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语文的半壁河山。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较之于传统的阅读教学形式活泼、手段更新、内容求异,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笔者探讨并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简约不简单、丰厚且有度、语文味浓厚的阅读教学策略新思路。文章就从这几个方面论述有效阅读教学的构建,以期共享。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简约;丰厚;语文味
小学语文教学,包括拼音、识字、阅读、写作等“四大板块”。阅读是基础,拼音、识字都离不开阅读,写作更需要阅读这块基石。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阅读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观,阅读课堂上学生从读懂、识字、背诵、练习中解放出来,学生主动投入,与文本对话,实现阅读的转变。但是,阅读教学中弊端也很多,如内容“胖”、环节“碎”、形式“花”、效果“需”,“胖”“碎”“花”“需”的影响下,阅读教学质量仍然偏低。
为此,我们的阅读教学仍然需要实践中创新、摸索着实践、实践中优化。笔者认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应该简约、丰厚、具有语文味,抓住这三点,阅读教学才真正有生命力。
一、 阅读教学简约但不简单
一些精彩的阅读课堂,阅读教学都有一根主线,将文本的一些知识,用这根线串起来,改变了简单的阅读教学,实现简约化的阅读教学。
圆有圆心、球有球心,文也有“文心”。“文心”就是“文眼”,或者是文章的“线索”。阅读教学简约化教学,就应该首先帮助学生找到这个“文心”,再将文本设计为一个个的训练点,这些训练点以“文心”为主线,逐渐展开。这样的教学,内容简约、环节简化,推广简单、实施方便。
如《陶校长的演讲》的教学,文题可谓是文心,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中心是重点。围绕这个中心而设计问题和活动,阅读教学方法简单易行,但问题务必具有启发性、活动必须有助于课文的理解以及阅读能力的提高。首先引导学生审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问题的提出,学生会问:陶校长是个怎样的人?陶校长的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浏览文章,让学生说一说陶校长演讲的四个问题——健康、学问、工作和道德。文章的结尾处,陶校长指出每天要“四问”的好习惯。这样,文章的结构清晰,关键内容也易于把握。再在此基础上,设计更多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且读且思”,如对于第一问,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中,体会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
(2)怎样才能有个好而健康的身体?
(3)陶校长希望我们做什么?
之后,引导学生注重“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一段的理解和运用,让他们仿照这段的主要句式“有了……才有……”说话,让学生用“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而各说一个句子……然后根据演讲的内容的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等都开展这样的活动,活动的开展有序、简约但不简单,真正促使学生走进文本,抓住中心和重点,促使有效阅读的达成。
二、 阅读教学应丰厚且有度
新课改以来,翻转课堂成为阅读教学课堂改革的第一要务,在“翻转课堂”上,学生上网查询、教辅资料查阅,课堂上资料补充、资源拓展成为拓宽阅读教学的时尚,如果教师的拓展漫无边际、资源开发过度,与教学的主题无关或者相去甚远,就会冲淡阅读教学的主题,使阅读课成为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教学之低效不置可否。
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适当拓展很有必要,适当的拓展有助于增加阅读教学的“厚度”,但不能太过度,否则,也会加重学习负担,降低拓展资源的效度。那么,怎样拓展有度呢?
笔者在阅读教学《陶校长的演讲》时,总共进行两次拓展。第一次是引导学生审题后,待学生提出陶校长是个怎样的人时,笔者用多媒体呈现陶行知先生的生平材料,以及主要的教学理念和主要思想,也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和整理这方面的素材。此时让学生交流,也可以收到了解陶校长的效果。第二次拓展是课堂即将结束之际,笔者组织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听了、读了陶校长的演讲,你有什么话想说?这个拓展活动就很有必要,用时3~5分钟,促情练说,是读与说、读与写的迁移,给人一种“曲终收拨”之效、“言犹未尽”之感。
三、 阅读教学不能脱离语文味
在开放阅读课堂的总趋势下,阅读课堂出现了繁杂、臃肿的非语文现象,语文味消失殆尽。
一位语文特级教师曾经指出:“语文教学少不了咬文嚼字、层层剥笋,应品味咀嚼,品出味来。”
“咬文嚼字”就是针对文本中的重点词语、关键句子而引发学生思考和理解,把握中心的做法。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阅读时,引导学生对“得意洋洋、欺凌、训斥、惩戒”等词语的反复体味,感受中华的不振。
“层层剥笋”,就是从某一个知识点、某个句子、作为切入点,然后逐渐深入,达到感悟的重心。如《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的教学时,笔者对第三段的教学,就采用了“层层剥笋”的方法,笔者先从文稿的遗失后,人们对谈迁的看法“他再也不会站起来了”入手,然后笔锋一转“谈迁很快从痛苦中挣扎出来……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为切入点,让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出谈迁从头开始撰写史书的相关词语,如“四处走访、亲赴郊外、面对孤灯、奋笔疾书、考察遗址”等,从这些词语的体会以及关于新著的史书与原先的相比更精彩、更翔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等的理解和感悟中,理解中心与文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相通互融。从字词的理解到中心的感悟,首先文本与心灵的相通,是阅读的提升,能力的提高,是走进文本、情感体验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阅读教学不是浅层次的读懂读顺那么简单,也不是资料的堆砌、拓展的无度,更不能脱离语文味,阅读教学只有简约、丰厚,并散发语文的芳香,课改的春天才会款款走来,阅读教学摆托低效,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李雪云.简约: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指导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750(9):30-31.
[2]丁亚锋.删繁就简,践行简约之美——浅谈小学语文简约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6,(3):41.
[3]马丽娜.构建简约课堂诵读文学经典[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2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简约;丰厚;语文味
小学语文教学,包括拼音、识字、阅读、写作等“四大板块”。阅读是基础,拼音、识字都离不开阅读,写作更需要阅读这块基石。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阅读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观,阅读课堂上学生从读懂、识字、背诵、练习中解放出来,学生主动投入,与文本对话,实现阅读的转变。但是,阅读教学中弊端也很多,如内容“胖”、环节“碎”、形式“花”、效果“需”,“胖”“碎”“花”“需”的影响下,阅读教学质量仍然偏低。
为此,我们的阅读教学仍然需要实践中创新、摸索着实践、实践中优化。笔者认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应该简约、丰厚、具有语文味,抓住这三点,阅读教学才真正有生命力。
一、 阅读教学简约但不简单
一些精彩的阅读课堂,阅读教学都有一根主线,将文本的一些知识,用这根线串起来,改变了简单的阅读教学,实现简约化的阅读教学。
圆有圆心、球有球心,文也有“文心”。“文心”就是“文眼”,或者是文章的“线索”。阅读教学简约化教学,就应该首先帮助学生找到这个“文心”,再将文本设计为一个个的训练点,这些训练点以“文心”为主线,逐渐展开。这样的教学,内容简约、环节简化,推广简单、实施方便。
如《陶校长的演讲》的教学,文题可谓是文心,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中心是重点。围绕这个中心而设计问题和活动,阅读教学方法简单易行,但问题务必具有启发性、活动必须有助于课文的理解以及阅读能力的提高。首先引导学生审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问题的提出,学生会问:陶校长是个怎样的人?陶校长的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浏览文章,让学生说一说陶校长演讲的四个问题——健康、学问、工作和道德。文章的结尾处,陶校长指出每天要“四问”的好习惯。这样,文章的结构清晰,关键内容也易于把握。再在此基础上,设计更多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且读且思”,如对于第一问,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中,体会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
(2)怎样才能有个好而健康的身体?
(3)陶校长希望我们做什么?
之后,引导学生注重“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一段的理解和运用,让他们仿照这段的主要句式“有了……才有……”说话,让学生用“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而各说一个句子……然后根据演讲的内容的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等都开展这样的活动,活动的开展有序、简约但不简单,真正促使学生走进文本,抓住中心和重点,促使有效阅读的达成。
二、 阅读教学应丰厚且有度
新课改以来,翻转课堂成为阅读教学课堂改革的第一要务,在“翻转课堂”上,学生上网查询、教辅资料查阅,课堂上资料补充、资源拓展成为拓宽阅读教学的时尚,如果教师的拓展漫无边际、资源开发过度,与教学的主题无关或者相去甚远,就会冲淡阅读教学的主题,使阅读课成为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教学之低效不置可否。
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适当拓展很有必要,适当的拓展有助于增加阅读教学的“厚度”,但不能太过度,否则,也会加重学习负担,降低拓展资源的效度。那么,怎样拓展有度呢?
笔者在阅读教学《陶校长的演讲》时,总共进行两次拓展。第一次是引导学生审题后,待学生提出陶校长是个怎样的人时,笔者用多媒体呈现陶行知先生的生平材料,以及主要的教学理念和主要思想,也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和整理这方面的素材。此时让学生交流,也可以收到了解陶校长的效果。第二次拓展是课堂即将结束之际,笔者组织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听了、读了陶校长的演讲,你有什么话想说?这个拓展活动就很有必要,用时3~5分钟,促情练说,是读与说、读与写的迁移,给人一种“曲终收拨”之效、“言犹未尽”之感。
三、 阅读教学不能脱离语文味
在开放阅读课堂的总趋势下,阅读课堂出现了繁杂、臃肿的非语文现象,语文味消失殆尽。
一位语文特级教师曾经指出:“语文教学少不了咬文嚼字、层层剥笋,应品味咀嚼,品出味来。”
“咬文嚼字”就是针对文本中的重点词语、关键句子而引发学生思考和理解,把握中心的做法。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阅读时,引导学生对“得意洋洋、欺凌、训斥、惩戒”等词语的反复体味,感受中华的不振。
“层层剥笋”,就是从某一个知识点、某个句子、作为切入点,然后逐渐深入,达到感悟的重心。如《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的教学时,笔者对第三段的教学,就采用了“层层剥笋”的方法,笔者先从文稿的遗失后,人们对谈迁的看法“他再也不会站起来了”入手,然后笔锋一转“谈迁很快从痛苦中挣扎出来……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为切入点,让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出谈迁从头开始撰写史书的相关词语,如“四处走访、亲赴郊外、面对孤灯、奋笔疾书、考察遗址”等,从这些词语的体会以及关于新著的史书与原先的相比更精彩、更翔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等的理解和感悟中,理解中心与文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相通互融。从字词的理解到中心的感悟,首先文本与心灵的相通,是阅读的提升,能力的提高,是走进文本、情感体验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阅读教学不是浅层次的读懂读顺那么简单,也不是资料的堆砌、拓展的无度,更不能脱离语文味,阅读教学只有简约、丰厚,并散发语文的芳香,课改的春天才会款款走来,阅读教学摆托低效,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李雪云.简约: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指导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750(9):30-31.
[2]丁亚锋.删繁就简,践行简约之美——浅谈小学语文简约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6,(3):41.
[3]马丽娜.构建简约课堂诵读文学经典[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