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良好课堂氛围的创建,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水平。首先,教师在人格上要尊重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情感、有思维、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优质的课堂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整体生命,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要进行平等的、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对话。老师要给每个孩子信任的目光、鼓励的话语,也许一个眼神、一段话语就是一个孩子即将成功的基石。这需要教师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平时还要加强师生交往,密切师生关系,做学生学习上的伙伴,使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容易接近。其次,教学要民主。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接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只有实现教学民主,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人格和创新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说,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和蔼的态度、鼓励的目光、亲切的笑容、肯定的手势、娓娓的诱导,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精神鼓励,变不敢问为敢问。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提问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引起,由疑促思,由思发问,问题是学生探索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的动力。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想方设法去寻找答案。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情境,把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利用问题串,将学生自然地带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以最佳状态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出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以前学习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的面积推导出来的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同时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推导过程。再出示圆,引导学生:圆的面积是怎么求呢?你想提什么问题呢?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好奇心,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去提问圆是不是可以转换成其它图形呢?从而积极探索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练习环节时教师出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拴到草地中间的木桩上,多媒体演示羊边吃草边走,同时提问学生:“同学们,看这幅图你想说什么呢?”学生争先恐后地问老师:羊走一圈有多长?羊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等等。通过创设一个现实的、有趣的、有用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便会唤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通过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动机。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求知欲望,而且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尽量创设富于价值的问题情境,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探索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更高的热情,通过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亲自动手操作,亲身去体验、感知,从中发现新知识,从而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学起来也特别有兴趣,对学习数学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善于提问
首先教师应从提问的角度、思路、方法方面给学生提供范例,长期潜移默化,学生便会由原来的被动地提问变为主动地提问。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问原则。比如根据“小华有5个苹果,小明有10个苹果”这两个已知条件,学习了加减法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小华的苹果比小明的少多少个?小明的苹果比小华多几个?”学习了除法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小明的苹果数是小华的几倍?”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小华的苹果数是小明的苹果数的几分之几?小明的苹果数比小华的多几分之几?小明的苹果数占两人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等等。”随着学生学习的知识的不断增强,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断深入,提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样化。最后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思考问题更加全而,所提问题更加有思考空间、更加有深度。
四、适时评价引导让学生乐于提问
适时进行正面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乐于提问。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地健康地发展,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就应更多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终身学习的愿望。教师要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大胆地质疑问难,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或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的问题,千万不要责备、讥笑,教师都必须抓住时机进行引导,保护他们的这种热情,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
当学生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究,并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情感时,又有助于强化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驱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哈佛大学师生中也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问题火花,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并在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作者单位:淮安市特殊教育学校江苏2230011】
一、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良好课堂氛围的创建,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水平。首先,教师在人格上要尊重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情感、有思维、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优质的课堂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整体生命,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要进行平等的、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对话。老师要给每个孩子信任的目光、鼓励的话语,也许一个眼神、一段话语就是一个孩子即将成功的基石。这需要教师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平时还要加强师生交往,密切师生关系,做学生学习上的伙伴,使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容易接近。其次,教学要民主。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接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只有实现教学民主,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人格和创新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说,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和蔼的态度、鼓励的目光、亲切的笑容、肯定的手势、娓娓的诱导,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精神鼓励,变不敢问为敢问。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提问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引起,由疑促思,由思发问,问题是学生探索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的动力。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想方设法去寻找答案。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情境,把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利用问题串,将学生自然地带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以最佳状态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出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以前学习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的面积推导出来的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同时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推导过程。再出示圆,引导学生:圆的面积是怎么求呢?你想提什么问题呢?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好奇心,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去提问圆是不是可以转换成其它图形呢?从而积极探索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练习环节时教师出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拴到草地中间的木桩上,多媒体演示羊边吃草边走,同时提问学生:“同学们,看这幅图你想说什么呢?”学生争先恐后地问老师:羊走一圈有多长?羊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等等。通过创设一个现实的、有趣的、有用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便会唤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通过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动机。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求知欲望,而且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尽量创设富于价值的问题情境,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探索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更高的热情,通过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亲自动手操作,亲身去体验、感知,从中发现新知识,从而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学起来也特别有兴趣,对学习数学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善于提问
首先教师应从提问的角度、思路、方法方面给学生提供范例,长期潜移默化,学生便会由原来的被动地提问变为主动地提问。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问原则。比如根据“小华有5个苹果,小明有10个苹果”这两个已知条件,学习了加减法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小华的苹果比小明的少多少个?小明的苹果比小华多几个?”学习了除法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小明的苹果数是小华的几倍?”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小华的苹果数是小明的苹果数的几分之几?小明的苹果数比小华的多几分之几?小明的苹果数占两人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等等。”随着学生学习的知识的不断增强,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断深入,提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样化。最后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思考问题更加全而,所提问题更加有思考空间、更加有深度。
四、适时评价引导让学生乐于提问
适时进行正面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乐于提问。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地健康地发展,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就应更多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终身学习的愿望。教师要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大胆地质疑问难,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或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的问题,千万不要责备、讥笑,教师都必须抓住时机进行引导,保护他们的这种热情,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
当学生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究,并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情感时,又有助于强化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驱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哈佛大学师生中也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问题火花,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并在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作者单位:淮安市特殊教育学校江苏22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