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墨浅色写远愁

来源 :南风·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e11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所处的时代精神在艺术家身上的外化。汉代石雕、画像石给人强烈震撼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整个的汉民族正处于精神的上升期,无论是国家层面的,还是个人层面的,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包容精神和开拓精神。 宋代的艺术品特有宁静、平和、悠远和无垠,是和整个的宋代的社会气质相吻合的,是和宋代社会各阶层所体现出来的另一种自信,包容相吻合的;是士大夫阶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居江湖之远则忧其民的精神世界相吻合的;是和当时各阶层人物创造的丰富的市井文化相吻合的。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整体的上升期,正在逐步的摆脱文化不自信的状态。从清末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一直处于一种不自信的状态之中,我们的文化能力、文化现象、文化表现力,都需要用西方去参照,甚至只有西方认可了以后的艺术,我们自己才会发现它的价值。但是,当前的中国艺术和中国的文化正在恢复它自己原有的自信。
  宋宝兄出生于70年代末,他的整个成长过程正暗合了中国的文化摆脱不自信状态的过程。所以在他的作品当中体现出来的一种完整的,自信的状态,是在他以前的艺术家身上所没有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正是我们当前所需要的中国精神、中国气派。艺术作品不仅具有时代的性格气息而且还具有浓厚的作者本人的精神气息。艺术家有多种类型,有的激情,有的冷静。但聪明和感性则是一定的。
  有人说人世中最堪宝贵者,一是亲情,二是友情,其中同学之情又是最为稳固的友情。作为同窗四载的好兄弟,宋宝和我性情相近,工作相同,故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
  宋宝是一个善于反思,做事专注,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记得四年前的一次谈话令我印象深刻也彻底改变了彼此的人生轨迹,他说:“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还得继续画画,我要考研”当时我未置可否,但从他的话中感觉到了一颗不甘寂寞的心,想急于改变自己的迫切心情。果然很快就传来他考上了山东艺术学院国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消息,很是为他高兴。他选的导师是岳海波老师,在意笔人物画领域水平很高的一位老师,坚持一线教学与学生打成一片。宝兄就是跟这样一位高人学习,岂不美哉!因为从他的作品就可以看出,曾经的他已是脱胎换骨了。
  宋宝兄是一个聪明人,他的画多用淡墨,多用圆形,多用浅复色。淡墨使得画境悠远,圆形体现优雅和圆满,淡复色减弱了冲击力,同时也加强了前面两种因素。所以他的作品当中体现出了一个聪明人应有的干净透明和平淡之美,有的时候我们会产生欣赏宋瓷的错觉。作品《前进号1978》,是近期的创作作品,此作是为纪念改革开放而作。为了创作此幅作品,作者到北京和沈阳的机车博物馆选取素材,最终以“前进号”为形象做了刻画。画面中所表达的是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具有符号性质的前进号火车头的表现,进而表达对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对民族团结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扬、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热爱。所反映出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作品的创作,从构思到创作过程,到最后作品的呈现,无不充满着对民族的自信、民族文化观的自豪感以及民族审美观。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对表现思想观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形式语言是观念的呈现,观念的呈现是表现的最终目的。此画面中水墨淋漓的色块,点、线、面、黑白灰等绘画语言的搭配,都是为了烘托出“前进号”的沧桑,在材料选取上,采用了金箔、银箔、色釉、麻绳等一系列元素,使创作意图得到更好的传达。为了追求形象的“神似”和“意真”,力求最大限度地舍弃物象表面以及可变的东西,只保留物象稳定的本质特征来体现作品所要表达的感受,进而传达一种画家面对生活的意识态度和思想观念。
  他的画的题材多数以都市少女为主,人物都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明眸善睐,青春靓丽,直视的眼神仿佛能看穿你的灵魂。画面水墨中略加淡彩,显得清新雅致,同时背景运用线性分割及平涂色块又制造了一种冲突及现代感的错觉。看来研究生的学习真的激发出了宝兄内在的小宇宙,因为绘画不光要解决一个技法与题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发掘绘画本身能带给我们什么?是内在的提升,是思想的解放!所以我看得出宋宝完全把自己托付给了绘画,因为他在画中又是泼又是撒,还有粘和贴,足足的制作感。其中《印象敦煌》是他专门跑到甘肃看过敦煌壁画之后创作的一幅主题画,此幅作品画面感很强,人物的组织安排错落聚散有致,能很好地将敦煌壁画的内容与主體和谐处理。作品力求表现对当下的认识态度,画面中描绘了三个现代女性形象,构图上采用了传统的三角形构图,使画面具有稳定感。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上升到观念层面,并以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作品运用写实的手法,以线造型,表现出中国传统女性的柔美,背景借鉴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将壁画有意识地进行取舍,并运用到画面当中。使用莫高窟壁画中常见的石青、石绿、朱磦等颜色,使画面看上去既神秘又干净。创作这幅作品,本意应该是通过当代与古代艺术的融合,表现作者对中国传统的敬畏之心,它在对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它的表现形式,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幅毕业创作《忆?CHINA》内容为三只瓷瓶,曾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该作品主体是三只瓷瓶,瓷器德英文为“China”,也是中国文明的缩影。瓶体以陶土、釉料,甚至整块瓷片嵌入、堆砌,重新组合,换一个巧妙的思路,借鉴西方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法,用烧制瓷瓶固有的材料,以架上绘画的语言拼贴、重构,再现国人尽知的瓷器形象,重新阐释“China”的意义。
  宋宝兄无疑也是感性的,他作品当中的女性始终带着一种淡淡的哀愁。有人说,艺术家都是双重人格。生活中的宋宝兄是乐观的,大方的,豁达的,画中的女性是不是另外一个宋宝兄呢?抑或说是宋宝兄性格的另一面呢?或者是兼而有之。艺术家的隐性性格不会在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出来,但是会以艺术作品的方式做潜意识的流露。这些敏感的具有淡淡的哀愁的女性,或许是宋宝真实的心灵的展现吧。
  看到宋宝的进步,作为同学真心为他高兴,更带有期待,希望他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是为盼!
其他文献
孙建东先生是一位身在云南为艺术踯蹰前往的著名画家。云贵高原自古物产丰饶、林木兴盛、花鸟繁多,加上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少数民族聚居,形成了截然有别于中原抑或江南的人文史地。从1982年于云南艺术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孙建东已在云南这片热土辛勤耕耘自己的国画艺术三十五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出生于江南的孙建东,却被彩云之南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陶冶其间。云南地大物博且地广人稀,孙建东不辞辛劳常年奔波于百鸟
期刊
王天先生是一位在国画人物创作方面不懈求索的青年实力派画家,近年来在国画界崭露头角,十分活跃,并且显示出旺盛的创作才情和艺术发展潜力,颇受业内外人士关注。其作品清新典雅、轻灵痛快、宁静雅逸、文气十足,具有古典气息且不乏时代风貌。欣观近作,展幅品位之余有所得,此简录一二。  画家王天擅长人物画,尤其擅长仕女、高士等古典题材。仕女画是中国画中的特有题材,最早出现“仕女”一词的是唐朝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
期刊
心像、心香、心象、心相、心向、心乡……这是笔者对艺术由客观到主观再到客观过程的自我描述。同一景观,每个人入眼的自然图式(心像)是不同的,产生的情景感动模式及艺术灵感(心香)也因人而异;因发现事物的生命情趣、精神意韵(心象)千差万别,从而有了用画笔揭示和描述这种美好的冲动(心相)也就顺理成章;在含道映物、问琴于弦的创作过程中,真正的艺术家都有用高超技法达到表现极致(心向)的信念与理想,每一件作品的完
期刊
劉志杰何人也?经常出入各种书画笔会,书者;又时常往来于河边旷野,钓者。他挥毫泼墨时有朋友戏言:“钓鱼界写字最好的高人,书法界钓鱼最牛的高手。”此非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之名士乎?很像大隐于市的东方朔和愿者上钩的姜太公。书与钓有异曲同工之妙,培养高雅的情趣。在动静之间,他游刃有余,各得其乐,书者以文养心,钓者以心养性。  他的书作遍及三晋大地,并以垂钓游历相伴,所到之处,赐墨为宝。20世纪80年代,省城
期刊
墨云原名高润虎,先生寓其名与奇葩的书画有缘,与漫长的心路有分。他的人生真所谓充满诗情画意,在他的书画作品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古人云: “ 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诗人相表里焉。”他以数十年艰辛的艺术探索呈现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笔墨意趣。  他的写意花鸟画风之奔放、泼辣、率意不失严谨, 很有文人画味道,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从他的画中,观者可以感受到极富个性的笔墨意趣以及传统写意花鸟画顽强的生命力。中国
期刊
闲堂画馆的书柜上放满了历代书画名家的画册,在很显眼的位置放着一米宽的丛书,这些规格不一的画册是:《儿童国画入门:花、鸟、鱼、虫、禽、兽》《写意花鸟六步画法》《写意国画技法速成》《中国画技法丛书梅、兰、竹、菊》《跟名家学国画:花卉、禽鸟、紫藤、蔬果》《花鸟画谱》等丛书逾70册。分五六个系列,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天津美术出版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等出版发行。我收藏于斯,便于欣赏与学习,如有客来便盛情推介一
期刊
褚哲轮(以下简称褚):中国古代人物画一般讲究传神,像顾恺之所说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这和后六朝时代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系,比如推荐一个人去当官,要请人来相面。而现代人物画更讲究造型,虽也讲究传神,但我觉得现代人物画的传神和古人的传神已经不一样了。我们也学古人的传神,但总觉得表达的不是那么回事。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孙培增(以下简称孙):我觉得传神是个大的概念,不是具体的东西。从古至今,传神主
期刊
第一次看到“姜维”两字,眼前首先闪出的是那个智斗诸葛亮,叱诧风云的三国名将形象,其实此姜维并不是彼姜维,但是姜维这个名片已经深深印入脑海。后来随着日趋了解,我感悟到这就像一个千年人物的穿越与轮回,姜维从蜀汉穿越到了现代成了我眼前这个姜维,因为他们同样宅心仁厚、才华横溢和智慧超人,抑或本是一人。  记得初见姜维老师,给我的感觉极具大家风范,他长发飘逸,天庭开阔,形象洒脱不羁,个性仁厚寡言。当时脑海中
期刊
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田立胜,画国画二十几年了。多年来,他从未放弃过学习,经常出去写生,安安静静地啃了不少书,画画更是作为日课,可以说既师古人,又师造化,下了不少功夫。在面临空前创新危机的花鸟画领域,田立胜稳健精进,渐成气象,功夫在画外。我尤其看重田立胜做人之厚道宽博和他笔下溢出的浓浓的富贵气。我所讲的富贵气,不是说穷得只剩下钱的那种土贵族气,而是渗透到骨子里的高贵精神和富贵气象,是那种从心底
期刊
在中国传统的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画科中,花鸟画的艺术表现是最难的。首先,花鸟画创作对于笔墨基本功要求非常高,其以小观大的特性,容不得笔墨的半点含糊和迟疑;其次,花鸟画,对于章法布局、艺术处理手段必须有深入的理解,一花一草,题材看似简单,但如何将简单的题材通过高妙的艺术处理,使画面具有丰富的笔墨含量和精神境界,这需要画家的大智慧和大手笔;再次,人物画有客观形象束缚,山水画要千笔万笔反复皴擦,而花鸟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