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圖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4-000-01
摘 要 正确认识体操动作轨迹和分析体操教学训练中产生的伤害,对整理教学秩序、提高体操教学质量、完成体操教学目标、解决当前体操教学面临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对体操教学训练中风险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教师在体操教学中风险的规避能力及学生在体操课中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有效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高校体操课程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体操教学 训练风险 规避措施
一、前言
体操是一种徒手或借助器械进行各种身体操练的体育项目。有些学校为了降低教学风险发生,采取了一些消极措施,如尽量减少吊环、平衡木、高低杠等危险器械的使用,甚至取消体操教课程,以期减少体操伤害事故,以致因小失大,对学校的体操教学工作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负面作用。
二、体操教学风险分析
(一)风险的界定
风险是指不在可控范围内发生的危险和损失,预期结果与现实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事件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
按风险性质来说,风险分为两种:1.自然界的风险:自然界中的洪涝灾害、山崩、地震等的发生给人类造成的损失;2.社会生活中的风险:突发事故对人身造成的伤害。教学训练中的风险,在高校体操教学训练中,教学本身或者教学环境存在不确定因素对学生或教师造成伤害。
(二)训练风险的特点分析
1.直观性。直观性是指在体育教学训练中,人身伤害风险的产生是不以人的个人意愿为转移而是事实存在的。体育教学是通过学生身体反复练习体育项目完成的,使体育项目对学生生理机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刺激,这种刺激作用于学生身体,学生本身能否承受,这就使体操教学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2.偶然性。体操教学训练风险的发生是学生在不断重复练习体操动作时发生的意外事故,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由于教师、学生认识的不足,忽略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致使风险事故偶然发生。
3.伤害性。在体操教学训练中,对学生身体素质包括上肢力量、下肢力量、腰腹肌力量、协调性、灵敏性要求比较高。比如在练习前手翻动作时,趋步下手时会对肩部韧带有一定的冲击力,如果长时间练习会使肩部韧带拉伤从而引起肩周炎;在单杠训练时,双手握杠太紧会使皮肤磨破或起水泡。
三、产生体操教学训练风险的原因
(一)学习方法不当
1.练习方法不当。体操动作的技术性很强,训练水平不够,技术动作错误,加上盲目练习,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产生训练伤。
2.身体状态不良。在睡眠不足、伤病初愈以及疲劳状态下,肌肉力量、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协调性显著下降,警惕性和注意力减退,反应较迟钝,此时参加训练就可能加大产生训练风险的概率。
(二)教师因素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对所学动作“一刀切”,不能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盲目教学就会导致教学训练风险的加剧。另外,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不高, 在做示范动作时出现吃力、紧张、失败等现象,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等都会直接或间接的产生教学训练风险。
四、规避措施
(一)合理运用心理训练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分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对心理素质较差的同学,应对他们多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加强技术及身体素质训练
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提高身体机能的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学习中能有效地减少或防止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一般来说,当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得到提高后,对难度较大和有一定危险性的动作等的心理障碍就会逐渐消失。
(三)加强保护帮助和自我保护
在体操教学训练中,正确合理的使用保护与帮助,有助于减轻学生身体负担,更好掌握动作,消除心理障碍,增强学生信心,便于尽好更快的了解体操动作轨迹,更好更快地正确掌握动作要领与提高完成动作质量。在实际教学中,还应该加强学生自身对保护和帮助方法的学习,学会自身保护。
五、结论
综上所述,体操教学中伤害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体操教学训练中要正确认识风险,加强体操课堂教学的管理才能降低甚至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正确认识体操运动的规律和分析体操教学中的风险控制对体操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石岩,侯婵莉.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J].体育科学.2008.28(10):66-73.
[2] 欧阳丽.对女子体操训练的几点看法[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6):17-24.
[3] 刘金平,周光亚等.风险认知的结构、因素及其研究方法[J].心理学科.2006.29(2):370-372.
[4] 体操教材编写组.体操(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5] 谢晓非,徐联仓.风险认知研究概况及理论框架[J].心理学动态.1995.3(2):17-22.
[6] 刘红,石岩.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理论与方法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30(4):92-96.
[7] 刘晓军.运动风险评价理论体系的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8] 石岩.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D].北京体育大学.2004(6).
[9] 杨亚琴,邱菀华.学校体育教育组织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7).
[10] 邱菀华.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
[11] 秦巍峰.学校体育活动中潜在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体育科技.2007.28(1):25-27.
摘 要 正确认识体操动作轨迹和分析体操教学训练中产生的伤害,对整理教学秩序、提高体操教学质量、完成体操教学目标、解决当前体操教学面临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对体操教学训练中风险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教师在体操教学中风险的规避能力及学生在体操课中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有效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高校体操课程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体操教学 训练风险 规避措施
一、前言
体操是一种徒手或借助器械进行各种身体操练的体育项目。有些学校为了降低教学风险发生,采取了一些消极措施,如尽量减少吊环、平衡木、高低杠等危险器械的使用,甚至取消体操教课程,以期减少体操伤害事故,以致因小失大,对学校的体操教学工作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负面作用。
二、体操教学风险分析
(一)风险的界定
风险是指不在可控范围内发生的危险和损失,预期结果与现实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事件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
按风险性质来说,风险分为两种:1.自然界的风险:自然界中的洪涝灾害、山崩、地震等的发生给人类造成的损失;2.社会生活中的风险:突发事故对人身造成的伤害。教学训练中的风险,在高校体操教学训练中,教学本身或者教学环境存在不确定因素对学生或教师造成伤害。
(二)训练风险的特点分析
1.直观性。直观性是指在体育教学训练中,人身伤害风险的产生是不以人的个人意愿为转移而是事实存在的。体育教学是通过学生身体反复练习体育项目完成的,使体育项目对学生生理机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刺激,这种刺激作用于学生身体,学生本身能否承受,这就使体操教学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2.偶然性。体操教学训练风险的发生是学生在不断重复练习体操动作时发生的意外事故,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由于教师、学生认识的不足,忽略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致使风险事故偶然发生。
3.伤害性。在体操教学训练中,对学生身体素质包括上肢力量、下肢力量、腰腹肌力量、协调性、灵敏性要求比较高。比如在练习前手翻动作时,趋步下手时会对肩部韧带有一定的冲击力,如果长时间练习会使肩部韧带拉伤从而引起肩周炎;在单杠训练时,双手握杠太紧会使皮肤磨破或起水泡。
三、产生体操教学训练风险的原因
(一)学习方法不当
1.练习方法不当。体操动作的技术性很强,训练水平不够,技术动作错误,加上盲目练习,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产生训练伤。
2.身体状态不良。在睡眠不足、伤病初愈以及疲劳状态下,肌肉力量、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协调性显著下降,警惕性和注意力减退,反应较迟钝,此时参加训练就可能加大产生训练风险的概率。
(二)教师因素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对所学动作“一刀切”,不能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盲目教学就会导致教学训练风险的加剧。另外,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不高, 在做示范动作时出现吃力、紧张、失败等现象,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等都会直接或间接的产生教学训练风险。
四、规避措施
(一)合理运用心理训练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分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对心理素质较差的同学,应对他们多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加强技术及身体素质训练
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提高身体机能的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学习中能有效地减少或防止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一般来说,当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得到提高后,对难度较大和有一定危险性的动作等的心理障碍就会逐渐消失。
(三)加强保护帮助和自我保护
在体操教学训练中,正确合理的使用保护与帮助,有助于减轻学生身体负担,更好掌握动作,消除心理障碍,增强学生信心,便于尽好更快的了解体操动作轨迹,更好更快地正确掌握动作要领与提高完成动作质量。在实际教学中,还应该加强学生自身对保护和帮助方法的学习,学会自身保护。
五、结论
综上所述,体操教学中伤害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体操教学训练中要正确认识风险,加强体操课堂教学的管理才能降低甚至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正确认识体操运动的规律和分析体操教学中的风险控制对体操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石岩,侯婵莉.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J].体育科学.2008.28(10):66-73.
[2] 欧阳丽.对女子体操训练的几点看法[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6):17-24.
[3] 刘金平,周光亚等.风险认知的结构、因素及其研究方法[J].心理学科.2006.29(2):370-372.
[4] 体操教材编写组.体操(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5] 谢晓非,徐联仓.风险认知研究概况及理论框架[J].心理学动态.1995.3(2):17-22.
[6] 刘红,石岩.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理论与方法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30(4):92-96.
[7] 刘晓军.运动风险评价理论体系的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8] 石岩.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D].北京体育大学.2004(6).
[9] 杨亚琴,邱菀华.学校体育教育组织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7).
[10] 邱菀华.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
[11] 秦巍峰.学校体育活动中潜在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体育科技.2007.28(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