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重要的教学环节。为适应新时代下社会对土木工程新型人才的需求,对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在工作过程中的体会,针对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吕小师(1975-),男,山西晋城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师,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工程爆破教学研究;王光勇(1977-),男,江西抚州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岩土工程动载教学研究。(河南 焦作 45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理工大学教改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9JG074)、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B2010-58)的研究成果。
21世纪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首先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要具有终身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强的科研能力。而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完成这些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1-3]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可以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得到拓宽,提高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际结合过少,实践能力差
近年来,相当多的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很少注意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和质量,他们认为这些对于他们单位的工作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但是,受师资和经费影响,相当多的土木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实验与实践教学安排较少,学生动手能力差。同时,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期间很少深入实际,即使参加实习也多为观摩,根本谈不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施工中的某个环节、工序进行深入的了解,更谈不上创新思考。再有,学生毕业实习和生产实习期间教师实地指导较少,尤其是毕业实习阶段,很多学生都是自己找单位进行实习,教师无法监管,导致多数学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无内容可写,无资料可依,剽窃、抄袭现象极其严重。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大大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从根本上制约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2.毕业设计题目陈旧,缺乏新意
土木工程专业属于工科类学科范畴,很多院校将这个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制作为论文题目集,而且多年都是确定的形式,缺乏新意。毕业设计是学生学完大学全部课程后,应用所学的全部理论知识,有时还需要自学一些新知识,来开创性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一次综合性、创新性的设计训练,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的一次检验和提高。在毕业设计中,如果毕业论文的题目过于陈旧,一是限制了学生的选题范围;二是很难适应实际发展需要;三是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因此,论文题目的创新性和培养学生自主选题的能力,已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3.学生态度不端正,认知不够
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毕业设计阶段,学生普遍不能正确认识毕业设计的目的及作用,对毕业设计要求、进度不以为然,多数学生只是到后期即将交论文时才急于完成设计任务,这种思想也造成了学生在选题时侧重于选择陈旧题目,这可能也是很多高校推迟更新毕业论文题目的原因。第二,多数学生仍抱着混学位的思想,根本不把学习放在主要位置,这与现在的社会风气有直接的关系,当然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注重不够。第三,毕业设计前期阶段,正是毕业生急于求职的时间,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学生的压力过大,也导致学生不能集中精力进行毕业设计。第四,很多学校积极鼓励学生考研,多数学生纷纷加入考研的行列,而考研和学生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在时间上是交叉冲突的,这样也使学生无暇顾及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
二、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根据社会对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如下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模式。
1.指导思想方面改革
毕业设计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所学理论与业务知识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次独立的、综合的应用,使理论应用、科学研究、职业技能得到提升。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改革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课题来源于实践,紧跟社会发展需要,强化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出大学教学与社会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潜质为出发点,将土木工程专业主要教学内容和素质要求,集中整合在毕业设计的内容和组织活动中。以社会实战为前提环境,以竞争挑战唤起动力,以团队协作与独立实验和研究的结合为作业形式,打造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激发他们自身的潜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2.具体改革措施
(1)改进毕业设计指导方式。对土木工程专业四年级的学生全面实行教师负责制。所有教师都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平均每名教师带4~5名学生,师资紧张时不超过10人。指导导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毕业设计为工作中心,以毕业论文为主要手段,从端正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思想教育入手,指导学生最后一年的各种活动。同时,建立《导师指导日志》和月度检查制度,要求指导教师随时抽查、询问、关注所带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
(2)调整学生实习、选题的时间。现在许多高校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选题放在大四第二学期,学生马上离校,无暇顾及,这是相当不合理的。众所周知,毕业设计对于学生综合理论知识有非常突出的作用,是大学四年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手段,从大二下学期就已经安排学生接触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大三两个学期的专业学习,学生对所学专业已经有了较好的认识,如果这时候就安排学生进行毕业选题,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的认识实习过程中就会有侧重点。回校后,再经过大四第一学期的学习,在毕业实习前,基本上就已经确定了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框架,毕业实习中再次带着问题去探索,就能真正達到实习锻炼的目的,做出优秀的毕业论文。
(3)科学选题,注重创新。选题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是学生进行实证科研训练的开端和培养严谨求实工作作风的开始,也是能否使毕业设计环节达到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之一。[4]首先,选题一定要公开,实行双向选择。要求教师在选题前对题目进行详细的说明,如题目的类型、研究内容、实现方法等,甚至包括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参考书目等。不要怕多个学生选同一个题目,各人看问题的切入点是不一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作为指导教师只要在大方向上控制学生们的选择就可以了。但是要避免同一题目选的学生太多的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选择适合的题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选题的合理性和满意度。其次,选题工作要在指导教师正确引导下进行。一般来说,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时就已经体现出他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和创新精神,指导教师要在这时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选择较高深的题目。对那些普通题目,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和方法。要在选题环节善于发现和启发学生思维,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和潜在的创造力。最后,经改革的选题时间是在大三第二学期末,难免存在有些学生经过生产认识实习,对自己当时的选题认识不够,经过实习发现自己没有能力去完成,这时就需要我们的指导教师详细询问和深入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学生确实没有能力完成所选题目后,再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重新选题。
(4)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提到大学毕业设计,习惯的就是毕业论文设计。为改变这种单一的毕业设计模式,适应社会发展的大潮,在毕业设计环节增设了其他形式,来改变单一的论文结构形式。比如土木工程专业,可以就某一施工现场的某一施工事故,例如“混凝土蜂窝麻面”、“地铁施工塌方”等展开研究。为了保证这种多样化毕业设计的质量,需配套制定各种类型毕业设计的基本规范、要求和考核办法,包括基本要求,例如要求提供的附件材料、评分标准、答辩要求、成绩评定办法等。
(5)控制质量,设立奖励措施。如何控制毕业设计质量,开展定期检查无疑是一种有效手段。[5]首先看毕业设计是否进行了一些实际性的工作,在这些实际工作中是否应用了新的手段来解决一些问题,是否有自己的新观点;其次看设计中是否运用了新的方法,是否对某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或合理的解释,同时对无法解释的现象或内容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看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中,学生的创新工作与前人有什么不同,取得了哪些成果。运用这三个标准对毕业设计进行检查,同时学生也明白了什么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毕业论文。对那些毕业设计任务完成优秀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奖励。例如,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其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将这些优秀学生推荐给对口工作单位,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等等。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圆满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6)严格要求成绩评定工作。首先,毕业设计评阅教师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认真地审阅学生的毕业论文,客观地做出评定;其次,指导教师要严格按照学生在毕业设计各环节中的表现给分,给学生四年的大学学习一个综合的评价。
三、结论
毕业设计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根据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方案。该方案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通过实践性毕业设计环节和实习过程,配合专业教学和素质教育,突破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创造了该专业毕业设计的崭新教学形式。同时可为工科类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杰,李静梅,张国印.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9,(1):59-61.
[2]蒋永荣,李天煜,蒋东云,等.本科生科研创新团队建构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桂林電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28(4):376-378.
[3]徐颖秦,王焕然,潘丰.创新型毕业设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4):360-362.
[4]孙权,吴秋云.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8,(11):63-64.
[5]张辉,张记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7(6):648-650.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吕小师(1975-),男,山西晋城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师,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工程爆破教学研究;王光勇(1977-),男,江西抚州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岩土工程动载教学研究。(河南 焦作 45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理工大学教改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9JG074)、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B2010-58)的研究成果。
21世纪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首先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要具有终身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强的科研能力。而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完成这些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1-3]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可以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得到拓宽,提高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际结合过少,实践能力差
近年来,相当多的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很少注意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和质量,他们认为这些对于他们单位的工作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但是,受师资和经费影响,相当多的土木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实验与实践教学安排较少,学生动手能力差。同时,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期间很少深入实际,即使参加实习也多为观摩,根本谈不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施工中的某个环节、工序进行深入的了解,更谈不上创新思考。再有,学生毕业实习和生产实习期间教师实地指导较少,尤其是毕业实习阶段,很多学生都是自己找单位进行实习,教师无法监管,导致多数学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无内容可写,无资料可依,剽窃、抄袭现象极其严重。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大大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从根本上制约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2.毕业设计题目陈旧,缺乏新意
土木工程专业属于工科类学科范畴,很多院校将这个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制作为论文题目集,而且多年都是确定的形式,缺乏新意。毕业设计是学生学完大学全部课程后,应用所学的全部理论知识,有时还需要自学一些新知识,来开创性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一次综合性、创新性的设计训练,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的一次检验和提高。在毕业设计中,如果毕业论文的题目过于陈旧,一是限制了学生的选题范围;二是很难适应实际发展需要;三是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因此,论文题目的创新性和培养学生自主选题的能力,已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3.学生态度不端正,认知不够
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毕业设计阶段,学生普遍不能正确认识毕业设计的目的及作用,对毕业设计要求、进度不以为然,多数学生只是到后期即将交论文时才急于完成设计任务,这种思想也造成了学生在选题时侧重于选择陈旧题目,这可能也是很多高校推迟更新毕业论文题目的原因。第二,多数学生仍抱着混学位的思想,根本不把学习放在主要位置,这与现在的社会风气有直接的关系,当然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注重不够。第三,毕业设计前期阶段,正是毕业生急于求职的时间,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学生的压力过大,也导致学生不能集中精力进行毕业设计。第四,很多学校积极鼓励学生考研,多数学生纷纷加入考研的行列,而考研和学生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在时间上是交叉冲突的,这样也使学生无暇顾及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
二、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根据社会对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如下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模式。
1.指导思想方面改革
毕业设计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所学理论与业务知识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次独立的、综合的应用,使理论应用、科学研究、职业技能得到提升。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改革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课题来源于实践,紧跟社会发展需要,强化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出大学教学与社会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潜质为出发点,将土木工程专业主要教学内容和素质要求,集中整合在毕业设计的内容和组织活动中。以社会实战为前提环境,以竞争挑战唤起动力,以团队协作与独立实验和研究的结合为作业形式,打造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激发他们自身的潜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2.具体改革措施
(1)改进毕业设计指导方式。对土木工程专业四年级的学生全面实行教师负责制。所有教师都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平均每名教师带4~5名学生,师资紧张时不超过10人。指导导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毕业设计为工作中心,以毕业论文为主要手段,从端正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思想教育入手,指导学生最后一年的各种活动。同时,建立《导师指导日志》和月度检查制度,要求指导教师随时抽查、询问、关注所带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
(2)调整学生实习、选题的时间。现在许多高校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选题放在大四第二学期,学生马上离校,无暇顾及,这是相当不合理的。众所周知,毕业设计对于学生综合理论知识有非常突出的作用,是大学四年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手段,从大二下学期就已经安排学生接触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大三两个学期的专业学习,学生对所学专业已经有了较好的认识,如果这时候就安排学生进行毕业选题,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的认识实习过程中就会有侧重点。回校后,再经过大四第一学期的学习,在毕业实习前,基本上就已经确定了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框架,毕业实习中再次带着问题去探索,就能真正達到实习锻炼的目的,做出优秀的毕业论文。
(3)科学选题,注重创新。选题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是学生进行实证科研训练的开端和培养严谨求实工作作风的开始,也是能否使毕业设计环节达到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之一。[4]首先,选题一定要公开,实行双向选择。要求教师在选题前对题目进行详细的说明,如题目的类型、研究内容、实现方法等,甚至包括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参考书目等。不要怕多个学生选同一个题目,各人看问题的切入点是不一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作为指导教师只要在大方向上控制学生们的选择就可以了。但是要避免同一题目选的学生太多的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选择适合的题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选题的合理性和满意度。其次,选题工作要在指导教师正确引导下进行。一般来说,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时就已经体现出他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和创新精神,指导教师要在这时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选择较高深的题目。对那些普通题目,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和方法。要在选题环节善于发现和启发学生思维,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和潜在的创造力。最后,经改革的选题时间是在大三第二学期末,难免存在有些学生经过生产认识实习,对自己当时的选题认识不够,经过实习发现自己没有能力去完成,这时就需要我们的指导教师详细询问和深入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学生确实没有能力完成所选题目后,再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重新选题。
(4)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提到大学毕业设计,习惯的就是毕业论文设计。为改变这种单一的毕业设计模式,适应社会发展的大潮,在毕业设计环节增设了其他形式,来改变单一的论文结构形式。比如土木工程专业,可以就某一施工现场的某一施工事故,例如“混凝土蜂窝麻面”、“地铁施工塌方”等展开研究。为了保证这种多样化毕业设计的质量,需配套制定各种类型毕业设计的基本规范、要求和考核办法,包括基本要求,例如要求提供的附件材料、评分标准、答辩要求、成绩评定办法等。
(5)控制质量,设立奖励措施。如何控制毕业设计质量,开展定期检查无疑是一种有效手段。[5]首先看毕业设计是否进行了一些实际性的工作,在这些实际工作中是否应用了新的手段来解决一些问题,是否有自己的新观点;其次看设计中是否运用了新的方法,是否对某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或合理的解释,同时对无法解释的现象或内容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看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中,学生的创新工作与前人有什么不同,取得了哪些成果。运用这三个标准对毕业设计进行检查,同时学生也明白了什么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毕业论文。对那些毕业设计任务完成优秀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奖励。例如,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其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将这些优秀学生推荐给对口工作单位,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等等。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圆满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6)严格要求成绩评定工作。首先,毕业设计评阅教师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认真地审阅学生的毕业论文,客观地做出评定;其次,指导教师要严格按照学生在毕业设计各环节中的表现给分,给学生四年的大学学习一个综合的评价。
三、结论
毕业设计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根据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方案。该方案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通过实践性毕业设计环节和实习过程,配合专业教学和素质教育,突破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创造了该专业毕业设计的崭新教学形式。同时可为工科类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杰,李静梅,张国印.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9,(1):59-61.
[2]蒋永荣,李天煜,蒋东云,等.本科生科研创新团队建构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桂林電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28(4):376-378.
[3]徐颖秦,王焕然,潘丰.创新型毕业设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4):360-362.
[4]孙权,吴秋云.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8,(11):63-64.
[5]张辉,张记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7(6):648-650.
(责任编辑:麻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