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教育的路径研究

来源 :求学·教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m82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聚着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起着统摄全局和凝心聚力的引领作用。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调查分析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探究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的多维路径,有利于中学生更加深入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战略性意义。基于中学教育对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性作用,要想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中学教育的方方面面。
  一、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一)有利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稳定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深度的转型期,在多元价值观念交流、交织、交锋的社会思潮影响下,加之西方国家对华文化渗透,使得不同意识形态的文化较量成为价值观较量的新常态。中学阶段作为学生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期,基于这一时期学生价值观存在立场不坚定、是非不明晰、易受冲击等特点,使得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科学的方式对中学生价值观念进行正确引导成为这一时期亟须思考和解决的任务。在此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培育与践行必将有利于提高中学生应对多元文化挑战的能力,进而扩大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为统一全社会的共识,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而保证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与稳定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把握学校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学校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思想道德建设领域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理应与学校教育密切结合。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对我国经济基础、国家性质和文化方向的反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维度;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和谐社会的发展趋势,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共同追求。在这种意义上,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符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规律,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上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保证学校教育的性质和方向不变质。
  (三)有利于促进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中学生这一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进行核心价值观培育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和口头说教,关键是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真切切地进入学生头脑,使学生“真懂、真会、真用”,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中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和实践养成。
  二、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调查 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系统的工程,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自觉与实践养成的统一。因此,笔者认为,探究核心价值观教育多维路径的前提是掌握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现状。为此,笔者对所在学校的18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笔者认为,近年來,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经在学校普遍开展,并初见成效。具体而言:其一,88%的学生认为学校有能力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任务;其二,89%的学生认识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并表示愿意主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三,48%的学生表示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相对单一,具有很大的提升和改进的空间;第四,69%的学生认为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对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大部分中学生在情感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希望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然而,从数据分析来看,目前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各行为主体之间配合不默契、存在脱节的情况,缺乏育人合力等问题。 三、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突出特点在于其实践性。在中学阶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如何践行,即如何融入中学生的内心,并外化为具体行动。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实施路径要求国家、学校和家庭各方主体的共治共建共享,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和育人合力,共同致力于提高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一)国家统筹: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必须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因此,国家提出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战略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1]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家层面的统筹与引导是前提和基础。具体如下:其一,国家要创造条件,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的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其二,国家要在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融入社会核心价值观,将其落实到法治国家的方方面面。依靠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其三,创新社会治理,完善激励机制,实现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引导社会形成弘扬正能量的正向激励效应。
  (二)学校践行:发挥学校教育的合力
  1.以课堂为主阵地
  “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2]对于如何利用课堂对中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笔者从本校实际出发,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一方面,在中学政治课中全面生动的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形成整体认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此外,在教学中,注意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另一方面,在其他课程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在历史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敬业、诚信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熏陶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以实践活动为主渠道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 )指出:“‘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3]从这一文件要求得知,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学校以实践活动为契机,在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校开展参观体验活动、专题调查、研学旅行、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中,均可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参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进行爱国教育、以家长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等。
  3.以校园文化为载体
  校园文化宣传建设要保证时时处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如下:首先,扩大校园文化的覆盖面,如在专栏展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人物,在广播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事迹;其次,借助校史、校训、校庆等活动,渗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在文体活动实践中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
  4.以党团组织活动为依托
  《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指出:“加强入队入团教育,开展理论学习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依托少年先锋团校、中学生业余党校,大力加强对学生骨干人才的理想信念教育,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4]目前,我校的理论型社团包括时政讲堂、模拟联合国、雏鹰建言社,在这些社团的组织下,我校已经开展专题报告会、十九大精神进学校、两会时事窗口、建言分享会等活动。
  5.以媒体宣传为媒介
  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相结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媒体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宣传平台。另一方面,也要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平台的作用,生动地讲好国家故事、讲好学校故事和讲好学生故事。
  (三)家庭协同:激发家庭教育的力量
  家庭教育在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起到协同助推作用。家长的素养将直接影响子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家庭参與学校教育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打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净化家庭的交往环境、提升家长的综合教育水平;其二, 配合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与之形成教育合力。
  (四)个人自觉: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
  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必须重视并充分发挥道德自觉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缺乏道德文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失去动因。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可见,国家、学校和家庭所做的努力,最终要通过中学生自身的观念转变才能发挥作用。中学阶段是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工作应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在落小落细落实上下功夫。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要通过中学生的个人自觉发挥作用。因此,中学生要做到:一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学生要提升文化素质,培育文化自信。二是要积极主动参与,勤于反思总结,并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行为准则。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系统的工程。在实践中,国家、学校和家庭的三方主体应该相互促进、协同作用,形成教育合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多维路径的作用下,中学生最终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和情感认同,进而提升中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8.
  [2]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J].中国德育,2014(9).
  [3]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中国教育报,2014-06-23(08).
  [4]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的通知[J].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14(29):30-24.
其他文献
本文围绕两道选择方案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经历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选择方案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多思少算和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一、教学课堂实录  问题1.某移动公司开设了A,B两种通信业务:  A.“全球通”:月租费50元,每分钟话费是0.4元;  B.“神州行”:无月租费,每分钟话费0.6元(通话均指市内通话).  (1)若每月通话时间为200分钟,哪种方式合算?
期刊
摘要:基于实证的视角观察数据史料,并将之运用于教学,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史料考察,以保证历史教学的科学性。这种基于实证的史料考察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考其来源,谨防“先天不足”;慎重书写,谨防“鲁鱼亥豕”;认识差异,谨防“以今律古”;合乎逻辑,谨防“过度推论”。  关键词:史料实证;数据史料;教学与命题  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和方法[1]。史料实证
期刊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设计遵循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整体感受不同时期和地区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情感倾向,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人生体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家国情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家》这篇散文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一“何以为家”版块,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月是故乡明”版块对应。“月是故乡明”板块主要描写精神上的思家与归家
期刊
摘要:本研究主要探讨英语师范生在三个月实习阶段中课堂话语,并分析其中教师话语时间和学生话语时间的分配情况、提问类型以及反馈方式这三大方面,总结出实习教师课堂话语的特点和变化情况。研究数据总体表明新手教师的课堂话语尽管在实习期间有所改进,但仍然存在教师话语过多、展示性问题远多于开放性问题、反馈方式缺少互动性和针对性等问题。  关键词:课堂话语;实习生;变化  一、引言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不仅是教师能
期刊
摘要:超文本主题阅读教学是以单元内容为框架,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确定单元主题,师生围绕该主题进行热区链接和放大,有针对性地、相对集中地提高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过程。超文本主题阅读的策略是用一种新的备课思维,在指向性明确的预习策略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运用聚焦教材中同质主题的策略,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依托科学思维的方法策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超文本主题阅读教学;策略;语文核
期刊
摘要:焦点解决方法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这本是一个心理学名词,近年来,随着对班级管理研究的深入,这一方法普遍被用于中学教育之中。焦点解决方法强调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中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颇具启示。“学生故事记录本”是运用焦点解决方法的一种途径,教师通过学生故事记录本,真实记录学生问题的出现、发展及解决过程,作为一种教育案例,可以为他人提供启示,本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教学的迅猛发展,教学方式迎来了新的变革,全新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新时代需求应运而生。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教学的迅猛发展,人们体会到只有把大数据人工智能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搭建现代化的教学平台,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机会,满足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真正体现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在高中教育中十分重要,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教师需要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所有教师都已明确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现在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有着更大的需求,教育自然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展开深入研究.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分析,并提
期刊
《老王》是杨绛的经典之作,针对这个文本,课如何上?如何上好?我想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至关重要。“真正的閱读是与文本作者的心灵对话”,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能力高低,决定了课堂达成的效果的好坏。一、解读需要有深度  《老王》篇幅不长,表面读过去一望而知,老王穷苦卑微却又心地善良,“我”对老王的关心和同情,学生也能够很快读出,课堂上需要教师引导解决的是如何理解作者杨绛在文末戛然而止的愧怍之情。作者一再
期刊
摘要:审视校本培训的丰富内涵,它熔铸了思想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智慧结晶。本文从小学英语校本培训的本义出发,结合小学英语学科发展特点,简析英美日三国校本培训的特色,直面教学现状来探析小学英语校本培训内容、开展形式及后续反馈,以彰显小学英语校本培训的应有价值。  关键词:小学英语;校本培训;开展  校本培训是指围绕教育理论或实践问题,根据教育专家的指引,由学校策划、组织和实施的,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