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从而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是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普遍感到最为害怕的事,故写作往往成为语文教学的“包袱”。那么,怎样让写作不再成为语文教学的“包袱”呢?那就需要寻找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努力改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一、初中作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目前,初中作文教学工作往往是应急性的,老师们都知道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但很少教师能把作文教学的核心地位在课堂中体现出来。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应付期末考试,不得不每学期象征性地上几节作文课,课上教给学生一些所谓的写作方法。这些理论性的东西,学生显然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写作上。总的来说,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初中作文教学目标不明确
初中三年六个学期,每个学期的作文教学都有应侧重。初一第一学期侧重教学生写完整一件事,第二学期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细化,如写出事情的波澜;初二第一学期侧重教学生写人,能用上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第二学期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用上一些写作技巧;初三则重点进行综合训练,如开头如何点题、中间如何写好核心段、结尾如何呼应开头、点明并深化主题等等,反正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做到以情动人。教师若不清楚每个阶段的训练重点,作文训练没有系统化,指向不明确,作文教学也会事倍功半。每学期虽然也写了不少作文,但局限于数量上多,并没有质量可言,学生仍然写不出好作文。
(二)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未能有效结合
“读写结合”是课标初中语文教材最重要的编写思想之一。新教材的编写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事实上,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独立开了,作文课就纯粹地讲作文,阅读课就照本宣科、面面俱到,什么都讲了,但是学生在实战演练中仍旧是做不出老师想要的结果。不管是阅读题还是作文题。
(三)初中作文教学手段传统单一
教师仅以传统的讲授式给学生解题,凭空告诉学生有哪些写作技巧,罗列写作内容供学生筛选,不顾学生是否有经历过,脱离了学生的真实感受而写作,这种教学方式是很难达到作文教学的真正目的的。
二、初中作文教学策略
由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以上问题,所以,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予以解决。学生学会写作技巧的主渠道应该在阅读教学中,而教材无疑是最好的阅读教学材料,教师要带着学生研读教材,结合教材中的精美材料进行仿写训练,自己或互相评改作品。以写促读,以读带写,实现阅读、写作教学共赢的局面。
(一)以阅读教学为渠道,为学生写作添技巧
1.研读教材中的精美材料,给学生写作出“难题”
教材是语言的美丽的海洋。只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就会发现很多教材中都有可开展读写结合活动的内容,而且在课后的习题中就有提示。如《芦花荡》中有写到老头子因没有护送好两个女孩儿,导致大菱挂花,而感到内疚、自责的心理,在细细品味这部分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补写结尾: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又如《口技》中主要从正面描写了口技艺人描摹的声音之多、之逼真,以及通过听众的反应侧面表现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但对口技艺人如何表演这部分只字未提,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描写出这部分内容。教师要耐心、精心研读教材,发现教材中精美的读写训练材料,及时给学生写作出“难题”,让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开展读写结合式课堂教学。
2.仿写教材中的精美材料,给学生写作找方法
传统的讲授式作文课虽然也会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但在讲授这些写作技巧时,若能结合教材中相应的精美材料进行研读后,再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仿写,这样的作文教学课必定是事半功倍的。
仿写可以是文章的某个部分,如胡适的《我的母亲》,在结尾处用了一个假设性的排比句“如果……如果……如果……”,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研读后,可以让学生分别以父亲、母亲、老师为对象各仿写一组句子,以表达对他们的真挚感情。又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攀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部分,通过动作描写把父亲买橘子的艰难刻画得淋漓尽致,父亲爱子情深不言而喻。在细细品味后,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歌颂父爱或母爱的文章,其中插入类似的细节描写来体现父母对自己的爱。还有《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写父亲引导“我”一步一步走下悬崖这部分也是写得非常细腻,在学习后,也可以引导学生仿写,写一个自己解决困难的片段。
仿写也可以是整篇文章的,像整体布局、写作手法、在适当地方插入环境描写等等。如在讲授记叙顺序时,可以结合《羚羊木雕》的开头“那只羚羊木雕去哪了?”文章采用倒叙的顺序,用妈妈的问,来引出后文交代的羚羊木雕的去向。中间采用插叙,交代了“我”为什么会把如此贵重的羚羊木雕和万芳交换。还有《爸爸的花儿落了》,毕业典礼的内容属于顺叙,回忆的事情属于插叙。又如在讲授写作手法时,可以结合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略写了阿长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有很多繁文缛节等几件小事,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讨厌。接着详写了阿长给我买回了梦寐以求的《山海经》,突出阿长的“神力”,她能人所不能,这源自于她对“我”的关爱,从而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怀念之情。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中的精美材料,然后筛选出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分析、总结,最后指导学生对其进行仿写。这样的作文课堂不再是传统的满堂灌讲授式,学生的研读是有针对性的,在研读过程中,他们会举一反三,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会觉得无从下笔,无话可说。在作文过程中加上研读时学到的方法,写出来的文章犹如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 3.多种形式评改学生作品,帮学生写作养习惯
采取多种形式评改学生作文,帮助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传统的作文教学环节基本上是“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学生修改文章的环节好像没有体现出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更好地突显学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我们把教学环节改为“教师命题、指导——学生起草、修改——教师批阅、讲评——学生复改”。每次作文前,要求学生先列提纲,上交前,学生先根据自己所列的提纲进行修改:看看自己的写作思路是否凌乱,所选内容是否在文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材料的安排顺序和提纲的思路是否一致等等。学生自己修改过后,不用急着上交,在班上或小组内找同学互相修改。完成后,上交教师批阅,教师浏览学生作文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再次指导学生自改或互改。教师重点针对学生评改的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对在评改过程中做得比较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在认识到位、步骤合理、措施得当的前提下,学生也至少要经过一学期的训练,才能基本上形成及时、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二)以活动载体为抓手,为学生写作搭平台
初中生不比小学生,学习科目多,校园活动少,因此,我们要透过有限的活动的开展,发挥活动载体的作用。
学校、语文科组可以举办征文比赛,为学生发挥才华、展示写作能力提供平台。读书节、教师节、校庆等征文比赛,校报、广东第二课堂征稿等成了学生肯定自我、展现魅力的舞台。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获奖或者被选刊在报纸、杂志上,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喜欢阅读和写作,营造出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
(三)以阵地建设为策略,给学生作品找归宿
加强语文教学的阵地建设,充分发挥阵地建设对作文教学的传播功能。阵地建设一:班级墙壁建设。利用好班上的每块墙壁,设计美文欣赏、作文成长轨迹、心交心等专栏,定期把学生的作品分类在这几个专栏上展出。美文欣赏专栏主要张贴每期作文中的精品文;作文成长轨迹专栏主要张贴在老师指导后,学生修改好了的作文中的中上品;而心交心专栏则主要张贴学生的随笔或读书感悟等作品。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上墙的机会,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阵地建设二:校园橱窗建设。加强校园的橱窗建设,学生的优秀作品、作文的升格指导、写作的注意事项、解答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疑难等都可以通过橱窗展示出来。学生在课堂上听过的内容,课后很容易就忘记了,定期的橱窗展示正好可以及时给学生补一课,以加深印象,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阵地建设三:校报建设。学校每期的校报留出一块版面来给展示学生佳作用。对于投稿并且稿件被校报采用的学生,适当赠送学生小礼品一份,进一步刺激学生多写、多积累不同类型主题的文章,既为校报的出版供稿,又为学生作品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两全其美。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以科研教研为依托,为老师教学提品位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学品位的有效载体。学校注重搭建研讨交流平台,“引进来”,“请出去”,请专家到学校给老师作讲座,名师借班上课供老师研讨、探索。要求老师参与镇、市举办的各种论文评选活动,外出参观、学习等等。通过这些不断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以推动语言教学的良性发展。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事实证明,只要语文老师把握好写作目标,透过阅读、活动、阵地建设、科研等手段,持续坚定地开展作文教学,作文教学就不再是语文教学的“包袱”,也不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老大难”,相反,它一定会推动语文教学走向教学的尖端。
一、初中作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目前,初中作文教学工作往往是应急性的,老师们都知道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但很少教师能把作文教学的核心地位在课堂中体现出来。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应付期末考试,不得不每学期象征性地上几节作文课,课上教给学生一些所谓的写作方法。这些理论性的东西,学生显然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写作上。总的来说,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初中作文教学目标不明确
初中三年六个学期,每个学期的作文教学都有应侧重。初一第一学期侧重教学生写完整一件事,第二学期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细化,如写出事情的波澜;初二第一学期侧重教学生写人,能用上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第二学期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用上一些写作技巧;初三则重点进行综合训练,如开头如何点题、中间如何写好核心段、结尾如何呼应开头、点明并深化主题等等,反正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做到以情动人。教师若不清楚每个阶段的训练重点,作文训练没有系统化,指向不明确,作文教学也会事倍功半。每学期虽然也写了不少作文,但局限于数量上多,并没有质量可言,学生仍然写不出好作文。
(二)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未能有效结合
“读写结合”是课标初中语文教材最重要的编写思想之一。新教材的编写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事实上,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独立开了,作文课就纯粹地讲作文,阅读课就照本宣科、面面俱到,什么都讲了,但是学生在实战演练中仍旧是做不出老师想要的结果。不管是阅读题还是作文题。
(三)初中作文教学手段传统单一
教师仅以传统的讲授式给学生解题,凭空告诉学生有哪些写作技巧,罗列写作内容供学生筛选,不顾学生是否有经历过,脱离了学生的真实感受而写作,这种教学方式是很难达到作文教学的真正目的的。
二、初中作文教学策略
由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以上问题,所以,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予以解决。学生学会写作技巧的主渠道应该在阅读教学中,而教材无疑是最好的阅读教学材料,教师要带着学生研读教材,结合教材中的精美材料进行仿写训练,自己或互相评改作品。以写促读,以读带写,实现阅读、写作教学共赢的局面。
(一)以阅读教学为渠道,为学生写作添技巧
1.研读教材中的精美材料,给学生写作出“难题”
教材是语言的美丽的海洋。只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就会发现很多教材中都有可开展读写结合活动的内容,而且在课后的习题中就有提示。如《芦花荡》中有写到老头子因没有护送好两个女孩儿,导致大菱挂花,而感到内疚、自责的心理,在细细品味这部分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补写结尾: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又如《口技》中主要从正面描写了口技艺人描摹的声音之多、之逼真,以及通过听众的反应侧面表现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但对口技艺人如何表演这部分只字未提,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描写出这部分内容。教师要耐心、精心研读教材,发现教材中精美的读写训练材料,及时给学生写作出“难题”,让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开展读写结合式课堂教学。
2.仿写教材中的精美材料,给学生写作找方法
传统的讲授式作文课虽然也会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但在讲授这些写作技巧时,若能结合教材中相应的精美材料进行研读后,再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仿写,这样的作文教学课必定是事半功倍的。
仿写可以是文章的某个部分,如胡适的《我的母亲》,在结尾处用了一个假设性的排比句“如果……如果……如果……”,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研读后,可以让学生分别以父亲、母亲、老师为对象各仿写一组句子,以表达对他们的真挚感情。又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攀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部分,通过动作描写把父亲买橘子的艰难刻画得淋漓尽致,父亲爱子情深不言而喻。在细细品味后,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歌颂父爱或母爱的文章,其中插入类似的细节描写来体现父母对自己的爱。还有《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写父亲引导“我”一步一步走下悬崖这部分也是写得非常细腻,在学习后,也可以引导学生仿写,写一个自己解决困难的片段。
仿写也可以是整篇文章的,像整体布局、写作手法、在适当地方插入环境描写等等。如在讲授记叙顺序时,可以结合《羚羊木雕》的开头“那只羚羊木雕去哪了?”文章采用倒叙的顺序,用妈妈的问,来引出后文交代的羚羊木雕的去向。中间采用插叙,交代了“我”为什么会把如此贵重的羚羊木雕和万芳交换。还有《爸爸的花儿落了》,毕业典礼的内容属于顺叙,回忆的事情属于插叙。又如在讲授写作手法时,可以结合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略写了阿长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有很多繁文缛节等几件小事,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讨厌。接着详写了阿长给我买回了梦寐以求的《山海经》,突出阿长的“神力”,她能人所不能,这源自于她对“我”的关爱,从而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怀念之情。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中的精美材料,然后筛选出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分析、总结,最后指导学生对其进行仿写。这样的作文课堂不再是传统的满堂灌讲授式,学生的研读是有针对性的,在研读过程中,他们会举一反三,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会觉得无从下笔,无话可说。在作文过程中加上研读时学到的方法,写出来的文章犹如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 3.多种形式评改学生作品,帮学生写作养习惯
采取多种形式评改学生作文,帮助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传统的作文教学环节基本上是“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学生修改文章的环节好像没有体现出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更好地突显学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我们把教学环节改为“教师命题、指导——学生起草、修改——教师批阅、讲评——学生复改”。每次作文前,要求学生先列提纲,上交前,学生先根据自己所列的提纲进行修改:看看自己的写作思路是否凌乱,所选内容是否在文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材料的安排顺序和提纲的思路是否一致等等。学生自己修改过后,不用急着上交,在班上或小组内找同学互相修改。完成后,上交教师批阅,教师浏览学生作文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再次指导学生自改或互改。教师重点针对学生评改的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对在评改过程中做得比较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在认识到位、步骤合理、措施得当的前提下,学生也至少要经过一学期的训练,才能基本上形成及时、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二)以活动载体为抓手,为学生写作搭平台
初中生不比小学生,学习科目多,校园活动少,因此,我们要透过有限的活动的开展,发挥活动载体的作用。
学校、语文科组可以举办征文比赛,为学生发挥才华、展示写作能力提供平台。读书节、教师节、校庆等征文比赛,校报、广东第二课堂征稿等成了学生肯定自我、展现魅力的舞台。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获奖或者被选刊在报纸、杂志上,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喜欢阅读和写作,营造出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
(三)以阵地建设为策略,给学生作品找归宿
加强语文教学的阵地建设,充分发挥阵地建设对作文教学的传播功能。阵地建设一:班级墙壁建设。利用好班上的每块墙壁,设计美文欣赏、作文成长轨迹、心交心等专栏,定期把学生的作品分类在这几个专栏上展出。美文欣赏专栏主要张贴每期作文中的精品文;作文成长轨迹专栏主要张贴在老师指导后,学生修改好了的作文中的中上品;而心交心专栏则主要张贴学生的随笔或读书感悟等作品。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上墙的机会,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阵地建设二:校园橱窗建设。加强校园的橱窗建设,学生的优秀作品、作文的升格指导、写作的注意事项、解答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疑难等都可以通过橱窗展示出来。学生在课堂上听过的内容,课后很容易就忘记了,定期的橱窗展示正好可以及时给学生补一课,以加深印象,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阵地建设三:校报建设。学校每期的校报留出一块版面来给展示学生佳作用。对于投稿并且稿件被校报采用的学生,适当赠送学生小礼品一份,进一步刺激学生多写、多积累不同类型主题的文章,既为校报的出版供稿,又为学生作品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两全其美。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以科研教研为依托,为老师教学提品位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学品位的有效载体。学校注重搭建研讨交流平台,“引进来”,“请出去”,请专家到学校给老师作讲座,名师借班上课供老师研讨、探索。要求老师参与镇、市举办的各种论文评选活动,外出参观、学习等等。通过这些不断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以推动语言教学的良性发展。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事实证明,只要语文老师把握好写作目标,透过阅读、活动、阵地建设、科研等手段,持续坚定地开展作文教学,作文教学就不再是语文教学的“包袱”,也不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老大难”,相反,它一定会推动语文教学走向教学的尖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