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历经三年以中考为最终战役目标的埋头苦读、奋战学海的初中生涯,我对高中最大的期望来自于传说中丰富多样、放飞个性的社团活动。初中时学校组织的社团不多,文娱方面既没有紧张系统的训练、强手如林的较量与互相之间取长补短的学习,也没有让人收获极大成就感的比赛。或许是巨大的学习压力使然,乐队的同学们宁愿浪费上交的学费,总能找到无数不上课的理由,或者带着作业见缝插针地在课堂上不停地写。
进入国际部以后,我对全新的美式学习与生活方式充满好奇与期待之余,对社团活动强烈探索的兴趣开始发酵了。当社团招新的布告张贴出来后,我看到了一个名叫Giver的志愿者社团,心里却犹犹豫豫无法拿定主意。过了几天,志愿者社团下达的通知却直接发到了各班级,通知写着高一年级所有学生必须参加Giver社团的招新活动。
原来,在实行美式教学理念的国际部,志愿者社团是强制参加的。在志愿者社团联系下我们加入了“启智”志愿者组织,我们的义务服务承诺书是“被”签下的,承诺包括服务期不少于3个月,每月服务时间不少于4个小时。在这里没有人宣告过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必要性,但是我们隐约明白,因为美国的优秀大学很看重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所以学校要求我们从入学开始坚持参与志愿者活动。
有了社团方面的组织和安排,学生们参加志愿者活动就简单多了。每一周Giver社团会贴出这个周末的志愿者活动,有兴趣的同学在报名表上签名,到时候准时出现在规定的集合地点就可以了。一般来说,志愿者活动大多是去老人院看望孤寡老人,到福利院陪伴孤儿,在医院当引路人员,到流浪猫狗之家照顾流浪猫狗。我作为拥有多年养猫史的资深“猫奴”兼一切毛茸茸小动物的爱好者,决定将初次做志愿者的体验交给照顾流浪猫狗。
依照报名通知,我坐地铁到了芳村站,志愿者社团负责的学姐和启智团队分派给这次活动的领队早已在那里等候。领队带着我们走过一个并不繁华的地段,最后到达一个偏僻的公交车站。领队看了一下车牌,告诉我们要坐的车号。我们凑过去一看,那是去往一个叫作葵蓬的村子的。一时间也意识不到,想象中温馨宽敞的流浪猫狗之家竟是在一个小村子里。我们各自买了车票,在公交车上张望着偏僻的村子中暗淡的商店招牌、破败的小楼与路边葱郁的野草。到了站,下车,又在领队的引领下步行了一段,最后停在一座温室大棚前。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华华动物救助协会。我们正在心中默默平衡着一座不怎么透出阳光的温室大棚与想象中“动物之家”的温暖干净之间的些许落差,只听见棚子里突然传出此起彼伏焦躁的犬吠声。那一声声咆哮让我们有些傻眼,想象中流浪的小动物被收留后那楚楚可怜、温柔善意的样子顿时有些支离破碎了。怪不得领队在路上警告我们不要轻易抚摸那里的小狗,否则一切责任自负。
几个男生迫不及待地先走进去想看个究竟,一眨眼的工夫,全部以最快速度捂着鼻子冲了出来。“臭死了!”我与另外几个人好奇地往里面走,一股难以形容、让我的嗅觉大长见识的难闻气味扑面而来,简直无法呼吸。冲出屋子,大家都手忙脚乱地赶紧往脸上绑口罩。事实上,即使拥有口罩的庇护,浓郁无比的臭味仍然向我们发动不依不饶的冲击。当我第二次踏进大棚往里面走了一两步,几乎就想冲到外面,逃离这个地方。意识到志愿者需要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我屏住呼吸努力向大棚深处走去。
大棚前面的位置放满了狗笼子,笼子的大小与每个笼子的“住客”数目不定。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里狗狗的共同特征:无论是铭牌还是身材,都显示它们年龄不小了,大多都有四五岁。显然,原来的主人养过它们一阵子,但最终在壮年时期被遗弃了。许多的狗都不太亲近人,茫然的眼神中透露出失望。我们在笼子前面向它们张望或挥手,它们有时会发出烦躁的嘶吼声。有的狗狗吼声让我全身一震,不自觉吓得往后退了一步,转身离开它们的视线范围。
我被安排的工作是洗盘子。来这里之前,大家想象中的照顾流浪猫狗就是抚摸小动物,喂食、洗澡、遛狗这样轻松愉快的事情,几乎所有选择以照顾流浪猫狗为义工任务的人,包括我,都是冲着和小猫小狗玩耍来的。但是来到这里,只有“洗碗”、“剥菜”、“清理猫舍狗舍”的任务。
我们被带到狗舍旁边,一排排架子上杂乱地堆满无数餐具,桌面上放着好几大碗肉食。地上有一个极大的塑料盆,浑浊的水中隐约可见几十个铁盘子、铁锅铲。我带上手套,拿起洗碗布,在大盆中摸索了一下,发现水比我们看上去深得多。大水盆旁边有小塑料盆和小凳,水龙头下面有一个巨大的水桶接着水,拖地的、洗碗的人都在这里换水。每洗一个盘子,我们都要站起身接水,坐下来洗刷,蹲着把洗完的盘子排列整齐。虽然是给小动物吃饭的盘子,在清洁程度上我们也不敢怠慢,努力把每个盘子刷得干干净净。有的盘子里还残留着剩饭剩菜,在污水里浸泡过后,难免给人一种很不适的感觉。还有那些装满被水泡坏的猫粮的盘子,许多饭粒黏住的盘子,边缘满是动物毛发的盘子,散发出动物异味的盘子。在倒掉食物残渣的时候,我们尽量不去注意那些残渣的模样、尽量忽略种种怪味。也许是平时缺乏运动的原因,洗了一阵子后发现腰奇疼无比,几乎直不起来。
乏味的洗盘子劳动仍然在继续,不过专心劳作的时候其他事情都变得不重要了,我们渐渐习惯了遍布整个大棚的恶臭气味(当然,这与众多拖地的同学的劳动也是分不开的)。在家里从来没有干过多少家务活的我们,刚洗了半个小时就已经感到疲倦,看着身边的盘子叠成的一座座“小山”,以为已经累积了好几个小时的工时了,没想到才过去一个小时。再望一眼那一盆浑浊的水,还有无数个盘子在水盆中若隐若现。随着干活时间越来越长,身边洗完的盘子累积得越来越多,我们开始乐观地估计剩下的脏盘子不多了。实际上剩下的工作量还是想象中的N倍!我们再一次抛弃了早点完成工作的妄想,投入到单调重复、似乎永无止境的洗刷中。两个小时过去了。当大盆中再也看不到盘子的影子,我几乎不敢相信,原来那一堆如山的盘子还是有尽头的!
完成洗盘子的任务,我在里面逛了几圈,在猫舍度过了喂猫、逗猫、给小猫拍照的欢乐时光,开完了分享会,就被允许离开了。
在分享会上,大家用或官方或随性的语言交流了自己的感想。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参与志愿者活动,相信国内像我这样接受应试教育的无数学生,都不曾深入体验过这类活动。无论是媒体的描述中、教辅书籍的美誉下还是他人的口口相传中,所谓的志愿者活动都不如自己参与过后所感受到的那般真实。志愿者的存在本是不求他人赞誉、不为捞取报酬的,没有人因为你不计回报的付出而感恩戴德,这一切都是自愿的,大家来到这里,都不是为了利益,好好干活是应该的。就如我们十几个学生在流浪猫狗中心忙碌一个上午,中心的人员没有对我们表现出任何的优待或是因此而和颜悦色。换洗脏水时不小心把脏水混进清水中,他们会抱怨我们不注意,一边把不干净的水倒掉。在我们询问为什么没有遛狗环节时,他们会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工作太不麻利、效率太慢,干完活已经是中午了,太阳太大,不是遛狗的时候。
第一次参加义工,我得到了一些唯有亲身经历才能够获得的道理。我希望自己可以坚持参加志愿者活动,不仅仅是在被要求做义工的学生时代,更是要将奉献的精神延续到未来人生的漫漫长路中。
(作者系广州华师附中国际部2012级高中学生)
进入国际部以后,我对全新的美式学习与生活方式充满好奇与期待之余,对社团活动强烈探索的兴趣开始发酵了。当社团招新的布告张贴出来后,我看到了一个名叫Giver的志愿者社团,心里却犹犹豫豫无法拿定主意。过了几天,志愿者社团下达的通知却直接发到了各班级,通知写着高一年级所有学生必须参加Giver社团的招新活动。
原来,在实行美式教学理念的国际部,志愿者社团是强制参加的。在志愿者社团联系下我们加入了“启智”志愿者组织,我们的义务服务承诺书是“被”签下的,承诺包括服务期不少于3个月,每月服务时间不少于4个小时。在这里没有人宣告过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必要性,但是我们隐约明白,因为美国的优秀大学很看重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所以学校要求我们从入学开始坚持参与志愿者活动。
有了社团方面的组织和安排,学生们参加志愿者活动就简单多了。每一周Giver社团会贴出这个周末的志愿者活动,有兴趣的同学在报名表上签名,到时候准时出现在规定的集合地点就可以了。一般来说,志愿者活动大多是去老人院看望孤寡老人,到福利院陪伴孤儿,在医院当引路人员,到流浪猫狗之家照顾流浪猫狗。我作为拥有多年养猫史的资深“猫奴”兼一切毛茸茸小动物的爱好者,决定将初次做志愿者的体验交给照顾流浪猫狗。
依照报名通知,我坐地铁到了芳村站,志愿者社团负责的学姐和启智团队分派给这次活动的领队早已在那里等候。领队带着我们走过一个并不繁华的地段,最后到达一个偏僻的公交车站。领队看了一下车牌,告诉我们要坐的车号。我们凑过去一看,那是去往一个叫作葵蓬的村子的。一时间也意识不到,想象中温馨宽敞的流浪猫狗之家竟是在一个小村子里。我们各自买了车票,在公交车上张望着偏僻的村子中暗淡的商店招牌、破败的小楼与路边葱郁的野草。到了站,下车,又在领队的引领下步行了一段,最后停在一座温室大棚前。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华华动物救助协会。我们正在心中默默平衡着一座不怎么透出阳光的温室大棚与想象中“动物之家”的温暖干净之间的些许落差,只听见棚子里突然传出此起彼伏焦躁的犬吠声。那一声声咆哮让我们有些傻眼,想象中流浪的小动物被收留后那楚楚可怜、温柔善意的样子顿时有些支离破碎了。怪不得领队在路上警告我们不要轻易抚摸那里的小狗,否则一切责任自负。
几个男生迫不及待地先走进去想看个究竟,一眨眼的工夫,全部以最快速度捂着鼻子冲了出来。“臭死了!”我与另外几个人好奇地往里面走,一股难以形容、让我的嗅觉大长见识的难闻气味扑面而来,简直无法呼吸。冲出屋子,大家都手忙脚乱地赶紧往脸上绑口罩。事实上,即使拥有口罩的庇护,浓郁无比的臭味仍然向我们发动不依不饶的冲击。当我第二次踏进大棚往里面走了一两步,几乎就想冲到外面,逃离这个地方。意识到志愿者需要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我屏住呼吸努力向大棚深处走去。
大棚前面的位置放满了狗笼子,笼子的大小与每个笼子的“住客”数目不定。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里狗狗的共同特征:无论是铭牌还是身材,都显示它们年龄不小了,大多都有四五岁。显然,原来的主人养过它们一阵子,但最终在壮年时期被遗弃了。许多的狗都不太亲近人,茫然的眼神中透露出失望。我们在笼子前面向它们张望或挥手,它们有时会发出烦躁的嘶吼声。有的狗狗吼声让我全身一震,不自觉吓得往后退了一步,转身离开它们的视线范围。
我被安排的工作是洗盘子。来这里之前,大家想象中的照顾流浪猫狗就是抚摸小动物,喂食、洗澡、遛狗这样轻松愉快的事情,几乎所有选择以照顾流浪猫狗为义工任务的人,包括我,都是冲着和小猫小狗玩耍来的。但是来到这里,只有“洗碗”、“剥菜”、“清理猫舍狗舍”的任务。
我们被带到狗舍旁边,一排排架子上杂乱地堆满无数餐具,桌面上放着好几大碗肉食。地上有一个极大的塑料盆,浑浊的水中隐约可见几十个铁盘子、铁锅铲。我带上手套,拿起洗碗布,在大盆中摸索了一下,发现水比我们看上去深得多。大水盆旁边有小塑料盆和小凳,水龙头下面有一个巨大的水桶接着水,拖地的、洗碗的人都在这里换水。每洗一个盘子,我们都要站起身接水,坐下来洗刷,蹲着把洗完的盘子排列整齐。虽然是给小动物吃饭的盘子,在清洁程度上我们也不敢怠慢,努力把每个盘子刷得干干净净。有的盘子里还残留着剩饭剩菜,在污水里浸泡过后,难免给人一种很不适的感觉。还有那些装满被水泡坏的猫粮的盘子,许多饭粒黏住的盘子,边缘满是动物毛发的盘子,散发出动物异味的盘子。在倒掉食物残渣的时候,我们尽量不去注意那些残渣的模样、尽量忽略种种怪味。也许是平时缺乏运动的原因,洗了一阵子后发现腰奇疼无比,几乎直不起来。
乏味的洗盘子劳动仍然在继续,不过专心劳作的时候其他事情都变得不重要了,我们渐渐习惯了遍布整个大棚的恶臭气味(当然,这与众多拖地的同学的劳动也是分不开的)。在家里从来没有干过多少家务活的我们,刚洗了半个小时就已经感到疲倦,看着身边的盘子叠成的一座座“小山”,以为已经累积了好几个小时的工时了,没想到才过去一个小时。再望一眼那一盆浑浊的水,还有无数个盘子在水盆中若隐若现。随着干活时间越来越长,身边洗完的盘子累积得越来越多,我们开始乐观地估计剩下的脏盘子不多了。实际上剩下的工作量还是想象中的N倍!我们再一次抛弃了早点完成工作的妄想,投入到单调重复、似乎永无止境的洗刷中。两个小时过去了。当大盆中再也看不到盘子的影子,我几乎不敢相信,原来那一堆如山的盘子还是有尽头的!
完成洗盘子的任务,我在里面逛了几圈,在猫舍度过了喂猫、逗猫、给小猫拍照的欢乐时光,开完了分享会,就被允许离开了。
在分享会上,大家用或官方或随性的语言交流了自己的感想。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参与志愿者活动,相信国内像我这样接受应试教育的无数学生,都不曾深入体验过这类活动。无论是媒体的描述中、教辅书籍的美誉下还是他人的口口相传中,所谓的志愿者活动都不如自己参与过后所感受到的那般真实。志愿者的存在本是不求他人赞誉、不为捞取报酬的,没有人因为你不计回报的付出而感恩戴德,这一切都是自愿的,大家来到这里,都不是为了利益,好好干活是应该的。就如我们十几个学生在流浪猫狗中心忙碌一个上午,中心的人员没有对我们表现出任何的优待或是因此而和颜悦色。换洗脏水时不小心把脏水混进清水中,他们会抱怨我们不注意,一边把不干净的水倒掉。在我们询问为什么没有遛狗环节时,他们会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工作太不麻利、效率太慢,干完活已经是中午了,太阳太大,不是遛狗的时候。
第一次参加义工,我得到了一些唯有亲身经历才能够获得的道理。我希望自己可以坚持参加志愿者活动,不仅仅是在被要求做义工的学生时代,更是要将奉献的精神延续到未来人生的漫漫长路中。
(作者系广州华师附中国际部2012级高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