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李斯特的经典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的论述出发,通过对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学说的介绍和评价,并结合我国加入WTO四年以来的实际情况和当前转轨时期中国工业化的现状加以评述,以期对我国的政策制定带来启发。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幼稚工业;保护
一、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1814年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代表在维也纳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了《德意志联邦条例》,建立了所谓的德意志联邦。德意志联邦由38个主权邦组成,保持着各邦的独立性和不可侵犯性,各邦之间甚至邦内的省区之间都各有自己的关税壁垒和地方税率,严重地阻碍着商品的流通和市场的形成。在另一方面,在经过了法国大革命的冲击和大陆封锁政策的保护之后,德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在大陆封锁政策结束后,英国的积压商品大规模地涌入欧洲大陆。法、俄等国严格实行保护关税政策,把关税当作民族的围墙和砥柱。而德国由于缺乏坚强的中央政权,对内无法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对外无法形成统一御外的关税,在商战中处境恶劣,国内工业遭到英国商品倾销的致命打击。在这种形势下,摆脱外国自由竞争的威胁、促进德国大工业的发展成为德国资产阶级的迫切要求。与此相对照,一方面,在十九世纪中期,亚当·斯密的学说已经征服了整个欧洲,尤其是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另一方面,英国政府为了顺利在德国倾销其商品,专门划拨“机密费”,收买和操纵德国经济学界人士和新闻工作者,从而控制理论界和新闻舆论,大肆兜售斯密的自由贸易学说,以科学理论姿态诋毁德国工商业者的保护性关税的要求。1841年,李斯特发表了他的主要论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完整详尽地表述了他关于保护幼稚工业的思想。这本书立即在德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为德国资本主义指明了生存发展之路。著名的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学说就集中体现在这本经典著作之中。
二、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学说产生的基本内容
李斯特在肯定斯密理论的前提下,对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学派将物质财富(或称“交换价值”)作为核心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并提出了以生产力为核心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这一理论也可以被称为“生产力学说”。
李斯特认为,一个国家的财富并不在于对交换价值的占有,而在于对生产力的占有,“正如同一个渔夫的财富不在于他所掌握的鱼,而在于他不断想捕鱼的意愿以及实现这种愿望的能力和工具”。他区分了“财富的原因”和“财富本身”两个概念,指出,“财富的原因即是精神资本或财富的生产力,它由脑力劳动者生产,而财富本身即是物质资本或交换价值,它由体力劳动者生产”。“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到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比如,德国过去每个世纪总要受到疾病、饥荒或内讧、外战的摧残,但它总能保持住大部分的生产力,在每次受到打击后,又总会很快地恢复到一定程度的繁荣。西班牙原来既富且强,但逐渐丧失了它的生产力,因而日趋贫困。美国在独立战争中丧失了无数资财,但是它赢得了独立以后,生产力有了无限提高,只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它在和平以后短短几年之内,就在财富上获得了空前大规模的增长。“生产力是树之本,可以由此产生财富的果实,因为结果子的树比果实本身价值更大”。他直接指出,“国家的状况取决于生产力的总和”。因此,李斯特的结论是:国民的福利绝不单纯取决于财富或者交换价值的多少,而是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
那么,财富的生产力具体包括哪些因素呢?李斯特认为,生产力既包括“物质资本”形成的生产力,也包括“精神资本”所创造的生产力,即人类知识积累所创造的生产力。精神资本可以表现在个人之中,即“个人所固有的或个人从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得来的精神力量和体力”,也可以体现为“整个社会的进取精神、刻苦耐劳、重视公德精神、自由独立精神、宗教、教育和道德状况等”。
在肯定了生产力是一国最重要的财富之后,李斯特又指出,工业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源泉。“工业是科学、文学、艺术、启蒙、自由、有益的制度以及国力和独立之母”。“一个国家的独立和强大取决于工业的独立和发展”。“工业是一种社会动力,是资本和劳动的创造者。它不仅能直接生产产品,而且还能创造生产、消费和生产力的诱因”。“工业是一种与农业有很大不同的生产力,它不仅比农业更好地利用诸如水力、风力、矿产自然力,而且还能大大促进农业发展。因为工业所需的原料就是农产品最可靠的市场,它不受战争和关税壁垒的影响。农业家从工业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中可以获得更高的地租、利润和工资”。既然工业是生产力之本,一国要想培育发达的生产力,就必须培育发达的工业。那么,一个像德国一样的后进国家如何才能培育出发达的工业呢?李斯特用他创立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做了说明。
李斯特认为,就各个国家的情况和环境来说,他把经济发展按照其发达程度分成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李斯特认为,英国已达到最后阶段(农工商业时期);法国在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之间;德国和美国均在第四阶段;葡萄牙和西班牙则在第三阶段。因此,李斯特主张德国应该实行保护幼稚工业的政策,促进德国工业的发展,以对抗价廉物美的英国工业产品的竞争。
简而言之,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学说的逻辑是:生产力是一国最重要的财富,而工业又是生产力之本,要培育发达的生产力,就必须培育发达的工业;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一国要想培育发达的工业,就必须对尚且幼稚的工业加以保护;保护幼稚工业、培育生产力的途径主要有四种:保护关税、国内竞争、科技和教育。其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思路体系包括:
1.在保护对象上,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一些行业有选择地扶植与保护。几个条件:(1)幼稚工业才需要保护;(2)成熟以后不再保护;(3)在一定时期扶植不起来,则放弃保护;(4)虽幼稚但无竞争对手的不需要保护;(5)农业不需要保护;
2.保护手段上,以关税为主要手段;
3.在保护层次上,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程度的保护。
三、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学说政策上的意义
第一,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实施这一理论的必然性。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与当时德国的相似性,现在我国虽然建立了独立而又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总体水平却与世界先进水平差了一个档次。一方面,在国际贸易中,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受到东南亚、南亚等国家的挑战,将使我国在这些产业中的诸如劳动力廉价等优势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在世界贸易中高附加值的商品贸易中,我国处于绝对的逆差地位。因而,我国产业受到两面夹击的特殊的转轨时期。外资直接强占我国国内市场也使运用这一理论成为必然。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开放经济、资本没有国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而生存。国际竞争已经国内化,运用保护幼稚工业理论来保护民族工业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可以通过:1.保护民族工业并不是保护落后,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冲击可以变成动力。在新的市场竞争中,需要迅速壮大企业规模,迅速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加快以国内名牌企业为核心的社会存量资本的重组,通过企业兼并组成大型集团,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2.对于有市场、有前途的民族品牌产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为国有企业创造与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3.强化国有品牌的任职,加强国有名牌产品的宣传,提高国名品牌的忠诚度,学会品牌营销。4.加快立法。等方式尽快使我国幼稚工业迅速发展。
第二,在工业化问题上,落后国家面临着与发达国家完全不同的条件:首先,落后国家没有能象英法那样能通过殖民掠夺和贸易垄断来积累资本,其次,落后国家没有英法那样广阔的殖民地来安置过剩人口,获得广阔的原材料市场与商品市场。因此,落后国家必须解决工业化工程中的资本积累问题,市场问题,另外还有竞争力问题,发展中国家或多或少地采用了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这两种模式。前一种模式是通过榨取国内初级产品来自发地积累资金,无论是拉美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还是亚洲的中国,欧洲的苏联都是利用工农业的剪刀差来积累资本,为了获得足够的资本积累,拉美国家不仅耗尽了初级产品出口创汇,而且大借外债;中国、苏联则是对农业进行了过度的压榨,使国内二元结构更为严重,最终严重削弱了工业化的能力,使国民经济极度失衡,几临崩溃的边缘。其实,无论是出口导向还是进口替代,都是发展中国家进行工业化行之有效的战略,关键的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二者侧重点不同。盲目地执著于一种并绝对化,对任何一国的发展都是不利的,长期的单一进口替代导致封闭与落后,而长期的出口导向则导致依附与贫困,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四小龙”式的成功。
第三,当前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资本、市场、人才的全球流动已十分频繁,特别是技术的创新与转移已今非昔比,任何闭关自守的想法都导致国家整体工业化水平的落后,这已为中国、苏联所证实。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改过去长期的封闭,通过对全球资本、技术、人才和市场的合理利用,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国家对高技术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力度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的科技竞争力长期徘徊在接近四十名,这对于一个充满大国梦的国家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在关注当前的财富增长的同时,我们更应当为未来的竞争做好准备,争取在超导、纳米、生物软件等高科行业占据一席之地,这就要求在开放过程中采取战略性的进口替代战略,扶植幼稚产业的成长,而且,中国自身巨大的国内市场也为幼稚工业的成长提供了条件。
第四,在工业化工程中,另一个争论的问题是平衡增长还是非平衡增长,一般来说非平衡增长是各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无论是美国东西部之间,英国、意大利南北部之间,还是巴西的南部与东北部之间,以及日本的本州与北海道之间都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平衡增长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除非国土面积太小)都是不现实的。但不平衡之间应有相对的平衡。美国、英国、日本对国内经济不平衡解决得较好,因而社会比较稳定,而意大利和巴西解决的较差,不仅拖累了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而且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中国来说,从地域方面讲,我们的工业化是采取不平衡的发展战略,实行的是梯度开发,这和中国的实际是相符的,但是应该注意不断加深的东西部差距,南北方差距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负作用。从部门来说,我们从大推动理论和增长及模式转变,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我们应注意支柱产业的合理选择,并兼顾当前利益与可持续发展。
最后,随着中国工业化的不断进步,中国的现代化步伐也不断加快,但我们要警惕三种倾向:一是片面认识现代化,认为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忽视政治、文化、国民素质的现代化,从而导致现代化的危机;二是认为现代化就是机械化,继续西方工业化的老一套,从而导致严重的污染和人的异化,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三是认为现代化就是西化,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从而导致文化断层,形成严重民族失落感,只有充分重视社会的全面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将工业化与本国的文化传统相协调,中国的现代化才有可能少走弯路。
可以这样说,我国的经济政策实践正在自觉不自觉地贯彻着李斯特的思想,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自觉不自觉地验证着李斯特的理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李斯特的学说对于今天的中国依然具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2]道格拉斯·斯诺.西方世界的兴起[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4]俞海山.李斯特生产力学说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3(2).
[5]余章宝.李斯特的经济理论及其贡献[J].厦门大学学报,2002(3).
[6]王仲君.李斯特的“国家生产力理论”及其意义[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5).
[7]曹英.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评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2).
[8]金祥荣.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效应分析[J].经济问题,1996(11).
[9]王文龙.试论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的现实意义[J].2003(5).
[10]魏冬.幼稚产业扶持与保护:理论、经验和政策机制[J].经济问题,1996(11).
[11]王超.王玺.西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对我国产业保护的借鉴作用[J].改革与战略,1997(5).
[12]叶险明.论李斯特关于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向先进工业强国转变的思想[J].经济科学,1998(2).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幼稚工业;保护
一、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1814年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代表在维也纳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了《德意志联邦条例》,建立了所谓的德意志联邦。德意志联邦由38个主权邦组成,保持着各邦的独立性和不可侵犯性,各邦之间甚至邦内的省区之间都各有自己的关税壁垒和地方税率,严重地阻碍着商品的流通和市场的形成。在另一方面,在经过了法国大革命的冲击和大陆封锁政策的保护之后,德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在大陆封锁政策结束后,英国的积压商品大规模地涌入欧洲大陆。法、俄等国严格实行保护关税政策,把关税当作民族的围墙和砥柱。而德国由于缺乏坚强的中央政权,对内无法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对外无法形成统一御外的关税,在商战中处境恶劣,国内工业遭到英国商品倾销的致命打击。在这种形势下,摆脱外国自由竞争的威胁、促进德国大工业的发展成为德国资产阶级的迫切要求。与此相对照,一方面,在十九世纪中期,亚当·斯密的学说已经征服了整个欧洲,尤其是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另一方面,英国政府为了顺利在德国倾销其商品,专门划拨“机密费”,收买和操纵德国经济学界人士和新闻工作者,从而控制理论界和新闻舆论,大肆兜售斯密的自由贸易学说,以科学理论姿态诋毁德国工商业者的保护性关税的要求。1841年,李斯特发表了他的主要论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完整详尽地表述了他关于保护幼稚工业的思想。这本书立即在德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为德国资本主义指明了生存发展之路。著名的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学说就集中体现在这本经典著作之中。
二、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学说产生的基本内容
李斯特在肯定斯密理论的前提下,对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学派将物质财富(或称“交换价值”)作为核心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并提出了以生产力为核心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这一理论也可以被称为“生产力学说”。
李斯特认为,一个国家的财富并不在于对交换价值的占有,而在于对生产力的占有,“正如同一个渔夫的财富不在于他所掌握的鱼,而在于他不断想捕鱼的意愿以及实现这种愿望的能力和工具”。他区分了“财富的原因”和“财富本身”两个概念,指出,“财富的原因即是精神资本或财富的生产力,它由脑力劳动者生产,而财富本身即是物质资本或交换价值,它由体力劳动者生产”。“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到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比如,德国过去每个世纪总要受到疾病、饥荒或内讧、外战的摧残,但它总能保持住大部分的生产力,在每次受到打击后,又总会很快地恢复到一定程度的繁荣。西班牙原来既富且强,但逐渐丧失了它的生产力,因而日趋贫困。美国在独立战争中丧失了无数资财,但是它赢得了独立以后,生产力有了无限提高,只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它在和平以后短短几年之内,就在财富上获得了空前大规模的增长。“生产力是树之本,可以由此产生财富的果实,因为结果子的树比果实本身价值更大”。他直接指出,“国家的状况取决于生产力的总和”。因此,李斯特的结论是:国民的福利绝不单纯取决于财富或者交换价值的多少,而是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
那么,财富的生产力具体包括哪些因素呢?李斯特认为,生产力既包括“物质资本”形成的生产力,也包括“精神资本”所创造的生产力,即人类知识积累所创造的生产力。精神资本可以表现在个人之中,即“个人所固有的或个人从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得来的精神力量和体力”,也可以体现为“整个社会的进取精神、刻苦耐劳、重视公德精神、自由独立精神、宗教、教育和道德状况等”。
在肯定了生产力是一国最重要的财富之后,李斯特又指出,工业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源泉。“工业是科学、文学、艺术、启蒙、自由、有益的制度以及国力和独立之母”。“一个国家的独立和强大取决于工业的独立和发展”。“工业是一种社会动力,是资本和劳动的创造者。它不仅能直接生产产品,而且还能创造生产、消费和生产力的诱因”。“工业是一种与农业有很大不同的生产力,它不仅比农业更好地利用诸如水力、风力、矿产自然力,而且还能大大促进农业发展。因为工业所需的原料就是农产品最可靠的市场,它不受战争和关税壁垒的影响。农业家从工业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中可以获得更高的地租、利润和工资”。既然工业是生产力之本,一国要想培育发达的生产力,就必须培育发达的工业。那么,一个像德国一样的后进国家如何才能培育出发达的工业呢?李斯特用他创立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做了说明。
李斯特认为,就各个国家的情况和环境来说,他把经济发展按照其发达程度分成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李斯特认为,英国已达到最后阶段(农工商业时期);法国在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之间;德国和美国均在第四阶段;葡萄牙和西班牙则在第三阶段。因此,李斯特主张德国应该实行保护幼稚工业的政策,促进德国工业的发展,以对抗价廉物美的英国工业产品的竞争。
简而言之,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学说的逻辑是:生产力是一国最重要的财富,而工业又是生产力之本,要培育发达的生产力,就必须培育发达的工业;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一国要想培育发达的工业,就必须对尚且幼稚的工业加以保护;保护幼稚工业、培育生产力的途径主要有四种:保护关税、国内竞争、科技和教育。其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思路体系包括:
1.在保护对象上,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一些行业有选择地扶植与保护。几个条件:(1)幼稚工业才需要保护;(2)成熟以后不再保护;(3)在一定时期扶植不起来,则放弃保护;(4)虽幼稚但无竞争对手的不需要保护;(5)农业不需要保护;
2.保护手段上,以关税为主要手段;
3.在保护层次上,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程度的保护。
三、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学说政策上的意义
第一,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实施这一理论的必然性。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与当时德国的相似性,现在我国虽然建立了独立而又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总体水平却与世界先进水平差了一个档次。一方面,在国际贸易中,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受到东南亚、南亚等国家的挑战,将使我国在这些产业中的诸如劳动力廉价等优势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在世界贸易中高附加值的商品贸易中,我国处于绝对的逆差地位。因而,我国产业受到两面夹击的特殊的转轨时期。外资直接强占我国国内市场也使运用这一理论成为必然。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开放经济、资本没有国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而生存。国际竞争已经国内化,运用保护幼稚工业理论来保护民族工业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可以通过:1.保护民族工业并不是保护落后,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冲击可以变成动力。在新的市场竞争中,需要迅速壮大企业规模,迅速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加快以国内名牌企业为核心的社会存量资本的重组,通过企业兼并组成大型集团,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2.对于有市场、有前途的民族品牌产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为国有企业创造与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3.强化国有品牌的任职,加强国有名牌产品的宣传,提高国名品牌的忠诚度,学会品牌营销。4.加快立法。等方式尽快使我国幼稚工业迅速发展。
第二,在工业化问题上,落后国家面临着与发达国家完全不同的条件:首先,落后国家没有能象英法那样能通过殖民掠夺和贸易垄断来积累资本,其次,落后国家没有英法那样广阔的殖民地来安置过剩人口,获得广阔的原材料市场与商品市场。因此,落后国家必须解决工业化工程中的资本积累问题,市场问题,另外还有竞争力问题,发展中国家或多或少地采用了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这两种模式。前一种模式是通过榨取国内初级产品来自发地积累资金,无论是拉美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还是亚洲的中国,欧洲的苏联都是利用工农业的剪刀差来积累资本,为了获得足够的资本积累,拉美国家不仅耗尽了初级产品出口创汇,而且大借外债;中国、苏联则是对农业进行了过度的压榨,使国内二元结构更为严重,最终严重削弱了工业化的能力,使国民经济极度失衡,几临崩溃的边缘。其实,无论是出口导向还是进口替代,都是发展中国家进行工业化行之有效的战略,关键的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二者侧重点不同。盲目地执著于一种并绝对化,对任何一国的发展都是不利的,长期的单一进口替代导致封闭与落后,而长期的出口导向则导致依附与贫困,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四小龙”式的成功。
第三,当前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资本、市场、人才的全球流动已十分频繁,特别是技术的创新与转移已今非昔比,任何闭关自守的想法都导致国家整体工业化水平的落后,这已为中国、苏联所证实。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改过去长期的封闭,通过对全球资本、技术、人才和市场的合理利用,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国家对高技术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力度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的科技竞争力长期徘徊在接近四十名,这对于一个充满大国梦的国家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在关注当前的财富增长的同时,我们更应当为未来的竞争做好准备,争取在超导、纳米、生物软件等高科行业占据一席之地,这就要求在开放过程中采取战略性的进口替代战略,扶植幼稚产业的成长,而且,中国自身巨大的国内市场也为幼稚工业的成长提供了条件。
第四,在工业化工程中,另一个争论的问题是平衡增长还是非平衡增长,一般来说非平衡增长是各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无论是美国东西部之间,英国、意大利南北部之间,还是巴西的南部与东北部之间,以及日本的本州与北海道之间都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平衡增长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除非国土面积太小)都是不现实的。但不平衡之间应有相对的平衡。美国、英国、日本对国内经济不平衡解决得较好,因而社会比较稳定,而意大利和巴西解决的较差,不仅拖累了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而且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中国来说,从地域方面讲,我们的工业化是采取不平衡的发展战略,实行的是梯度开发,这和中国的实际是相符的,但是应该注意不断加深的东西部差距,南北方差距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负作用。从部门来说,我们从大推动理论和增长及模式转变,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我们应注意支柱产业的合理选择,并兼顾当前利益与可持续发展。
最后,随着中国工业化的不断进步,中国的现代化步伐也不断加快,但我们要警惕三种倾向:一是片面认识现代化,认为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忽视政治、文化、国民素质的现代化,从而导致现代化的危机;二是认为现代化就是机械化,继续西方工业化的老一套,从而导致严重的污染和人的异化,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三是认为现代化就是西化,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从而导致文化断层,形成严重民族失落感,只有充分重视社会的全面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将工业化与本国的文化传统相协调,中国的现代化才有可能少走弯路。
可以这样说,我国的经济政策实践正在自觉不自觉地贯彻着李斯特的思想,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自觉不自觉地验证着李斯特的理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李斯特的学说对于今天的中国依然具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2]道格拉斯·斯诺.西方世界的兴起[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4]俞海山.李斯特生产力学说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3(2).
[5]余章宝.李斯特的经济理论及其贡献[J].厦门大学学报,2002(3).
[6]王仲君.李斯特的“国家生产力理论”及其意义[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5).
[7]曹英.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评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2).
[8]金祥荣.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效应分析[J].经济问题,1996(11).
[9]王文龙.试论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的现实意义[J].2003(5).
[10]魏冬.幼稚产业扶持与保护:理论、经验和政策机制[J].经济问题,1996(11).
[11]王超.王玺.西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对我国产业保护的借鉴作用[J].改革与战略,1997(5).
[12]叶险明.论李斯特关于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向先进工业强国转变的思想[J].经济科学,1998(2).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