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为先  以“童”为本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af_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以儿童为本,从儿童立场出发,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核心要义。童真课堂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出发,基于儿童、发展儿童、成全儿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天性,唤醒儿童主体自觉,促进儿童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发展。
  一、研究“真学”起点,从儿童视角构建“童真课堂”
  建构“童真课堂”,要研究儿童“学的起点”。只有基于儿童“起点”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才是合适的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研究“真学”起点,关键是研究儿童已有的认知经验、生活经验等。对道德与法治相关的原初知识,儿童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日常生活的对话与交往中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经验。经验是儿童道德与法治学习“活的源泉”。
  比如部编版《开开心心上学去》,旨在帮助学生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角色适应、过渡。尽管学生刚刚跨入一年级,但在幼儿园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唤醒、激活学生的经验。比如可以组织学生介绍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介绍自己的书包,交流如何保护新书,交流如何整理书包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查看自己的书包,引导学生彼此相互学习,分享整理书包经验、保护新书的经验等,并让学生积极实践,习得整理书包、保护新书的技能。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赛。通过彼此的相互检阅、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从而提升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整理书包、保护新书的结果得到积极分享。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就能让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真正发生。
  二、引领“真学”历程,从学科视角构建“童真课堂”
  建构童真课堂,要引导儿童自主思考、探究,这就是“真学”。“道德教育”是一种真教育,“法治教育”也是一种“真教育”。如果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是一种假性学习、一种虚伪学习,那学生必然会成为伪君子。具體表现为:逆来顺受、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从本、从师、从众。其结果必然是主体性道德人格的丧失,这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生成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追求真理,就是要让学生敢于批判、敢于不从。
  比如教学《快乐过新年》,笔者以儿童熟悉的喜闻乐见的习俗比如贴春联、吃饺子等入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这些都是什么节日的习俗?你还知道春节的哪些习俗?你还知道有哪些节日?在学生了解了春节、元旦、端午等节日知识、习俗之后,笔者又安排了一个深度研讨环节,比如讨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等,提升学生的经验。学生通过交流,能提升自我认识,对相关现象进行辩证分析。一方面,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另一方面却严重污染了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实施“有规定的燃放”,既是对传统习俗的尊重,更是对环境的自然保护。当然,在交流中,部分学生可能会被其他学生的意见同化,从而完成认知顺应;部分学生可能坚持己见甚至固执己见,或者两部分学生各执一词,这是允许的。作为教师,要在学生没有触碰道德底线、违反道德刚性规则前提下,应当允许求同存异,尊重学生个体的道德观。
  “童真课堂”的“真”,包括真正、真诚、真实。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学生的真学一定伴随学生的争鸣、争论。作为教师,不能以话语霸权主宰学生,不能以所谓的权威压制学生,而应鼓励学生产生不同的声音。只有广开言路,学生才能畅所欲言,才能听到学生内心真实的声音。
  三、积极“真学”分享,从生命成长视角聚焦“童真课堂”
  童年具有双重属性,既要为未来生活作必要准备,同时本身又是生活,具有独特的人生价值。教师要从儿童生命成长的高度去关照、聚焦道德与法治童真课堂,要彰显学生童真,发展学生童趣,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道德与法治童真课堂要成为分享的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分享。
  比如部编版《还是排队好》,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对学生来说,规则这一概念是抽象的,却潜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排队”,来让学生感悟规则,是规则于儿童最好的教学方式。那在哪些地方需要排队呢?在排队中怎么做呢?应该怎样做呢?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认识到不遵守排队规则的危害性。当然,这其中还要引导学生展开深度研讨:遇到年龄大的老爷爷、老奶奶还要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吗?遇到残疾人还要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吗?遇到怀孕的妇女还要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吗?通过深度研讨,将学生的观点呈现于同一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分享,力图达成共识。对不同的观点,教师不能独断地予以否定,应引导学生倾听、辩驳、断想,理解规则的合理性、合情性,这是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形成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沿河桥小学)
  责任编辑:邓钰
其他文献
联觉是指一种感受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音乐艺术的审美联觉是按音的传递方式进行的,即由发音体振动—音波—音波对听觉器官的影响—听觉神经传递大脑,然后引起的生理感受。小学生正处于对外部事物的敏感期,他们认识和理解事物时带有明显的捕捉性,喜欢与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因此在音乐欣赏时易产生情感、意象、色彩、嗅觉、听觉等审美联觉。下面,笔者以苏少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抓妈荷》这首歌曲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
期刊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过程中面临着课程体系不完善,品德素质教育边缘化;师资水平不高,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学生自我认知不足,素质教育难点多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高职生优良的创新创业素质,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学生的成长和专业特点,按照创新创业教育规律,从创新创业者所需要的品质、知识和能力入手,通过不断丰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内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持续深入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切实发挥高职院
期刊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单元最后一篇课文《灯光》是著名军旅作家王愿坚的作品,王愿坚以细腻而充满温情的语言描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文章结构设置精妙、人物形象刻画饱满、内在情感真挚感人。作为本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其中值得品析和借鉴的内容非常丰富。如何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内,让学生窥见文本表达的精妙之处呢?紧扣编者在课文前面设置的导读提示,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展开教
期刊
一、快乐阅读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快乐阅读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想要实现小学生主动进行英语阅读,保持对英语阅读学习的积极心态,在英语阅读课堂学习中保持专注力,让学生能在英语阅读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以快乐阅读为主的悦读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快乐阅读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记忆力和信心  小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时,对单词和句子的记
期刊
古诗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语言凝练含蓄,结构精巧别致,情景优美动人,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绝佳素材。课堂教学是教师引领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育思想品德的主渠道。古诗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夯实学生发展的基础。  一、学习语言的构建与运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语言雄浑有力,节奏顿挫鲜明,遣词造句独具匠心。诗句中的“白草折”中“折”突出北风猛烈迅疾,也为下文的描写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玩, 对于一个社会未成熟的公民——幼儿来说,既是他们生活的方式,也是他们学习和活动的方法,更是他们的生命。幼儿就是在玩中活,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成长。”对于幼儿园美术区域来说,合适的、新颖的材料,趣味的、自主的创作内容,是让幼儿在游戏中释放天性的关键。本文以“玩转铝箔纸”区域游戏为例,并结合幼儿园课程建设,谈谈美术区域游戏的组织与实施。  一、自由涂鸦——铝箔纸绘画  铝箔纸绘画是指
期刊
摘要: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推进,许多高中实施了选课走班制教学。在走班制的实施过程中,课程教学班从选课、编班到教学组织管理,再到教学评价评估,每个环节都与现有行政班教学有很大不同,要让走班有序、教学有效,学校必须提前谋划、管理到位。  关键词:走班制 选课与编班 教学组织与管理 教学质量评价  目前江西省尚未有普通高中全面铺开走班制,大多数中学尚处于试行摸索阶段,以开设校本选修课程作为探索“走班
期刊
摘要:本文从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与政治德育的不同、把握德育渗透的原则两个角度分析阐述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深挖教材、突出人文思想,开发资源、创新教学方式,立足生活、强化情感等方面提出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途径  高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与道德精神,而有效的德育渗透有助于学生的审美情趣
期刊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的过程比树木生长还要漫长。因此,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需要我们耐心浇灌、静待花开。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承载着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跨时九年的教育,承担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使命,对学生的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资源,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土壤,而数学课程更是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沃土。九年一貫制学校数学教学年限跨度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南昌地区江西青年职业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农村籍女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创业坚持程度、创业准备、影响创业因素、希望学校创业教育的模式等方面现状调查,分析了农村籍女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农村籍女大学生创业观念转变、加强政府政策针对性等三个方面给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农村籍女大学生 创业意向  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农村籍女大学生的比例逐年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