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课融合”,即课堂和课题的融合。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科研意识,也为了提高课题研究的实用性,有必要将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尤其是教师的日常教学,有必要将两者很好地融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来谈一谈如何在英语试卷评讲课上体现出课题意识。
1. 首先,把一个批改完的试卷,当做一个课题研究的对象,而不仅是即将要讲的教学内容
这两者有什么不一样呢?简单说,如果仅仅是一个教学内容的话,我们只需要把它发下去,然后让学生订正,教师纠错,指导如何作对,仅此而已。而它如果是课题研究的对象,我们就要对它作一番处理了。到底有哪些处理呢?首先是数据的处理,我们要对每一题的得分情况做个数据收集,从中发现哪些题的得分率比较低,从而为评讲制定相应合理的策略;还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明确他失分的知识点在哪儿,并做一个必要的归类,哪部分学生对哪一类知识点掌握得不好,不好的程度又有没有层级差别,等等,只有你对数据分析得越详细,才会对这张试卷的知识点学生掌握的情况了解得越精确,你的评讲才会越有针对性。其次,我们必须对试卷进行分析,它到底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和能力点,与教材的连接在哪里,哪些问题必须过关而学生没有过关的,哪些是提高部分的,应该有多少人达标,而现在是否达标,等等。
2. 课前试题的准备要有针对性
因为我们对试卷的数据做了充分的研究,那么我们就知道哪些知识点和能力点不过关,我们就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强化训练,那么必须准备一部分试题。这些试题既要和试卷上的属于一类,又要有些变化,这样更能考查学生到底有没有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3. 评讲策略的选择
正因为之前对考试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所以评讲的策略就可以做一个详细的考虑。哪些内容学生自主订正,哪些集体讨论解决,哪些教师详细讲解,哪些知识点要迁移训练。比如说,因为某题错误率很低,那就用不着教师讲,如果这样的题有一定的数量,我们可以选择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把这部分题目订正了,如果有不会的,可以让小组内的其他成员来帮助解答。如果没有这样的数据分析在前的话,可能会出现教师对某个学生犯的低级错误印象深刻,上课而大讲特讲,大批特批,殊不知这个错误只不过仅仅一两例,根本就用不着花那么多时间来讲。做了数据分析就可以避免课堂的随意性,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评讲试卷也是要重点考虑的,因为当我们对考试情况做了分析以后,我们关注的目光就不仅仅是试题,还应该关注学生。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学和考,针对学和考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制定相应的评讲策略。这里需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 评讲重心由知识转向学生。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试卷错误中分析学生的错因,进而解决他们出错的问题。如果纯属于知识积累不到位的问题,那就授予知识;如果是知识混淆的问题,那就讲明易混淆的点,然后出题训练,让他们在操练中明晰;如果是其他非智力因素,那么功夫也许在课外。总之,我们要把关注的目光由知识点转向学生,课堂上不纯粹的教给学生知识。(2) 确立让每个角色都有收获的目标意识。之所以不说“每个学生”,而说“每个角色”,因为基础和后天努力程度的不同,造成學生成绩的参差不齐,于是在课堂上每位同学的收获都是不尽相同的,对于教师讲解的东西他所能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所承担的角色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说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的是不同的角色。就像一出戏一样,导演一定会让每个角色在这个戏里都有任务,都让他为这出戏的精彩而努力。我们教师明白这一点,就应该在试卷评讲的目标设置中为班级每个层次的学生设置他应该完成的目标,进而会为此在教学模式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做出相应的调整。(3) 除了能力训练,更要探寻形成能力的路径。曾经我们以为课堂教学由传授知识转化为训练能力就是很大的一种理念转变了。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我们教给了学生知识,也进行了训练,为什么学生仍然形成不了能力。这就是说在知识和能力之间有一个东西存在着,我们还没有发现,或者说没有发现它的规律。我们暂且把它称之为形成能力的路径。鉴于每个人的基础不同,理解力不同,思维能力不同,知识迁移的能力不同,由知识形成能力的路径是不一样的。或者长短度不同,或者曲折度不同。只有认清这种不同,我们才会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个体或群体。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初级中学)
1. 首先,把一个批改完的试卷,当做一个课题研究的对象,而不仅是即将要讲的教学内容
这两者有什么不一样呢?简单说,如果仅仅是一个教学内容的话,我们只需要把它发下去,然后让学生订正,教师纠错,指导如何作对,仅此而已。而它如果是课题研究的对象,我们就要对它作一番处理了。到底有哪些处理呢?首先是数据的处理,我们要对每一题的得分情况做个数据收集,从中发现哪些题的得分率比较低,从而为评讲制定相应合理的策略;还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明确他失分的知识点在哪儿,并做一个必要的归类,哪部分学生对哪一类知识点掌握得不好,不好的程度又有没有层级差别,等等,只有你对数据分析得越详细,才会对这张试卷的知识点学生掌握的情况了解得越精确,你的评讲才会越有针对性。其次,我们必须对试卷进行分析,它到底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和能力点,与教材的连接在哪里,哪些问题必须过关而学生没有过关的,哪些是提高部分的,应该有多少人达标,而现在是否达标,等等。
2. 课前试题的准备要有针对性
因为我们对试卷的数据做了充分的研究,那么我们就知道哪些知识点和能力点不过关,我们就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强化训练,那么必须准备一部分试题。这些试题既要和试卷上的属于一类,又要有些变化,这样更能考查学生到底有没有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3. 评讲策略的选择
正因为之前对考试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所以评讲的策略就可以做一个详细的考虑。哪些内容学生自主订正,哪些集体讨论解决,哪些教师详细讲解,哪些知识点要迁移训练。比如说,因为某题错误率很低,那就用不着教师讲,如果这样的题有一定的数量,我们可以选择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把这部分题目订正了,如果有不会的,可以让小组内的其他成员来帮助解答。如果没有这样的数据分析在前的话,可能会出现教师对某个学生犯的低级错误印象深刻,上课而大讲特讲,大批特批,殊不知这个错误只不过仅仅一两例,根本就用不着花那么多时间来讲。做了数据分析就可以避免课堂的随意性,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评讲试卷也是要重点考虑的,因为当我们对考试情况做了分析以后,我们关注的目光就不仅仅是试题,还应该关注学生。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学和考,针对学和考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制定相应的评讲策略。这里需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 评讲重心由知识转向学生。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试卷错误中分析学生的错因,进而解决他们出错的问题。如果纯属于知识积累不到位的问题,那就授予知识;如果是知识混淆的问题,那就讲明易混淆的点,然后出题训练,让他们在操练中明晰;如果是其他非智力因素,那么功夫也许在课外。总之,我们要把关注的目光由知识点转向学生,课堂上不纯粹的教给学生知识。(2) 确立让每个角色都有收获的目标意识。之所以不说“每个学生”,而说“每个角色”,因为基础和后天努力程度的不同,造成學生成绩的参差不齐,于是在课堂上每位同学的收获都是不尽相同的,对于教师讲解的东西他所能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所承担的角色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说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的是不同的角色。就像一出戏一样,导演一定会让每个角色在这个戏里都有任务,都让他为这出戏的精彩而努力。我们教师明白这一点,就应该在试卷评讲的目标设置中为班级每个层次的学生设置他应该完成的目标,进而会为此在教学模式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做出相应的调整。(3) 除了能力训练,更要探寻形成能力的路径。曾经我们以为课堂教学由传授知识转化为训练能力就是很大的一种理念转变了。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我们教给了学生知识,也进行了训练,为什么学生仍然形成不了能力。这就是说在知识和能力之间有一个东西存在着,我们还没有发现,或者说没有发现它的规律。我们暂且把它称之为形成能力的路径。鉴于每个人的基础不同,理解力不同,思维能力不同,知识迁移的能力不同,由知识形成能力的路径是不一样的。或者长短度不同,或者曲折度不同。只有认清这种不同,我们才会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个体或群体。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