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赶型经济增长理论:一种组织经济增长的新思路》一书自1995年7月第一次出版至今已经连续修订了5次,最近修订的第六版又已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正所谓:经典的理论是不会老的。尽管这本书已经出版十多年了,但经过作者钟阳胜同志的不断修改充实,今天拿起来研读仍然耳目一新、富有启迪。
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孜孜以求、不懈探讨的话题。亚当·斯密、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等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把对经济增长过程的分析作为自己理论的核心,悉心探究工业革命条件下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和规律,得出了“一部分社会产品的积累和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的结论。后来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家,探寻如何通过利息率的变动来调节储蓄和投资,以进行资本积累,为经济增长创造条件。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托宾、索洛等人应用新古典学派的基本概念,先后提出一系列新古典的增长理论和模型,认为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储蓄不断地转化为投资,生产要素的报酬等于它们的边际产品,以及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的机制来实现。近年来以罗默和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把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的定义扩大为人力资本,强调知识的积累,技术的进步对于经济的增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认为知识或者知识的载体——人力资本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
无疑,这些凝聚了众多经济学家智慧的经济增长理论,对解释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成长的历史有一定的说服力。然而,这些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是“见物不见人”增长理念,都是强调财富增加这一“物”的目的。二是“重资本、轻劳动”路径情结。三是“重自组织、轻他组织”的增长方式。对政府组织经济增长的“他组织”作用和机理缺乏深入研究。
应该说,钟阳胜同志的《追赶型经济增长理论:一种组织经济增长的新思论》一书(下称《追赶》)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针对传统和现代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缺陷做出了许多“修正性”的探讨,由此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增长新理论。
首先,《追赶》开宗明义地把人作为主体在经济增长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突出出来作为自己立论的基础,明确提出:“主体需要总是表现为经济增长过程的动力、起点和归宿点”,“任何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过程,都是人作为主体为满足自身的生存、享受和发展而进行的创造活动”。
其次,《追赶》围绕人的主体需要和生产力发展这一经济增长的本质,全面系统地探讨了环境资源、资金与投资、对外开放、产业结构演变、产业建设、技术进步、企业素质、体制创新等一系列经济增长的外在和内在条件,形成了一系列有见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再次,《追赶》着重分析了政府如何通过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等“他组织”行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和实现过程。作者认为,作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要追赶发达国家必须制定发展战略以凝聚和引导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
最后,《追赶》从价值观角度集中讨论了经济增长的价值标准和终极目标。作者认为,“个人(即主体)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价值目标上说的经济增长的最高目标,而且是从价值活动的全过程看同样是经济增长的最高目标”的总结论。
(本文作者: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刘学侠
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孜孜以求、不懈探讨的话题。亚当·斯密、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等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把对经济增长过程的分析作为自己理论的核心,悉心探究工业革命条件下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和规律,得出了“一部分社会产品的积累和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的结论。后来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家,探寻如何通过利息率的变动来调节储蓄和投资,以进行资本积累,为经济增长创造条件。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托宾、索洛等人应用新古典学派的基本概念,先后提出一系列新古典的增长理论和模型,认为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储蓄不断地转化为投资,生产要素的报酬等于它们的边际产品,以及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的机制来实现。近年来以罗默和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把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的定义扩大为人力资本,强调知识的积累,技术的进步对于经济的增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认为知识或者知识的载体——人力资本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
无疑,这些凝聚了众多经济学家智慧的经济增长理论,对解释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成长的历史有一定的说服力。然而,这些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是“见物不见人”增长理念,都是强调财富增加这一“物”的目的。二是“重资本、轻劳动”路径情结。三是“重自组织、轻他组织”的增长方式。对政府组织经济增长的“他组织”作用和机理缺乏深入研究。
应该说,钟阳胜同志的《追赶型经济增长理论:一种组织经济增长的新思论》一书(下称《追赶》)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针对传统和现代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缺陷做出了许多“修正性”的探讨,由此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增长新理论。
首先,《追赶》开宗明义地把人作为主体在经济增长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突出出来作为自己立论的基础,明确提出:“主体需要总是表现为经济增长过程的动力、起点和归宿点”,“任何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过程,都是人作为主体为满足自身的生存、享受和发展而进行的创造活动”。
其次,《追赶》围绕人的主体需要和生产力发展这一经济增长的本质,全面系统地探讨了环境资源、资金与投资、对外开放、产业结构演变、产业建设、技术进步、企业素质、体制创新等一系列经济增长的外在和内在条件,形成了一系列有见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再次,《追赶》着重分析了政府如何通过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等“他组织”行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和实现过程。作者认为,作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要追赶发达国家必须制定发展战略以凝聚和引导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
最后,《追赶》从价值观角度集中讨论了经济增长的价值标准和终极目标。作者认为,“个人(即主体)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价值目标上说的经济增长的最高目标,而且是从价值活动的全过程看同样是经济增长的最高目标”的总结论。
(本文作者: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刘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