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有枪 心中无靶 真枪实弹玩射击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cml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假日的上午,广州气温骤降,天气阴霾。不少人会选择窝在家里,而一群“射击发烧友”正齐聚广州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参加“第二届枪王争霸赛”。
  不同于美国人全民拥有2.5亿支枪的现状,在中国,非专业队的“射击爱好者”屈指可数。曾几何时,因为高昂的费用和政策原因,“枪会”是外籍人士专利,这几年,随着“射击俱乐部”兴起,越来越多精英加入了射击的队伍
  与自己内心交战
  “枪王争霸赛”现场有一位金发碧眼的外籍人士,那是来自法国的Jean Baptiste Schauinger。“枪友”们亲切地叫他:JBS。四年前,他随成都太太来到中国,定居深圳。此后,在法国玩了8年的射击运动就荒废了。JBS喜欢的运动,多半是非对抗性的,“游泳,跑步,射击”。在欧洲,也有外出打猎的人,但JBS强调说,“我不能打活物”。射击在他看来,更像是瑜伽,而不是打拳。
  太太帮他找到了广州的这个练习场之后,每个周末,他都会花6个小时的时间,往来于深圳和广州之间,“每次一百发子弹,从两点练到四点半”。这占据了他一半的假期。其实,在改革开放初期,外籍人士曾经是射击馆消费层的“主力”。
  广州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的李浩坚博士介绍说,中国的射击馆一般不对外开放,仅供内部职业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用。作为官方指定的广州市唯一一家合法的射击机构,广州设计射箭管理中心尽管成立于1959年,但直到1982年时才对外开放,在此之前,靶场只供专业训练用,不是具备消费力就可以进场试玩的。由于经济因素的制约,改革开放初期来靶场玩射击的,大多是一些来自日本、香港等地的人士,市民很少。而如今,“枪会”的主要玩家早已是都市精英为主导了。
  “很多人来靶场射击只是为了发泄压力,图的是痛快和开心,或者是为了试一试玩真枪实弹的感觉。他们往往对技术没什么要求,只是将射击作为一种休闲方式。”李博士说,来靶场玩射击的“射击发烧友”中,不少人除了将射击作为一种休闲方式,还希望能掌握射击技术,所以来得比较勤。与锻炼团队精神的“彩弹野战”不同,真枪实弹的射击更像是孤胆英雄酷爱的项目,按JBS的话来说,那是“Fight inside yourself”—与自己内心交战。
  没有百分百的正确
  部队大院长大的吴春晖,曾在专业射击队待过几年,“第一次摸枪是初一,后来因为高考就不打了”。专业队的训练是很乏味的,每天要打完500到600发子弹,不断举枪,不断击发在吴春晖看来,射击和所有运动无异,有好的教练,能让人少走弯路,但关键还是要靠自己—“除了禀赋,就是多练”。但是作为一个竞技项目,射击更多打的是心态,“是自己跟自己在比心理”。与高尔夫等运动量相对大些的项目比较,射击虽然也讲究技巧,但拿起枪之后,真正让你赢的只有心态,“你只有在不断了解自己的过程中进步”。了解自己,需要到一种怎样的程度?你需要了解自己的心跳,手抖不抖,配合枪支的轨迹和击发的频率,才能在最合适的那一刻击发。
  当年刚开始练射击,吴春晖很快“自学成才”,不用教,因为“射击是符合男人天性的一项运动,与生俱来”。枪就像男人的另一只手。在吴春晖成绩最好的那几年,气步枪也常打出99环的成绩,“这两年最好的是88到90环左右”。对于一百环来说,有一点小小的遗憾,吴春晖并不介怀,他淡淡一笑说:“那是我还有提升的空间。”
  如今,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吴春晖会将射击运动中蕴涵的心态和智慧,运用到管理和决策中。“一是要稳,二是要果断。你首先要稳住自己,稳住局面,稳住方向,把项目的目标来靶子看—在企业攻克每个难关的时候,都要稳住。然后,找到合适的时机就要果断地作出决定,不要犹豫—那就是你扣动扳机的时候。要记住,没有百分百的正确,所以瞄准的时间不能太久。”
  “放松”神经的减压运动
  李浩坚博士从事射击运动三四十年,这些年他是看着射击爱好者的圈子扩大起来的。
  射击,它蕴涵着射手掌握自身心境平和的内力,是智与神的凝结,是感与知的融合,是稳定情绪的自我控制。据李博士介绍,所有的运动都分为动力型和静力型运动两类。不同于田径,射击是一项另类的静力型项目,它并不需要参与者有很强的力量或肌肉爆发能力,而是需要持枪的稳定度、极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和集中的专注能力。“射击是一项很特别的运动,注意力不集中的话,根本没办法入门。现在社会上的诱惑太多,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很难成功。”李博士说,“深入其中你会发现,射击运动不仅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要求有较高的悟性和文化素质。”然后他笑笑说:“练射击的人智商一般都很高。”
  许海峰、王义夫、杜丽、朱启南提到射击,中国人的脑海里都或长或短地能调出一份“神枪手”名单,名单上的人们有个共性—都是专业的射击运动员。射击,是中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运动项目之一。很多人以为学射击必须“眼神好”,但“枪友”里“四眼仔”不乏其人,李博士笑笑说,“王义夫、许海峰都是近视眼,但他们射击的成绩非常优秀,所以打枪时戴眼镜就没问题了。”
  “广州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通常被爱好者们称为“华南枪会”。它的追捧者众多,其中不乏精英会员,“对于企业家来说,除了参与自己企业的工作,还有一些社交活动比如慈善工作以外,还需要有效的放松活动”,射击运动是很好的减压运动,能让人集中精力和神气,是协调人们心理的一项运动。“射击运动是生活的补充,放松后让人可以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如今,铁杆粉丝“有需要的时候”都会不定期地过来“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就像有的人去沐足,去健身房”。
  枪口那团火
  “枪杆子里出政权”。枪,让人具备了抵御外敌入侵的工具,以及面对伤害时应对的底气,因此提起“枪”,人们第一反应会联想到—男人。是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喜欢枪呢?范嘉晋点头称是,“所有的男孩子都会喜欢这个项目”。从十多年前到黄埔军校秋游,第一次摸到枪之后,范嘉晋就一直渴望能有真枪实弹地玩射击的机会。真正加入“枪会”是一年多之前,射击、射箭他都掺和了一把。
  范嘉晋说,自己从前是一个性格急躁的人,刚开始玩射击的时候,是抱着“消遣”的心态的,所以拿起枪以后,心里想的就是要迅速地把子弹打完,“那样更爽一些”。而现在他的状态已完全不同了,“我会停下来,慢慢想,慢慢打”。从一个待人接物比较冲动的人,到变成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多想一秒”的更沉稳的自己,一年多之间,变化不可谓不大。李博士告诉我们,注意力无法集中的人,是练不好射击的。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节奏不断加快,“浮躁”已成了现代人的一种通病,自我控制力和专注的注意力,成为都市人必须练就的心理素质。“我们需要沉下心来培养我们的定力和耐性,射击恰好就能帮助我们建立这些素质。”范嘉晋如是说。
  爱玩射击的并不只有男人。“第一届枪王争霸赛”的冠军,就是一个小姑娘。李博士说,她只练习了短短几个月,就有超过男士的成绩,一个因为天分,一个因为先天条件,“女性天生慢肌纤维比较丰富,稳定性好,比男性更有先天优势,所以在射击界里,女赢男的例子比比皆是。”
  “新鲜出炉”的“第二届枪王争霸赛”冠军Wolf倒是个纯爷们。他喜欢射击的原因,比范嘉晋更单纯些,“我喜欢看到枪口那团火,而且这些年越来越喜欢”。Wolf说,身边玩射击的朋友,喜欢这项运动的理由都各有不同。“有的人是喜欢这项运动本身,让心态有好的调整;有的人是喜欢成绩,打出10环能收获不少羡慕的眼光;我喜欢的是它的过程。”世界上大多数的事情,都是你越用力,成绩就越好,而射击并非如此,主要靠的是自身的思维平衡。对这个过程该怎么看呢?Wolf说:“做好自己的事情,子弹落在哪儿,是子弹的事情。”
其他文献
经纪人的效率和自身的认知,会直接映现到艺人的身上。在艺人背后,除了我们的努力,他的为人处事、艺德如果有一点偏差,我们即使再怎么扶,也扶不过来。  七八年前,我本来是做艺人宣传和统筹,后来才转做经纪人。人要不断地发掘自己,就像我们发掘艺人一样。  欧美日韩等国家的经纪人主导艺人的整体定位、造型、演艺等很多方面。比如韩国的经纪人就是全面负责,给艺人定位包装,宣传推广,安排日程,确定演艺项目等等。但在国
期刊
电影看《爱》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其他一些老人电影。像近年的《诗》和《桃姐》,再不然就是更早的《金色池塘》和《野草莓》。与这些文艺佳作不同,《爱》并没有像树枝开杈那样,用举一反三的方式,把老人问题转移到家庭儿女或社会阶层等问题上去。它就是非常单纯地说了一个关于一对老人如何在风烛残年守住彼此爱情的故事,格局见小,但冲击很大。两位高龄演员奉献了真挚细腻、充满感染力的表演,配合默契。  事实上,如若不是在现
期刊
艺展与奥赛美术馆和卢浮宫齐名的另一处法国巴黎著名博物馆—蓬皮杜中心,近日将其中的法国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所藏的超过100组珍品,运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展览。展览主题“超越超现实”,是对当代艺术史中最具影响力的超现实主义的致敬,也是对这种流派的发展趋势进行思考与探讨。“超现实主义崇尚表象的世界,艺术家们将它作为进入当代艺术大门的钥匙。”展览中方协调人龚彦这么理解。  蓬皮杜中心由时任
期刊
陈燮君仿佛是一个生活在书堆里的人。  九万多册的藏书,让他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爱书狂人。  而掉入书堆,对他而言,则是再好不过的归宿。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陈燮君到同学家玩。一个小书架上头零散摆着的二十多本书吸引了他。他对着那个书架注目许久,羡慕不已。  那时,他家里有六个弟兄姊妹,家中条件并不宽裕,但父母亲还是鼓励他多读书。由于学习优异,因此,每当有喜讯从学校传来,母亲便拿出五毛钱给陈燮君买书。
期刊
在诗人的讲述中,诗歌与摄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诗歌完整了他们的人生,而摄影则以另一种更为迅速、更为直接的姿态,把他们在文字里无法言说的场景一一展现。  2012年10月,诗人北岛的首个摄影展《零镜》分别在香港当代美术馆北京馆、广州分馆展出。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在大众印象里停留于文学光景中的诗人,居然也在用光、影、线条和片段,记录着这个变异的世界。数十年间,北岛游走海外。在伴随诗歌流浪的过程中,他寻
期刊
每个译者都是和语言较量的人。  他们各自遵循不同的规则,用属于自己的方式,赋予作品新生。  在他们的各色演绎下,人们终于在书本中,读懂自己所身处的世界的另一个模样。  英国诗人约翰·德莱顿曾经用“戴着镣铐在绳索上跳舞的舞者”来形容译者。在中国,译者的“舞姿”同样艰难—直译与意译的界限在哪里?是做严谨的匠人,还是不断创造的大师?  日前,李笠与马跃然之间掀起的一场骂战,把“译者之身份”的命题重新抛向
期刊
2008北京奥运开闭幕式的那场视觉盛宴,把韩立勋推到了公众视野的前台。然而,在打造自己的家时,韩立勋的设计却和奢华无关。他选择回到原点, 把家还原成一个可以让自己尽情偷懒的地方。  初见韩立勋,是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江苏淹城故地。彼时的他刚从“奥运时间”里解脱出来,作为当地请来的嘉宾指导一出大型实景演出。工作之余,韩立勋拥有一项“特权”—每天早上可以被警卫放进没有修缮好的遗址内晨跑。每天一个人跑
期刊
陈芳 山西怡园酒庄酒少庄主。  陈进强 山西怡园酒庄酒庄主。  在喜欢做大、做规模、做产量的中国,陈芳似乎更希望把怡园做得更好,更小,更精致一点。酒庄是连结陈家三代人的纽带,也是她眼下事业的主轴。  陈芳最近发现,家里酒窖藏的好酒,时不时总会少几瓶。“唉,我爸现在把酒庄都交给我了,他自己就整天偷酒喝,要不然就是拿出去送人了。”陈芳笑着解释道。这个号称自己“不会酿酒、不会种植”的少庄主,从几乎没怎么
期刊
『市场能解决的问题交归市场最好,就像《史记·货殖列传》说的,让一切「如水之向下」,人民自然而然会安居乐业,政府只需要处理在市场生产过程中产生重大外部成本的部分就可以了。』  “你幸福吗”,可以是社会学调查,也可以是个哲学问题,但黄有光,作为“最接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华人经济学家”,把它纳入了自己的经济学研究范畴。  作为一个以研究福利经济学与公共政策著称的学者,福利本就是他评价好坏优劣的准绳,从上世
期刊
经纪人和艺人之间,信任是基石。设身处地,规划艺人,同时亦要『武装』自己,和艺人赛跑,『并且一定要比他们跑得快,不然他很快就会觉得不再需要你』。这就是大意不得的娱乐圈,既温情又残酷。  “她掌心的温度,我现在闭上眼还能回想起来。” 年满60岁的宋文善,白色衬衫搭配黑色西服,清瘦,优雅,向记者回忆见到邓丽君的那一刻,他仍深情款款。那天老板喊他去办公室,说:“这位就是邓丽君小姐,以后你做她的助理。”其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