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化教学方式是立足于心理学基础上构建而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化教学模式,是非常符合学生心理成长要求的,让教师轻松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让学生快乐积极地吸收课程营养。从教师角度看,一改往日的教学模式,有了更系统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学生角度看,锻炼了发散性思维,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学会以问题为导向求知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养成對整个生命都有意义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初中科学 问题化教学 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02-01
问题化教学方式是立足于心理学基础上构建而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其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活动更加活跃,能够爆发出不同于平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这种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分析问题的教学方法被引入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科学方面的发展。
一、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化教学方式的重要意义
问题化教学方式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首先,问题教学法要求尊重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教学法不是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提问、学生作答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合理的引导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从不同的知识中提出合理的问题。其次,问题教学法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探索性思维。
二、问题化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参考
问题化教学进程中,能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与是否设置了有效问题有直接关系,很多教师已然认识到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并积极参与问题化教学方式改革,因未能设置合理有效的问题,非但没有发挥问题化教学的特长,反而导致教学效率一再降低。因此怎样设置有效问题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中之重,设置有效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参考。
(一)从学生生活经验着手设置问题
设置问题时从学生生活经验着手,能从中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因相似生活经历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使学生因问题的亲切感产生心理共鸣,因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使其探索问题的答案。
(二)从科学实验角度着手设置问题
青少年时期属于动手能力相对较强阶段,因此对科学实验充满了兴趣,源于青少年对未知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实际教学中应紧抓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以科学实验为切入点,通过实验提出相关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将教学目标明确化。
(三)围绕教学内容设置问题
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设置问题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以免问题脱离教学主旨。若问题脱离教学主旨,就偏离了设置有效问题应遵循的原则,则教师连最基本的教学任务都无法完成,科学教学意义更无从谈起。
三、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1.合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的问题情境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不仅来源于书本知识,也需要从实际的生活中获得有效的信息。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这样就能够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从而诱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和分析。例如,在学习“水的三态变化”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出现的水的形态进行举例,这时学生就开始积极作答,一些学生回答出河水、白开水、冰水、雨、雪等,教师通过学生的作答可以分析一下学生对水的形态的了解情况,然后再利用小实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中水的变化情况,总结水的三态变化特征。
2.通过问题化教学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对问题的研究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最佳方法,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时,能够充分调动全身的器官,参与到问题的解答过程中,从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使学生主动从实际生活经验中和学习过程中探索学习的乐趣。另外,问题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实现初中教育的发展性教学思路。问题教学法能够通过有效的提问方式,促使学生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怀疑和分析,并能够让学生在讨论中加强与其他学生的交流,同时能够通过提问让学生对基本的科学知识有更加牢固的掌握和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从而在总体上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问题化教学方法在初中科学实验中的运用经常体现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时,一般都会对学生进行提问,但是如何更加合理地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观察和总结,通过对学生的合理引导,让学生更加科学地进行问题的提问和分析。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摩擦力对小木板的影响。首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如,如果你穿着同样的鞋子在土路上走与在地板上走,你会感觉哪一个走得更快些、更轻松些?学生会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作答,在作答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向摩擦力知识点上引导,让学生形成对摩擦力的概括性了解。然后教师再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同一辆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但是由于木板表面的不同,小车滑下的时间和轨迹会有哪些不同,然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最终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实际运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了解到了实验的知识点,也了解到了实验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利用这种问题化教学方式推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学习的过程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进行思考分析的过程。问题化教学法能够充分利用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同时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发现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叶飞;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探索与实践;2012(31)
[2]王飞;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课程;2015(05)
【关键词】初中科学 问题化教学 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02-01
问题化教学方式是立足于心理学基础上构建而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其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活动更加活跃,能够爆发出不同于平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这种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分析问题的教学方法被引入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科学方面的发展。
一、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化教学方式的重要意义
问题化教学方式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首先,问题教学法要求尊重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教学法不是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提问、学生作答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合理的引导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从不同的知识中提出合理的问题。其次,问题教学法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探索性思维。
二、问题化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参考
问题化教学进程中,能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与是否设置了有效问题有直接关系,很多教师已然认识到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并积极参与问题化教学方式改革,因未能设置合理有效的问题,非但没有发挥问题化教学的特长,反而导致教学效率一再降低。因此怎样设置有效问题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中之重,设置有效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参考。
(一)从学生生活经验着手设置问题
设置问题时从学生生活经验着手,能从中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因相似生活经历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使学生因问题的亲切感产生心理共鸣,因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使其探索问题的答案。
(二)从科学实验角度着手设置问题
青少年时期属于动手能力相对较强阶段,因此对科学实验充满了兴趣,源于青少年对未知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实际教学中应紧抓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以科学实验为切入点,通过实验提出相关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将教学目标明确化。
(三)围绕教学内容设置问题
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设置问题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以免问题脱离教学主旨。若问题脱离教学主旨,就偏离了设置有效问题应遵循的原则,则教师连最基本的教学任务都无法完成,科学教学意义更无从谈起。
三、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1.合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的问题情境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不仅来源于书本知识,也需要从实际的生活中获得有效的信息。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这样就能够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从而诱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和分析。例如,在学习“水的三态变化”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出现的水的形态进行举例,这时学生就开始积极作答,一些学生回答出河水、白开水、冰水、雨、雪等,教师通过学生的作答可以分析一下学生对水的形态的了解情况,然后再利用小实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中水的变化情况,总结水的三态变化特征。
2.通过问题化教学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对问题的研究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最佳方法,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时,能够充分调动全身的器官,参与到问题的解答过程中,从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使学生主动从实际生活经验中和学习过程中探索学习的乐趣。另外,问题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实现初中教育的发展性教学思路。问题教学法能够通过有效的提问方式,促使学生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怀疑和分析,并能够让学生在讨论中加强与其他学生的交流,同时能够通过提问让学生对基本的科学知识有更加牢固的掌握和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从而在总体上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问题化教学方法在初中科学实验中的运用经常体现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时,一般都会对学生进行提问,但是如何更加合理地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观察和总结,通过对学生的合理引导,让学生更加科学地进行问题的提问和分析。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摩擦力对小木板的影响。首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如,如果你穿着同样的鞋子在土路上走与在地板上走,你会感觉哪一个走得更快些、更轻松些?学生会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作答,在作答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向摩擦力知识点上引导,让学生形成对摩擦力的概括性了解。然后教师再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同一辆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但是由于木板表面的不同,小车滑下的时间和轨迹会有哪些不同,然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最终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实际运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了解到了实验的知识点,也了解到了实验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利用这种问题化教学方式推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学习的过程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进行思考分析的过程。问题化教学法能够充分利用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同时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发现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叶飞;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探索与实践;2012(31)
[2]王飞;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课程;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