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听、说、读、写的综合体,无论是识字训练还是写作练习,阅读教学都是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而且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的阅读教学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只有抓住阅读教学这一重要环节,才能实现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任务。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以及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使学生产生自觉学习的激情,才会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会使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极大限度的发挥,才会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汲取知识的营养,饱尝学习的快乐。所以,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呢?为此,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班上开展了阅读小能手比赛,师生同读一本书,然后在阅读课上交流读书所得,讲故事比赛等等和阅读有关的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了对阅读浓厚的兴趣,并且把这种兴趣转化为了阅读的动力。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可以较快地提高阅读水平,减少盲目性,使学生潜移默化地积累学习方法、领悟学习规律,做到循序渐进,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促理解,全面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
1. 浏览。要想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章的内容,就要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要想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就要教会学生浏览、跳读等技能。学生阅读时经常停顿,必然影响阅读速度。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2. 细读。细读就不必读得太多,要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选取有用的或有兴趣的文段来读,逐字逐句地分析。其意义在于训练学生选取文章中有用的部分,训练学生组织材料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回味。即对文章进行“全面理解,综合分析”,理清文章的脉络,抓住主线,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回味还应该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并加以练习,最后写出对文章的评价。回味应该是建立在细读的基础上的,所以回味的认识程度将比细读深刻得多。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自主性
阅读教学,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亲自朗读,教师一味地把所有的知识讲给学生,则违背了阅读教学的初衷。教师按照参考资料把课文的背景、作者的介绍以及文章本身的思想内容、层次划分与层次大意都一一讲解给学生,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水过地皮干,很难深入到学生的心里,阅读教学的效果也不理想。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自主性,让学生亲自去朗读课文。多读课文不但可以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明白词语意思,也可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思维能力,体会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大胆地阅读,通过学生的阅读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他们在互相帮助与学习当中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水平以及潜能,以饱满的热情快乐地投入到阅读学习当中去。遇到读得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大家一起帮助他,并鼓励他勇敢尝试,取得进步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表扬。
四、注重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教师进行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课本要求的阅读教学任务,而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讀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的好坏是阅读效果的关键,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专心致志、勤于思考,并且笔不离手,随时画出或者摘抄优美的句子或者在自己有疑问、有感触的地方作批注等,这些都是一些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这样的习惯对他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写作能力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当中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自身素质的不断完善。具备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更多的书籍,对开阔自身眼界、增长见识、完善自身知识体系都是有益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内,但利在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教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的体现。
五、倡导探究式阅读,培养学生阅读感受能力
新课标特别强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式阅读”。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不再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教师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必须注重学生自身的能力锻炼。探究式阅读就是把阅读教学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阅读课文,发现问题,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通过自己查阅资料主动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达到知识的学习与深化。新的《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探究式阅读的提倡与实施也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为了教会对世界只有初步认知能力的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对小学生书面语言的能力进行的培训,同时知识、思想与情感也在阅读教学的目标当中。以上是笔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用自己的耐心以及良好的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也需要教师本着无私奉献精神,循循善诱,给小学生正确的引导,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总结,一定能见证孩子的成长与教学的成功,不断体会到收获的喜悦。
参考文献:
[1]赵景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新教育时代.2016,(09).
[2]崔相录.小学卷探究教学示例精选.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以及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使学生产生自觉学习的激情,才会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会使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极大限度的发挥,才会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汲取知识的营养,饱尝学习的快乐。所以,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呢?为此,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班上开展了阅读小能手比赛,师生同读一本书,然后在阅读课上交流读书所得,讲故事比赛等等和阅读有关的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了对阅读浓厚的兴趣,并且把这种兴趣转化为了阅读的动力。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可以较快地提高阅读水平,减少盲目性,使学生潜移默化地积累学习方法、领悟学习规律,做到循序渐进,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促理解,全面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
1. 浏览。要想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章的内容,就要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要想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就要教会学生浏览、跳读等技能。学生阅读时经常停顿,必然影响阅读速度。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2. 细读。细读就不必读得太多,要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选取有用的或有兴趣的文段来读,逐字逐句地分析。其意义在于训练学生选取文章中有用的部分,训练学生组织材料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回味。即对文章进行“全面理解,综合分析”,理清文章的脉络,抓住主线,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回味还应该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并加以练习,最后写出对文章的评价。回味应该是建立在细读的基础上的,所以回味的认识程度将比细读深刻得多。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自主性
阅读教学,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亲自朗读,教师一味地把所有的知识讲给学生,则违背了阅读教学的初衷。教师按照参考资料把课文的背景、作者的介绍以及文章本身的思想内容、层次划分与层次大意都一一讲解给学生,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水过地皮干,很难深入到学生的心里,阅读教学的效果也不理想。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自主性,让学生亲自去朗读课文。多读课文不但可以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明白词语意思,也可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思维能力,体会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大胆地阅读,通过学生的阅读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他们在互相帮助与学习当中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水平以及潜能,以饱满的热情快乐地投入到阅读学习当中去。遇到读得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大家一起帮助他,并鼓励他勇敢尝试,取得进步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表扬。
四、注重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教师进行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课本要求的阅读教学任务,而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讀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的好坏是阅读效果的关键,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专心致志、勤于思考,并且笔不离手,随时画出或者摘抄优美的句子或者在自己有疑问、有感触的地方作批注等,这些都是一些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这样的习惯对他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写作能力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当中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自身素质的不断完善。具备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更多的书籍,对开阔自身眼界、增长见识、完善自身知识体系都是有益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内,但利在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教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的体现。
五、倡导探究式阅读,培养学生阅读感受能力
新课标特别强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式阅读”。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不再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教师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必须注重学生自身的能力锻炼。探究式阅读就是把阅读教学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阅读课文,发现问题,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通过自己查阅资料主动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达到知识的学习与深化。新的《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探究式阅读的提倡与实施也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为了教会对世界只有初步认知能力的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对小学生书面语言的能力进行的培训,同时知识、思想与情感也在阅读教学的目标当中。以上是笔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用自己的耐心以及良好的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也需要教师本着无私奉献精神,循循善诱,给小学生正确的引导,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总结,一定能见证孩子的成长与教学的成功,不断体会到收获的喜悦。
参考文献:
[1]赵景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新教育时代.2016,(09).
[2]崔相录.小学卷探究教学示例精选.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