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歌剧作品音乐赏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gang7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扎特是欧洲古典主义作曲家,其短暂的一生为人类创造和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莫扎特先后创作出了20余部歌剧作品,诸如《魔笛》《唐璜》《费罗的婚礼》等都是其创作的经典歌剧作品。作品体现出了莫扎特音乐艺术创作的思想和理念,散发着古典主义音乐独特的魅力,具有极大的欣赏价值和音乐美学价值。本文对莫扎特的《魔笛》《唐璜》《费罗的婚礼》这三部歌剧作品进行了简单地音乐赏析。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其非常钟情于歌剧的创作,是歌剧艺术的开拓者。他的歌剧创作题材丰富多样,其音乐优美、轻快,独具音乐魅力和个人特色。莫扎特的歌剧作品散发着瑰丽的艺术风采,具有显著的戏剧性、民族性、人文性等特征。他的音乐深刻地反映着时代精神,以至于其歌剧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息,如歌剧《魔笛》就是其歌剧作品中最富民族精神和民族气息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一、莫扎特歌剧作品——《魔笛》音乐赏析
  《魔笛》是莫扎特歌剧作品的杰出代表,这部歌剧作品根据德国作家维兰德的童话叙事诗创作而成,主题鲜明、风格独特、音乐语言生动感人。作品中,维也纳民谣曲调与巴洛克风格相互融合,呈现出了多样化的音乐创作风格。同时,作品中不但有极具神秘色彩的宗教旋律,还有明朗欢快的世俗音乐,宗教旋律与世俗音乐的有机结合使作品呈现出了鲜明的音乐特色,也体现出了莫扎特无与伦比的音乐天赋。
  (一)音乐的叙事性
  莫扎特以叙事性的咏叹调作为歌剧《魔笛》音乐以及剧情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赋予歌剧音乐鲜明的叙事功能。莫扎特先以奏鸣曲式为歌剧《魔笛》的序曲,通过引子和和弦使剧中人物的形象完美地呈现出来,然后以小提琴演奏的形式使剧中的第一个主题清晰地呈现出来,并通过调性上的变化等推动音乐旋律不断前进,把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音乐也显得更加的舒展、开阔和高昂。而随着音乐的发展,其到再现部时,调性在不断地变化,旋律也逐渐温柔婉约,并突显出了明朗欢快的气氛。歌剧音乐并不具备叙事的语义功能,也不能展示出故事发生时间、地点以及起因等相关因素,但是其通过特殊的音乐语言承载了叙事的功能。例如,在歌剧作品的第一幕《我是一个快乐捕鸟人》中,莫扎特以民谣为基调的咏叹调来呈现剧中人物的性格以及生活状况。
  (二)音乐的戏剧性
  莫扎特在歌剧《魔笛》的创作中,运用了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将不同声部、不同唱法、不同音色的音乐与剧情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音乐来呈现戏剧场面,也完美地展示出了剧中人物艾米诺与帕米娜的爱情经历。例如,第二幕夜后的咏叹调《复仇的痛苦》,首句A音上的同音反复与间奏形成了良好的呼应关系,宽广的音调与优美顺畅的旋律提升了歌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进而使歌剧音乐充满了戏剧性。另外,歌剧《魔笛》中咏叹调、重唱、合唱等声乐曲的巧妙运用,有力地推动了歌剧情节的发展,使歌剧音乐和歌剧情节随着旋律的起伏而高潮迭起,从而提升了歌剧音乐的戏剧化效果。
  二、莫扎特歌剧作品——《唐璜》音乐赏析
  《唐璜》取材于拜伦的同名诗体小说,是莫扎特歌剧作品中的巅峰之作,也是其歌剧作品中具有人性探究意义的杰作,这部歌剧作品充分展示了古典主义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序曲以完整的奏鸣曲式呈现出了唐璜这一西班牙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鲜明性格特征,并以F大调进入开场音乐,优美的曲调与丰富多彩的和声配置使作品呈现出了独具特色的音乐美感,剧中经典的咏叹调《狂欢吧,欢乐吧》《喂,到窗前来吧》等更是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引发了无数人的情感共鸣。
  (一)人物形象的音色层次布局
  《唐璜》这部歌剧作品可以说是莫扎特歌剧创作中最完美的作品,声乐部分的创作近乎完美,声部方面布局合理。不论是这部歌剧作品中的咏叹调,还是重唱都可以称得上是经典。歌剧《唐璜》中宽厚低沉的男中低音声部与婉转嘹亮的女高音共同构成了整体的声部,在整部歌剧的声部架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歌剧《唐璜》音乐创作中,莫扎特选用既具有男高音特征又具有男低音特征的男中音作为唐璜的声部,使唐璜这一人物形象的音色既高亢明亮又浑厚结实,凸显了唐璜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点,同时优美婉转的音色又体现出了他的柔情与深情。而对于歌剧《唐璜》中的列波莱洛、马赛托等人物选用男低音声部,凸显了人物憨厚胆小、幽默风趣的性格特征,与唐璜这一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物形象也更加得生动、丰满、鲜活。不同声部的选用体现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唐璜与列波莱洛这一对主仆在音色方面相互补充,也体现出了莫扎特高超的音色层次布局。
  (二)优美轻快的音乐
  音乐在歌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莫扎特在歌剧创作中非常重视利用音乐塑造人物形象、描绘人物内心思想和情感。在歌剧音乐创作中,莫扎特通过自然轻松的音乐线条、圆润优美的音色以及均匀生动的节奏营造出了独特的音乐之美,使歌剧音乐呈现出优美、轻快的特征。歌剧《唐璜》中的第二幕第一场,为了表现和展示唐璜希望采丽娜来到他身边的急切心情,在唐璜的咏叹调“请你来到我窗前”中运用了轻快的6/8拍,小快板速度营造出了优美动听的歌曲旋律和活泼欢快的歌曲节奏,莫扎特通过优美、轻快的音乐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唐璜的内心世界。
  三、莫扎特歌劇作品——《费加罗的婚礼》音乐赏析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作为一部喜歌剧,是莫扎特众多歌剧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部歌剧作品之一。这部歌剧作品取材于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同名话剧,是中国乐迷最熟悉的一部歌剧作品,直至今日,其仍然在各大剧院频繁上演。
  (一)音乐语言的新颖性
  音乐有吸引听众的能力,可以带给听众审美的享受和独特的审美体验。当听众与音乐接触时,其会跟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投入情感,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想像。因此,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既要符合听众的心理预期,又要尽可能地超出其心理预期,通过一种自然而新颖的音乐语言使听众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体验。莫扎特在歌剧《唐璜》中运用了多种音乐创作表现手法,并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通过各种音程大小、级进等营造出了优美的音乐旋律。如该剧序曲的运用可以说是歌剧序曲的典范之作。莫扎特在音乐创作中大胆创新,采用了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作为序曲,通过新颖的音乐语言营造出了欢快的乐曲,同时也呈现出了喜歌剧独特的氛围。另外,莫扎特运用重唱的表现手法来展现戏剧冲突,使作品戏剧性与喜剧性融合在一起,带给人们新颖、独特的艺术享受。
  (二)音乐的平衡性
  平衡性是艺术作品形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在音乐创作中,莫扎特追求音乐的对称性和平衡性。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具有一种独特的和谐之美,人们欣赏其作品时可以获得一种良好的心理体验。不仅仅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莫扎特的众多歌剧作品中的每首乐曲、咏叹调虽然都各具特色、千变万化,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却又和谐统一,更是与剧情有机统一,在整体中实现了平衡,这都充分体现出莫扎特音乐创作的独具匠心。
  四、结语
  莫扎特的一生是伟大的,其短暂的一生始终以音乐为中心,他创作的歌剧被世人称为经典,他的音乐创作更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时至今日,仍然散发着绚丽的光彩,被世人学习和研究。纵观莫扎特的众多歌剧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莫扎特在歌剧创作中坚持音乐至上的原则,使歌剧作品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音乐特色。莫扎特运用多样化的音乐创作手法,将优美的旋律与复杂的人物性格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咏叹调的形式描绘和塑造人物形象,以重唱的形式刻画和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笔者通过对其歌剧《魔笛》《唐璜》《费罗的婚礼》这三部歌剧作品的音乐赏析,以期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莫扎特在歌剧创作上的特点,深入认识古典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黄河科技学院)
其他文献
“吾丧我”是《庄子·齐物论》的关键思想,历代学者不断进行阐释。通过以《庄》解《庄》的阐释方法,分析“吾丧我”的含义以及如何实现“吾丧我”,这是一种更易贴近庄子思想、解读庄子的方法。“吾丧我”通过“心斋”“坐忘”与“以明”三种方式逐步抛弃形骸、成心与是非,达到内心虚静,最终达到物我统一、万物齐同的至高境界。  《庄子》一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历代研究者不断从各种角度解析庄子的思想。《庄子》分为
期刊
进入20世纪,因为文明的快速发展,人越发对自己以及这个世界迷茫,工业的钢铁巨兽摧毁了大多人所拥有的信仰,西方哲学中的二元对立论越发突出,导致了经常性社会危机。人们急需一种理论来说服自己,这时候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存在”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对这个世界的一种独特见解,他指出人就是一种存在,这个世界也是一种存在,人是“在世界之中存在”。他通过对哲学的梳理赋予了“存在”这个词语新的含义,在
期刊
女性悲剧命运在文艺作品中的体现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李纨与蘩漪分别是《红楼梦》和《雷雨》中的两个悲剧性人物。这两个人充分体现了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从封建旧式女性向资产阶级女性过渡的趋势,也即传统女性向现代女性的过渡。从表面上看,李纨和蘩漪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一个是封建礼节的恪守者,一个则是伦理道德的违背者。这两部作品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形象的真实面貌。本文通过文本研读的方式,就李纨和
期刊
微电影创作在新世纪影视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视觉表达符码的精彩运用、对影片叙事内核及主体表达意义的呈现,镜头、光影与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使故事更显张力,具有极强的表意作用。  微电影创作凭借精悍的镜语传递深刻的电影主题。导演运用丰富多元的镜头丰富观众视觉审美感知,借助多种光影变化表情达意,而蒙太奇手法的巧妙运用更使剧情跌宕起伏、细腻生动。  一、丰富多元的镜头运用  电影作为一种活动影像,它的画面时刻
期刊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2003年韩国导演金基德的作品,这部电影是金基德电影风格的一次大转变。他早期的作品多带有一种暴力美学的意味,表达一种深深的民族之恨。从《春夏秋冬又一春》开始,他电影中的那种愤恨之情便开始减弱,多了一种幽静空灵之感,带有淡淡的东方式的禅意之美。本文浅析《春夏秋冬又一春》电影中的禅意之美,由禅意透视到人性的探索。  一、《春夏秋冬又一春》中禅的意象  电影的开篇是从极富宗教意味的寺
期刊
清代是中华传统养生发展的鼎盛时期,养生理论和方法日渐完善,也是古典小说的成熟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本文以清代部分小说中的养生内容为切入点,归纳清代小说中的养生类型,探讨清代小说养生观的特点。  从古至今,健康长寿是一直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望。“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指通过养生活动来预防疾病和减少疾病,从而达到长寿的目的。养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初的养生意识产生直至
期刊
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油画作品是新中国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美术史不可或缺的部分。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经历了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全国土地会议等重大事件,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迹。这些都为中国油画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在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的创作中,内容的真实性以及内容的典型性和普遍性统一、内容和构图形式的统一,主观情感的巧妙运用,都是画家创作追求的目标。在党和国家的英明领导下,画家们会创作出
期刊
20世纪80年代,将文学作为一种“政治工具”的论调和“文学是政治的附庸”“文学为政治服务”等错误的口号,在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本质论争中,迅速被淹没,这归功于大众对具有独特审美特性文学的呼唤。文学的政治性渐渐不再被当做是主流的文学本质。而在论争中,“审美反映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等论调的呼声最高,关于这两个论题的研究也最终演变成为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学术领域的重大讨论,产生影响深远。  一、审美意识形态
期刊
中日两国的儿童文学作品都热衷于对动物形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在众多动物形象中,中日两国文人墨客尤其青睐狐狸这一动物形象。然而,中日两国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狐狸形象却迥然不同。本文通过对比两国不同时期的狐狸形象,进一步体会两国的历史文化差异。  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引领导向的重要作用。中国和日本的儿童文学受历史和文化等影响,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各有特色,经常出现在作品中的拟人动物形象也有所差异。本文
期刊
笔者本人对塞尚的最初印象是:笔触笨拙生涩,反透视,无视了许多作画的规律,仿佛是一个没有准确造型基础的艺术家。笔者带着自己的疑惑——为什么塞尚这么出名,为什么他的画可以得到这么多人的赞扬进行探索,找寻其原因与成功之道。  《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一书,是罗杰·弗莱对塞尚艺术的经典研究成果。弗莱以一个艺术家、画家的身份来发言,将塞尚的作品当作自己艺术上的标杆,可以说是塞尚塑造了弗莱的美学。这种巨大的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