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60423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指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作文教学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不少误区,长期“高耗低效”。本文结合初中作文现状,阐述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作文教学;初中语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作文,即将心中所想、所思、所悟用书面的形式抒发出来,从中亦能流露出个人的真情实感。但是在功利教育的驱使下,学生作文流于形式,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这样的文章太多条条框框,并不能让人感受到“活的思想”。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生作文的一个普遍性特点是缺乏内在动机。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师却习惯以外在动机督促学生,这样往往取不到学生的良好反馈。其实,作文重在“感”,有感才能“发”,而教师往往忽略这一点,却以“梯级提升”的形式要求学生,以此尝试获得应试高分。课堂上的作文教学内容围绕考试相关考点展开,于是学生一味只顾为了取得高分而盲目背诵课外作文资料的所谓名义上的好词、好句、好段,致使所写文章缺乏灵动性,没有情感倾向。这样的教学形式却是与生本理念背道而驰。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大多是文学基础知识,有关作文的教材资料零散分布在课本中,况且作文教学内容失去完整性,所以教师无法进行系统化的作文教学,只能根据考试大纲来教学。学生无法明确何谓最佳段落顺序、何处为写作需要突出的重点,教师点评学生作文只能是以下的“思想性不突出,思路混乱,主题模糊”的空洞的评语。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观察积累,言之有物
  许多优秀的作家从小便开始背诵唐诗宋词,正是由于博学多才,他们才能够谈古论今,其文思如泉涌而挥毫泼墨。倘若,胸中无半点文墨,那么即便是豪言万语、感慨万千,也只能是空悲切。许多初中生作文时总是思前想后、无从下手,即便是勉强写出文章,也是内容空洞,无法获得高分。更有一些初中生觉得不知何事可写,不知何物可谈。学生写作素材來源于两大部分——生活和阅读。首先,学生需要意识到语文源于生活,生活即语文。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有目的性地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思考。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味觉品尝,学生调动自己五官的感知,从细微处入手,例如:那一场延绵不绝的春雨;那一声震耳欲聋的雷鸣;慈母时不时叮嘱,等等。这些自然万物、生活小事,都是学生可以积累的、观察的作文题材。同时学生要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历事练心,经事悟理,既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又能为写作提供新鲜素材。比如可以跟家人朋友外出郊游,游览故乡的山川,领阅祖国的名胜古迹,明十三陵、秦兵马俑、安徽黄山、台湾日月潭等,也可以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帮助他人。
  其次,阅读作为作文素材的来源,需要学生在平时课外阅读或是看到课文中的好的词语和句子时,摘抄到一个本子上,收集起来,便于使用时查找,例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名诗。又如朱自清在《春》中是这么描写南方春雨的,“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胸中有墨水,下笔之时才能够信手拈来、旁征博引。
  (二)掌握技巧,言之有理
  学生在掌握有一定写作素材后,紧跟着需要学习有关作文方面的技巧。例如:作文开头方式可以为欲扬先抑、开门见山、排比反复、设问开篇、倒叙开头等;结尾技巧有凸显主旨式、首尾呼应式、升华主题式等。技巧很多,也很零散,学生在写作时不需要全部应用,只需要做到学以致用,在有些时候能为文章添加点缀。最后,学生要懂得谋篇布局,审题、立意、选材,一篇好作文即可完成。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应该注意作文的系统练习,学生在教师教导下,掌握好基本知识,再可以通过模仿巧妙地来熟练写作。学生参照相关例文仿写,但绝不是生搬硬套,做出抄袭行为。相反,他们仿照范文立意、构架、选材的方法进行写作,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做到名副其实地学以致用。例如通过学习《苏州园林》,教师可以请学生运用文章鉴赏园林的方法描写家乡公园的某一方面。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使写作教学事半功倍。
  (三)敞开心扉,言之有情
  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让作文教学取得良好反馈。成功的作文教学是一件双向性的事情,其中既有教师的孜孜不倦的付出,也有学生寻求出路、调整心态的努力。唯有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作文教学才能够突破阻碍,成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教学行为。写作实际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笔写出自己所知、所感、所想,作文倾注有学生自己的感情在里面,文字间包含写作者的喜怒哀乐。毕竟一篇好文章打动读者的并不是华丽的语言,也不需要大幅篇章,更多的是文章表达出的细腻的情感。因此,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是必需的。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以身作则,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附以人文关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热情,继而引导学生把写作技巧与写作情感有机结合,教导学生有情感地写作,使之言之有情。再者,教师可以讲授优秀文本中作者的不凡的思想、独特的感情,让学生深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促使学生与之靠拢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意。这样的作文,才会给读者“活的思想”,打动读者,成为具有文学价值的艺术!
  三、结语
  作文教学需要教师孜孜不倦地钻研。在素质教育中,教师需要继续不断探索新的作文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作文教学课堂效率。学生也要注重平时积累,学会融会贯通,多加练笔,不断提升自身写作水平。久之,作文教学必然能在不断磨炼中迎来一片生机。
  参考文献
  [1]罗福权.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初探[J].亚太教育,2016(27).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油气运输日益频繁。然而,油气运输过程中往往存在安全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储运安全管理。本文简要分析了危险在油气储运的过程中,特别是分析如何加强油气储运的安全管理方面的设计工作和改进工程设计,以提高油气储运的安全。  关键词:環境保护和节能;油气储运;安全管理  石油和天然气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材料,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石油和天然气本身是易燃易爆
摘要:“互联网+”意味着跨界与融合,它不仅仅是互联网移动了、泛在了、应用于某个传统行业了,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推动了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互联网+”与众创空间相结合是创业创新的必然要求。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与众创空间进行深度融合,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低成本、便利
摘要:北海作为全国闻名的珍珠生产基地,珍珠产业是北海重要的特色产业,但由于各种原因,北海至今仍没有非常有影响力的珍珠品牌,与其“南珠之乡”的行业地位严重不符。筆者认为北海珍珠的品牌价值需要进一步挖掘,将珍珠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与旅游业同步发展。本文就北海的珍珠产业现状、如何提升北海的珍珠品牌价值及如何将珍珠产业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合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北海珍珠;南珠文化;品牌价值;旅游产品  
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偷穿妈妈的高跟鞋。我把自己白嫩嫩的小脚埋在妈妈那双红色的尖头皮鞋里,鞋面上还镶嵌着玫瑰色的蝴蝶结。我就这样,拖着妈妈的鞋子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在夸张
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羽毛球运动正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深入的改革而走进大学体育课堂。本文以文献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为途径来探讨高校羽毛球的教学,具体从羽毛球教学效
一、 背景介绍  史南油田属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央断裂背斜带构造,油层埋深较深,沙三中储层发育,该油田多数井完钻井深在3300-3600m之间, 并且多为二开长裸眼井。上部地层主要由浅色、棕红色泥岩及棕色泥岩、粗砂岩和含砾砂岩等岩性组成, 地层压力系数在1.0左右, 其中泥岩极易吸水膨胀, 砂岩渗透性较好,下部地层压力系数在1.35-1.50之间。下部地层主要是大段灰绿色泥岩、褐灰色泥岩、黑褐色泥
期刊
【摘要】本文从知识能力与激发学生兴趣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概述入手,明确了兴趣激发与知识能力的作用和二者融合教学模式的内涵,之后着重探讨了此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相关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知识能力 激发兴趣 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61-02  前言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摘要】写作教学是对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对该项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练习。但语文教学中,留给写作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必须在平时加强练习。日记通过让学生每日一记,逐步地提升了他们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写作水平也将随之提高。因此,将微型日记与写作教学相融合,将会是一次有效的尝试。本文试提出几点将二者有效融合的方法。  【关键词】微型日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融合;策略  【
摘 要:公路项目量在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应用的施工技术也进行了更新和完善,有效提高了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伸缩缝施工技术是公路施工中比较常用的施工技术,这种施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公路出现裂缝的现象,对提升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公路后续应用的平整性和稳定性有着积极的影响。伸缩缝施工技术涉及的内容有很多,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公路施工的实际需求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将伸缩缝施工技术的作用充分发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探究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和课程理念,并且要求将学生学习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