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维能力对初中数学的重要意义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lzs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和人们的需要。初中是学生思维能力初步定型的时期,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维能力对初中数学的重要意义,才能提高教育质量 ,从本质上做好教育工作。学生更要自觉认识到提高思维能力对自我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 重要意义
  一、思维能力对初中数学的意义
  1.由学科特点来看。
  数学教学除了注重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外,还注重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初中数学课标考查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求全面突出重点,这对学生学习其它学科有正面作用。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学习能力养成了,学习其他学科自然驾轻就熟。
  2.由教育目的来看。
  养成思维能力直接的目的就是学习数学技能、提高数学成绩,但是思维加工的过程是一个快乐而艰辛的体验过程。数学是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一门科目,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可逐步形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等都有利于学生理性地看待问题。
  3.由学生发展来看。
  思维能力的养成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不轻易放弃的精神,这就是教学的重大意义所在。教师因材施教,以关心、宽容的态度来对待每个学生,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以身作则,增进师生友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强大。
  二、培养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的体现
  学生遇到难题,首先要动脑想一想,这就是思维。思维能力主要是靠后天不断练习、勤加思考多问为什么得来的。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有利于学生进行将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再将理性知识转化为感性知识的实践活动。
  在初中数学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去积极解决问题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来采取多样化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眼球。设置悬念是学习心理的强刺激,可将传统的“复习和提问”转为“问题和思考”的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电脑、投影等教学多媒体工具能使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将抽象化为具体,从“灌输”变成“接受”的过程。
  2.独立思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遇到难题首先不要求助他人而是运用课堂知识来动脑动手思考,这个过程是对思维的整合、处理、验证,是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应根据教学特点布置逻辑分层的课后练习。所有的数学家都是辛辛苦苦、呕心沥血才获得成功,要坚持练习,避免重复错误,完成培养思维能力的探究性阶段活动,建立数学思维能力和坚毅性、自制性,从数学学习中获得无穷的快乐。
  3.全面性和灵活性。
  主要表现为思维能力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要给出典型的例题,注意比较给出准确的课堂评价,练习中改变习题的思维梯度,而不是单一的机械重复,引导学生自己找题做、自己找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类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条理性和规范性。
  条理性和规范性是思维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板书并提醒学生改正不良习惯,例如在草稿纸上计算时应该整洁有条理,方便检查。数学固有的思维能力有逻辑顺序和分类思想。
  三、初中数学培养思维能力的原则
  1.注重逻辑推理思维方式的培养。
  三段论推理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推理,最能体现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的特点,在初中几何应用中最基本、最广泛的推理,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应作为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重点和切入点。
  教学中,要坚持做到结合综合法和分析法,即由因导果和由果导因。例如证明两个角相等,综合法思路:已知条件→三角形相似或两直线平行→对应角或同位角相等。分析法思路:对应角或同位角相等→三角形相似或两直线平行→已知条件。分析法的特点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开始一步步地寻求其成立的条件,直至寻求到已知条件上。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条件开始推演,一步步地推到结果,最后推出要证明的结果。证几何题时,在思索上分析法优于综合法,在表达上分析法不如综合法。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宜于表述,在解决问题中,最好合并使用。对于一个新问题,我们一般先用分析法寻求解决,然后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述出来。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几何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综合法与分析法合并使用的方法去寻求证明的途径,可称之为综合分析法。即先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可以得出什么结果;再从要证明的结论开始寻求,看它的成立需具备哪些条件;最后看它们的差距在哪里,从而找出正确的证题途径。
  2.注重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教育教学手段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空间信息分为动、静两类,要对信息快速搜索和分类,抓住中心概念,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教师可通过运用多媒体工具来展示立体图形的内部结构,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感知。也可借助实物模型,如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时,可以这样设计:将牙膏盒(长方体)、魔方(正方体)、可乐罐(圆柱体)、甜筒(圆锥体)和乒乓球(球)逐一展示,请学生想象一下。
  3.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主要体现为逆向思维的灵活性。正向思维形成了思维定势,当正面限制条件多,那么教学问题变得极为复杂,可运用逆向思维,独辟蹊径,优化解题过程。具体方法为逆向思考和改变角度:逆向思考即从结论推回到原因,正难则反,将条件当结论用,将结论作为条件;改变角度即变更主次,变客为主,常能取得意外的收获。
  四、总结
  数学是一个集判断、分析、推理、归纳、综合为一体的科目,现代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严重。初中教学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黄金阶段”,这种“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听众”的教学模式的改变迫在眉睫。新课改的新理念注重知识技巧之外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合作精神。单一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思维忽略了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要结合以“学”为主的教学思维,尊重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善于观察不同班级后进生、中等生、优秀生的区别,做到因“层”施教。
  参考文献
  [1]胡卫平 罗来辉 论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结构[J].学科教育,2001,(02)。
  [2]陈付强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J].南方论刊,2011,(08)。
  [3]张仁清 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
  [4]林崇德 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能的突破口[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9)。
其他文献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问题 创新 实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激
期刊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着眼于长远发展的要求,是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使学生成为素质教育的主体。而要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对学生美育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开发学生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使他们能在生活中认识美和创造美,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重树立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美术教育创造性思维与想
期刊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处理的方法,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对于运用历史理论深入分析、认识、理解掌握复杂的、交叉的、矛盾的历史知识,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着眼点应是自主
期刊
摘 要:数学是现代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之一,它所体现的思想方法、逻辑推理、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价值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渗透到了各个领域。针对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建模应用意识弱的现状,应让学生走进数学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审视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其自主探索和数学建模意识,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应用意识 能力  在“科教兴国”基本国策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指引下,我国的数学教
期刊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2、观察分析生活中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增强依法维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意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二、学习重难点  1.对财产权继承权、智力成果权的理解。  2.如何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智力成果权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自学新知  1
期刊
摘 要:英语课本的课文常配有插图,尤其是初中的英语课本,其插图量更多。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尚小,抽象思维能力还不高,主要还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来进行思考。而插图的大量使用,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中的知识提供了方便。  关键词:插图 英语教学 应用  教材插图是指穿插在教材中,辅助说明教材文字内容,对课本中的文字内容加以补充及说明的图画。同时,它也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期刊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一个班级、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生而为人,每个人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而良好的做人习惯正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
期刊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赏识,便是教育的一种艺术体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赏识教育正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被确认和推广,并且在很多个体范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认为,赏识学生是美术教学活力的源泉。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赏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一、赏识学生的问题  有人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目前我们努力的目标。笔者从“改变教学方法,培养主动求知的意识;激活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设置素质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三个方面对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生物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不但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而且重视人的思想水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
期刊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关心程度也越来越大,环保教育已逐渐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我国在1989年1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使环保工作正式步入法制轨道,并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现在人类共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而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要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在有关环境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