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主体功能区划分依据的基本思路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划分主体功能区的首要前提是科学确定划分依据。目前,学术界对如何确定划分依据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力图从区域发展的现状和统筹发展的要求出发,厘清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个概念相对于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特定含义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定量化的方法设计功能区划分指数的初步构想。
  
  一、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个概念的基本涵义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资源和环境所能够持续支撑的经济社会发展最大规模。超越这一最大规模的发展必然是不可持续的,迟早要引发生态和环境危机,因此,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应该作为划分主体功能区的最优先考虑因素。在具体的要素选择方面,水资源、土地资源、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生态功能这四项指标应当作为分析承载能力时的基础资源环境要素。之所以确定这四项指标,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我国属于轻度缺水的国家,并且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适合居住和耕种的土地相对有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土地资源将会更为紧张;中央已经确定在“十一五”时期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各地将对此层层分解落实;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环境敏感性不尽相同,各省市的生态功能区划已经基本完成。
  现有开发密度代表了一个区域的已开发水平,可以用工业化和城镇化等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来衡量。一般来说,开发密度越高的地方,经济社会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就越大。我们可以将开发密度/承载能力定义为实际负荷,由于各地区的承载能力并不相同,因此压力大并不意味着实际负荷也一定大。从逻辑上看,开发密度必须同承载能力相适应。对于不同区域来说,仅仅依据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来判断某个特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不科学的,因为即使两个区域处于完全相同的发展水平,对于承载能力较大的区域来说,它可能刚刚处于经济“起飞”阶段,而对于承载力较小的区域来说,它可能已经超负荷运转,已经接近了环境生态和资源的承受极限。因此,撇开承载能力来谈论现有开发密度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城镇化也在快速发展之中,在未来5-10年,工业化、城镇化所拉动的经济增长仍将是区域发展的重要主题,当然也是造成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主要因素,因此,可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人均GDP、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这三个指标代表现有开发密度。
  发展潜力代表了一个区域可能具备的发展空间。从理论上讲,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许可的前提下,特定区域的发展潜力可以大体视为是该区域未来所能够达到的最大开发密度,或者说是开发极限。对一个区域来讲,发展潜力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某一特定区域即使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但不意味着它在将来可以达到较高的开发密度,因为它很可能不具备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区位优势和禀赋优势。以西南一些落后的少数民族集聚地区为例,其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可能不低,甚至由于开发较晚,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还比较高,然而由于缺少便利的交通条件,该区域不一定适合发展经济,即使拥有丰富旅游资源也难以充分发挥。区域发展潜力是由很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自然禀赋、区位条件、科技教育水平和制度环境大体代表了一个区域的发展潜力。因此,我们建议用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区位交通条件、人均受教育年限、市场化程度这四项指标代表区域发展潜力。
  
  二、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个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
  
  为了较为形象地说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这三项主要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可简单地把个体区域经济的动态发展过程比作一辆处于行驶过程中的汽车。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就相当于汽车油箱里的汽油,在没有意外故障发生和车辆最终报废之前,汽油的总量(假定不能重复加油)就决定了它所能够行驶的公里数,即最远能够到达的距离;现有开发密度则可以比作是“车况”,即汽车目前的折旧程度和运行状况。很明显,如果“车况”较好,同样数量的汽油可以支撑汽车行驶更长的距离。同样道理,如果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比较适中,产业结构比较合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集约,那么同样的资源环境容量可以支撑更长的经济快速增长时间;最后,发展潜力可比作汽车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在油料充足、“车况”相同的情况下,发动机的功率决定了汽车行驶的速度,同理可推,在开发密度和承载能力既定的情况下,发展潜力对特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对主体功能区进行甄别和分类的基本思路和构想
  
  (一)禁止开发区的概念界定已比较明确,严格按照纲要专栏所列的类型进行划分即可,划分指数对此不作讨论。
  (二)限制开发区的划分依据主要由环境承载能力这一单一指标来决定。如果承载能力低于某一阈值,该区域必须作为限制开发区。即使现有开发密度较低或者发展潜力较大也不能例外。
  (三)划分指数主要解决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的甄别和分类问题。依据各种指标相对于功能区划分的不同含义,初步设计划分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划分指数=已开发水平/全部潜在可开发水平=现有开发密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潜力)
   其中:
  现有开发密度=人均GDP指标×x%+工业化指标×x%+城镇化指标×x%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水资源指数×x%+土地资源指数×x%+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数×x%+生态功能指数×x%
  发展潜力=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指数×x%+区位交通条件指数×x%+人均受教育年限指数×x%+市场化程度指数×x%
  关于该划分指数的几点说明:
  1. 划分指数的本质含义是已开发水平占全部潜在可开发水平的比重,即理论负荷值。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越大,理论负荷值越小,越趋向于重点开发区间,反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越小,理论负荷值越大,越趋向于限制开发区间;依此类推,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发展潜力越大,越趋向于重点开发区间,反之,则趋向于限制开发区间;现有开发密度越大,越趋向于限制开发区间,反之,则趋向于重点开发区间。
  2. 从取值角度看,划分指数接近“1”的区域,为优化开发区间;接近“0”的区为重点开发区间。即使是在重点开发或优化开发的区域内部,从量化的数值上,也可以看出该区域现阶段发展水平的纵向比较。这也是制订宏观区域政策的主要依据之一。
  3. 原始的定量指标之间量纲存在很大差异,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和计算,应当通过一定的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指数化处理后再来计算划分指数。把原始数据定量指标转化为同口径可比较的各类指数是划分指数计算过程中的一个技术难点。
  (四)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应遵循“不可逆原则”:即按照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先后顺序。在上一级、较大单元的功能区中,可以划分下一级、较小单元的其它不同等级的功能区,但是反过来则不可逆。例如,在较大单元的重点开发区里,可以进一步设定优化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小单元功能区,但是在大单元的限制开发区中,则只能设立小单元的禁止开发区,而不能设立小单元的重点开发和优化开发区。
  
  四、政策建议
  
  (一)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由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水利部、交通部和财政部成立主导功能区划分联合课题组,主要任务是统计和计算各类相关指标,并进行科学、合理的量化,最终合成划分指数,以此为依据进行主导功能区的划分工作。
  (二)建立主导功能区划分指标统计数据库,并进行动态的维护和调整。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资源环境容量和自然禀赋条件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并且在一个五年规划期内主要陆海空交通网络的变化会直接改变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势,因此,应以一个五年规划期为时间单位,动态调整各类划分指数,并相应的对既有功能区划进行调整,为制订下一个五年规划提供依据。
  (三)在样本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建议在长三角或京津冀区域规划的编制中,单列专门章节,运用划分指数在区域内划分出边界相对清晰的主体功能区,并分别予以不同的区域政策支持,以期在实际执行中,进一步考察现有划分指标和规则的优劣。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
其他文献
本刊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一五”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资源,实现电力工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是今后的重要工作。结合“十五”后两年电力工业实际和清理违规项目的情况,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十一五”期间国家电力发展规划是如何考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电力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十一五”各区
期刊
2006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06〕1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自然灾害较重的情况下,粮食生产连续第3年稳定增产,农民收入连续第3年较快增长,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面貌继续发生明显变化,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    一、2006年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
期刊
装备制造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战略性产业,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条件,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2006年2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同时,有关部门也加大了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依托国家重点工程,组织实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目前,电力装备形成了较完整的制造体系,“水、火、气、
期刊
四川省结合本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抓住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努力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一、明确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六个新”目标。  ——农村经济有新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化水平明显
期刊
本刊讯2006年12月26日至27日,全国价格监督检查会议在安徽合肥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毕井泉出席会议并讲话。  毕井泉副主任指出,2006年,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牢牢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价格收费问题,充分发挥价格监督检查职能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主要做了七个方面的工作: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十一五”价格监督检查五年规划;加
期刊
中国三江航天集团是一家具有37年历史的大型军工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集团确立了“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相结合的自主创新战略”。这是三江集团“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重要支点,也是推动科研生产任务顺利完成的强劲动力。  近年来,三江集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四型”(学习型、和谐型、进取型、效益型)企业为目标,以第二次创业为载体,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期刊
徐子久,号白发书翁,1948年出生于浙江台州仙居。  浸淫书道40余年,出版专著字帖70余本,在北京建有展示个人书法作品的徐子久艺术馆。青年时期曾连获三次全国书法大赛特等奖,完成《诗词》660米卷,临书千米卷及108米长卷楷书《金刚经》,282米金书《本愿经》,扇面《唐诗三百首》全集,行楷《道德经》等书法巨作。在北京、上海、济南、马来西亚、韩国、香港等地区成功举办个展十余次。2006年春季以来自发
期刊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劳动力资源开发不足。西部大开发,首先要开发劳动力资源。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站在新世纪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高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创新思路。  一、关于转变观念    (一)劳动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看西部,不能眼睛只盯着煤炭、石油、天然气、自然景观等自然资源,见物不见人。世间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力是最活跃
期刊
日前,烟台市出台三大举措,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一、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    按照烟台市住宅产业化发展规划,2006年重点推进16项工作,其中《烟台市住宅建设节约用地管理规定》、《烟台市关于住宅建设领域推广使用太阳能成套技术的实施意见》、《烟台市新建住宅小区中水、雨水搜集利用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推广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的意见》、《烟台市推广使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建筑材料实施意见》等一系
期刊
最近,江苏省南京市明确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第一,要立足新的资源形势,坚定节约型城市的发展取向。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南京的资源形势面临着几道“坎”:一是资源保障压力加大的坎,二是产业结构偏重的坎,三是发展成本上升的坎,四是环境压力加大的坎,五是刚性政策约束的坎。南京在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进程中,要过好这几道坎,就必须把发展与节约辩证地统一起来,毫不动摇抓发展,理直气壮促节约,把资源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