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力学解题思路与基本技巧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我对力学解题做了一些探究:在重视力学概念、规律教学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力学解题的思维过程上,增强学生力学解题思维的自我调控意识.我把学生解题过程看作是“获取信息、思维启动、思维逻辑、思维深化”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解题上,抓了“明确对象、弄清概念、运用规律、设疑点拨”四个方面.
  一、认真审题、明确对象、联想图景、启动思维
  力学习题有的给出一个物体,有的给出两个或多个相关联的物体.从物理过程看,有的给出部分,有的给出全部。认真审题就是要实现几个转换.
  1 由个别向一般转换.所有的力学解题开始应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代人运算时统一用力学的国际单位制(SI制),解题结束应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判断.
  2 研究对象的实体向物理图景转换.宏观物体(大到天体);有做匀速运动的,也有做变速运动的;有个体,也否相关联的群体.对题目给定的研究对象进行抽象思维,形成一定条件下的清晰的物理图景.有趣的物理图景促进学生的注意转移,情感与图景贴近,达到情景结合,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正常启动.
  3 物理过程向物体的状态转化.在力学范畴内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转动)和非平衡状态.物体处于何种状态由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矩决定.学生对物理过程和物体所处状态的了解,减少了解题的盲目性.
  4 已知条件向解题目标转换.力学解题目标一般包括:画出研究对象的示意图.在图上进行受力分析(不能遗漏所受到的每一个力,也不能凭空增加力),物体在各个时刻的状态、位置、运用的物理规律、公式、要求的物理量等.
  5 文字叙述向示意图形转换.在根据题意画出的图上标明受力情况(按重力、弹力、摩擦力顺序思考).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状态,也用符号标出.学生通过画图对物理图景有了直观了解,触景生情,增强了解题的信心.
  二、弄清概念,策略认知,分配注意,发散思维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概念有严格的科学界定.同一物理概念在不同的物理学识水平阶段严密的程度不同。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界定模糊不清,思维混乱,解题注意分配不合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强化以下几方面意识:
  1 增强物理概念的物质意识.每引入一个力学概念,应充分利用实验或学生生活积累的已有经验,把物理概念建立在充实的物质基础上.
  2 强化物理概念的界定意识.速度与加速度二者仅一字之差,都是力学中的重要物理量.一些认知策略较差的学生把速度与加速度归结在一个“光环”上,认为速度为零,加速度必为零.在这里描述物体运动快慢与运动状态变化快慢是速度与加速度的界定.速度和速率、功和功率、动能和动量、重量和质量等也是一字之差,它们的物理意义却不相同.功和能的单位相同,前者是过程量,后者是状态量,它们也有严格的界定.学生树立界定意识可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有利于增强解题思维的自我调控意识.
  3 培养创造思维意识.力学解题时“双向思维”的设计,给学生创造了发散思维的条件.
  三、运用规律、感知范围、网络信息、逻辑思维
  中学学习力的主要定理、定律有:牛顿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在应用时,需要对已建立的解题信息加以选择.要注意:(1)根据物理过程选择规律.(2)从已知条件选择物理规律.(3)从解题结果检验物理规律选择的合理性.
  四、设疑开拓、点拨解惑、触类旁通、深化思维
  课本上的力学习题是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从中获取了探求知识的方法,思维敏捷.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解题一旦受阻,思维停滞,需要点拨才能展开.通过设疑一点拨一探究一解惑,学生思维进入新的层次.教师应点拨及时、到位,并注意:1.指导语点拨.2.资料点拨.3.情境点拨.4.交流点拨.5.一题多解点拨.
  在力学解题中增强解题思维的自我调控意识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必要条件.在力学解题全过程中有计划、有目标、由简到繁、循序渐近、反复多次地引导学生自己实践,是提高力学解题效益的充分条件,中学生力学习题难的心理障碍可以排除.
其他文献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是消极的容器.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的教学应该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一、重视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动手实践是通往成功的阶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就必须去实践、去操作,从操作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爱迪生一生不停的动手实践,在家时,地窖成了他的实验室;在火车上,吸烟室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对数学与生活作过精彩的描述:“宇宙之大,火箭之速,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的原型: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应用意识应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
所谓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价值意向.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人文主义不仅强调人性的培养和理性的养成,而且趋向于培养“完美的人”.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这一特点将更为明显,“数学是科学,但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弘扬,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以知
证明题是高考题中的熟面孔,每年都有很多省市的高考题会涉及到.高中数学教材中的证明方法主要有: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和数学归纳法等。在平时解题过程中,由于题目综合性较强,考生往往又会很惧怕证明题。虽有方法,但不知该如何选用。笔者通过一些具体的题目谈谈证明题的处理方法.
摘要:初中物理液体压强是整个教学中的难点,初中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低,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困难,为减轻学生学习压力,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轻松理解本章节内容.  关键词:初中物理;液体压强;案例分析
摘要:类比推理是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已知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借助类比推理可以推测未知、发现新结论、探索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数学中,类比推理是发现概念、定理、公式和方法的重要手段,也是开拓新领域、创造新分支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已引起每个数学教师的重视.本文结
作为一名初三毕业班的数学教师,研究各地的中考题成了必修课,前两天我认真研究了2011年南通市数学中考试卷,总的感觉试卷不难,于是我决定安排一个时间做一下测试,批卷过程中选择题的最后一题吸引了我的眼球,绝大多数学生都失了分,在评讲试卷前我让学生先订正,课上准备重点评讲,没想到学生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方法,总结如下.
摘要: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基础教育学科,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阶段.教师一定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们爱上数学、爱上学习、爱上思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气氛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动手实践助于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现代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注重这三大因素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