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进行预防接种出现不良反应的儿童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接种时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的效果。结果:经过及时处理后,全部儿童的临床症状均在6d内获得明显改善。结论:加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观察工作,及时处理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7225(2020)02-0047-01
预防接种是把经过处理的疫苗、类毒素d等接种在健康人体内,在人不发病的前提下,产生抗体,提高免疫力[1],降低或减少传染病的发生。由于儿童处于发育阶段,缺乏健全的免疫系统,对病菌的抵抗能力较弱,所以要对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使儿童自身产生对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功能,保证儿童身心健康。但是,由于儿童的体质差异、疫苗的特性等多种因素容易导致各种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疫苗的效果,因此要加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观察,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进行预防接种出现不良反应的儿童共计100例作为研究资料,其中女性儿童为55例,男性儿童为45例,年龄0-3岁,平均(0.7±0.4)岁。所有儿童接种前均无患病,无其他不良反应;均符合接种疫苗的年龄。
1.2方法
1.2.1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形式
对于人体来说,疫苗属于一种异物,接种后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免疫反应,属于正常的免疫反应,但是由于疫苗的特异性和个体差异性等多种因素,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全身反应: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体温升高、恶心、呕吐、腹泻、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发热的儿童体温在37.7℃-39.1℃之间;(2)局部反应:一般发生在预防接种后12h内,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出现无菌性化脓反应、硬结、红肿等等;(3)异常反应:个别儿童在接种后会出现晕厥、过敏性休克等异常反应,发生异常反应时要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1.2.3处理方法
(1)对于发生局部不良反应的儿童,在接种时仔细消毒接种部位,确保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嘱咐家长要给儿童穿柔软的棉质衣服,不进行剧烈的运动,以免对接种部位接种部位造成不必要的刺激。若出现化脓反应,要每日用无菌注射器将脓液抽干净,并进行清洁换药,嘱咐儿童不可用手抓挠接种部位,避免刺激。
(2)对于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的儿童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方法,对发热儿童进行降温处理,如果体温超过38.5℃,要用药物降温,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5℃,可用温水擦浴等物理方法降温,嘱咐儿童多喝水,注意保暖,体温恢复正常后给予清淡饮食,如粥、牛奶等流质食物,加强对发生全身反应的儿童的观察。
(3)对于发生异常不良反应的儿童,及时给予抢救措施,要沉着冷静分析原因,对于晕厥和过敏性休克的儿童要立即平卧、吸氧、保暖、开放静脉通道。异常不良反应病情危急,需要护士在接种时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一旦出现异常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填写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时上报上级部门,接种疫苗后告知家属不要马上离开医院,要留观半小时后没有异常方可离开,回家后也要注意儿童的情况,一有不适要马上到医院就诊。
2结果
对出现不良反应的儿童进行处理后,全部儿童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都在6d内获得明显改善,没有儿童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越来越重视接种预防疫苗,我国的疫苗研制技术越来越成熟,国家对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多,我国儿童的预防接种类型和普及面在不断扩大[2]。疫苗虽然经过灭活或减毒处理,但毕竟是一种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对人体仍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引起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出现有很多因素,如接种疫苗本身的特性、质量不合格、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不当等都会引起不良反应,此外,儿童自身体质因素、或家长未能遵医嘱做好儿童日常生活的护理,导致儿童免疫功能受到影响也是发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由于疫苗的特性、儿童身体素质的差异等多种因素容易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要采取其他时间接种,加强预防接种各个环节的管理,提高预防接种人员的技术水平,接种后保证儿童多休息,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禁止抓挠接种部位,注意清淡饮食,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处理、给予正确的治疗,和家属多沟通,稳定家属和儿童的情绪,只要及时对不良反应进行处理,就能够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
综上所述,儿童在预防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是多方面的,要加强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观察,提高接种的安全性,保证儿童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蔡维芳.儿童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02):283-284.
[2]楊慧.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管理效果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4):2737-2738.
【关键词】: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7225(2020)02-0047-01
预防接种是把经过处理的疫苗、类毒素d等接种在健康人体内,在人不发病的前提下,产生抗体,提高免疫力[1],降低或减少传染病的发生。由于儿童处于发育阶段,缺乏健全的免疫系统,对病菌的抵抗能力较弱,所以要对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使儿童自身产生对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功能,保证儿童身心健康。但是,由于儿童的体质差异、疫苗的特性等多种因素容易导致各种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疫苗的效果,因此要加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观察,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进行预防接种出现不良反应的儿童共计100例作为研究资料,其中女性儿童为55例,男性儿童为45例,年龄0-3岁,平均(0.7±0.4)岁。所有儿童接种前均无患病,无其他不良反应;均符合接种疫苗的年龄。
1.2方法
1.2.1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形式
对于人体来说,疫苗属于一种异物,接种后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免疫反应,属于正常的免疫反应,但是由于疫苗的特异性和个体差异性等多种因素,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全身反应: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体温升高、恶心、呕吐、腹泻、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发热的儿童体温在37.7℃-39.1℃之间;(2)局部反应:一般发生在预防接种后12h内,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出现无菌性化脓反应、硬结、红肿等等;(3)异常反应:个别儿童在接种后会出现晕厥、过敏性休克等异常反应,发生异常反应时要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1.2.3处理方法
(1)对于发生局部不良反应的儿童,在接种时仔细消毒接种部位,确保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嘱咐家长要给儿童穿柔软的棉质衣服,不进行剧烈的运动,以免对接种部位接种部位造成不必要的刺激。若出现化脓反应,要每日用无菌注射器将脓液抽干净,并进行清洁换药,嘱咐儿童不可用手抓挠接种部位,避免刺激。
(2)对于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的儿童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方法,对发热儿童进行降温处理,如果体温超过38.5℃,要用药物降温,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5℃,可用温水擦浴等物理方法降温,嘱咐儿童多喝水,注意保暖,体温恢复正常后给予清淡饮食,如粥、牛奶等流质食物,加强对发生全身反应的儿童的观察。
(3)对于发生异常不良反应的儿童,及时给予抢救措施,要沉着冷静分析原因,对于晕厥和过敏性休克的儿童要立即平卧、吸氧、保暖、开放静脉通道。异常不良反应病情危急,需要护士在接种时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一旦出现异常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填写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时上报上级部门,接种疫苗后告知家属不要马上离开医院,要留观半小时后没有异常方可离开,回家后也要注意儿童的情况,一有不适要马上到医院就诊。
2结果
对出现不良反应的儿童进行处理后,全部儿童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都在6d内获得明显改善,没有儿童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越来越重视接种预防疫苗,我国的疫苗研制技术越来越成熟,国家对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多,我国儿童的预防接种类型和普及面在不断扩大[2]。疫苗虽然经过灭活或减毒处理,但毕竟是一种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对人体仍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引起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出现有很多因素,如接种疫苗本身的特性、质量不合格、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不当等都会引起不良反应,此外,儿童自身体质因素、或家长未能遵医嘱做好儿童日常生活的护理,导致儿童免疫功能受到影响也是发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由于疫苗的特性、儿童身体素质的差异等多种因素容易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要采取其他时间接种,加强预防接种各个环节的管理,提高预防接种人员的技术水平,接种后保证儿童多休息,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禁止抓挠接种部位,注意清淡饮食,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处理、给予正确的治疗,和家属多沟通,稳定家属和儿童的情绪,只要及时对不良反应进行处理,就能够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
综上所述,儿童在预防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是多方面的,要加强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观察,提高接种的安全性,保证儿童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蔡维芳.儿童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02):283-284.
[2]楊慧.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管理效果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4):2737-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