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借助“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的平台,以“实施有效关注,成就有效课堂”为题展开实践研究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从细节入手,有效地关注学生,关注数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学善学,最终实现“优雅的转身”,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赏析者”,成就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良好习惯;教学资源;课堂信息;主体作用;有效评价
近日,我借助课题研究的平台,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实施有效关注,成就有效课堂”的研究,希望能从自身的改变做起,一改过去的“强势的施教者”形象,实现“优雅的转身”,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赏析者,使数学课堂变得轻松愉悦又灵动无比,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以《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为例,谈谈从细节入手有效关注学生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教学片段1】
生:我发现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个知识的?
生:老师说要上这节课,我就自己看书了。
师:你真是个勤奋好学的好孩子,都能学会自学了。但你知道为什么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后,分数的大小却不变吗?你验证过了吗?
学生摇头。
师:那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关于分数的基本性质的问题,探讨在这些分数的变化过程中谁在变,谁却不变,好吗?
评析:很多孩子有提前预习课本知识的习惯,思维活跃的孩子甚至能把知识结论背下来,他们期待着上课时能够把小手高高地举起,期待着能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大声地把答案说出来,然后尽情地享受备受众人瞩目的自豪感。所以,一开课,“不教自知”的局面就出现了。面对这一状况,我先表扬这个孩子,肯定了她勤奋好学的优秀学习品质,再转折一问,刚才还喜上眉梢的孩子脸色变凝重了:原来,我会背答案并不表示学会了知识,弄清“为什么”才是关键。孩子的表情变化让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整整一节课,她都在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她在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她能说明白“为什么”。由此看来,我这“一表扬一追问”恰到好处,不仅能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和提高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平台。
【教学片段2】
評析:教师如何完成角色的转变,实现“优雅的转身”呢?我认为应该强调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生机和活力。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地观察,了解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捕捉学生发言中的最佳契机,及时地推波助澜,正本清源。我们还要学会等待,等待学生去思考答案,等待学生慢慢理清思路,表达想法,等待在结论呼之欲出时及时地推上一把。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抽象的概念,我注重让孩子们观察和思考;一波三折的“猜想、追问、诠释”过程,让这个抽象的概念以一个简洁的板书形式完美地表示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是孩子们的伙伴,完全摒弃了严肃的说教和讲解;我没有圈定教程,只是引导学生操作,观察,自然地引用他们发现的生成资源来组织探究,启发思考,直至抽象的概念得以简单明了地呈现出来。
【教学片大段3】
生:老师,我发现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还能做加减的变化。
师:哦,是这样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师:同学们,××同学提出了一个新的发现,我代替他把这个发现写到黑板上。请大家注意观察,他的这个发现能总结成什么规律?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同学们经过集体讨论后提出了反对意见:老师,他说得不对,因为加减的数是不一样的,不能成为规律。
师:这位同学,其他同学认为你加减的数是不一样的,不能总结成规律,你接受这个意见吗?
该生不好意思地点头表示接受。
师:但是我们大家仍然要谢谢你,因为你的大胆猜测,才让我们进一步认清这个规律是适用于乘除的,而不是适用于加减的,所以大家一起给他一点掌声好吗?
评析:在宽松、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生成资源极其丰富,其中不乏错误的信息,我们不要因为害怕失误而堵住学生的嘴,贸然地剥夺孩子们说话的权利。今天,这些孩子敢说敢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刚定型下来,另一个孩子就迫不及待地说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还能做加减变化”。虽然这是一个错误信息,但解释明白了可以帮助学生辩证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形成深刻的记忆。我机智地把问题丢回给学生。一番热烈地讨论之后,孩子们辨清了是非对错;对于提出问题的孩子,我们则报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从另一个角度帮助大家理解和记住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我想:此时他心里一定美滋滋的,因为他为大家的学习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会感到骄傲和自豪,此前因为错误认知而产生的沮丧和失落会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将是满怀的成功感和愉悦感。为人师者,能在课堂上听到孩子们的声音,真好!能发现和利用课堂上生成的信息,真好!能为认知有失误的孩子喝彩,真好!
【教学片段4】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分数接龙”的游戏,比一比哪个组找到的相等分数更多。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请把说第一个分数的机会让给你们组平时不够大胆发言的同伴,让他先说可以吗?
生:好!
组长快速安排说的顺序,并交代其中一人做记录,就热火朝天地开始了。
评析: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更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重视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简单地说,就是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然而,在这节看似热闹的数学课中,我还是看到了不少落寞的脸庞和茫然的眼神。散落在各个角落里的这些孩子的表情让我的心刺痛了一下:在完成新知探究的过程中,我忽视了他们!正好下面的环节就是举例验证规律的环节,我灵机一动,稍微改变了一下方案,提出“让你们组平时不够大胆发言的同学先说第一个分数”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开口说话,能有机会闪亮一下,能有机会参与到同伴中去。事实证明,我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很多孩子表情放松了,甚至有些孩子微微地笑了。于是,我的心也充盈着暖暖的情愫。教育有多难?一个细节的精心处理,就能让孩子们透过一滴水看到一整个世界!数学课堂中,我们就应该给孩子们提供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释放自己的潛能,展现自己的个性,放飞自己的思想,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其实,评价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由于课堂上的口头评价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有利因素采用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教师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的自我评价等等,让学生在评价中懂得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样学,并对自身的教作出判断,这对教与学双方都起到直接的导向作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促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这是一节简单朴实的常态课,我心里装着的不是教案,而是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更关注学生,关注数学,关注细节,“朴素、有效”的本色回归是自然生成的,它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美,是“润物细无声”的自然美,它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让学生乐学,善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唯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执着地走下去,我们的课堂才能更有效,更完美。
[1]朱顺华.创设有效情境 促进课堂生成[J].黑河教育,2013(11):50-51.
【关键词】良好习惯;教学资源;课堂信息;主体作用;有效评价
近日,我借助课题研究的平台,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实施有效关注,成就有效课堂”的研究,希望能从自身的改变做起,一改过去的“强势的施教者”形象,实现“优雅的转身”,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赏析者,使数学课堂变得轻松愉悦又灵动无比,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以《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为例,谈谈从细节入手有效关注学生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片段1】
生:我发现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个知识的?
生:老师说要上这节课,我就自己看书了。
师:你真是个勤奋好学的好孩子,都能学会自学了。但你知道为什么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后,分数的大小却不变吗?你验证过了吗?
学生摇头。
师:那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关于分数的基本性质的问题,探讨在这些分数的变化过程中谁在变,谁却不变,好吗?
评析:很多孩子有提前预习课本知识的习惯,思维活跃的孩子甚至能把知识结论背下来,他们期待着上课时能够把小手高高地举起,期待着能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大声地把答案说出来,然后尽情地享受备受众人瞩目的自豪感。所以,一开课,“不教自知”的局面就出现了。面对这一状况,我先表扬这个孩子,肯定了她勤奋好学的优秀学习品质,再转折一问,刚才还喜上眉梢的孩子脸色变凝重了:原来,我会背答案并不表示学会了知识,弄清“为什么”才是关键。孩子的表情变化让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整整一节课,她都在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她在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她能说明白“为什么”。由此看来,我这“一表扬一追问”恰到好处,不仅能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和提高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平台。
二、关注教学资源的使用,使抽象问题明朗化
【教学片段2】
評析:教师如何完成角色的转变,实现“优雅的转身”呢?我认为应该强调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生机和活力。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地观察,了解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捕捉学生发言中的最佳契机,及时地推波助澜,正本清源。我们还要学会等待,等待学生去思考答案,等待学生慢慢理清思路,表达想法,等待在结论呼之欲出时及时地推上一把。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抽象的概念,我注重让孩子们观察和思考;一波三折的“猜想、追问、诠释”过程,让这个抽象的概念以一个简洁的板书形式完美地表示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是孩子们的伙伴,完全摒弃了严肃的说教和讲解;我没有圈定教程,只是引导学生操作,观察,自然地引用他们发现的生成资源来组织探究,启发思考,直至抽象的概念得以简单明了地呈现出来。
三、关注课堂信息的生成,即便是失误也具有研究价值
【教学片大段3】
生:老师,我发现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还能做加减的变化。
师:哦,是这样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师:同学们,××同学提出了一个新的发现,我代替他把这个发现写到黑板上。请大家注意观察,他的这个发现能总结成什么规律?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同学们经过集体讨论后提出了反对意见:老师,他说得不对,因为加减的数是不一样的,不能成为规律。
师:这位同学,其他同学认为你加减的数是不一样的,不能总结成规律,你接受这个意见吗?
该生不好意思地点头表示接受。
师:但是我们大家仍然要谢谢你,因为你的大胆猜测,才让我们进一步认清这个规律是适用于乘除的,而不是适用于加减的,所以大家一起给他一点掌声好吗?
评析:在宽松、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生成资源极其丰富,其中不乏错误的信息,我们不要因为害怕失误而堵住学生的嘴,贸然地剥夺孩子们说话的权利。今天,这些孩子敢说敢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刚定型下来,另一个孩子就迫不及待地说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还能做加减变化”。虽然这是一个错误信息,但解释明白了可以帮助学生辩证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形成深刻的记忆。我机智地把问题丢回给学生。一番热烈地讨论之后,孩子们辨清了是非对错;对于提出问题的孩子,我们则报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从另一个角度帮助大家理解和记住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我想:此时他心里一定美滋滋的,因为他为大家的学习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会感到骄傲和自豪,此前因为错误认知而产生的沮丧和失落会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将是满怀的成功感和愉悦感。为人师者,能在课堂上听到孩子们的声音,真好!能发现和利用课堂上生成的信息,真好!能为认知有失误的孩子喝彩,真好!
四、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动参与才是衡量好课的标准
【教学片段4】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分数接龙”的游戏,比一比哪个组找到的相等分数更多。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请把说第一个分数的机会让给你们组平时不够大胆发言的同伴,让他先说可以吗?
生:好!
组长快速安排说的顺序,并交代其中一人做记录,就热火朝天地开始了。
评析: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更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重视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简单地说,就是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然而,在这节看似热闹的数学课中,我还是看到了不少落寞的脸庞和茫然的眼神。散落在各个角落里的这些孩子的表情让我的心刺痛了一下:在完成新知探究的过程中,我忽视了他们!正好下面的环节就是举例验证规律的环节,我灵机一动,稍微改变了一下方案,提出“让你们组平时不够大胆发言的同学先说第一个分数”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开口说话,能有机会闪亮一下,能有机会参与到同伴中去。事实证明,我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很多孩子表情放松了,甚至有些孩子微微地笑了。于是,我的心也充盈着暖暖的情愫。教育有多难?一个细节的精心处理,就能让孩子们透过一滴水看到一整个世界!数学课堂中,我们就应该给孩子们提供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释放自己的潛能,展现自己的个性,放飞自己的思想,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五、关注对学生的有效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其实,评价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由于课堂上的口头评价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有利因素采用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教师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的自我评价等等,让学生在评价中懂得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样学,并对自身的教作出判断,这对教与学双方都起到直接的导向作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促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这是一节简单朴实的常态课,我心里装着的不是教案,而是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更关注学生,关注数学,关注细节,“朴素、有效”的本色回归是自然生成的,它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美,是“润物细无声”的自然美,它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让学生乐学,善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唯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执着地走下去,我们的课堂才能更有效,更完美。
【参考文献】
[1]朱顺华.创设有效情境 促进课堂生成[J].黑河教育,2013(1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