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学证明:成功的切入是一种艺术,被喻为教师谱写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那么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去创设一些新颖独特的课堂切入方式呢?下面谈谈我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从课文题目切入
课文题目是人们阅读文本时获得的第一信息,围绕课文题目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切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如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课文时就可以从题目切入。我先问学生:“你们从题目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回答说:“‘泊’字是三点水,那说明罗布泊曾经是一个湖,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消逝了。”我再设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学生思考后回答:“罗布泊现在是什么样子的?它曾经是怎样的一个仙湖?罗布泊什么时候消逝的?它為什么会消逝?它的消逝带来怎样的后果?”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很快就理清了全文的思路。
二、从课文的疑点切入
古人云:“学贵有疑。”又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知识的开始,有时抓住课文的疑点引导学生,能迅速激起学生穷根探源的好奇心,有利于整篇文章的理解。如上《行道树》这课,文中最后一句写道: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我问学生:“为什么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忧愁’和‘快乐’是否矛盾?”经过讨论,学生们得出的结论是不矛盾。因为行道树是为城市空气污染和市民健康而“忧愁”;“快乐”是因为行道树能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日献出绿阴,能为城市制造清新。文章正是通过行道树的内心独白,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这样一个疑点就串起了整节课所有的问题,也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从文章的插图切入
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与文字相比较,色彩亮丽的插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而以美丽的插图为切入点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教学《苏州园林》,说明文的学习本来就有些枯燥无味,所以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看语文书前面的几幅彩图,在尽情欣赏图片之后,要求学生说说对苏州园林的印象,学生们都说真是美不胜收,接着我让学生读课文,很快就找出了苏州园林的总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再说说苏州园林建筑设施方面是如何达到这个目的的,这样依景学文,依文赏景,一节课的教学就如行云流水,学生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
四、从文章的中心句切入
中心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以中心句作为文章的切入点不但可以使课堂教学脉络清晰,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整合,形成知识的系统性,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以《社戏》一文来说,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是从第一部分开始,先给课文分段,列好小标题——乡间生活、月下航船、赵庄看戏、归航偷豆,再逐段分析。这样虽然重点难点也能突破,但总觉得不是很流畅。因此,我在教学中换了一个方法,抓住课文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设置问题:“那夜的豆到底怎么好吃,戏怎么好看?”学生满怀兴趣积极主动地读课文,得出结论:豆并不算很好吃,戏也不好看。到这里我再追问一句:“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学生再读课文,进一步思考后得出结论:豆是偷的,所以感觉好吃,符合儿童心理;戏是和小朋友一起看的,朋友的情谊难忘;丰富有趣的乡间生活难忘;美丽的乡间景色难忘;无忧无虑的少年生活难忘……由此展开,学生自然把握了文章的主题。
五、多媒体课件切入
近年来,影视动画、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充分运用,这也是语文教学巧妙切入的一种手段。例如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我们的学生很少看过安塞腰鼓,在上课前就可以播放腰鼓表演的盛况,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从不同角度描写的精彩之处;《说“屏”》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屏风”这种事物,在我们现代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常见了,学生对于屏是比较陌生的,更不知怎样去鉴赏它。但是在古代,屏风却是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艺术性的一种事物。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风格各异、古朴典雅的屏,学生对屏有了直观的了解,就更容易进入文本的学习。
六、语文实践活动切入
初中语文课本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这些活动都与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有关。我们的老师习惯上完一个单元后再进行实践活动,甚至因为教学时间紧而不予理睬。殊不知这些综合性实践活动是中考的重要内容,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引起重视。例如在上《爱莲说》之前可以先进行“莲文化的魅力”的综合性活动,通过对有关莲花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探讨莲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渊源,这样学生在学习《爱莲说》时就更容易理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内涵,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周敦颐会以莲花自勉,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和情感了。
实践证明,成功的教材处理,往往意味着成功的教学效果,而这效果,也往往因为准确地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切入口。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不管哪种切入方法,只要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启迪和拓展学生思维,就是最佳的方法。找准切入口,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凝练流畅,精彩生动,富有艺术性。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远县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王 江
一、从课文题目切入
课文题目是人们阅读文本时获得的第一信息,围绕课文题目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切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如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课文时就可以从题目切入。我先问学生:“你们从题目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回答说:“‘泊’字是三点水,那说明罗布泊曾经是一个湖,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消逝了。”我再设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学生思考后回答:“罗布泊现在是什么样子的?它曾经是怎样的一个仙湖?罗布泊什么时候消逝的?它為什么会消逝?它的消逝带来怎样的后果?”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很快就理清了全文的思路。
二、从课文的疑点切入
古人云:“学贵有疑。”又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知识的开始,有时抓住课文的疑点引导学生,能迅速激起学生穷根探源的好奇心,有利于整篇文章的理解。如上《行道树》这课,文中最后一句写道: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我问学生:“为什么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忧愁’和‘快乐’是否矛盾?”经过讨论,学生们得出的结论是不矛盾。因为行道树是为城市空气污染和市民健康而“忧愁”;“快乐”是因为行道树能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日献出绿阴,能为城市制造清新。文章正是通过行道树的内心独白,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这样一个疑点就串起了整节课所有的问题,也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从文章的插图切入
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与文字相比较,色彩亮丽的插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而以美丽的插图为切入点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教学《苏州园林》,说明文的学习本来就有些枯燥无味,所以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看语文书前面的几幅彩图,在尽情欣赏图片之后,要求学生说说对苏州园林的印象,学生们都说真是美不胜收,接着我让学生读课文,很快就找出了苏州园林的总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再说说苏州园林建筑设施方面是如何达到这个目的的,这样依景学文,依文赏景,一节课的教学就如行云流水,学生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
四、从文章的中心句切入
中心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以中心句作为文章的切入点不但可以使课堂教学脉络清晰,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整合,形成知识的系统性,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以《社戏》一文来说,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是从第一部分开始,先给课文分段,列好小标题——乡间生活、月下航船、赵庄看戏、归航偷豆,再逐段分析。这样虽然重点难点也能突破,但总觉得不是很流畅。因此,我在教学中换了一个方法,抓住课文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设置问题:“那夜的豆到底怎么好吃,戏怎么好看?”学生满怀兴趣积极主动地读课文,得出结论:豆并不算很好吃,戏也不好看。到这里我再追问一句:“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学生再读课文,进一步思考后得出结论:豆是偷的,所以感觉好吃,符合儿童心理;戏是和小朋友一起看的,朋友的情谊难忘;丰富有趣的乡间生活难忘;美丽的乡间景色难忘;无忧无虑的少年生活难忘……由此展开,学生自然把握了文章的主题。
五、多媒体课件切入
近年来,影视动画、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充分运用,这也是语文教学巧妙切入的一种手段。例如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我们的学生很少看过安塞腰鼓,在上课前就可以播放腰鼓表演的盛况,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从不同角度描写的精彩之处;《说“屏”》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屏风”这种事物,在我们现代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常见了,学生对于屏是比较陌生的,更不知怎样去鉴赏它。但是在古代,屏风却是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艺术性的一种事物。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风格各异、古朴典雅的屏,学生对屏有了直观的了解,就更容易进入文本的学习。
六、语文实践活动切入
初中语文课本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这些活动都与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有关。我们的老师习惯上完一个单元后再进行实践活动,甚至因为教学时间紧而不予理睬。殊不知这些综合性实践活动是中考的重要内容,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引起重视。例如在上《爱莲说》之前可以先进行“莲文化的魅力”的综合性活动,通过对有关莲花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探讨莲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渊源,这样学生在学习《爱莲说》时就更容易理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内涵,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周敦颐会以莲花自勉,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和情感了。
实践证明,成功的教材处理,往往意味着成功的教学效果,而这效果,也往往因为准确地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切入口。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不管哪种切入方法,只要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启迪和拓展学生思维,就是最佳的方法。找准切入口,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凝练流畅,精彩生动,富有艺术性。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远县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王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