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当今世界上,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到重视的程度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幅度成正比。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我国一项蓬勃发展的极具普及性的运动和极具生命力的宏伟事业。
(二)、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家庭结构、养育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这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6岁的幼儿心理的调查:8.8%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5%的幼儿忧虑、紧张。因此,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
(三)、家长不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落后。幼儿家长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即主观上有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但在客观上只是部分地实现了幼儿物质条件和生理健康需要的满足。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
(四)、近年来,教师更多关注在幼儿园内如何进行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只关注幼儿在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而时常忽视家庭这一块教育资源,出现教育的不平衡,资源的浪费,造成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事倍功半的效果。
新“纲要”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明确提出将心理健康教育提到重要的工作上。而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具有累积性。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他年龄儿童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性。因为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还较轻微,若能及时早发现,及时给予矫治,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家庭环境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的因素之一,虽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庭的环境影响在减弱,但是幼年在家庭中所得影响却是一生都无法消除。健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新“纲要”同时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家园携手共同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途径,积极探讨矫正幼儿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使家长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并指导、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合作,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向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家庭成员之间、幼儿园和家庭、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教养态度、教育方法做到一致,形成合力,使教育产生最大的效益,把新一代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二、实验方法
1、通过问卷,向家长就实施对象在家庭生活中实际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状况做调查
2、实验法:由大班教师了解调查、评定每个项目的三个不同的水平。选取大一班幼儿40名作为实验班幼儿。选取大二班幼儿40名作为对照班幼儿。使其平均值相等。
3、观察法:在实验中观察幼儿的表现,并作分析记录
三、实施过程
(一)、家长转变健康观念、全面认识健康、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1、通过各种途经进行宣传工作,使家长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成立家长学校,定期给家长学习、宣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文章,利用家园联系栏、召开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开设家长接待日、成立家长活动小组等等活动,向家长宣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还利用来园接待时间和向家长介绍典型的有心理问题的案例,通过家长学习、家教经验交流、资料宣传等,家长在教育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使家长全面认识健康、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越来越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2、利用各种方法组织实验班家长学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
开设园心理健康咨询点、向家长推荐心理健康教育的好书、发放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资料、教师与家长结“心理健康教育”对子、教师与个别幼儿结对子,通过区心理健康辅导站、省、市心理辅导点,广播、电台、网络等等途径,指导、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掌握一定的心理教育的技能,对一些现象的出现会进行深层的分析、思考、矫治。
(二)、充分利用幼儿园与家庭形成密切的合力,架起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坚持教育的一致性,使家庭成员之间、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教养态度、教育方法做到一致,形成家园合力,使教育产生最大的效益。依次家园同步教育,往往比单方面实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三)、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为了使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为幼儿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这种环境中充分发展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1、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家长要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幼儿的一生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长不良的心理状况,往往会引起对幼儿教育方法的失当。父母的不良情绪,会使幼儿产生种种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因此,家长提高自我修养,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精神气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无疑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创造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减轻幼儿心理压力。对幼儿来说,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生活的,所以家庭应成为良好的育儿环境以向幼儿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良好家庭教育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营造和谐的生活气氛。理想的家庭生活气氛是和谐的,家庭生活气氛带来轻松的、欢乐的、积极向上的感受,将有助于不断巩固家庭关系,从而消除幼儿紧张等心理压力。父母对幼儿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幼儿在爱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营造良好的智力环境,即父母要创造一种开启孩子智力的家教氛围。父母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这里,家长的榜样作用很重要,父母要先有个良好的读书习惯,以此感染孩子,带动孩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在这里,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当,家长的期望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期望过高,脱离孩子实际,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阻碍孩子的智力发展。
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即家庭成员之间和睦、民主、家庭气氛温馨,充满爱意。现在,许多家长在对孩子智力投资上,一点也不含糊。但他们往往忽视了良好的情感环境的营造。父母与子女之间应该是平等随和又长幼有序,家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爱护和尊重,其中夫妻关系的平等互敬非常重要。在这种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下,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必须教会孩子爱他人。父母总是十分爱护子女,这自然无可厚非,但有些父母以孩子为中心,为了孩子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这看起来似乎崇高,实际上是进入了家教的误区。作为父母,在让孩子充分享受被爱的同时,还要教会孩子爱他人。
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即良好的家风。它对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有重要作用。这里,家长的榜样表率作用特别重要。家长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时时处处不忘营造良好的家庭风气。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使孩子接受良好的家风的熏陶。
2、创设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
为幼儿创设适合于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合与幼儿健康发展的环境。这种环境应当是为幼儿特殊安排,经过家长精心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要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充满快乐、能陶冶心灵的自然环境,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3、创设幼儿园良好的心理环境
教师应以健康的人格来影响幼儿,以健康态度、行为影响和感染幼儿的心理健康。努力为幼儿创设健康的心理环境,有效地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开展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可根据养成模式和补偿性教育,采用情景教育法、榜样教育法、行为练习教育法、讲授教育法、行为矫治法、游戏矫治法对幼儿实施心理教育。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种活动相结合
1、将游戏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我们通过角色游戏、亲子游戏、参观活动、家庭结伴游戏等等活动,在游戏中养成合群性、独立性,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2、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我们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实行平行班游戏活动、打破班级界限,由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擦皮鞋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
4、体能活动和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合群性发展
体能活动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更是促进合群行为发展的有效方法。我们组织家庭进行登山活动、外出放风筝、采茶叶,到农场拔萝卜、挖地瓜等等活动,培养团队精神、训练感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同步提高,相互促进。
(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化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在幼儿阶段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教育。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
1、指导家长开展个别辅导
幼儿合群性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指导家长对幼儿的个别辅导,是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重要原因。教师以案例为例,帮助家长分析幼儿心理情况,学习掌握部分心理辅导理论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使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对幼儿进行个别辅导,力求使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
2、开展问题儿童的心理治疗
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儿童,心理矫治也是面向全体幼儿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在同一时空,每一个幼儿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就如每个幼儿都会生病一样。在发展的某些阶段,儿童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偏异行为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并不是只有发展性和预防性的心理卫生工作是面向全体幼儿的。对这部分幼儿的异常心理,不给予关注和帮助,忽视了整体中的部分,实际上就是没有面向全体幼儿。每一个幼儿都有可能需要心理矫治服务,因此正确认识矫治的全体性,家长和教师共同学习相关幼儿心理发展的书籍,提高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心理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我们同胆怯倾向型幼儿的家长一起,运用行为塑造法,取得良好效果;对孤独型、被动倾向型的儿童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暗示法、箱庭疗法等矫治,积累了不少经验,赢得了家长的认可。
四、实验结果
家园携手共同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我们发现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个性塑造、人格形成、智力发展、价值观念的取向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由父母间形成的家庭人际关系和由父母与孩子之间构成的家庭教育关系(育人态度与方式)所支配的家庭气氛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往往父母的眼神、语言交流、行为举止、性格表现、作风习惯和对幼儿的态度都能无形地给幼儿心理以极大的刺激和启示,并在其适应过程中形成他们自己心理和性格上的特征。所以,家庭气氛的好坏是幼儿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只有家园共同携手共同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形成合力,发挥最大限度教育作用。
通过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的家长显示出显著差异,实验班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都能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影响很大,应该和教师一起共同发挥教育的元素,只有共同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充满关心、爱意、和谐的心理氛围,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幼儿对自我价值、自立意识和自主性较有差异,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和交往能力方面,实验班的孩子明显比对照班的孩子强,在活动中孩子表现出客观、宽容、忍耐及和谐的心态,会争取机会去表现自己的能力。
实验后表明:实验班对照班的差异非常显著,在对照班还有的幼儿不与人交往、独自游戏。在实验班,所有的幼儿均愿意与其他幼儿交往并且合作,二者表现出明显差异。
(作者单位系杭州市朝晖新村五区幼儿园)
参考资料:
1)王松花.现代幼儿素质教育新观念〔J〕.学前教育研究
2)周念丽,张春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当今世界上,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到重视的程度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幅度成正比。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我国一项蓬勃发展的极具普及性的运动和极具生命力的宏伟事业。
(二)、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家庭结构、养育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这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6岁的幼儿心理的调查:8.8%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5%的幼儿忧虑、紧张。因此,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
(三)、家长不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落后。幼儿家长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即主观上有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但在客观上只是部分地实现了幼儿物质条件和生理健康需要的满足。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
(四)、近年来,教师更多关注在幼儿园内如何进行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只关注幼儿在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而时常忽视家庭这一块教育资源,出现教育的不平衡,资源的浪费,造成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事倍功半的效果。
新“纲要”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明确提出将心理健康教育提到重要的工作上。而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具有累积性。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他年龄儿童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性。因为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还较轻微,若能及时早发现,及时给予矫治,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家庭环境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的因素之一,虽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庭的环境影响在减弱,但是幼年在家庭中所得影响却是一生都无法消除。健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新“纲要”同时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家园携手共同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途径,积极探讨矫正幼儿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使家长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并指导、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合作,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向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家庭成员之间、幼儿园和家庭、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教养态度、教育方法做到一致,形成合力,使教育产生最大的效益,把新一代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二、实验方法
1、通过问卷,向家长就实施对象在家庭生活中实际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状况做调查
2、实验法:由大班教师了解调查、评定每个项目的三个不同的水平。选取大一班幼儿40名作为实验班幼儿。选取大二班幼儿40名作为对照班幼儿。使其平均值相等。
3、观察法:在实验中观察幼儿的表现,并作分析记录
三、实施过程
(一)、家长转变健康观念、全面认识健康、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1、通过各种途经进行宣传工作,使家长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成立家长学校,定期给家长学习、宣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文章,利用家园联系栏、召开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开设家长接待日、成立家长活动小组等等活动,向家长宣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还利用来园接待时间和向家长介绍典型的有心理问题的案例,通过家长学习、家教经验交流、资料宣传等,家长在教育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使家长全面认识健康、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越来越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2、利用各种方法组织实验班家长学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
开设园心理健康咨询点、向家长推荐心理健康教育的好书、发放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资料、教师与家长结“心理健康教育”对子、教师与个别幼儿结对子,通过区心理健康辅导站、省、市心理辅导点,广播、电台、网络等等途径,指导、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掌握一定的心理教育的技能,对一些现象的出现会进行深层的分析、思考、矫治。
(二)、充分利用幼儿园与家庭形成密切的合力,架起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坚持教育的一致性,使家庭成员之间、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教养态度、教育方法做到一致,形成家园合力,使教育产生最大的效益。依次家园同步教育,往往比单方面实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三)、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为了使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为幼儿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这种环境中充分发展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1、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家长要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幼儿的一生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长不良的心理状况,往往会引起对幼儿教育方法的失当。父母的不良情绪,会使幼儿产生种种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因此,家长提高自我修养,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精神气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无疑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创造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减轻幼儿心理压力。对幼儿来说,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生活的,所以家庭应成为良好的育儿环境以向幼儿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良好家庭教育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营造和谐的生活气氛。理想的家庭生活气氛是和谐的,家庭生活气氛带来轻松的、欢乐的、积极向上的感受,将有助于不断巩固家庭关系,从而消除幼儿紧张等心理压力。父母对幼儿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幼儿在爱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营造良好的智力环境,即父母要创造一种开启孩子智力的家教氛围。父母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这里,家长的榜样作用很重要,父母要先有个良好的读书习惯,以此感染孩子,带动孩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在这里,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当,家长的期望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期望过高,脱离孩子实际,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阻碍孩子的智力发展。
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即家庭成员之间和睦、民主、家庭气氛温馨,充满爱意。现在,许多家长在对孩子智力投资上,一点也不含糊。但他们往往忽视了良好的情感环境的营造。父母与子女之间应该是平等随和又长幼有序,家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爱护和尊重,其中夫妻关系的平等互敬非常重要。在这种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下,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必须教会孩子爱他人。父母总是十分爱护子女,这自然无可厚非,但有些父母以孩子为中心,为了孩子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这看起来似乎崇高,实际上是进入了家教的误区。作为父母,在让孩子充分享受被爱的同时,还要教会孩子爱他人。
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即良好的家风。它对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有重要作用。这里,家长的榜样表率作用特别重要。家长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时时处处不忘营造良好的家庭风气。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使孩子接受良好的家风的熏陶。
2、创设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
为幼儿创设适合于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合与幼儿健康发展的环境。这种环境应当是为幼儿特殊安排,经过家长精心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要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充满快乐、能陶冶心灵的自然环境,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3、创设幼儿园良好的心理环境
教师应以健康的人格来影响幼儿,以健康态度、行为影响和感染幼儿的心理健康。努力为幼儿创设健康的心理环境,有效地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开展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可根据养成模式和补偿性教育,采用情景教育法、榜样教育法、行为练习教育法、讲授教育法、行为矫治法、游戏矫治法对幼儿实施心理教育。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种活动相结合
1、将游戏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我们通过角色游戏、亲子游戏、参观活动、家庭结伴游戏等等活动,在游戏中养成合群性、独立性,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2、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我们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实行平行班游戏活动、打破班级界限,由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擦皮鞋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
4、体能活动和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合群性发展
体能活动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更是促进合群行为发展的有效方法。我们组织家庭进行登山活动、外出放风筝、采茶叶,到农场拔萝卜、挖地瓜等等活动,培养团队精神、训练感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同步提高,相互促进。
(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化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在幼儿阶段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教育。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
1、指导家长开展个别辅导
幼儿合群性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指导家长对幼儿的个别辅导,是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重要原因。教师以案例为例,帮助家长分析幼儿心理情况,学习掌握部分心理辅导理论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使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对幼儿进行个别辅导,力求使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
2、开展问题儿童的心理治疗
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儿童,心理矫治也是面向全体幼儿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在同一时空,每一个幼儿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就如每个幼儿都会生病一样。在发展的某些阶段,儿童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偏异行为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并不是只有发展性和预防性的心理卫生工作是面向全体幼儿的。对这部分幼儿的异常心理,不给予关注和帮助,忽视了整体中的部分,实际上就是没有面向全体幼儿。每一个幼儿都有可能需要心理矫治服务,因此正确认识矫治的全体性,家长和教师共同学习相关幼儿心理发展的书籍,提高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心理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我们同胆怯倾向型幼儿的家长一起,运用行为塑造法,取得良好效果;对孤独型、被动倾向型的儿童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暗示法、箱庭疗法等矫治,积累了不少经验,赢得了家长的认可。
四、实验结果
家园携手共同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我们发现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个性塑造、人格形成、智力发展、价值观念的取向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由父母间形成的家庭人际关系和由父母与孩子之间构成的家庭教育关系(育人态度与方式)所支配的家庭气氛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往往父母的眼神、语言交流、行为举止、性格表现、作风习惯和对幼儿的态度都能无形地给幼儿心理以极大的刺激和启示,并在其适应过程中形成他们自己心理和性格上的特征。所以,家庭气氛的好坏是幼儿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只有家园共同携手共同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形成合力,发挥最大限度教育作用。
通过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的家长显示出显著差异,实验班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都能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影响很大,应该和教师一起共同发挥教育的元素,只有共同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充满关心、爱意、和谐的心理氛围,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幼儿对自我价值、自立意识和自主性较有差异,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和交往能力方面,实验班的孩子明显比对照班的孩子强,在活动中孩子表现出客观、宽容、忍耐及和谐的心态,会争取机会去表现自己的能力。
实验后表明:实验班对照班的差异非常显著,在对照班还有的幼儿不与人交往、独自游戏。在实验班,所有的幼儿均愿意与其他幼儿交往并且合作,二者表现出明显差异。
(作者单位系杭州市朝晖新村五区幼儿园)
参考资料:
1)王松花.现代幼儿素质教育新观念〔J〕.学前教育研究
2)周念丽,张春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