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求师生间必须有充分的交流与合作。从教十余年来,笔者观摩了诸多课堂,在师生互动的有效性上进行了一些思考,试图分析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有效的对策,以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教学实例
案例一:“元的认识”教学片段
引导学生认识了一元硬币后,教师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元硬币,现在老师这儿有些玩具,谁喜欢,就到前面来把他买走吧!”于是教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些一元硬币,创设了一个百货商店的情境,让学生用硬币购买玩具和文具。
案例二:“6减几”的教学描述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5减几”后,说:“老师有一些小棒,让我们来摆一摆,看看6都能分成几和几”。然后教师分给每位学生6根小棒,各自在课桌上摆。这时候,教师只是随意地在学生中间巡视一下,任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汇报时也仅是让学生说出答案,并没有及时给予评价,结果只有少数学生才能说出完整的答案。
案例三:“5的认识”课堂再现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了“5”的意义和书写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5架飞机、5只游艇等含有数字“5”的图片,然后说:“老师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有好多宝贝,谁来从中分别取出5个相同的东西?”活动结束后,教师又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找出含有5个相同元素的图片。这时,一位学生说道:“老师,我的衣服上有5个扣子。”另一位学生说:“我的文具盒里有5支铅笔。”顿时,其他学生再也不看课件里的图片了,而是不亦乐乎地在找自己身边与“5”相关的事物。
二、问题剖析
1.师生互动流于形式,目的性不强。
案例一中,学生全部参与了活动,且兴致较高,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难道说这样的师生互动就是高效的吗?笔者认为,真正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符合學生知识习得规律的,符合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只是认识了一元的硬币,教师没有让学生认识一元纸币、五元纸币和十元纸币,尤其是没有指出“一张五元纸币等于5个一元纸币”的概念,就急匆匆地让学生运用钱币购买东西。因此,学生在模拟购买物品时就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不会买的现象。这位教师设计的活动只是流于形式,没有找到互动的最佳时机,违反了学生习得知识的规律,自然不会高效。
2.教学互动随意化,有效性不高。
案例二中,教师任由学生自主操作,自主总结,完全放手,充分给了学生探究的空间。然而,教师只是让学生自由活动,没有引导学生领会活动的要领,没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把自主学习变成了自由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是帮助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不是让学生自由活动。教师在师生互动中要注意组织、引导学生活动,鼓励学生探究,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关注和反馈,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师生互动的效率。
3.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积极性不高。
案例三中,教师教给学生“5”的含义、写法,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从箱子里取东西等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认识“5”。以上这些活动内容,是学生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不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当一位学生从身边找到了一个事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般带动了整个班级的自主观察,自主发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找有关“5”的数学问题,还可以在教室里找,到校园里找。学生可以自主观察身边的事物,自主学习身边的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
三、思考实践
1.时机把握,互动教学的关键。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高效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学生在互动中可以发现自我,增强主动意识,学会分享,学会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性格。
例如,在案例一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充分认识1元硬币、1元纸币、5元纸币,并指出“一张5元纸币等于5个一元纸币”的概念,再指导学生明白1元硬币和1元纸币的等量关系,然后再进行师生互动,体验购物的过程,就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原则,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和鼓励,有意识地与学生保持有效互动,让他们体验成功,增强信心。教师一个微笑和一句贴心的话语,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在课堂中,师生合作的关键节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困难的时候,是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需要的时刻,在这些关键节点的师生合作中,引导学生在合作、思考、探究、交流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2.生生互动,互动教学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生互动才是课堂实施的主旋律。生生互动,指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影响,包括学生之间的讨论、倾听、评价等。这是一种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方式。
在案例二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摆小棒,讨论有几种摆法,再互相说说为什么这样摆?教师同时巡视指导各小组的活动,并给予点拨和启发。小组活动结束后,分别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合作成果。
3.有效提问,师生互动的平台。
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平台,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有效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难易适中,使问题的难易程度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次,提问的形式要多样化,既有师生对答,也有生生互答;再次,提问要有开放性,可让学生有多种解决策略,多种思维策略;最后,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4.情境创设,师生互动的实现途径。
以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游戏情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创设实践情境指引学生主动体验;创设故事情境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总之,情境教学因具有直观性、趣味性、补偿性等特点,已成为小学课堂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5.积极评价,师生互动的动力源泉。
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情感交融的过程。在师生互动中,教师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激励学生。评价的作用不仅在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正确与否,更要评出学生的自信心,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来。
总之,高效的互动课堂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我们只有把握互动的最佳时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利用有效提问、情境创设及适当的评价等有效策略,才能切实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安徽省砀山县特殊教育学校)
(责任编辑 韩正庭)
一、教学实例
案例一:“元的认识”教学片段
引导学生认识了一元硬币后,教师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元硬币,现在老师这儿有些玩具,谁喜欢,就到前面来把他买走吧!”于是教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些一元硬币,创设了一个百货商店的情境,让学生用硬币购买玩具和文具。
案例二:“6减几”的教学描述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5减几”后,说:“老师有一些小棒,让我们来摆一摆,看看6都能分成几和几”。然后教师分给每位学生6根小棒,各自在课桌上摆。这时候,教师只是随意地在学生中间巡视一下,任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汇报时也仅是让学生说出答案,并没有及时给予评价,结果只有少数学生才能说出完整的答案。
案例三:“5的认识”课堂再现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了“5”的意义和书写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5架飞机、5只游艇等含有数字“5”的图片,然后说:“老师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有好多宝贝,谁来从中分别取出5个相同的东西?”活动结束后,教师又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找出含有5个相同元素的图片。这时,一位学生说道:“老师,我的衣服上有5个扣子。”另一位学生说:“我的文具盒里有5支铅笔。”顿时,其他学生再也不看课件里的图片了,而是不亦乐乎地在找自己身边与“5”相关的事物。
二、问题剖析
1.师生互动流于形式,目的性不强。
案例一中,学生全部参与了活动,且兴致较高,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难道说这样的师生互动就是高效的吗?笔者认为,真正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符合學生知识习得规律的,符合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只是认识了一元的硬币,教师没有让学生认识一元纸币、五元纸币和十元纸币,尤其是没有指出“一张五元纸币等于5个一元纸币”的概念,就急匆匆地让学生运用钱币购买东西。因此,学生在模拟购买物品时就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不会买的现象。这位教师设计的活动只是流于形式,没有找到互动的最佳时机,违反了学生习得知识的规律,自然不会高效。
2.教学互动随意化,有效性不高。
案例二中,教师任由学生自主操作,自主总结,完全放手,充分给了学生探究的空间。然而,教师只是让学生自由活动,没有引导学生领会活动的要领,没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把自主学习变成了自由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是帮助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不是让学生自由活动。教师在师生互动中要注意组织、引导学生活动,鼓励学生探究,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关注和反馈,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师生互动的效率。
3.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积极性不高。
案例三中,教师教给学生“5”的含义、写法,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从箱子里取东西等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认识“5”。以上这些活动内容,是学生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不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当一位学生从身边找到了一个事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般带动了整个班级的自主观察,自主发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找有关“5”的数学问题,还可以在教室里找,到校园里找。学生可以自主观察身边的事物,自主学习身边的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
三、思考实践
1.时机把握,互动教学的关键。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高效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学生在互动中可以发现自我,增强主动意识,学会分享,学会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性格。
例如,在案例一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充分认识1元硬币、1元纸币、5元纸币,并指出“一张5元纸币等于5个一元纸币”的概念,再指导学生明白1元硬币和1元纸币的等量关系,然后再进行师生互动,体验购物的过程,就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原则,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和鼓励,有意识地与学生保持有效互动,让他们体验成功,增强信心。教师一个微笑和一句贴心的话语,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在课堂中,师生合作的关键节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困难的时候,是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需要的时刻,在这些关键节点的师生合作中,引导学生在合作、思考、探究、交流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2.生生互动,互动教学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生互动才是课堂实施的主旋律。生生互动,指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影响,包括学生之间的讨论、倾听、评价等。这是一种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方式。
在案例二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摆小棒,讨论有几种摆法,再互相说说为什么这样摆?教师同时巡视指导各小组的活动,并给予点拨和启发。小组活动结束后,分别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合作成果。
3.有效提问,师生互动的平台。
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平台,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有效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难易适中,使问题的难易程度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次,提问的形式要多样化,既有师生对答,也有生生互答;再次,提问要有开放性,可让学生有多种解决策略,多种思维策略;最后,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4.情境创设,师生互动的实现途径。
以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游戏情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创设实践情境指引学生主动体验;创设故事情境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总之,情境教学因具有直观性、趣味性、补偿性等特点,已成为小学课堂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5.积极评价,师生互动的动力源泉。
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情感交融的过程。在师生互动中,教师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激励学生。评价的作用不仅在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正确与否,更要评出学生的自信心,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来。
总之,高效的互动课堂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我们只有把握互动的最佳时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利用有效提问、情境创设及适当的评价等有效策略,才能切实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安徽省砀山县特殊教育学校)
(责任编辑 韩正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