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香潜旅游发展局的数据,2010年全年,内地访港旅客约2247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回归祖国13年,内地和香港的经济交流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内地人赴潜“血拼”购物。
从奢侈消费品到日常生活用品
在北京矿业大学任教的昊女士第一次去香港,兑换了几次港币,透支了自己的信用卡。法国兰蔻眼霜专柜的价格是内地的7折左右,sasa折扣更低在15—6折两百多元一瓶,她一口气买下3瓶,大有囤积之意。吴女士原以为要花很多时间在香港的跑马场和维多利亚港湾参观,甚至还计划与女儿去一趟迪斯尼乐园。结果,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旺角和通菜街,她形容自己的香港之行是“抓满双手”。
在深圳某外资公司任业务主管的陈小姐月薪8000元人民币,一月内两次赴港为新居挑选家具和家居用品。她在香港购买沙发、床、灯饰,花费大约五万元人民币。她坦言,在香港购置并没有太大的价格优势,但是“香港云集世界级品牌,又有不少既新颖时尚又简洁大方的本地品牌,有更大的选择余地”。而且香港店家又提供包送货的服务,购买“大件”非常方便。
王先生在北京某广告公司任创作总监,年薪约二十五万。作为广告人,德国徕卡(1elca)一直是他钟情的品牌,2010年5月,徕卡在香潜开设了两家专卖店,成了他赴港的一大动力。两家专卖店他先后都去“蹲”了“点”。虽然两家店面积不大,却充满了“徕卡味道”,不仅有最新款和限量版的产品,还设有基础配备相机及望镜展示区。
对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内地居民来说,“香港制造”是时尚、身份甚至财力的象征,当时内地人到香港主要购买电器、首饰、黄金等。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营景行说:“这些商品可说是内地消费者最早接触的奢侈消费品,当时内地物资比较匮乏,这些消费品对内地的消费者和企业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他的回忆中,这种影响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因为越来越多的香港企业开始在内地投资,直接生产、销售产品。
现在,内地游客购买的商品,以珠宝金饰、名牌奢侈品和化妆品为主,近年来,日用品开始备受青睐,甚至有人置办婚嫁用品也首选香港。“香港回归后,内地游客到香港旅游已经变成了‘随时随地、想去就去’的事情。”中国旅游报社副社长李志庄说。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价格昂贵、手续复杂且要排队等候名额的赴潜“探亲游”,到如今每天成千上万在香港旅游、购物的“个人游”,内地游客,许多像李志庄一样见证了“香港游”的巨大变化。
深圳人的香港家常购物
近水楼台的深圳人甚至把香港作为“家常购物”之地,把油盐酱醋、奶粉、红花油,大包小包从香港“背回家”。
在深圳多个香港主题论坛中,各种各样的购物心得与购物清单一应俱全。不少深圳主妇还列出长长的“值得买的香港日用品清单”,挂在网上供切磋探讨,一些热衷于赴港购物的深圳,开出帖子约人同赴香港大采购。
以前很多深圳人觉得香港的东西很贵,但去的次数多了,发现香港有些东西既便宜又好用。比如香港超市售卖的一种肠胃丸,两包装港币18元,折合9港币一包,而内地同类肠胃药一般都要二十多元一瓶。此外,香港各大药房、超市售卖的香港、新加坡生产的正红花油也都以质优价廉著称。
香港超市到底有多大魅力,能引得深圳市民居然跑到香港打酱油?香港超市出售的同品牌、同规格的酱油,的确比深圳要便宜几毛钱。除酱油外,香港超市的奶粉、沐浴露、卫生纸等日用品,再算上汇率优惠后,确实比深圳便宜少许。
为了吸引深圳客人,香港超市纷纷推出各种优惠。如屯门市广场的广告称,首次到访只需于本商场消费满300港币,凭即日单发票,即可免费送一份精美礼品。于本商场任两间商铺消费满8∞港币。即可免费换领前往深圳湾口岸的B3X巴士单程票一张。针对商家的政策,网友们也开始流行互换香港的打折卡,“拼”各种消费券。
根据深圳边检总站2010年4月份的统计,深圳“一签多行”(一年内可以不限次数入港)实施一年以来,深圳边检总站共检查深圳户籍“一签多行”旅客450万人次,日均1.3万人次。他们在香潜入看来是极具消费力的一个群体。
香港旅游发展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以个人游签注访潜的内地旅客近1800万,其中不少为即日往返作的消费旅游,当中尤以深圳旅客为甚。这些“入境不过夜”的旅客人均消费为1700港元。如果以这一人均消费计算,仅450万人次的“一签多行”深圳市民,一年就为香港贡献了超过76亿港元的消费进账。
在网上论坛“香港攻略”里,shishi说:“我以为我去背洗衣液已经很神仙了,没有想到居然还有比我更神仙的,下次俺也要去背酱油来!”
从奢侈消费品到日常生活用品
在北京矿业大学任教的昊女士第一次去香港,兑换了几次港币,透支了自己的信用卡。法国兰蔻眼霜专柜的价格是内地的7折左右,sasa折扣更低在15—6折两百多元一瓶,她一口气买下3瓶,大有囤积之意。吴女士原以为要花很多时间在香港的跑马场和维多利亚港湾参观,甚至还计划与女儿去一趟迪斯尼乐园。结果,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旺角和通菜街,她形容自己的香港之行是“抓满双手”。
在深圳某外资公司任业务主管的陈小姐月薪8000元人民币,一月内两次赴港为新居挑选家具和家居用品。她在香港购买沙发、床、灯饰,花费大约五万元人民币。她坦言,在香港购置并没有太大的价格优势,但是“香港云集世界级品牌,又有不少既新颖时尚又简洁大方的本地品牌,有更大的选择余地”。而且香港店家又提供包送货的服务,购买“大件”非常方便。
王先生在北京某广告公司任创作总监,年薪约二十五万。作为广告人,德国徕卡(1elca)一直是他钟情的品牌,2010年5月,徕卡在香潜开设了两家专卖店,成了他赴港的一大动力。两家专卖店他先后都去“蹲”了“点”。虽然两家店面积不大,却充满了“徕卡味道”,不仅有最新款和限量版的产品,还设有基础配备相机及望镜展示区。
对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内地居民来说,“香港制造”是时尚、身份甚至财力的象征,当时内地人到香港主要购买电器、首饰、黄金等。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营景行说:“这些商品可说是内地消费者最早接触的奢侈消费品,当时内地物资比较匮乏,这些消费品对内地的消费者和企业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他的回忆中,这种影响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因为越来越多的香港企业开始在内地投资,直接生产、销售产品。
现在,内地游客购买的商品,以珠宝金饰、名牌奢侈品和化妆品为主,近年来,日用品开始备受青睐,甚至有人置办婚嫁用品也首选香港。“香港回归后,内地游客到香港旅游已经变成了‘随时随地、想去就去’的事情。”中国旅游报社副社长李志庄说。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价格昂贵、手续复杂且要排队等候名额的赴潜“探亲游”,到如今每天成千上万在香港旅游、购物的“个人游”,内地游客,许多像李志庄一样见证了“香港游”的巨大变化。
深圳人的香港家常购物
近水楼台的深圳人甚至把香港作为“家常购物”之地,把油盐酱醋、奶粉、红花油,大包小包从香港“背回家”。
在深圳多个香港主题论坛中,各种各样的购物心得与购物清单一应俱全。不少深圳主妇还列出长长的“值得买的香港日用品清单”,挂在网上供切磋探讨,一些热衷于赴港购物的深圳,开出帖子约人同赴香港大采购。
以前很多深圳人觉得香港的东西很贵,但去的次数多了,发现香港有些东西既便宜又好用。比如香港超市售卖的一种肠胃丸,两包装港币18元,折合9港币一包,而内地同类肠胃药一般都要二十多元一瓶。此外,香港各大药房、超市售卖的香港、新加坡生产的正红花油也都以质优价廉著称。
香港超市到底有多大魅力,能引得深圳市民居然跑到香港打酱油?香港超市出售的同品牌、同规格的酱油,的确比深圳要便宜几毛钱。除酱油外,香港超市的奶粉、沐浴露、卫生纸等日用品,再算上汇率优惠后,确实比深圳便宜少许。
为了吸引深圳客人,香港超市纷纷推出各种优惠。如屯门市广场的广告称,首次到访只需于本商场消费满300港币,凭即日单发票,即可免费送一份精美礼品。于本商场任两间商铺消费满8∞港币。即可免费换领前往深圳湾口岸的B3X巴士单程票一张。针对商家的政策,网友们也开始流行互换香港的打折卡,“拼”各种消费券。
根据深圳边检总站2010年4月份的统计,深圳“一签多行”(一年内可以不限次数入港)实施一年以来,深圳边检总站共检查深圳户籍“一签多行”旅客450万人次,日均1.3万人次。他们在香潜入看来是极具消费力的一个群体。
香港旅游发展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以个人游签注访潜的内地旅客近1800万,其中不少为即日往返作的消费旅游,当中尤以深圳旅客为甚。这些“入境不过夜”的旅客人均消费为1700港元。如果以这一人均消费计算,仅450万人次的“一签多行”深圳市民,一年就为香港贡献了超过76亿港元的消费进账。
在网上论坛“香港攻略”里,shishi说:“我以为我去背洗衣液已经很神仙了,没有想到居然还有比我更神仙的,下次俺也要去背酱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