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不能不研究和宣传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伟大作用和贡献。那么,究竟该如何认识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关系呢?
石仲泉:改革开放的30年,是富强中国的30年。北京两奥会精彩绝伦的空前成功,既是对改革开放30年成就的大检阅,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的厚重献礼。党的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30年极大地改变了中国面貌,邓小平是这30年改变中国面貌的第一人。在评价邓小平同志的伟大功绩时,胡锦涛同志曾沿引江泽民的话指出:“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作为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作出的光辉业绩、创立的科学理论,已经并将继续改变和影响着中国和世界”。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发展和成功实践证明,这个评价是正确的。
关于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即开辟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基的邓小平理论、奠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基础。
一、开辟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记者:怎样认识邓小平在开辟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
石仲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艰难抉择,是邓小平向世界宣告:“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强大动力。这是大千世界上本来没有的路,要靠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开辟。这条道路的核心内涵和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当年他决定的三件大事,可视为他披荆斩棘,开辟改革开放道路的“三把火”,给当代中国带来了光明。
记者:能否具体谈一谈邓小平决定的三件大事?
石仲泉:第一把火:发动和领导真理标准大讨论。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主题是破除“两个凡是”,而最早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是邓小平1977年5月的谈话。在报刊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后,邓小平发表的三个讲话,1978年6月初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9月视察的“北方讲话”和年底发表的被称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对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展开,否定“两个凡是”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一次全党和全国范围空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吹响了解放思想的号角,开启了改革开放汹涌澎湃大潮的闸门。
第二把火:支持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安徽、四川等省农民自发地实行与那时政策相抵牾的包产到户等,被视为“异端”。邓小平支持这样的“异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八亿农民获得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加上其他政策调整,农业生产摆脱了长期停滞的困境,农村经济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农民生活渐渐好起来。邓小平将其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如果将农村改革比喻为改变中国命运的第一棒火炬,那么它引发的全面改革就是燃遍中国的熊熊火焰。神州大地在浴火中获得新生。
第三把火:倡导兴办经济特区,推动形成全国对外开放格局。邓小平说:“中国的经济开放政策,这是我提出来的”。在邓小平的指导和关怀下,继建立4个特区后,我国又先后将海南全岛辟为经济特区、上海浦东辟为开发区;同时开放沿海14个大中城市和长、珠、闽三角地区。1992年“南方谈话”后,新一轮开放浪潮以迅猛之势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推进。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已形成对外开放全方位格局。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既“引进来”又“走出去”,中国的发展更加融入世界,初步形成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国的局面。
二、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基的邓小平理论
记者:我们知道,“邓小平理论”最初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称谓。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概念,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那么,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石仲泉:简单地说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原生初始形态的奠基人;给予一个时尚称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父”。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提出的。在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这个科学称谓迅即成为改革开放高擎的旗帜、开辟的道路、形成的理论的专有指代。后来删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词组中“的”、“建设”和“有”几个字是简化词语,基本含义没变。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演变而来。如果讲“品牌”,这是改革开放30年最具价值的“品牌”,其“知识产权”当属邓小平。
其次,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源理论。十三大概括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理论观点时,已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十四大冠以“邓小平同志”名字,称之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十五大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有两大理论成果时,对第二次飞跃理论成果的表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说“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邓小平理论在那时是同值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时,指出它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这样,邓小平理论的本源性开始显现。十七大一方面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另一方面又将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指导思想的创新理论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对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的高度概括。理论称谓的演变,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原生形态,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源理论。
再次,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本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十四大在阐述“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时,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称谓时,指出这个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既是社会主义大国,也是发展中大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邓小平理论的若干理论观点在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普遍意义。他说过:我们进行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0页、第118页、第135页)就此而言,邓小平理论作为发展中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理论模型,是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新形态。既然如此,以其为本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新形态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石仲泉:改革开放的30年,是富强中国的30年。北京两奥会精彩绝伦的空前成功,既是对改革开放30年成就的大检阅,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的厚重献礼。党的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30年极大地改变了中国面貌,邓小平是这30年改变中国面貌的第一人。在评价邓小平同志的伟大功绩时,胡锦涛同志曾沿引江泽民的话指出:“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作为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作出的光辉业绩、创立的科学理论,已经并将继续改变和影响着中国和世界”。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发展和成功实践证明,这个评价是正确的。
关于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即开辟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基的邓小平理论、奠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基础。
一、开辟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记者:怎样认识邓小平在开辟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
石仲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艰难抉择,是邓小平向世界宣告:“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强大动力。这是大千世界上本来没有的路,要靠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开辟。这条道路的核心内涵和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当年他决定的三件大事,可视为他披荆斩棘,开辟改革开放道路的“三把火”,给当代中国带来了光明。
记者:能否具体谈一谈邓小平决定的三件大事?
石仲泉:第一把火:发动和领导真理标准大讨论。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主题是破除“两个凡是”,而最早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是邓小平1977年5月的谈话。在报刊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后,邓小平发表的三个讲话,1978年6月初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9月视察的“北方讲话”和年底发表的被称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对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展开,否定“两个凡是”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一次全党和全国范围空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吹响了解放思想的号角,开启了改革开放汹涌澎湃大潮的闸门。
第二把火:支持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安徽、四川等省农民自发地实行与那时政策相抵牾的包产到户等,被视为“异端”。邓小平支持这样的“异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八亿农民获得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加上其他政策调整,农业生产摆脱了长期停滞的困境,农村经济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农民生活渐渐好起来。邓小平将其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如果将农村改革比喻为改变中国命运的第一棒火炬,那么它引发的全面改革就是燃遍中国的熊熊火焰。神州大地在浴火中获得新生。
第三把火:倡导兴办经济特区,推动形成全国对外开放格局。邓小平说:“中国的经济开放政策,这是我提出来的”。在邓小平的指导和关怀下,继建立4个特区后,我国又先后将海南全岛辟为经济特区、上海浦东辟为开发区;同时开放沿海14个大中城市和长、珠、闽三角地区。1992年“南方谈话”后,新一轮开放浪潮以迅猛之势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推进。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已形成对外开放全方位格局。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既“引进来”又“走出去”,中国的发展更加融入世界,初步形成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国的局面。
二、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基的邓小平理论
记者:我们知道,“邓小平理论”最初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称谓。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概念,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那么,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石仲泉:简单地说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原生初始形态的奠基人;给予一个时尚称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父”。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提出的。在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这个科学称谓迅即成为改革开放高擎的旗帜、开辟的道路、形成的理论的专有指代。后来删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词组中“的”、“建设”和“有”几个字是简化词语,基本含义没变。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演变而来。如果讲“品牌”,这是改革开放30年最具价值的“品牌”,其“知识产权”当属邓小平。
其次,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源理论。十三大概括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理论观点时,已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十四大冠以“邓小平同志”名字,称之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十五大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有两大理论成果时,对第二次飞跃理论成果的表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说“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邓小平理论在那时是同值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时,指出它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这样,邓小平理论的本源性开始显现。十七大一方面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另一方面又将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指导思想的创新理论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对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的高度概括。理论称谓的演变,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原生形态,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源理论。
再次,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本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十四大在阐述“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时,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称谓时,指出这个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既是社会主义大国,也是发展中大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邓小平理论的若干理论观点在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普遍意义。他说过:我们进行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0页、第118页、第135页)就此而言,邓小平理论作为发展中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理论模型,是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新形态。既然如此,以其为本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新形态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