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日常交际中,隐喻无处不在。作为语言交际中典型的功能单位——语篇,更是分析隐喻必不可少的角度。本文将在语篇中观察隐喻的内在动因,即隐喻在思维、认知、交际中的体现。具体来说,本文主要考察在语篇中的隐喻性交际的合作原则和语义连贯性。
关键词:语篇;隐喻;内在动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隐喻的三维认知模式
一般來说,隐喻是从一个抽象的认知域投射到一个具体的认知域。其中,产生隐喻映射的基础是语义冲突,即介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因此,隐喻会涉及分属于不同概念域范畴的两种事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隐喻的理解主要是语言和思维相结合的二维的认知模式,即语言的表现形式和概念结构。但Levinson认为从语义层面进行静态的分析是不能够说明问题的,并且由于隐喻在话语交际中十分普遍,所以必须将研究视角延伸至话语义,对其施以动态的分析,从而便引发了交际维度的介入。
1、语言维度
隐喻可以帮助语言达到言简意赅的目的,例如:表达一个人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或者表达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原来的思想,就可以用“脱胎换骨”,仅凭四个字就可以涵盖所要表达的思想。隐喻的修辞性和经济性功能就在于此。
2、认知维度
从隐喻的基本功能来看,隐喻就是在不同的事体之间构建出联系,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认知途径,一种重组世界的新方法,从而拓宽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
3、交际维度
在话语交际的过程中,尤其在语篇里,当隐喻是被用来将听话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另外一个概念域并建立起跨域映射时,此时的隐喻就是一种被刻意使用的语言现象。而这种刻意就是为了交际的需要,为了进行顺畅的沟通,即交际维度。
二、隐喻在语篇中的体现
隐喻的产生是交际的需要,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为了进行良好的沟通,生动形象的表达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就会刻意地运用隐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这种刻意性就属于交际的维度。具体来说,就是要在语篇中考察是否存在隐喻性交际的合作原则(metaphorical cooperative principle 简称 MCP)和语义的连贯性。
1、访谈中的隐喻
访谈作为语篇的一种形式,经常刻意地使用隐喻,来给语篇增添魅力,以此来提高它的说服力和解释力,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快速地传递思想。
《杨澜访谈录 雷军:站在风口上》
杨澜:智能手机这样一个领域,淘汰速度之快是非常的惊人,竞争之残酷也是非常的惊人,所以有人就会问,这个雷军和小米能走多远,这红旗能打多久。
从中不难看出,说话人正在向听话人刻意地使用隐喻,并且符合MCP中说话人的准则:1、话语具备一定程度的隐喻性(这红旗能打多久)2、说话人明示其话语中的喻标和喻源及其所指,其中喻源是“小米手机的销量非常好”,喻标是“红旗”3、说话人使听话人对“小米手机卖得火爆”的隐喻性预设产生最大限度的心理可及。4、说话人使用了与当前交际意图相关的隐喻性话语。
雷军:这个红旗能打多久,可不可持续,......,我觉得如果能坚持下去的话,我相信是可持续的。
上述雷军的回答也都符合MCP中听话人的准则,即听话人意识到了说话人的隐喻表达,并对喻源和喻标的隐喻式命题进行定位,与此同时,发现自己的推断和交际期待与说话人的隐喻性预设一致,做出了与隐喻式命题相关联的回答,“这个红旗是可持续的”,保证了语义的连贯,使语篇成为一个整体。
2、小品中的隐喻
语言类的节目为了吸引观众,刻意运用的隐喻更加多,也更加普遍。
小品《扰民了您》
蔡明:我天天在楼底下听你们俩打电话闹分手,你要死要活的,我说你每天让人蹬一回,每天让人蹬一回,你自行车啊?
说话人在“经常被女朋友分手”的隐喻预设之下,刻意地使用与当前交际意图相关的,具备一定程度的隐喻性话语“你是自行车啊?”来发问,其中喻源是“被女朋友分手”,喻标是“蹬自行车”。
与此同时,听话人意识到了说话人所使用的隐喻表达,并在与自己的推断以及交际期待相一致的前提下,做出与隐喻式命题相关联的回答,“我们可好了,没有分手”来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使语义保持连贯。
3、辩论中的隐喻
辩论作为依靠语言来表述自己观点的语篇,它更需要隐喻来作为论述的依托,来引起共鸣,驳倒对方的观点。
《最强辩手-“北漂”多年是放弃还是坚持》
正方:在北京漂着的人来讲,爱情是奢侈品,朝九晚五的工作才是日常,许多在北京漂了很多年的人他说,北京不相信爱情,“北漂”没有爱情,......,但是生活真的太苦了,你是时候为了自己的幸福去换一种生活了。
说话人使听话人对“北漂生活成本高,始终无法扎根”的隐喻预设,产生最大限度的心理之后,刻意地使用与当前交际意图相关的隐喻性话语“爱情是奢侈品”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中喻源是“爱情”,喻标是“奢侈品”。换句话说,说话人是通过隐喻性的话语,来规劝北漂多年的人不应该继续北漂。
反方:北京的包容性和可能性,北京包容我到一定的年纪了,没有结婚,它没有催我,它不会说,你年纪到了该结婚了,......,今年我才站在了这个地方,8年的时间,我来自农村,我走得慢,但我走的每一步我都看得到,北京我不走。
听话人在与说话人的隐喻性预设一致的情况下,意识到了说话人的隐喻表达,对喻标和喻源的隐喻式命题进行定位,于是从爱情和婚姻两方面进行性批驳,阐述出北京有极大的包容性,做出了与隐喻式命题相关联的回答,表达出在北京奋斗比收获爱情重要的观点。
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语篇中的隐喻,它不仅仅停留在思维和认知的维度,它还体现出交际的维度。在小品、辩论、采访这样的双方交际互动的语篇中,都符合隐喻性交际的合作原则。说话人在双方隐喻性预设一致的条件下,刻意地意欲地表达与当前交际意图相关的隐喻,明确喻源和喻标,为听话人所识别,这样便可达到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Lakoff&Johnson.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80.
[2]陈松云.语言、思维与交际的三维统一——隐喻的三维认知模式探析[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3)
[3]张玮.隐喻性言语行为模式下的话语交际构建机制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1,43(5)
[4]安玉帅.认知视角下隐喻的语篇功能分析[J].语言本体研究,2016
首都师范大学 100048
关键词:语篇;隐喻;内在动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隐喻的三维认知模式
一般來说,隐喻是从一个抽象的认知域投射到一个具体的认知域。其中,产生隐喻映射的基础是语义冲突,即介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因此,隐喻会涉及分属于不同概念域范畴的两种事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隐喻的理解主要是语言和思维相结合的二维的认知模式,即语言的表现形式和概念结构。但Levinson认为从语义层面进行静态的分析是不能够说明问题的,并且由于隐喻在话语交际中十分普遍,所以必须将研究视角延伸至话语义,对其施以动态的分析,从而便引发了交际维度的介入。
1、语言维度
隐喻可以帮助语言达到言简意赅的目的,例如:表达一个人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或者表达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原来的思想,就可以用“脱胎换骨”,仅凭四个字就可以涵盖所要表达的思想。隐喻的修辞性和经济性功能就在于此。
2、认知维度
从隐喻的基本功能来看,隐喻就是在不同的事体之间构建出联系,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认知途径,一种重组世界的新方法,从而拓宽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
3、交际维度
在话语交际的过程中,尤其在语篇里,当隐喻是被用来将听话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另外一个概念域并建立起跨域映射时,此时的隐喻就是一种被刻意使用的语言现象。而这种刻意就是为了交际的需要,为了进行顺畅的沟通,即交际维度。
二、隐喻在语篇中的体现
隐喻的产生是交际的需要,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为了进行良好的沟通,生动形象的表达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就会刻意地运用隐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这种刻意性就属于交际的维度。具体来说,就是要在语篇中考察是否存在隐喻性交际的合作原则(metaphorical cooperative principle 简称 MCP)和语义的连贯性。
1、访谈中的隐喻
访谈作为语篇的一种形式,经常刻意地使用隐喻,来给语篇增添魅力,以此来提高它的说服力和解释力,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快速地传递思想。
《杨澜访谈录 雷军:站在风口上》
杨澜:智能手机这样一个领域,淘汰速度之快是非常的惊人,竞争之残酷也是非常的惊人,所以有人就会问,这个雷军和小米能走多远,这红旗能打多久。
从中不难看出,说话人正在向听话人刻意地使用隐喻,并且符合MCP中说话人的准则:1、话语具备一定程度的隐喻性(这红旗能打多久)2、说话人明示其话语中的喻标和喻源及其所指,其中喻源是“小米手机的销量非常好”,喻标是“红旗”3、说话人使听话人对“小米手机卖得火爆”的隐喻性预设产生最大限度的心理可及。4、说话人使用了与当前交际意图相关的隐喻性话语。
雷军:这个红旗能打多久,可不可持续,......,我觉得如果能坚持下去的话,我相信是可持续的。
上述雷军的回答也都符合MCP中听话人的准则,即听话人意识到了说话人的隐喻表达,并对喻源和喻标的隐喻式命题进行定位,与此同时,发现自己的推断和交际期待与说话人的隐喻性预设一致,做出了与隐喻式命题相关联的回答,“这个红旗是可持续的”,保证了语义的连贯,使语篇成为一个整体。
2、小品中的隐喻
语言类的节目为了吸引观众,刻意运用的隐喻更加多,也更加普遍。
小品《扰民了您》
蔡明:我天天在楼底下听你们俩打电话闹分手,你要死要活的,我说你每天让人蹬一回,每天让人蹬一回,你自行车啊?
说话人在“经常被女朋友分手”的隐喻预设之下,刻意地使用与当前交际意图相关的,具备一定程度的隐喻性话语“你是自行车啊?”来发问,其中喻源是“被女朋友分手”,喻标是“蹬自行车”。
与此同时,听话人意识到了说话人所使用的隐喻表达,并在与自己的推断以及交际期待相一致的前提下,做出与隐喻式命题相关联的回答,“我们可好了,没有分手”来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使语义保持连贯。
3、辩论中的隐喻
辩论作为依靠语言来表述自己观点的语篇,它更需要隐喻来作为论述的依托,来引起共鸣,驳倒对方的观点。
《最强辩手-“北漂”多年是放弃还是坚持》
正方:在北京漂着的人来讲,爱情是奢侈品,朝九晚五的工作才是日常,许多在北京漂了很多年的人他说,北京不相信爱情,“北漂”没有爱情,......,但是生活真的太苦了,你是时候为了自己的幸福去换一种生活了。
说话人使听话人对“北漂生活成本高,始终无法扎根”的隐喻预设,产生最大限度的心理之后,刻意地使用与当前交际意图相关的隐喻性话语“爱情是奢侈品”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中喻源是“爱情”,喻标是“奢侈品”。换句话说,说话人是通过隐喻性的话语,来规劝北漂多年的人不应该继续北漂。
反方:北京的包容性和可能性,北京包容我到一定的年纪了,没有结婚,它没有催我,它不会说,你年纪到了该结婚了,......,今年我才站在了这个地方,8年的时间,我来自农村,我走得慢,但我走的每一步我都看得到,北京我不走。
听话人在与说话人的隐喻性预设一致的情况下,意识到了说话人的隐喻表达,对喻标和喻源的隐喻式命题进行定位,于是从爱情和婚姻两方面进行性批驳,阐述出北京有极大的包容性,做出了与隐喻式命题相关联的回答,表达出在北京奋斗比收获爱情重要的观点。
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语篇中的隐喻,它不仅仅停留在思维和认知的维度,它还体现出交际的维度。在小品、辩论、采访这样的双方交际互动的语篇中,都符合隐喻性交际的合作原则。说话人在双方隐喻性预设一致的条件下,刻意地意欲地表达与当前交际意图相关的隐喻,明确喻源和喻标,为听话人所识别,这样便可达到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Lakoff&Johnson.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80.
[2]陈松云.语言、思维与交际的三维统一——隐喻的三维认知模式探析[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3)
[3]张玮.隐喻性言语行为模式下的话语交际构建机制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1,43(5)
[4]安玉帅.认知视角下隐喻的语篇功能分析[J].语言本体研究,2016
首都师范大学 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