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秋天画幅画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不觉的,秋天来了,似乎神灵般地降临到人间。有的人视她为不好的季節,花草树木都收敛了容姿,认为秋带来的是萧条,让人感到悲凉,富有贬意色彩;可我爱秋天,虽然她比不上春天的百花吐艳,比不了夏天的绿叶成荫,也比不了冬天的粉妆玉砌,可我觉得她是那么灿烂多姿,她是那么美丽,她是那么迷人。我爱秋天,我要给秋天画幅画,画一幅秋天美丽的画。
   秋天的天是湛蓝湛蓝的,白云飘逸,正值秋高气爽。树上的叶子经霜一打,变成了黄色或红色,红叶飞舞,纷纷飘落,连同枯黄的草,青色的松,翠色的柏,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啊!我爱秋天,我给秋天画幅画,画一幅秋天灿烂多彩的画。
   秋天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尽管许多花都调谢了,但菊花才刚刚开放。她虽然比不上牡丹那样富贵美丽,也没有荷花那样娇艳可爱,更没有玫瑰那样芬芳飘逸,但菊花耐严寒,傲霜雪,常立于风雪之中;特别是那山菊,她长在山涧,立在崖上,黄的如金,白的像雪,粉的似霞,她以自己的纯洁、朴实、坚强的品格来妆扮大地,装点秋色。啊!我爱秋天,我给秋天画幅画,画一幅秋菊灿烂的画。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红色的柿子挂满了枝头,甜津津的;黄色的玉米棒子也挂起来了,香喷喷的;高梁的脸像醉酒似的胀红了,微笑着,笑得那么灿烂;田野的稻子成熟了,一望无垠,一阵秋风吹过,掀起了金黄的波浪,一枝枝稻惠,沉甸甸地低着头憨乐着,墩墩实实的;地里的花生成熟了,大个大个的,农民伯伯们一边拔一边喜笑颜开,他们忙碌着,快乐着。啊!秋天给我们带来丰收的喜悦,那是一副丰收的画。我爱秋天,我给秋天画一幅硕果累累的丰收画。
  
其他文献
摘 要:陈谦的小说往往呈现出对人内心世界的挖掘与心灵的自省,这种“向内转”的趋势延伸到了新作《虎妹孟加拉》中,她将目光转向了中国新一代小留学生成长困境与心灵隐痛的挖掘,可谓走在了移民书写的前端,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陈谦借主人公玉叶对猛兽的“移情”,表现了两种文化历史空间下年轻一代的“失语”,而在极端的压抑下,“出走”便成了必然的选择。  关键词:猛虎 移情 失语 出走  近年来,海外华文写作可谓异
摘 要:中国第五代导演利用“大写意”的影像语言创造“文化寓言”式的电影,体现出鲜明的先锋性和现代性,因此第五代电影一度被认为是对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传统的背离。事实上,第五代电影对本质真实的追求、固定长镜头的运用、兼具符号化和典型性的人物形象都体现了第五代电影在进行艺术创新的同时仍然保留了电影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第五代电影对于电影现实主义创作来讲,既有反叛又有发展。  关键词:第五代电影 影像美学 现
摘 要:舞蹈动作中的“韧”,一般是指一种持续、绵延的发力,使人体保持某一种造型或者状态,一般比较费力,但带给观众的视觉效果也较为震撼。山西民间舞蹈无论是对情感的绵延、拿捏,还是动作的抻韧、挥洒,都离不开一个“韧”,离不开这博大、包容的亘古之“韧”,温稳、持续的绵延之“韧”,勤劳、节俭的克己之“韧”,质朴、憨厚的敦实之“韧”以及精美、多元的广博之“韧”。  关键词:山西 民间舞蹈 审美价值 韧  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情景早伴着二月的风出现在了我们这座小城里。春风没有失信,果真又一次携着万点嫩绿翩然而至,陪伴着人们从三月的杨柳到五月的繁花。上一次去外婆家,小村庄里也是春意盎然。而我惊喜地发现,与绿意而来的不仅是春风这个伴儿,还有一只白狗。   一个初春的黄昏,我在外婆家吃晚飯,猛然,后门“吱呀”一声被推开,转头看不见人影,但见一狗。妹妹怕狗,下意识往妈妈身上靠,嘴里嚷嚷着。白狗忽见这么
摘 要:杨宝林的学人书法,已经成为书界乃至学界关注的重要文化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他的学养特别是深厚的书法理论修养。他能在学书中理性把握艺术传统、艺术规律,有效地汲取传统文化和书法理论的精华,通过对书作内容性的强化、书法美学的重构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诠释,走入了融会古今的新境界。  关键词:杨宝林 书法理论 学人书法  杨宝林是当代著名的学者、书法理论家、书
摘 要:屈原“楚辞”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楚国的士风,尤以《离骚》所涉及的服饰、巫风及南蛮色彩为最。其服饰描写“尚奇”“尚高洁”的特点折射出楚国士人的享乐意识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卜筮与楚人巫政不分的治国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卜筮过程中的歌舞恋爱形式是楚国士人浪漫主义情怀形成的原因之一;“骚体”这一诗歌形式中彰显的蛮语色彩透视出楚国士人奔放随性的性格,苗蛮原始女性崇拜与楚国士人对女性持赞美、尊重的
摘 要:细读徐则臣的小说,神秘的气息四处弥漫。小说中丰富的民间神秘文化是对传统志怪文化的接续,然而其神秘背后所透视出的对灵魂的焦灼、对现代人性的考问,却是明显溢出对所谓神仙鬼怪的猎奇或膜拜,本土文学资源背后是现代人的生存体验;设造迷宫,设置陌生人和省略空缺等形式形成的神秘主义叙事显示出对先锋小说采用的现代主义形式的借鉴,而其始终不忘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摹写与观照,又显现出对为神秘而神秘的尽情于语言和形
摘 要:巴金的《沉落》与靳以的《残阳》,都是对于学院派知识分子加以讽刺的小说,充分反映了作家的民粹思想与批判意识。不过,在《沉落》中,巴金在对主人公批判的同时,流露出一种隐在的悲悯。《残阳》中的教授,则完全被靳以描画成漫画式的小丑。其中隐现着两位作者对于人性的不同理解。  关键词:巴金 靳以 《沉落》 《残阳》 知识分子 人性  巴金的《沉落》(初载1934年11月1日《文学》第3卷第5号)与靳以
摘 要:本文结合波伏瓦的观点对小说《少女小渔》中对自我意识缺失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对小渔和两个男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小渔自身意识的条分缕析,探寻处于生存困境的女性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少女小渔》 女性 自我意识 缺失 价值  意大利老人和小渔的假结婚是《少女小渔》故事所有起伏的开端。然而小渔命运的波澜兴起却远在假结婚这件事之前。假结婚在本文中作为一个境遇的分界点来帮助我们探寻小渔这个人物作为
摘 要:《尘埃落定》是一部描述土司制度在藏族地区的生存状况以及其必然走向衰落命运的小说,它巧妙地借一个傻子的视角去见证了这一切,通过傻言傻语的叙述预见了常人无法预见的“未来”,揭示了常人无法看透的哲理,独特而不奇怪,略有魔幻色彩却不失真实,为我们开拓了一个新的阅读视野。  关键词:《尘埃落定》 傻子 叙述者 非常态叙述视角  阿来在《尘埃落定》中用土司傻子儿子的眼光作为小说叙述的角度,旨在拿他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