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乎书法里边有意思的那点“意思”

来源 :中华书画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ianmao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书法?我不知道。或许,我们能知道的只是什么不是书法。比如,文字不是书法。文字是书法的文学内容,但不是书法,更不等于或代替书法。因为即使看不懂文字内容也不影响书法审美。黄永玉曾这样发问——鸟叫好听吗?——你懂吗?——不懂咋好听呢?是的,好听不好听是一回事,而意思明白不明白是另一回事。比如,笔法、结构之类的技巧、技法也不是书法。因为笔法、结构之类的技法没有统一的绝对的标准。你可以证明历代大师经典的技法如此则会高妙,但不能证明不如此者就一定不高妙。毕竟艺术不是科学,没有“非如此不可”。而且,后世的经典、大师在技法上都不与前代经典、大师相重合。再比如,碑帖同样不是书法。后人学书法有碑帖,前人—原创意义的大师似乎都没有碑帖直接面对,王羲之时代没有几本像样的行书碑帖,李斯时代也没有标准的小篆碑帖,写“散盘”“甲骨”的人更没有碑帖,甚至连文字都没有,或者只能因陋就简。更何况,高山坠石、千里阵云、惊蛇入草,甚至锥画沙、屋漏痕等等,根本就不在碑帖里。还比如,连书法都不是书法——不是书法的书法,我们见得太多太多了,不说也罢。
  我想,既然书法曾经是——现在也应该是——一件公认为有意思的事儿,那么它里边那点有意思的“意思”就非常关键了。有那点“意思”,它便是书法,没那点“意思”,它就不是书法。哪怕你天天颜、柳、欧、赵、“二王”、苏、米碑学帖学,它也不是,绝对不是。说到底,书法家毕竟不是技术能手,也不是劳动模范。
  那点有意思的“意思”不多,想触摸它却太难太难。因为,它很玄妙,又很明确,可感可触;它很虚无,又很具体,一花开五叶,一滴水有四万八千虫;它很娇贵,很难养活,但又很直接,也很活泼,道在瓦壁,全凭横超直入的本领,一切由心造。这么摆弄不是,那么摆弄不是,突然间,左瞧瞧右摸摸,便就是了。你想伸手抓一把,却又没了。它和你的精神灵魂相关,它是精神的痛苦、是灵魂的折磨、是心灵的呐喊、是“晤言一室之内或放浪形骸之外”的诗意文心的沉郁。说它娇贵,因为它有洁癖,一染俗就面目全非。说它直接,因为它就栖息在你的生活里,伴随在你的行走坐卧里,呼吸在你的喜怒哀乐里,因“生”而“活”,又因“活”而“生”,只要你有心,它就在。
  先民聪慧,拈花一笑,便道通了天地人,三代吉金甲骨鼎彝,乃至秦砖汉瓦,无不如此。“二王”风流,不仅坦腹东床而且炼丹吃药。痛苦加颓废,无聊还清高,就这样洞悟了“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那点“意思”就齐了。许多人都说,“二王”不激不厉,我越看越不对劲,那点有意思的“意思”恰恰又“激”又“厉”,全是波澜。后世一代代的书家早已不再跪坐在低矮的几案前,用灵巧的鼠须笔在硬黄纸上“绞”啊“转”啊地写字,而是——站着、长锋、生宣——八尺、丈二地折腾。天天虎啸狮吼,无从体会春蚓秋虫的悲喜癫狂而已。——趙孟頫勤奋而且听话,可惜没吃过“五石散”,真的是不激不厉了,但那点“意思”也几乎和他擦肩而过了;董其昌狡猾,人品虽欠佳,但他有难得的精神洁癖,把禅家的“诗眼”挤弄几下,就有了点那个“意思”了。王铎憋屈,虽然近似干呕,但痛苦与难受和“五石散”的药效也有一拼,吐出来的竟也有那么点“意思”,尽管让我们看着替他费劲。米芾不愧超一流的技术能手,却也不如苏轼随手一抹,那“意思”就平添了许多。最要命的是八大,不声不响,翻—下白眼,那点“意思”他却一抓一大把。至如颜真卿、徐渭、傅山、金农、徐生翁、林散之们,仿佛精神裸奔,当他们呼啸着和你擦肩而过时,要么把你震呆,要么把你灭掉,就全凭了线条点画里边那点有意思的“意思”。
  放眼当下,技术主义四处泛滥,形式理念狼烟尘嚣,几千年来书法里边那点有意思的“意思”正流失。当然,作为个体,有人喜欢把书法做成“游戏”、做成“养生”,甚至把书法做成“金钱”、做成“权术”,只要自己认为值得,那是各人的自由。但我想,总该有人不甘此心,比如也喜欢经常吃吃“五石散”,喜欢没事找事发神经自己折磨自己,甚至挺着长矛、拉着瘦马义无反顾地为了那点“意思”大战风车。如果真的是那样,如果上苍怜悯他,能让他摸到一丝一毫那点“意思”,他一定会感到幸福无比。
  责任编辑:陈春晓
  于明诠,本名于明泉。1963年生,山东乐陵人。现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沧浪书社社员。出版有《我在乎书法里边有意思的那点意思》《书在哪,法是个啥》《是与不是之间》《墓志十讲》等。
其他文献
明良的行笔初看起来是散的,但却是解衣般礴式的散,是不衫不履式的散,其外在形態纵然是粗服乱头、龙蛇交织,但这散却始终有一种气脉统帅着,酣畅淋漓又回肠荡气;墨色看起来也是乱的,点画狼藉、色彩斑驳,给人一种诡谲迷离的幻觉,但这乱中更有着明确的节奏,有着“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的开合法度。散乱之际,一股磅礴恢宏之气摄人心魄,读者为这种气局抓住,不知不觉就进入画面,其问的笔情墨趣越品越厚道。  明良常画松、梅、
期刊
体育课是一门以室外活动为主的学科,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法单一,势必导致不少学生对体育课缺乏热情,但如何防止这一现象的产生呢?教师首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把握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的内容,才去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多形式多渠道地鼓励学生,让他们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时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欢乐。    一、寓“玩”于学    爱玩是中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
期刊
在看似突如其来,实则酝酿已久的金融海啸中,美国次贷危机已经让美国金融体系的根基面临崩塌的危险,随之,汹涌而至的金融风暴以前所未有的威力震撼着全世界。  世界各国政府紧急商议救市对策。去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我国将采取十大措施,在未来2年内投资4万亿元,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这是自1998年以来我国再一次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世界为之瞩目。但是人们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
期刊
近来,我对晚清民国这一时期的绘画与文化非常感兴趣。一是因时代较近,能更真切地感受和寻见中华文化的精神脉搏;二是这个时期,由于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的融合渗透,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艺术家与学者。有寻根守道、自开新宇者,黄宾虹为其首,有会通中西、涉古开今者,关良特出。为如今的笔墨实验、意境新造,给出卓越的范例。  中国画的传统一直很注重笔墨修养,故在线质的锤炼上,习学书法,摩挲金石,观动静之迹,悟昼夜之影,
期刊
创新能力是人类突破旧认识、日事物、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创设质疑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学起于思恩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
期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培养学习的信息素质,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特别是我们语文教师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要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语文学科改革,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就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只有这样,“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这朵红花在“信息技术”这片绿叶的衬托下才会开得更加娇艳。    一、信息
期刊
赵玉林(1917-2017),号佛子明璧,福州人,原籍浙江绍兴。诗人、书法家。生前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福建文史》副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福建省楹联学会名誉会长、福建省逸仙艺苑名誉理事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理事。  我是20世纪80年代与赵老認识的。那时我大学毕业,留在福州工作,有机会向其讨教,参加其组织的书法活动,关系逐渐密切起来。那时候赵老六十来岁,精力充沛,行
期刊
摘要 生本教育的实质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生命的本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教师,其意义是激发和引导,在点燃火把,是“生命之牧者”。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必然引发课堂教学形式的变化,以及一系列的变革。关键词生本教育计算机语文运用  何为“牧者”?牧羊人在草原上放牧时,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它们自主地、快活地吃草,而不横加干涉。这意味着放牧者既管理着羊群(当然也负着安全和保护之责),又尊重着
期刊
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核心的中国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多年,学校所有的教研教改也以新课改为核心全面展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好的教育先进的教育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事关一个民族的未来。而未来是需要人来创造的。怎么才能培养好有素质的人,怎样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精神。这些问题发人深思。党和国家要把一个先进的新课程献给新世纪的中国的亿万儿童,目的是让他们拥有一个和谐美好的未来。  理念的不同影响目的的差异
期刊
苗再新是当代中国画人物画领域一位有卓越成就的中年画家。他长成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不仅经过系统的美术教育,有扎实的造型技巧和训练有素的笔墨功力,而且以浓厚的兴趣广泛涉猎各个艺术门类。除主攻国画外,他对书法、水彩、水粉、油画和雕塑也有实践经验。在中西绘画比较中,他更深刻地认识和体会到传统国画语言的特长与魅力,也促使他思考前辈画家们在中西合璧中进行的艰苦探索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能拓展的空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