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LER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不能不研究和宣传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伟大作用和贡献。那么,究竟该如何认识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关系呢?
  石仲泉:改革开放的30年,是富强中国的30年。北京两奥会精彩绝伦的空前成功,既是对改革开放30年成就的大检阅,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的厚重献礼。党的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30年极大地改变了中国面貌,邓小平是这30年改变中国面貌的第一人。在评价邓小平同志的伟大功绩时,胡锦涛同志曾沿引江泽民的话指出:“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作为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作出的光辉业绩、创立的科学理论,已经并将继续改变和影响着中国和世界”。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发展和成功实践证明,这个评价是正确的。
  关于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即开辟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基的邓小平理论、奠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基础。
  一、开辟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记者:怎样认识邓小平在开辟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
  石仲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艰难抉择,是邓小平向世界宣告:“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强大动力。这是大千世界上本来没有的路,要靠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开辟。这条道路的核心内涵和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当年他决定的三件大事,可视为他披荆斩棘,开辟改革开放道路的“三把火”,给当代中国带来了光明。
  记者:能否具体谈一谈邓小平决定的三件大事?
  石仲泉:第一把火:发动和领导真理标准大讨论。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主题是破除“两个凡是”,而最早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是邓小平1977年5月的谈话。在报刊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后,邓小平发表的三个讲话,1978年6月初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9月视察的“北方讲话”和年底发表的被称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对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展开,否定“两个凡是”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一次全党和全国范围空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吹响了解放思想的号角,开启了改革开放汹涌澎湃大潮的闸门。
  第二把火:支持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安徽、四川等省农民自发地实行与那时政策相抵牾的包产到户等,被视为“异端”。邓小平支持这样的“异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八亿农民获得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加上其他政策调整,农业生产摆脱了长期停滞的困境,农村经济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农民生活渐渐好起来。邓小平将其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如果将农村改革比喻为改变中国命运的第一棒火炬,那么它引发的全面改革就是燃遍中国的熊熊火焰。神州大地在浴火中获得新生。
  第三把火:倡导兴办经济特区,推动形成全国对外开放格局。邓小平说:“中国的经济开放政策,这是我提出来的”。在邓小平的指导和关怀下,继建立4个特区后,我国又先后将海南全岛辟为经济特区、上海浦东辟为开发区;同时开放沿海14个大中城市和长、珠、闽三角地区。1992年“南方谈话”后,新一轮开放浪潮以迅猛之势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推进。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已形成对外开放全方位格局。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既“引进来”又“走出去”,中国的发展更加融入世界,初步形成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国的局面。
  二、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基的邓小平理论
  记者:我们知道,“邓小平理论”最初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称谓。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概念,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那么,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石仲泉:简单地说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原生初始形态的奠基人;给予一个时尚称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父”。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提出的。在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这个科学称谓迅即成为改革开放高擎的旗帜、开辟的道路、形成的理论的专有指代。后来删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词组中“的”、“建设”和“有”几个字是简化词语,基本含义没变。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演变而来。如果讲“品牌”,这是改革开放30年最具价值的“品牌”,其“知识产权”当属邓小平。
  其次,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源理论。十三大概括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理论观点时,已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十四大冠以“邓小平同志”名字,称之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十五大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有两大理论成果时,对第二次飞跃理论成果的表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说“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邓小平理论在那时是同值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时,指出它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这样,邓小平理论的本源性开始显现。十七大一方面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另一方面又将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指导思想的创新理论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对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的高度概括。理论称谓的演变,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原生形态,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源理论。
  再次,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本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十四大在阐述“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时,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称谓时,指出这个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既是社会主义大国,也是发展中大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邓小平理论的若干理论观点在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普遍意义。他说过:我们进行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0页、第118页、第135页)就此而言,邓小平理论作为发展中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理论模型,是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新形态。既然如此,以其为本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新形态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其他文献
口述:尉文渊  时间:2008年2月19日  采访:徐建刚、袁志平、谢黎萍  整理:袁志平    采访前记  上海证券交易所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是同尉文渊这个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尉文渊,1955年出生,山西孝义人。上海证券交易所创建人之一。1970年~1975年在新疆服兵役。1975年~1979年在上海普陀区委宣传部工作。1979年~1983年在上海财经
期刊
根据中共中央纪委十六届七次全会和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的精神,为深入开展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的集中警示教育活动,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市级机关工作党委、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档案局(馆)承办的《为民务实清廉——上海市加强作风建设推进反腐倡廉档案文献图片展》(以下简称档案文献图片展),于2007年9月30日至2008年2月28日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成功举办,观众12余万,留言130余条。中共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从实际出发,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了居民区党员诉求站的建设,在拓展党内关爱活动的内涵,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助推社区自治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工作背景    早在2005年,松江区岳阳街道的部分居民区党组织根据区委关于建
期刊
上海大事记    五月  5月4日至5日,由吉林省委书记王珉,省委副书记、省长韩长赋率领的吉林省党政代表团来沪考察访问。两地领导举行会谈,一致认为沪吉合作是两地和全国发展需要。  5月6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的原上海水产大学,举行新校名揭牌仪式。江泽民为上海海洋大学题写校名。  5月6日,注册资本20亿元,总投资近50亿元的烟台宝钢钢管公司在烟台揭牌,该公司将成为原有宝钢在烟台的鲁宝钢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不仅是当代中国的理论主题,也是党建工作的实践主题。党政机关作为党执政的主体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者、组织者、推动者和示范者。党政机关应围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提出体现党政机关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本质要求的核心价值观念,为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
期刊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前,我们党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以及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发展,是建党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快速发展与创新时期。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
期刊
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浦东新区在近年来不断加强流动党员和进城务工人员中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础上,着眼于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针对流动党员底数难摸清、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等问题,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的实践探索,在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探索建立新家园党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经济成分、社会活动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就业形式都发生深刻变化。各类人员在产业之间和地区之间转移日益频繁,流动人员中的党员数量日益增加,大量的“组织人”变为“社会人”。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用信息化和社会化工作方式创新来沪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成为
期刊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    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前,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不甚明确,有的将其与邓小平理论直接等同,有的包含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有的包括了毛泽东思想。因此一直缺乏一个比较有权威性的基本概念。随着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出全面阐述以后,学术界对这个概念基本达成了共识。在深入研究中,一些学者就这一体系概念的科学内涵、研究对
期刊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来看,多重角度深化和细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的理解,有利于坚持不懈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科学发展观是树立正确发展理念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