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性之水成数感之源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h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教育家们认为人的天性主要有四个: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分享。这四好既可以看成是孩子的四大天性,也可能看成人们探究世界的四个过程。而作为正在使用这套顺应孩子天性的教科书的一线教师,我们不禁要思考如何完成好数学教学最重要的使命——学生的数感的培养?源于这样的思考,总结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我尝试着从“亲身体验中的数感启蒙”、“动手操作中数感的发展”、“ 合作交流中数感的形成 ”“ 估算活动中数感的内化”四个方面谈谈对数感培养的认识。
  关键词:顺应 天性 数感 培养 促进 内化
  古诗曾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常常思索:如何顺应孩子们的天性,使天性成为促进孩子们数感发展的活水源头呢?带着这样的思考与中段组数学教师进行了几次交流。大家反映了中段学生的一些常见问题,如计算时,明明一眼就能看出结果的不合理性,竟没发现;量角时,看到的明明是一个钝角,却标着锐角的度数……听着他们的讨论,我不禁想,这些问题也许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认真作业的态度来改变,但更多的可能是对数的感知能力不足。结合自己的实践,分析学生平时作业错误原因,发现许多学生就是缺乏数感。所以本人认为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所谓数感就是一种数学素养,就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与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方法。良好的数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那么我们在使用这套教材中,如何更有利于培养数感呢?这就涉及到学生的一个天性问题。教育家们认为人的天性主要有四个: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分享。这四好既可以看成是孩子的四大天性,也可能看成人们探究世界的四个过程。而新版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方式正好顺应了孩子的天性。现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四年级上册数学,谈谈自己对培养数感策略的几点浅见。
  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身体验中的数感启蒙。
  《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情,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形成数感。”让学生走一段路,跑几圈操场,估估学校离家的路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几块砖和几枚硬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总之,从书本或是教师的直接传授的过程中得来的知识始终是肤浅的,不如学生去亲身体验过程中来得深刻。因而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去亲身体验是最有利于促进学生数感的培养。如在四年级上册,教学了认识更大的数,为了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更大的数,课堂上的数正方体模型感知大数还远远不够,为了满足学生对大数的好奇心理,为了让学生对大数更深刻,我还设计了算一算学校人数,想想十万是包含了几个我们学校的总人数,感受十万有多大?数一数地上的落叶,数报纸、语文书中的字数,甚至还请家长配合让学生数一数一叠钱。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十万是多大的数。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起到增强数感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的情感,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通过这些教学研究,我发现数感主要不是通过传授来得到培养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实践和探索,使他们在學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经历有关情境、实例、去感受、去体验,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构建数感。
  二、“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动手操作中数感的发展
  —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许多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例如教材中认识平角与周角后,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分别剪出一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纸片。把三角形的各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与同伴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平行四边形的各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呢?这类训练,能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方法(通过失败实验发现,在未剪下角之前,先标出各个角,才能一次拼成功),在剪拼的过程中学生直观的发现平角不是一条直线,周角也不是一条射线,加深了对平角和周角更深的认识。
  根据儿童好动、好奇的天性,可以多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操作活动,以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我们可以多给点时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在享受愉快而欢乐的结果中学习新知、构建新知,从而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三、“返照入闾巷 忧来谁共语”——合作交流中数感的形成
  在学习过程中,困难是难免的,这种忧愁如何解决呢?我想交流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教材中的“情境+问题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从他人对某些数量的描述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进数感的形成。
  四、“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估算活动中数感的内化
  数学中的估算可以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技巧。估算不仅是促进学生数感内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尤其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有益处。教师要运用各种有利时机,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好估算的兴趣。如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时:估计一万张纸大约有多厚,十万张呢?一本书中有多少个字?走1000步大约有多少米?人大约有几根头发?学生在进行大数目估算时很少会凭空估计,大多数学生能自觉地把估算的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数出或估计出其中一份是多少,再看大数相当于一份的多少倍,用这种方法估算大数。当学生把一份数与大数比较时,感受了数的大小关系,了解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些估算活动中不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课中有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空间,而且促进了学生数感的内化。
  总之,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有意识地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万变不离其宗,顺应学生的天性培养数感又何愁不能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呢?让天性成为培养数感的活水源头,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随着数感的建立、发展、形成和强化,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必将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
其他文献
王庆杰,又名庆颉,1953年生于山东泗水。大学本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曲阜师范学校高级讲师。幼承家学,少师陈凤桓先生。1976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学校,师从刘金声、孔端甫先生。1996年入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深造。几十年来,勤于教学,潜心焦墨山水与花鸟创作,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画展并获奖。《中国教育报》《中国商检报》《大众日报》《山东教育报》《山东画报》《教育周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均对
期刊
摘要: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去理解数学核心素养,又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呢?  关键词:数学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迎接课堂转型的挑战,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统筹各方面的力量,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
期刊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现实中学生的书写状况却不尽人如意,平时,经常可以听到老师在批改作业时抱怨学生的书写字迹潦草、不规范。反思我们的写字课,单一的“我说你练”的训练模式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在这种枯燥乏味的训练中,体验不到书写的乐趣和对美的享受,逐渐失去写字热情,甚至把写字当成一种负担。如何让孩子爱上写字我尝试把美学知识引入写字教学,充分挖掘汉字本身的美学内涵,寓教于美,寓美于教,两
期刊
摘要:一部五千年中国文化史,犹如一条滚滚长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诗经楚辞、老庄哲学、史记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作为国学经典,深蕴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存续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大力提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今天,让国学走进课堂,丰富与提升学生的生命内涵,已经显得尤为迫切。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振奋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期刊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的内容,概念教学实效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课层次学习物理知识能力的高低。我把多媒体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最终优化了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实效.  一、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科学构建概念  初中物理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图式积累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相关材料,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其以更大热情投入到物理概念的学习中去.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
期刊
数列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不论是数列基础知识的检验,还是与其它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解数列的通项公式通常是解決数列难题的瓶颈,这在近几年高考和各类数学竞赛中都常有涉足。  掌握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以及数列与函数的关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横向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由于在求通项公式时渗透多种数列思想
期刊
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因此,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是有必要的。但长期以来,我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进行了变革,使新课改作业的设计具备趣味性,把学生从烦琐的、机械的、
期刊
摘要:欧洲音乐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为浪漫主义时期,在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领域中,不但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而且创作出了丰富的传世名曲,浪漫主义时期出现了叙事曲。本文以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肖邦和勃拉姆斯为研究对象,以他们的钢琴叙事曲为出发点,通过对其二者进行各方面的比较,从而达到更好的把握钢琴作品,正确诠释音乐作品的目的。  关键词:肖邦 勃拉姆斯 叙事曲 差异性研究  叙事曲最早指具有歌颂性质
期刊
阅读是课文解读的“催化剂”有助于“听读”水平的提高,阅读是沟通口语和书面语的“桥梁”,有利于“说写”水平的提高,阅读是一种高尚精神享受,有利于人文素质的提高,阅读也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规范化程度。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这些特点,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在
期刊
“放”,指教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体验、去讨论,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师的“放”的技巧与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  新课改以来,许多教师已经深刻认识到“放”的必要性,并在实践中做到敢于放手。能够做到这一点,证明教师已经克服了固有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习惯。但同时,有一些教师步入了“放”的误区——“放”之不当,有“放”无“收”。为了体现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理念,营造宽松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