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入点 语文课堂更精彩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学证明:成功的切入是一种艺术,被喻为教师谱写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那么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去创设一些新颖独特的课堂切入方式呢?下面谈谈我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从课文题目切入
  课文题目是人们阅读文本时获得的第一信息,围绕课文题目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切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如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课文时就可以从题目切入。我先问学生:“你们从题目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回答说:“‘泊’字是三点水,那说明罗布泊曾经是一个湖,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消逝了。”我再设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学生思考后回答:“罗布泊现在是什么样子的?它曾经是怎样的一个仙湖?罗布泊什么时候消逝的?它為什么会消逝?它的消逝带来怎样的后果?”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很快就理清了全文的思路。
  二、从课文的疑点切入
  古人云:“学贵有疑。”又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知识的开始,有时抓住课文的疑点引导学生,能迅速激起学生穷根探源的好奇心,有利于整篇文章的理解。如上《行道树》这课,文中最后一句写道: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我问学生:“为什么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忧愁’和‘快乐’是否矛盾?”经过讨论,学生们得出的结论是不矛盾。因为行道树是为城市空气污染和市民健康而“忧愁”;“快乐”是因为行道树能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日献出绿阴,能为城市制造清新。文章正是通过行道树的内心独白,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这样一个疑点就串起了整节课所有的问题,也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从文章的插图切入
  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与文字相比较,色彩亮丽的插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而以美丽的插图为切入点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教学《苏州园林》,说明文的学习本来就有些枯燥无味,所以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看语文书前面的几幅彩图,在尽情欣赏图片之后,要求学生说说对苏州园林的印象,学生们都说真是美不胜收,接着我让学生读课文,很快就找出了苏州园林的总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再说说苏州园林建筑设施方面是如何达到这个目的的,这样依景学文,依文赏景,一节课的教学就如行云流水,学生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
  四、从文章的中心句切入
  中心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以中心句作为文章的切入点不但可以使课堂教学脉络清晰,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整合,形成知识的系统性,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以《社戏》一文来说,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是从第一部分开始,先给课文分段,列好小标题——乡间生活、月下航船、赵庄看戏、归航偷豆,再逐段分析。这样虽然重点难点也能突破,但总觉得不是很流畅。因此,我在教学中换了一个方法,抓住课文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设置问题:“那夜的豆到底怎么好吃,戏怎么好看?”学生满怀兴趣积极主动地读课文,得出结论:豆并不算很好吃,戏也不好看。到这里我再追问一句:“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学生再读课文,进一步思考后得出结论:豆是偷的,所以感觉好吃,符合儿童心理;戏是和小朋友一起看的,朋友的情谊难忘;丰富有趣的乡间生活难忘;美丽的乡间景色难忘;无忧无虑的少年生活难忘……由此展开,学生自然把握了文章的主题。
  五、多媒体课件切入
  近年来,影视动画、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充分运用,这也是语文教学巧妙切入的一种手段。例如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我们的学生很少看过安塞腰鼓,在上课前就可以播放腰鼓表演的盛况,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从不同角度描写的精彩之处;《说“屏”》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屏风”这种事物,在我们现代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常见了,学生对于屏是比较陌生的,更不知怎样去鉴赏它。但是在古代,屏风却是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艺术性的一种事物。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风格各异、古朴典雅的屏,学生对屏有了直观的了解,就更容易进入文本的学习。
  六、语文实践活动切入
  初中语文课本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这些活动都与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有关。我们的老师习惯上完一个单元后再进行实践活动,甚至因为教学时间紧而不予理睬。殊不知这些综合性实践活动是中考的重要内容,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引起重视。例如在上《爱莲说》之前可以先进行“莲文化的魅力”的综合性活动,通过对有关莲花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探讨莲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渊源,这样学生在学习《爱莲说》时就更容易理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内涵,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周敦颐会以莲花自勉,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和情感了。
  实践证明,成功的教材处理,往往意味着成功的教学效果,而这效果,也往往因为准确地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切入口。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不管哪种切入方法,只要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启迪和拓展学生思维,就是最佳的方法。找准切入口,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凝练流畅,精彩生动,富有艺术性。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远县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王 江
其他文献
從化学学习来看,化学用语、物质的性质及其制法和用途、化学实验现象、化学实验知识等都是需要记忆的。而进入高中,多姿多彩的化学实验一下子激起学生们学习化学的兴趣。然而,随着所学知识量的增多,有些学生会感到学习化学越来越吃力,很多内容在脑海中显得模糊不清,考试成绩也随之下滑,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过好化学记忆这一关。化学学习中应记忆的内容很多,这就必须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下面结合本人在多年教学中的点滴经验谈谈
浙江产交所总经理姚上毅透露,浙江民间资本充裕,而房地产业的投资回报率又比较高,加之不少浙江省属国企出于做强主业谋划上市的考虑,开始剥离非主营的房地产业务,因此,近期浙
一、从源头着手,引进“活水”  源头是活水,有了源头,写作就不会枯竭或断流 ,就不会出现“抓头发、咬笔杆”的尴尬事。从古今中外写作名家的经验来看,源头有两个:一个是大源头——生活;一个是小源头——书籍。生活始终是写作的不竭动力与源泉,一切的感触与经验教训都是在社会实践与生活的过程中生长。“实践出真知”、生活是“作家”,一切的书籍都是作家、学者在实践生活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这些都告诉我们:要想写好作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还能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这已然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之一.随着
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说道:“现代教育有两大使命:一是发现孩子一是解放孩子。每个孩子都具有主动性,协助拓展孩子的主动发展,应当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创新自己的思维和教法,才能有新的成效。  一、微笑教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上不要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和学生的绝对服从,应允许学生稍稍“乱”些,让其在忘我地投入课堂活动时动起来,这样才能迸发
目的 以五指山小型猪心肌梗塞模型为研究对象,筛选对心肌梗塞易感且可能调控血管生成素-2 (ANGPT-2,促血管生长和形成的重要基因)表达的miRNAs.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
创新教学就是指教师在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的指导下,通过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教学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各科教学都进行着大量的探索和尝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做了一些创新教学的探索和努力:  一、转变教师观念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人才观,坚持和贯彻以学生为主的原则,相信每一个学生
所謂个性化作文,就是独立性作文,是一种打破思维定势,不落窠臼,有独创性质和鲜明个性的作文;是写给自己和知己看的,饱含真情实感、“口随心走,笔随口走”的作文,它所表现出来的是能用自己的心,通过自己的笔,抒自己的情,言自己的志,说自己想说的话。  好的文章往往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而又呈现出个体的差异,因为涂抹了个性化的色彩,才有与众不同和感人至深的力量,所以个性是文章的真正价值之所在。有了个性,文章
2013年5月14日,《地球学报》编辑部主任魏乐军研究员赴美参加了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莱文学院与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的“2013中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