激昂的教学环境中畅所欲言,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读、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阅读是获得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明多读书对学生具有极大的益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因此,特别对于刚升入初中阶段的学生,首先就要培养他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老师要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的课内阅读,把读教材放在首位。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就圈划下来,或在旁边做好批注,借助工具书,疏通生字词,了解文章基本含义。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领会文章优美之笔;默读,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反复阅读,解决疑难问题。所以,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时而书声琅琅,时而静而无声,时而争论纷纷,而不是老师自编自演的“独角戏”。
背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之一,即是在进行各种语言素材的积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背诵的篇段有130篇(其中课内80篇,推荐背诵50篇),我认为仅此不够。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这里所说的“熟读”即背诵,积累大量的语言必须靠背来完成。所以在阅读教学中遇到好的篇、段应尽量要求学生去背,如朱自清的《背影》、《春》和蒙田的《热爱生命》等。同时还可要求学生每天记—个成语,每周背诵两条名言警句,并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优美词句、精彩篇章。通过反复的诵读,这些材料将储存于大脑,就能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好素材,成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写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作文教学让老师们费尽心机,学生却越写越不知怎么写。这或许是因为我们老师未注重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致使学生在作文创新的大旋涡中不知所措。《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应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平时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而且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让他们有感而发。另外还可要求学生准备一个作文素材笔记本,每天坚持积累一些好的语文素材(好的词句),每周读三到五篇优秀作文。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起来自然也就能“言之有物”,而不必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愁。同时还可根据课内阅读的内容,选择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进行课外练笔。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有了,那么喜欢写作也就顺理成章了。
总之,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学习语文来讲是受益终身的。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需要每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
[2]《走进新课程》.北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