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本训练,是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朗读训练势在必行。
一、把握分寸
1、范读入手,声情并茂
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学时,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读时融思想与感情于一体,给予提示、暗示。当范读到要求学生掌握的字词时,稍为停顿一下,或读重一点,以引起学生注意,强化记忆;当读到新词和难理解的词、句、段时,教师采用平缓稍低的语调给予适当提示、简释。帮助学生揣摩感情变化。
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般原则,进行朗读训练时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各个年级段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低年级小朋友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荷叶圆圆》、《小池》,就不可能读出《八女投江》的英雄气概、《永生的眼睛》中的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予适当指导。另外,在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时,也不能以成人化标准来衡量,要注意儿童的理解能力与成人的差异,只能根据实际,逐步提高要求。
3、求之以“精”,举一反三
教学中,教师指导要“精”,学生练习须“多”,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师的精心指导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①选取指导的训练精;②不可贪多求全,侧重点要精;③训练时尽量避免朗读的随意性,过程设计精。教师每一次指导朗读都要考虑到朗读训练的要求,教师的指导方法,读后如何进行评价等,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基本上把握了朗读的方法、技能。此时,再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练习。教师精心指导读,学生得法勤奋练习,朗读水平定会大大提高。
二、盘住三个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情意性、形象性、韵律性为主,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如能善于向“性”而读,就会取得以点带面的效果。
1、把握文章的情意点,扣住文章的朗读基调
每篇文章都集中反映作者的一份情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需把握准文章中作者的情意点进行训练。这样既节约时间,又指导到位,从而行之有效。例如:在教《荷叶圆圆》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听录音,让学生体会文中景物绿绿圆圆、挨挨挤挤的这份祥和之情,再诱导学生体会“圆”之态,让学生体会景物的美妙。
2、寻找文章的形象点,指导析读
教材中的语言是准确、鲜明、生动的,在进行朗读时,教师还应从一些关键性语句,把握个别用语特别形象的地方进行训练,让学生既知晓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又能在朗读中传情达意。如:在指导朗读《小池》一文时,指导学生感悟:“露”指小荷初露,“尖尖角”微妙形象,“立”静中生辉,生机盎然;“情”、“爱”则表现泉眼爱泉水、树荫喜爱晴日的温柔。当读到这些字词时,须注重形象,让小朋友有感于春意融融的美景。
3、扣住文章的韵律点,指导学生品读
教材中的许多语言具有动人的旋律,这种旋律由声调的高低强弱、音韵的整齐匀称和语句的轻重缓急等因素构成。它给人以抑扬多变、和谐悦耳的言韵之美,这种感受必须通过吟诵品味才能接受,学生一旦抓住了这些韵律点,就可以由此及彼地读好全文。如:《两只鸟蛋》中“我仿佛听见鸟儿的欢唱,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这段话语言基本一致,读起来朗朗上口,整齐匀称的排列中又有参差,形成了抑扬、悦耳的节奏美。指导时,让学生细细品味、慢慢吟诵,并以此为要旨,进而朗读《两只鸟蛋》,可谓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无数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觉得一旦抓住了文章的特性,找准了文章的出发点、着力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朗读,就可以夺一“点”而动全“篇”,由课内“指导”进而延伸至课外“自练”,从而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作者单位: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绿景小学)
一、把握分寸
1、范读入手,声情并茂
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学时,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读时融思想与感情于一体,给予提示、暗示。当范读到要求学生掌握的字词时,稍为停顿一下,或读重一点,以引起学生注意,强化记忆;当读到新词和难理解的词、句、段时,教师采用平缓稍低的语调给予适当提示、简释。帮助学生揣摩感情变化。
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般原则,进行朗读训练时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各个年级段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低年级小朋友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荷叶圆圆》、《小池》,就不可能读出《八女投江》的英雄气概、《永生的眼睛》中的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予适当指导。另外,在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时,也不能以成人化标准来衡量,要注意儿童的理解能力与成人的差异,只能根据实际,逐步提高要求。
3、求之以“精”,举一反三
教学中,教师指导要“精”,学生练习须“多”,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师的精心指导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①选取指导的训练精;②不可贪多求全,侧重点要精;③训练时尽量避免朗读的随意性,过程设计精。教师每一次指导朗读都要考虑到朗读训练的要求,教师的指导方法,读后如何进行评价等,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基本上把握了朗读的方法、技能。此时,再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练习。教师精心指导读,学生得法勤奋练习,朗读水平定会大大提高。
二、盘住三个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情意性、形象性、韵律性为主,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如能善于向“性”而读,就会取得以点带面的效果。
1、把握文章的情意点,扣住文章的朗读基调
每篇文章都集中反映作者的一份情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需把握准文章中作者的情意点进行训练。这样既节约时间,又指导到位,从而行之有效。例如:在教《荷叶圆圆》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听录音,让学生体会文中景物绿绿圆圆、挨挨挤挤的这份祥和之情,再诱导学生体会“圆”之态,让学生体会景物的美妙。
2、寻找文章的形象点,指导析读
教材中的语言是准确、鲜明、生动的,在进行朗读时,教师还应从一些关键性语句,把握个别用语特别形象的地方进行训练,让学生既知晓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又能在朗读中传情达意。如:在指导朗读《小池》一文时,指导学生感悟:“露”指小荷初露,“尖尖角”微妙形象,“立”静中生辉,生机盎然;“情”、“爱”则表现泉眼爱泉水、树荫喜爱晴日的温柔。当读到这些字词时,须注重形象,让小朋友有感于春意融融的美景。
3、扣住文章的韵律点,指导学生品读
教材中的许多语言具有动人的旋律,这种旋律由声调的高低强弱、音韵的整齐匀称和语句的轻重缓急等因素构成。它给人以抑扬多变、和谐悦耳的言韵之美,这种感受必须通过吟诵品味才能接受,学生一旦抓住了这些韵律点,就可以由此及彼地读好全文。如:《两只鸟蛋》中“我仿佛听见鸟儿的欢唱,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这段话语言基本一致,读起来朗朗上口,整齐匀称的排列中又有参差,形成了抑扬、悦耳的节奏美。指导时,让学生细细品味、慢慢吟诵,并以此为要旨,进而朗读《两只鸟蛋》,可谓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无数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觉得一旦抓住了文章的特性,找准了文章的出发点、着力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朗读,就可以夺一“点”而动全“篇”,由课内“指导”进而延伸至课外“自练”,从而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作者单位: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绿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