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计算能力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同时计算教学是小学阶段尤其是中年级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的可靠保证。在平时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在计算时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而真正原因并不是他们没有正确理解算理,也不是没有掌握计算方法,而是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 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 计算习惯 培养方法
计算能力是小学学习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占比重非常大,它是问题的解决、统计与概率、图形与空间等其他知识学习的基础和工具。所以,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依赖于他们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不仅如此,计算习惯也是一种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对他们的终身学习有很大帮助。
一、关爱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现在农村的孩子留守儿童居多,家庭关系也比以往复杂得多,许多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这种隔代教育溺爱有余而管教不足,他们比较关注孩子的生活,而对他们的学习较放纵。也有部分家长,虽有心辅导孩子的学习,但由于自身能力限制,在孩子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缺少有效方法,致使学习习惯比较差,学习成绩不理想。
鉴于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对他们给予生活上的关怀,特别是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与他们多谈心、多交流,一定程度上担当起“家长”角色,与学生建立起密切的情感联系,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帮助和达到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加强与其监护人的联系,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与孩子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指导他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计算是枯燥和乏味的,传统的计算教学过于重视计算技能的掌握,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没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只有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寓算理于熟悉的问题情境中。
现在的苏教版教材都把计算教学和具体的问题情景结合在一起,但问题情景与学生的生活并不是很贴近,学生兴趣也不是很浓,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问题情景进行修改或重新设计。比如:三年级“两位数乘法”中25×32的教学,把情景“水果店有32箱苹果,每箱苹果25千克,共有苹果多少千克?”改成32×45的教学情景“今年我们班学生(45人)去春游,平均每人用去32元,一共用去多少元?”。这样,在讲解算理时,对5×32、40×32的算理的理解会更清楚。
2.以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项长期培养过程,只有在平时课堂训练中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计算,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利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口算;以“找朋友”的方式进行竖式验算;以“我是小老师”的方式对其他同学的优点、缺点进行评价;以“啄木鸟医生”诊断计算中的错误及评价引起该错误的不良计算习惯,等等。同时,可以利用学生的求胜心理,开展各种各样的竞赛,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调动学生学好计算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明确要求,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习惯是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体现,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很大帮助。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首先要让他们清楚哪些计算习惯是好的,是对我们计算能力的提高有帮助的;哪些计算习惯是不好的,会使我们在计算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需要加以改正。
1.良好的审题习惯
数字是枯燥的,很多学生眼睛一扫,就动笔开始计算,常常出现抄错了数字,写错了数位的情况。比如:25×46写成了25×36,34×16写成了34×61……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平时训练中多出现一些数字相似较高的练习,帮助他们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比如:16×50与15×60、81×34与18×34……
2.认真的书写习惯
不规范的或潦草的书写是计算错误的一大原因,特别是三年级初学两三位数的乘法,数位比较多,步骤也较以往有所增加,如果书写不认真,数位没有对齐,错误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数字3和5、6和0书写潦草时往往会发生混淆。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把这样的一些错误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找出错误,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要求。长此以往,学生会慢慢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快捷的验算习惯
对计算的验算是学生不太愿意做的事情,认为验算太麻烦,除非题目有要求,否则是不会主动进行验算的。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利用末尾验算或位数验证的快捷方法进行初步验算。比如:89×28的积肯定是四位数,且末尾是2。也可以利用估算对计算结果作出初步判断。又如:23×35,它的结果应该在600和900之间。
小学中年级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阶段,作为地处农村的学校,我们更要从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改正学生的不良计算习惯,坚持不懈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关键词: 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 计算习惯 培养方法
计算能力是小学学习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占比重非常大,它是问题的解决、统计与概率、图形与空间等其他知识学习的基础和工具。所以,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依赖于他们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不仅如此,计算习惯也是一种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对他们的终身学习有很大帮助。
一、关爱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现在农村的孩子留守儿童居多,家庭关系也比以往复杂得多,许多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这种隔代教育溺爱有余而管教不足,他们比较关注孩子的生活,而对他们的学习较放纵。也有部分家长,虽有心辅导孩子的学习,但由于自身能力限制,在孩子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缺少有效方法,致使学习习惯比较差,学习成绩不理想。
鉴于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对他们给予生活上的关怀,特别是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与他们多谈心、多交流,一定程度上担当起“家长”角色,与学生建立起密切的情感联系,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帮助和达到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加强与其监护人的联系,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与孩子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指导他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计算是枯燥和乏味的,传统的计算教学过于重视计算技能的掌握,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没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只有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寓算理于熟悉的问题情境中。
现在的苏教版教材都把计算教学和具体的问题情景结合在一起,但问题情景与学生的生活并不是很贴近,学生兴趣也不是很浓,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问题情景进行修改或重新设计。比如:三年级“两位数乘法”中25×32的教学,把情景“水果店有32箱苹果,每箱苹果25千克,共有苹果多少千克?”改成32×45的教学情景“今年我们班学生(45人)去春游,平均每人用去32元,一共用去多少元?”。这样,在讲解算理时,对5×32、40×32的算理的理解会更清楚。
2.以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项长期培养过程,只有在平时课堂训练中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计算,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利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口算;以“找朋友”的方式进行竖式验算;以“我是小老师”的方式对其他同学的优点、缺点进行评价;以“啄木鸟医生”诊断计算中的错误及评价引起该错误的不良计算习惯,等等。同时,可以利用学生的求胜心理,开展各种各样的竞赛,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调动学生学好计算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明确要求,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习惯是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体现,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很大帮助。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首先要让他们清楚哪些计算习惯是好的,是对我们计算能力的提高有帮助的;哪些计算习惯是不好的,会使我们在计算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需要加以改正。
1.良好的审题习惯
数字是枯燥的,很多学生眼睛一扫,就动笔开始计算,常常出现抄错了数字,写错了数位的情况。比如:25×46写成了25×36,34×16写成了34×61……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平时训练中多出现一些数字相似较高的练习,帮助他们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比如:16×50与15×60、81×34与18×34……
2.认真的书写习惯
不规范的或潦草的书写是计算错误的一大原因,特别是三年级初学两三位数的乘法,数位比较多,步骤也较以往有所增加,如果书写不认真,数位没有对齐,错误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数字3和5、6和0书写潦草时往往会发生混淆。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把这样的一些错误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找出错误,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要求。长此以往,学生会慢慢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快捷的验算习惯
对计算的验算是学生不太愿意做的事情,认为验算太麻烦,除非题目有要求,否则是不会主动进行验算的。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利用末尾验算或位数验证的快捷方法进行初步验算。比如:89×28的积肯定是四位数,且末尾是2。也可以利用估算对计算结果作出初步判断。又如:23×35,它的结果应该在600和900之间。
小学中年级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阶段,作为地处农村的学校,我们更要从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改正学生的不良计算习惯,坚持不懈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