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学就是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品德养成潜移默化的过程。让学生从小在知识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寓德育于美育之中,进而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在世纪的课堂教学中,我将每节课中蕴含的德育教育,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默默的贯穿在课堂的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情感的养成起了正面的促进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目标更注重审美体验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弘扬民族音乐和理解多元文化等价值在课堂设计的每个环节的有机融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乐学生音乐演唱能力的培养,感受音乐过程中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对艺术的尊重。教师应紧抓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游戏等活动,围绕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有效渣奶课堂教学。
例如: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84个字,37小节,46秒,这是令每个中国人热血沸腾的旋律。历经烽火年月,传唱大江南北,义勇军进行曲成为永驻人们心底的奋进之声,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占领我国的东三省,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听歌曲,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祖国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的豪迈气概。每一次唱响这首激昂的歌曲,对于弘扬爱国情怀,凝聚中国力量,传承中华文化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小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是知识的一味灌输,而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让学生在美的音乐氛围中,欣赏音乐的美感,运用多种媒体及教学手段,是学生在学习的氛围中得到身心的陶醉和全新的审美提亚。旋律、音色、节奏、拍子……这些都是有利于音乐形象的塑造,让学生畅游音乐意境,投身美妙的乐海中。
例如:在学习歌曲《五十六只花》时,先通过视频《爱我中华》,让学生体会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学生通过收集少数民族信息,观看特色民族服饰,了解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在聆听、体验、理解歌曲的内容的同事,培养对祖国统一的荣誉感,进而“各民族如同兄弟姐妹,親如一家”这句话的真谛,从小为台湾的早日回归培养起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生喜欢凑热闹,这是先天所决定,学习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随着音乐跳舞,鼓励他们根据歌词内容设计出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动作。边唱边演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更喜欢用动作来表达情感,表现欲同想象力一样。
根据教学内容自制打击乐器,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唤起学生创新的激情。如欣赏乐曲《森林狂想曲》,让学生自己用易拉罐装上沙子用作沙球,用筷子做双响筒用,用小铃铛串起做串铃用等,学生在听音乐时,用这些自制的乐器为乐曲伴奏,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学生兴趣很高,理解音乐的效果很明显。
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歌曲,人们常说“音,体,美”不分家,在实践中我深有体会。音乐,美术都是艺术,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各有特色。利用美术强烈的视觉效果来突破音乐在理解上的困难。例如教五线谱时,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粉笔表示每一个音符、调号以及拍号,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更准确地记忆。在教“天鹅”时,设计一副优美的图画,加上教具,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在幽静的森林里,一只美丽的天鹅正悠悠浮出水面,学生欣赏时的神态和激动心情都表现出对作品美的感受。
新旧知识衔接自然环环紧扣,条理分明,富于情趣,具有吸引学生的魅力。学生活跃起来了,参与的热情也特别高,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不知不觉中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乐意去接受和认识事物的心理倾向,讲抽象的音乐知识时要设计一些兴趣性较强的教学形式。讲故事、猜谜语、看图片、简笔画、歌表演、看课件、搞合奏等都是既能提起学生们的兴趣,又能穿插大量常规要求的互动活动。
在课堂上多向学生传授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例如音乐小常识、词曲小典故、音乐家的小故事、作品创作背景等等,让学生们知道音乐不仅是演唱,它包括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这样,学生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其他文化知识也可以反过来提高学生感受音乐、感受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情景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它表现了处于三十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首先我通过多媒体《为了和平》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其次在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利用能更有利于语境的创设,也有利于学生直观的体验、感受音乐的身后背景。而在课堂这个教育的主阵地中,德育教育不可缺失,这是一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的主要目的。德育教育的开展应该围绕着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设定,教师应依据目标,有效安排课堂的每个环境,指导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品德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第六小学)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目标更注重审美体验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弘扬民族音乐和理解多元文化等价值在课堂设计的每个环节的有机融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乐学生音乐演唱能力的培养,感受音乐过程中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对艺术的尊重。教师应紧抓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游戏等活动,围绕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有效渣奶课堂教学。
例如: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84个字,37小节,46秒,这是令每个中国人热血沸腾的旋律。历经烽火年月,传唱大江南北,义勇军进行曲成为永驻人们心底的奋进之声,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占领我国的东三省,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听歌曲,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祖国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的豪迈气概。每一次唱响这首激昂的歌曲,对于弘扬爱国情怀,凝聚中国力量,传承中华文化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小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是知识的一味灌输,而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让学生在美的音乐氛围中,欣赏音乐的美感,运用多种媒体及教学手段,是学生在学习的氛围中得到身心的陶醉和全新的审美提亚。旋律、音色、节奏、拍子……这些都是有利于音乐形象的塑造,让学生畅游音乐意境,投身美妙的乐海中。
例如:在学习歌曲《五十六只花》时,先通过视频《爱我中华》,让学生体会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学生通过收集少数民族信息,观看特色民族服饰,了解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在聆听、体验、理解歌曲的内容的同事,培养对祖国统一的荣誉感,进而“各民族如同兄弟姐妹,親如一家”这句话的真谛,从小为台湾的早日回归培养起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生喜欢凑热闹,这是先天所决定,学习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随着音乐跳舞,鼓励他们根据歌词内容设计出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动作。边唱边演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更喜欢用动作来表达情感,表现欲同想象力一样。
根据教学内容自制打击乐器,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唤起学生创新的激情。如欣赏乐曲《森林狂想曲》,让学生自己用易拉罐装上沙子用作沙球,用筷子做双响筒用,用小铃铛串起做串铃用等,学生在听音乐时,用这些自制的乐器为乐曲伴奏,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学生兴趣很高,理解音乐的效果很明显。
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歌曲,人们常说“音,体,美”不分家,在实践中我深有体会。音乐,美术都是艺术,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各有特色。利用美术强烈的视觉效果来突破音乐在理解上的困难。例如教五线谱时,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粉笔表示每一个音符、调号以及拍号,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更准确地记忆。在教“天鹅”时,设计一副优美的图画,加上教具,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在幽静的森林里,一只美丽的天鹅正悠悠浮出水面,学生欣赏时的神态和激动心情都表现出对作品美的感受。
新旧知识衔接自然环环紧扣,条理分明,富于情趣,具有吸引学生的魅力。学生活跃起来了,参与的热情也特别高,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不知不觉中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乐意去接受和认识事物的心理倾向,讲抽象的音乐知识时要设计一些兴趣性较强的教学形式。讲故事、猜谜语、看图片、简笔画、歌表演、看课件、搞合奏等都是既能提起学生们的兴趣,又能穿插大量常规要求的互动活动。
在课堂上多向学生传授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例如音乐小常识、词曲小典故、音乐家的小故事、作品创作背景等等,让学生们知道音乐不仅是演唱,它包括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这样,学生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其他文化知识也可以反过来提高学生感受音乐、感受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情景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它表现了处于三十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首先我通过多媒体《为了和平》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其次在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利用能更有利于语境的创设,也有利于学生直观的体验、感受音乐的身后背景。而在课堂这个教育的主阵地中,德育教育不可缺失,这是一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的主要目的。德育教育的开展应该围绕着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设定,教师应依据目标,有效安排课堂的每个环境,指导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品德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第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