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凝聚和谐奋进力量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jlov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使用“班级”一词以来,教育一直以班级的形态延续。而教育若想在班级的平台上真正起到作用,就要使班级真正成为一个具有特殊文化的集体。沈阳市实验学校通过构建独特的精神内核、打造适合的组织文化、开发个性的班本课程、开展真实的集体评价四个方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这是在“和谐 扬长”办学理念引领之下,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微观操作方式,也是深化立德树人要求的有效做法。
  一、班级文化始于构建独特的
  精神内核
  一个集体之所以可以称之为集体,是因为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精神内核,有共同的发展愿景,有共同的行为规范,有共同的个体发展指向。班级的精神内核来自于学生、家长与学校的共同期盼,是把一种特殊的精神烙印在班级中每一个成员的内心深处,使之成为每个学生的行为准则与内在修养,从而培养道德纯洁、精神丰富的人。
  孙老师所带的班级以“国学”为魂,凝聚起特有的精神内核。为什么选择国学呢?首先,孙老师关注的是学生的需求。对于今天的“小皇帝”“小公主”来说,最缺失的就是孝亲教育、规则教育和养成教育,儒家思想的根本恰为培养他们良好品行的一剂良药。其次,选择国学是家长的集体意愿。家长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能使学生正心养气、德而后学,能够填补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很多缺失。最后,选择国学还考虑到了学校的“六学会”中“学会做人”的育人目标以及教师自身的带班特点。孙老师是非常喜欢传统文化的,她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是安邦定国的正道,中华民族古圣先贤们积极的教育观能提升中国人的素质。于是“孝亲明德、儒雅修身、静心正行、择善润物”便成为了班级的精神内核与共同愿景,“孝亲、勤俭、友善、诚信”成为了班级的道德培养目标。正是这种精神的滋养,催生了著名的“六班礼仪”,成为了孙老师所带班级独特的精神符号。孙老师打造的国学家园与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的建设结合起来,建立了家园图书角。图书角里除了有孩子们喜欢的书籍之外,还购置了国学教材—《弟子规》《弟子规的故事》《小学生古诗词必读》《大学》等。孙老师还增设了家园视听角,购买了国学机供孩子们听、读。孩子们特别喜欢在阅读课和闲暇时间到图书角读书、听书,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便这样如潺潺溪水流入孩子们的心田。
  二、班级文化兴于打造适合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团队意识、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心理预期和团体归属感等群体意识的总称。当班级有了独特的精神内核后,就要围绕精神内核打造适合的、物化的组织文化。这些物化的元素体现的是班级成员对班级文化的认同与追求,同时这些由师生共同创造的可视化的符号又反作用于班级文化的形成,让班级特色鲜明,让师生团结和谐。
  杨老师的班级以“竹韵”为主题,在确立了“顽强、虚心、坚韧、有节”的精神内核后,大家便着手班级环境的布置。班级里有清新雅致的竹节、碧绿如玉的竹叶、憨态可掬的熊猫,墙面以竹扇为主要装饰物,把竹子的精神和扇子的风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竹”文化。在这样蓬勃向上的环境中,学生不自觉地就会变得阳光,变得坚强,变得有气节!
  柳老师以“锡纸”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更是独树一帜。学生用锡纸做成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和梅兰竹菊挂件,摆在窗台上、挂在窗檐上。中国的十二生肖,各有各的传说,各有各的故事——鼠的谨慎、牛的勤劳、兔的谦逊、龙的传承……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品质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它们的铮铮傲骨。春夏秋冬的锡纸画,让学生感受一年四季的循环往复,感受自然的恩典。在这样的班级文化熏陶中,“行为儒雅、语言文雅、情趣高雅”的行为培养目标逐渐实现。
  三、班级文化重在开发个性的班本课程
  课程是学校向学生提供的最直接的教育,一切对学生的培养与教育都要落在课程上,所以班级文化的打造要有个性化的课程支撑,个性化的课程体现了班级文化的独特性。学校制定了《一班一品课程纲要》,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三方面入手,内容指向“一个规范”—学生的文明行为规范和“12种道德品质”—诚实与正直、孝亲与尊重、合作与责任、勤俭与坚韧、创新与审美、奉献与爱国,对各个班级的班本课程设置进行提纲挈领的指导。每个班级根据学校的课程纲要制定了《一班一品课程简纲》,设定了班级一班一品课程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框架与学期课程内容。
  张老师的班级以“华灯课程”为指引,通过研究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灯,让学生感悟成长中的光明与信念,眺望自己的理想与未来,为人生的发展树立起一盏盏指路的明灯。犹记得其中一节课,张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研究家庭中使用的台灯。在共同研究了台灯的起源、样式、工作原理之后,张老师对孩子们说:“台灯虽小,却在夜晚中给予我们光明,让我们觉得黑夜不再寒冷。生活中你觉得还有哪些人、哪些事像台灯一样给予你温暖,让你感觉到幸福呢?”一个平时很腼腆的小女孩站起来说:“我知道我们学校的一位同学得了白血病,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樣上学。我们学校的校长、书记和大队辅导员便去同学的家里看望他,为他送去了温暖和关爱。我觉得我们的学校是温暖的。”张老师顺势说:“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学习、工作和生活,党组织是我们坚强的后盾。现在你们还小,都还在少先队的组织当中不断磨炼,党组织和少先队就是你们学习和生活的指路明灯。”在这样有主题、聚焦式的教学中,学生更能真切地理解“明灯”的含义以及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
  王老师的班级以“爬山虎的研究”课程为依托,研究爬山虎的形态种类、生存环境、生长过程。孩子们分小组进行调查研究,他们有的在网络上查找爬山虎的资料,有的去室外寻找爬山虎的踪迹,有的撰写爬山虎生活报告,有的制作爬山虎动画视频……在研究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渐体会到爬山虎百折不挠、能屈能伸、坚忍不拔的可贵精神,并纷纷表示要做一个具有爬山虎优秀品质的人。与此同时,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创新想象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四、班级文化成于开展真实的集体评价
  评价是促进发展的有效手段。评价内容的多维性、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用途的导向性是班级评价对班级文化形成起作用的关键。学校根据各个班级的实际情况,从明确学习态度、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创新精神、具备实践能力、掌握科学方法、丰富成果积累六个维度出发,制定了班级课程学习评价量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学校更重视的是对学生价值观发展的评价,制定了《沈阳市实验学校学生积极道德品质与学生文明素养培养标准》,此标准是对学生价值观培养与行为习惯养成的校本化描述与定义,也是对学生价值观发展的理想化构建。
  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评价并非用于甄别个体的好坏优劣,而是要在班级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校有一个班级采用发行班级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利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微评价系统,积小币换大币,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助评的方式开展真实的集体评价。将评选出的“美德少年”照片粘贴在“实验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展示栏中,引领学生崇尚真善美,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
  班级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沈阳市实验学校积极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通过打造“一班一品一特色”,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执行力,学生在集体的共创、共建、共享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学校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中走出了一条全新的立德树人之路。
  【佟妍,辽宁省沈阳市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高级教师;杨军,辽宁省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副校长,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 敏
  读者热线:010-62003452
其他文献
一輛2009年产宝马740Li轿车,车型为F02,搭载N54型发动机,行驶里程2万km。用户反映该车在低速行驶时,有明显的顿车现象。  维修人员试车,发现车輛低速行驶时,耸动严重,车速难以控制。检测发动机控制单元没有任何故障码,读取各缸的平稳系数,数值都正常。测量高压管路中的油压,读取燃油修正量,也都正常。通过故障诊断仪对混合气浓度进行加减调校,最后又对发动机控制单元控制程序进行刷新,均未取得任何
主持心语:  《我亲爱的甜橙树》不是一本家教图书,但书中小主人公的经历和内心絮语,跨越时空,触动着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伴随着感动,我每天都在重新发现一些对于自己和孩子来说,都无比珍贵的生命宝藏。    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合上书,我忍不住轻轻叹息,减去20 年,我们也是孩子,为什么会离孩子的世界那么远呢?我们的那颗“温柔之心”失落在哪里了?  《我亲爱的甜橙树》,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作者
理想信念是蓬勃生命与斑驳世界相遇时的惊喜。理想是个体对未来世界与人生愿景的心灵意象与价值追求;信念是个体对宇宙、社会与人生的基本判断与看法。理想信念蕴含着生命激情,是灵魂航向的舵手和罗盘,是主动承担民族大任的内生力量与使命担当,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存在。认同民族传统文化、铭记筚路蓝缕的苦难岁月、汲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髓,是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成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  深
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是彼此成长的养分,他们之间的摩擦是最好的成长助推器。只要家长充分了解两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好适当引导,孩子之间的积极影响就会自然产生。  胎政策启动之后,许多家庭新添了小成员,给家庭带来欢乐时光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摁下葫芦又起瓢”,贴切地描述了二孩家庭的日常生活状态。看看下面这些场景你熟悉吗?孩子在这样的场景中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呢?我们请来了专家一一进行拆解。  镜头一
国家认同是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是维系一国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纽带。缺乏应有的国家认同,现代國家必然会陷入危机。在全球化潮流的影响和外部势力的干扰下,我国更应高度重视对本国公民,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国家认同教育,通过国家认同教育,使青少年自觉树立国家自豪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厚植爱国情怀。如何在新时代强化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是—项重要而急迫的课题。
当代社会急速发展,价值日趋多元,一些传统道德标准浮动变化甚至遭受质疑,学校德育工作面临挑战。举例来说,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长期以来都以培养“好孩子”“好人”作为德育的第一要务。提起好孩子,我们脑海中大概可以描绘出这样的形象:知书达理、乖巧听话、谦虚礼让、诚实守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不抽烟喝酒、不打架斗殴、不偷窃、不早恋、不穿奇装异服等等。尽管这些定义好孩子的标准在许多情境下仍然适用,但今天我们
如果每天都能吃上美味而且变化丰富的早餐,也许起床就变成了一件让人期待的事。制作早餐当然不必非得老爸亲力亲为,但是帮家人置办好轻松做早餐的各种小电器,却应该是老爸擅长的事。    菜鸟爸爸    ●自己从来不吃早餐,当然也就没有考虑过家人怎么吃。  ●饭来张口,从没想过妻子或者老人要为制作早餐花费多少心思,牺牲多少睡眠。  ●在外面吃早餐,但是总吃那几样。开始考虑怎么能方便又省时地在家里吃。  ●给
海坨山下、妫水河畔,北京延庆县就坐落在此。循着明朝长城的遗迹从八达岭,一路向北,古崖居洞穴中的石头床榻上似乎还留有古人的温度,龙庆峡的峡谷瀑布道出一番塞外小漓江的清秀,松山原始森林中的参天古树中不时跳出两只小松鼠,大雁在野鸭湖面上嬉戏玩耍……  没有繁华的商业、没有高等学府聚集,延庆的生活闲适而简单,但这样一个位于北京西北的小盆地却承担着守护北京空气和水源的任务。处于这样的位置,长久以来,延庆的发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小学始建于1900年,初名日出学馆,是天津市办新式学堂以来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小学。学校以立德树人的思想为宗旨,结合自己的办学理念,构建了“立体开放多维共育”的年级成长课程。年级成长课程由学校自主研发,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体验和探索实践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自我、感受责任、懂得担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课程内容多样  传统的教育活动,往往一个主题面向全体学生,缺少层次性
“新正定数随年减,浮世惟应百遍新”。喝家乡水,吃家乡粮长大的我们,对家乡的一草一木印象深刻。当我们回到家乡过年,发现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城里过了初三,年味就慢慢消失了,在农村过了正月十五,依旧沉浸在春节里的热闹气氛中。回到家乡,这份热闹尤其显得珍贵和难得。一张张农村人在春节里淳朴而欢快的笑脸,不正预示了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会一直如此生机勃勃吗?在家乡走一走,看一看,体会家乡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