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不嫌母丑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ll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句老话,我们再熟悉不过了。
  为什么“儿不嫌母丑”?那是因为母亲为养育我们,往往吃尽千辛万苦;还因为通常说来我们对于自己的母亲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并且也别无选择。就我个人来说,作为男人,我没有十月怀胎的亲身体验,可单单是看那些腆着大肚子,走路不得不如鸭子一般左右摇摆以保持平衡的孕妇,我就不能不肃然起敬:那可相当于自身的体重陡然增加了几十斤哟;有的准母亲还会出现剧烈的妊娠反应,睡不着、吃不下、两腿浮肿等等,你说累不累,苦不苦?至于孩子生下后,为了给孩子哺乳、催眠、洗澡、更衣、陪伴等等,做母亲的付出,同样有目共睹。所以,即便是自己的母亲长相困难一些,做儿子的因为母亲的奉献,因为那份感情,是不是该包涵一些?应该。
  但是,在我看来,今天的一些人对于“儿不嫌母丑”的解读与认识,又进入了另一个误区,必须予以指正。这就是:在这些人看来,因为是自己的母亲,因此,即便是她脸上有块疤,那也只能强说成花———即我们对于自己的母亲只能唱赞歌,而不能予以批评指正。


  这样做不仅有问题,而且问题相当严重。举例说,如果母亲早上洗脸有些匆忙,以致眼屎都没擦净,那我们该不该说?不说,乍看好像是尊重母亲,可事实上母亲這样走出去,是不是有可能让人在背后指指戳戳?又比如说,母亲假如本来有些习惯不太好,仅仅在晚间刷一次牙,而在白天用餐之后不漱口、不擦嘴,我们如果不予指出,那么,她是不是有可能带着口臭出现在他人面前?其公众形象是不是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反之,假如我们适当提醒了,她也及时改正了,那么,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可以避免发生?有鉴于此,你说哪种做法是真正爱自己的母亲?
  这世界上没有哪个人真是完人,包括我们的母亲。甚至有一些母亲的做法还让人匪夷所思,比如说,一些小夫妻之间出现矛盾,做母亲的赌气扔下孩子离家出走;更有甚者,将孩子扔下楼摔死,或者与孩子一起跳楼、跳河。
  所以,母亲作为一个特定人群,我们必须承认,她们委实伟大,值得我们尊敬与爱戴。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就无视母亲之中也有属于另类的。或者说,做母亲的其实与做父亲的,做儿子女儿的一样,她们身上既有很多优点与美德,但与此同时也一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与不足。对于她们的优点与美德,我们当然应该高歌、赞颂,表达我们由衷的敬意;而对她们的缺点与不足,适当指出也不是什么罪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听说过吗?假如我们做子女的为了博取“孝子孝女”的虚名,一个个全装瞎子与哑巴,一声不吭,那么,母亲脸上的眼屎、嘴里的异味是有可能一直存在的。这样做,对我们的母亲是好还是不好?
  顺便说一句“狗不嫌家贫”这话,也有值得商榷的。不像猫咪那样嫌贫爱富,始终如一忠于主人,确实是狗的美德;可对主人来说,假如你真爱狗,对狗有感情,是不是也该努力工作,努力向上,改善生活,让家庭变富裕一些?而如此这般,我们是不是就有可能给我们的狗狗它们喜欢的食物,如肉与骨头之类?生活在后一种家庭的狗狗,其生活质量会不会更高、更具幸福感?
其他文献
安徽淮南凤台某校因公开销毁学生带入校园的手机而引起网上热议:律师、老师、学生、家长,见仁见智,各执一词。据校方所云:销毁之举是与家长签了协议的,其初衷是“为了学生好”,且是在久治无效情况下的“无奈之举”云云。  笔者亦聊抒己见,以为不应将手机视为洪水猛兽,一味禁堵,“销毁手机”不可取。无效管理不应成為“销毁”的理由,正恰相反,是反思、考验我们教育耐心与管理艺术的契机。  “销毁手机”的理由自然是很
期刊
那天,我们原营部退役多年的部分战友聚到了一起,中午酒过三巡后,一个“新兵蛋子”给大家都很尊敬的老教导员端酒,说:“老李,我敬你一杯。”教导员听后一愣,继而有点尴尬地说:“是的,老李,老李。”随后喝了那杯酒。  教导员姓李,喊他“老李”按说不错,但他何以会一愣、而众人也感到有点“那个”呢?释疑前先讲一个叶剑英元帅的故事。因事涉方鼎英,故需介绍一下。方先生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早年曾任黄埔军校教育总长
期刊
成年人学习中的形式主义,实则古已有之,并非新鲜事物。那些心不在焉、敷衍塞责的“假装在学”,本质上折射的是一种厌学症。  话说“厌学”这东西,至少在战国时期就有记载了。《学记》称:“今之教者,呻其占半,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该文罗列了当时教育界的一些現象:在教学过程中,只知道一味让学生朗读,朗读的课程往往占了教学一半以上的时间,讲解的时
期刊
在心灵鸡汤泛滥之今日,看微信或上网,就会有大量的养生、健康、励志之类的文字充塞你的眼球,教训也、指导也、说教也……总之,你如果照作者的意思做,就会长命三千岁,或出人头地,成为当今牛人之一。  我之人生三境界,既非此类心灵鸡汤,也非马斯洛的人生三种逐次的需求,而是我奉行了多年的宗旨,乃我人生快乐、心理平衡之根本。  我之人生三境界,乃时时并存于心。因时时并存于心,故如《心经》所言:“心无挂碍,无挂碍
期刊
运输队的枣红马积极实干,工作出色,在全队盖了帽。驮货,同伴们驮80斤,他驮120斤。拉车,同伴们拉1000斤,他拉1500斤。  枣红马有个业余爱好,喜欢跑步,一有空就练,从不间断,并且荣获过马类运动会金牌。  尽管枣红马工作是一流的,颁奖评优却从来没有他的份儿。众口一词,说他不务正业,工作不安心,并且都拿他的金牌说事,金牌成了枣红马懈怠工作的证据和把柄。  季季如此,年年如此,枣红马终于忍不住了
期刊
几十年前批孔,说孔子及弟子完全是一群不懂农事,五谷不分的蠢才。这实际是借古喻今批现代知识分子。  批孔者常举两个孔子的故事做证据。一是《论语·子路》里的一段话:“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以此证明孔子是个不懂种粮种菜且歧视劳动的人。二是《论语·微子》记,孔子的学生子路遇到荷蓧丈人,问见到孔子没有,荷蓧丈人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当年流行的解释是
期刊
任人唯贤,不论贵贱、远近与亲疏,这当是墨家的主张,与儒家之“亲亲”有别,《墨子》称之为“尚贤”。儒家既然“亲亲”,难免亲疏有别。如果以亲疏划分,李世民麾下的文武大臣,可以分为诸多层次:有隋朝旧臣,有李密瓦岗寨的旧部,有隐太子李建成的旧部,当然也有他秦王府的旧部。诸多史实可以证明,李世民是任人唯贤的,不搞亲疏有别,他是搞“五湖四海”的。在这一点上,他取墨而舍儒。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在人事问题上面
期刊
有次参加某个活动,一个生意场上的中年女士因为晚到坐我一旁,朝我做了一个抱歉的表情,然后我们有了简单的交流并互换了名片。她称我老师,我却不知如何回称她。  眼下在工作和社交场合,有职位的都称职位,而没职位或职位较低的则按年龄和性别称呼,如先生、小姐。她属于后者,但称小姐显然与年龄不符;而太太,中国人又没有这样的习惯;女士则是书面用语,不适合放在口语;小妹更不是这种场合和关系所能用的。  很早之前,称
期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出自《楚辞·卜居》,指人或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君”也好,“莽汉”也罢,概莫能外。  譬如: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可谓“一代枭雄”。在《三国演义》的开篇“桃园三结义”闪亮登场后,通篇都讲他善待下属、有情有义、“三顾茅庐”、礼贤下士,即使作战失利撤退时,也不忘“携民渡江”等故事,都成为千古美谈。可在关羽和张飞遇害后,刘备却因仇恨失去理智,忘了虎视眈眈的曹魏正
期刊
“油腻中年”一词是网络流行语,源自2017年冯唐的一篇文章《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其中油腻的意思是一些让人看着讨厌不招人喜欢的特质。油腻中年是形容那些油腔滑调,世故圆滑,不修边幅邋里邋遢,没有真正的才学和能力又喜欢吹嘘的中年人。  原则上说,我是同意冯唐对具备以上特质的中年人“油腻”的定义的,但时下对“油腻”的过分解读,大有“娱乐化”“泛化”的趋势,而缺少了严肃的反思和自省。各位且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