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更是为了实现审美教育,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审美教学应当被教育者所注重。高中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带有审美教育因素和条件的古诗词,每一篇都是一个美育教材,对人思想和精神都有良好的熏陶作用,如何利用这些教材,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收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自我审美能力的提升。本文结合了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各个方面对高中生审美教育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审美教育 古诗词 高中
在现在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占了相当高的比例,在未来的高考中也占有重要分值,可见文言文学习对高中生而言的重要性。高中阶段作为学习成长的关键阶段,其审美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对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古诗文中大量存在的审美因素不容我们忽视,因此在我们传授古诗文的时候不应该只注重知识的传播,也要重视审美的教育,将教学和审美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古诗文中所含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兴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他们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中更加具有情感性和愉悦性。
一.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
1.接受美学的启示
在加涅的观点中,一切教学都是需要设计的。有效的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古诗词的学习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具有感情、多元性的特征,在新课标下,如何注重古诗词教学,注重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对其文化、个人修养、精神层次进行培养和锻炼都有种重要的作用。就审美研究者伊瑟尔的观点而言,一个作品是要在阅读中读者与作品产生相互作用,即我们要能够欣赏作品,了解其中的作品没,接受美的启示,才能是我们的文学程度更为扎实。
2.确立审美的主体
关于美学接受的理论给了我们古诗文教学很大的启发,而在具体的审美过程中我们也要确立审美的主体,引导学生在古诗文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现在很多教学课堂中,主体是老师而不是学生,老师一昧讲,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当老师在不停强调审美的时候学生也只是听听,并没有太多的感觉,甚至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已,这样的审美教育其实只是一中概念的传播和强调,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所谓审美教育,应当是以学生为主题,减少知识的传播,更多去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突破思想的局限,并有更多的创新思维。
3.把握审美阶段
高中古诗文的审美教育是一个复杂且缓慢的过程,应当徐徐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简单来说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阶段、理解能力以及心理特征通过引导来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情感美、鉴赏美。比如说在高一阶段,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审美知识能力的培养。经理初中阶段,高一学生由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同时学习压力的增大使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有了微妙的变化,这使就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审美对象。例如高一教材中的《师说》、《劝学》这类教育类古诗文,亦或者《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类抒情类古诗文,我们在教学中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来感受古诗词中蕴含的美感。在进入高二中后,通过一年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经验和能力,在学习中也能偶自我拓展,发挥想象力,这就是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基础,此时教师除了教材中的必修诗文之外,还可以引用教材之外的一点经典诗文,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创造良好条件。经过两年的学习和巩固,在高三阶段中学生能否对古诗文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诠释,读懂其中的内涵也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一定关系。总体来说,我们要注重对审美能力的培养,针对各个阶段的特殊性进行整体把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与学生的特性相结合,突出重点。
二.优化教学内容
1.欣赏古诗词的形式美
众所周知,古人在创作诗词的时候都会注重其中的形式美,即在诗词的语言修辞上或豪放飘逸,或郁郁沉闷,或华丽大气,或清新雅致,在语言表达上或排比,或动静结合,或象征比兴,或动静结合。以《诗经》为例,其中婉转文雅,如歌唱一般;再或者是《楚辞》,其中篇章大气磅礴如激荡的江流;又或者是《六国论》,文中紧密有序,论点明确。
2.感受古诗词的情感美
古诗词作品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蕴含大量的情感美,不同的作用以不同的情感去创作诗词,也可以说每一首诗词都饱含了作者无限的情感。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体现了作者的豪放清迈;“杨柳岸,晓风残月”唱出了作者细腻的的浅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兮兮”将作者心中的凄凉哀伤刻画得入木三分。引导学生去感受、体会古诗词中的情感美,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与自己的情感结合统一,并产生共鸣是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的。
3.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
中国的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文字韵律也是丰富发多彩,古诗有五言、六言、七言等,古词更是每句字数不一,但在朗读和品位的时候却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律美,例如大量“兮”字在句末的运用使诗歌具有节奏感,大量的叠词、对偶句是诗歌在阅读时朗朗上口,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应当注重结合古诗文的韵律。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1.运用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
当下,古诗歌进入流行乐坛是一种很热潮的行为,许多人在听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将古韵歌词背下来,并且对歌词所蕴含的情感深有体会,其实将这种方式运用在古诗文的审美教育中也是很有帮助的。现在很多老师对古诗文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枯燥单一,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没有多大帮助的,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了,而运用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十分有效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音乐引起学生的共鸣,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就有助于学生体会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而邓丽君的《胭脂泪》则有助于学生学习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中国破凄凉的情感。以听的方式,让学生融入诗歌情感中,体会作者写诗的心情,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提高其审美能力。
2.通过多媒体使学生对历史产生共鸣
课堂中老师的讲解往往不能深入学生心中,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对历史文化不了解,无法感受历史时代的特征,自然也无法深入古诗文中并产生共鸣。教师在审美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历史文化文物,或是古人的画作,也可以是一些讲述历史朝代故事的视频,在学生充分投入到视频中的那个时代,了解时代下人们的心理特征,在引出古诗文,学生就能充分体会古诗文的背景及其蕴涵的情感,从而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无论是政治、人物、历史,学生接触的越多,对古诗文的理解就更加深层次,有助于审美教育的进行。
古诗词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贯彻落实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审美教育中能够得到知识和情感的丰富,从而激发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梅玉.让古诗文教学奏响美的旋律——浅谈古诗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教研版),2008,04:55.
[2]张艳.浅谈古诗文教学中的审美体验[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v.38;No.20205:117-120.
[3]季卫华.对高中语文古诗词审美对策的探究[J].课外语文,2012,12:100.
[4]林静.浅析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审美与情感教育[J].新课程(中学),2013,06:2-3.
[5]魏文芳.论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J].高考(综合版),2013,No.14408:99.
(作者介绍:纪雨檬,渤海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研究方向:高中古代诗文的审美教育)
关键词:审美教育 古诗词 高中
在现在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占了相当高的比例,在未来的高考中也占有重要分值,可见文言文学习对高中生而言的重要性。高中阶段作为学习成长的关键阶段,其审美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对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古诗文中大量存在的审美因素不容我们忽视,因此在我们传授古诗文的时候不应该只注重知识的传播,也要重视审美的教育,将教学和审美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古诗文中所含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兴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他们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中更加具有情感性和愉悦性。
一.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
1.接受美学的启示
在加涅的观点中,一切教学都是需要设计的。有效的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古诗词的学习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具有感情、多元性的特征,在新课标下,如何注重古诗词教学,注重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对其文化、个人修养、精神层次进行培养和锻炼都有种重要的作用。就审美研究者伊瑟尔的观点而言,一个作品是要在阅读中读者与作品产生相互作用,即我们要能够欣赏作品,了解其中的作品没,接受美的启示,才能是我们的文学程度更为扎实。
2.确立审美的主体
关于美学接受的理论给了我们古诗文教学很大的启发,而在具体的审美过程中我们也要确立审美的主体,引导学生在古诗文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现在很多教学课堂中,主体是老师而不是学生,老师一昧讲,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当老师在不停强调审美的时候学生也只是听听,并没有太多的感觉,甚至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已,这样的审美教育其实只是一中概念的传播和强调,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所谓审美教育,应当是以学生为主题,减少知识的传播,更多去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突破思想的局限,并有更多的创新思维。
3.把握审美阶段
高中古诗文的审美教育是一个复杂且缓慢的过程,应当徐徐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简单来说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阶段、理解能力以及心理特征通过引导来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情感美、鉴赏美。比如说在高一阶段,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审美知识能力的培养。经理初中阶段,高一学生由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同时学习压力的增大使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有了微妙的变化,这使就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审美对象。例如高一教材中的《师说》、《劝学》这类教育类古诗文,亦或者《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类抒情类古诗文,我们在教学中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来感受古诗词中蕴含的美感。在进入高二中后,通过一年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经验和能力,在学习中也能偶自我拓展,发挥想象力,这就是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基础,此时教师除了教材中的必修诗文之外,还可以引用教材之外的一点经典诗文,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创造良好条件。经过两年的学习和巩固,在高三阶段中学生能否对古诗文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诠释,读懂其中的内涵也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一定关系。总体来说,我们要注重对审美能力的培养,针对各个阶段的特殊性进行整体把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与学生的特性相结合,突出重点。
二.优化教学内容
1.欣赏古诗词的形式美
众所周知,古人在创作诗词的时候都会注重其中的形式美,即在诗词的语言修辞上或豪放飘逸,或郁郁沉闷,或华丽大气,或清新雅致,在语言表达上或排比,或动静结合,或象征比兴,或动静结合。以《诗经》为例,其中婉转文雅,如歌唱一般;再或者是《楚辞》,其中篇章大气磅礴如激荡的江流;又或者是《六国论》,文中紧密有序,论点明确。
2.感受古诗词的情感美
古诗词作品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蕴含大量的情感美,不同的作用以不同的情感去创作诗词,也可以说每一首诗词都饱含了作者无限的情感。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体现了作者的豪放清迈;“杨柳岸,晓风残月”唱出了作者细腻的的浅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兮兮”将作者心中的凄凉哀伤刻画得入木三分。引导学生去感受、体会古诗词中的情感美,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与自己的情感结合统一,并产生共鸣是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的。
3.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
中国的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文字韵律也是丰富发多彩,古诗有五言、六言、七言等,古词更是每句字数不一,但在朗读和品位的时候却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律美,例如大量“兮”字在句末的运用使诗歌具有节奏感,大量的叠词、对偶句是诗歌在阅读时朗朗上口,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应当注重结合古诗文的韵律。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1.运用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
当下,古诗歌进入流行乐坛是一种很热潮的行为,许多人在听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将古韵歌词背下来,并且对歌词所蕴含的情感深有体会,其实将这种方式运用在古诗文的审美教育中也是很有帮助的。现在很多老师对古诗文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枯燥单一,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没有多大帮助的,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了,而运用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十分有效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音乐引起学生的共鸣,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就有助于学生体会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而邓丽君的《胭脂泪》则有助于学生学习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中国破凄凉的情感。以听的方式,让学生融入诗歌情感中,体会作者写诗的心情,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提高其审美能力。
2.通过多媒体使学生对历史产生共鸣
课堂中老师的讲解往往不能深入学生心中,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对历史文化不了解,无法感受历史时代的特征,自然也无法深入古诗文中并产生共鸣。教师在审美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历史文化文物,或是古人的画作,也可以是一些讲述历史朝代故事的视频,在学生充分投入到视频中的那个时代,了解时代下人们的心理特征,在引出古诗文,学生就能充分体会古诗文的背景及其蕴涵的情感,从而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无论是政治、人物、历史,学生接触的越多,对古诗文的理解就更加深层次,有助于审美教育的进行。
古诗词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贯彻落实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审美教育中能够得到知识和情感的丰富,从而激发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梅玉.让古诗文教学奏响美的旋律——浅谈古诗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教研版),2008,04:55.
[2]张艳.浅谈古诗文教学中的审美体验[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v.38;No.20205:117-120.
[3]季卫华.对高中语文古诗词审美对策的探究[J].课外语文,2012,12:100.
[4]林静.浅析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审美与情感教育[J].新课程(中学),2013,06:2-3.
[5]魏文芳.论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J].高考(综合版),2013,No.14408:99.
(作者介绍:纪雨檬,渤海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研究方向:高中古代诗文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