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觉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而结合语文学科特征,语文自觉课堂可以在传统语文课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自组织意识,优化课堂教学,更能在过程中提高其混合学习能力。
关键词:信息素养;自组织能力;混合学习
传统课堂“以教为中心”,新课改以来则力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的学由被动转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突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自觉课堂在课改的浪潮下应运而生。它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在课堂学习提供在线自学平台,通过在线微视频等手段帮助学生完成课前的预习工作,而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设计随后的课堂教学。然而,如何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如何呈现语文自觉课堂?这些都需要我们结合语文学科特征进一步探索。
一、 结合语文学科特性,培养信息素养
2011版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种实践性一方面就体现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方面。在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板块对7~9年级的教学建议是:“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可见,语文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之下,语文学科的这种工具性特点与自觉课堂数字化在线学习模式不谋而合。
(一) 培养信息素养,达成语文教学长远目标
随着数字化在线学习平台的逐步优化,它就是一个包含庞大信息的数据库,学生如何才能从这样一个数据群中高效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并且在长期使用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资料库,在数字平台上建立其个人的学科知识体系……这些都关涉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同时也是语文教学所要实现的一项长远目标。
因此,在学生最初使用这个在线学习平台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个难得的实践契机,根据语文教学目标,自行设计出包含资料查找、资料处理与资料整合等一系列信息处理方面的课程,指导学生进行诸如关键词搜索、主题搜索、精确查找、模糊查找等信息搜集方法,标记、批注等信息处理方法。
新时代的语文素养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重视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这意味着语文教学不能囿于书本的藩篱,应该具备大语文的视野。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苏教版八下)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涉及丰富的科学知识,对于初涉物理的八年级学生而言,这一部分内容在理解上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实现体味准确、严密的语言特色、巧妙的结构、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这些“文”的目标前,必然要先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术语背后的内涵。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在线数字平台到物理等学科中寻找并自学相关的背景知识。而课堂之中,同样可以利用学生自学的这些资料与文本进行对比阅读,在比较中了解科普说明文的语言除准确、严密外,还有通俗易懂这一特点,某些语句还非常形象生动,再一次引导学生探究出文本呈现如此语言特色,基于作家对读者群体的考虑。
所以,语文自觉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必然碰撞出巨大的火花,它能使语文教学跳出教材的桎梏,僅仅作为教学的一个例子,而依托数字化学习这个大平台,进而实现举一反三,达成语文教学的长远目标。
(二) 指导学生参与,共建在线学习平台
新时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习得,能力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而实现创造教学。自觉课堂中的在线学习平台的受众对象是学生,之所以建设这种平台,也完全是为了服务学生,帮助他们高效地学习,获得学习的幸福感。
每位教师在备课中都会有这样一个切身感悟:把握学生的学情并非易事,而在学情基础上展开有效的、并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更非易事。在线平台中微视频、各种学习资料都是教师通过各自对学生的了解进行制作的,这必然会有些片面,无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但学生心中肯定清楚自己的需求,所以,数字化平台面向学生,同时也可以依托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上传对自己有帮助的学习资料,通过转载、点击率完成对这些资料的择优和淘汰。在师生共建中,促进在线学习平台的优化。
二、 培养自组织意识,优化自觉课堂
自觉课堂中的“自觉”表现为自律、责任和自主。因此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在自主学习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其学习所做出的一切决策和对实施这些决策要全权负责。即使有再完善的数字学习平台,如果学生不加理睬,所有设想全都得归于零,如同蝴蝶效应一样,进而影响到此后的课堂教学。为了扭转局面,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积极培养学生的自组织意识,增强他们对在线学习的认同感,提高自主学习兴趣,在课后完成对自主学习的有效监控。
(一) 重视“心理匹配”
接受美学上有一个核心概念“期待视野”,它是接受主体阅读文学文本的心理基础与先决条件,包含读者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学艺术素养、特定的生理及心理机制等,往往影响读者对阅读文本的感受、理解和评价。事实上,笔者认为每一个人对任何外在对象都有“期待视野”,而对同一种对象的“期待视野”却存在差异性。在线学习资源如何能够让大部分学生喜闻乐见,从而培养他们的自组织意识,我想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匹配”。
“心理匹配”是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教授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调整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之间关系,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被学生主观上感到满足其需要,从而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统一,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它包含“认知匹配策略”与“形式匹配策略”,简而言之,就是分别从内容与形式上满足学生的需要,满足他们的“期待视野”。
笔者听过一堂公开课,执教老师上的是契科夫的《变色龙》(苏教版八下),她大胆地对原始文本进行了改造,以探案的形式:情境再现、案件分析、案件定性、警钟长鸣展开教学,通过深入案件,揣摩人物心理,达到对小说人物的分析和主题的把握。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十分活跃。这一堂课通过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无疑满足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这也间接激发起我们的思考,如若在线学习平台上的资源在集知识性的基础上,配合以声光电影,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的时候,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被吸引,自主学习的意识,自组织意识的调动便也水到渠成。当自觉课堂无论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寻求这种“心理匹配”,满足学生的期待视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自然由被动转变成主动,由主动进而发展成自觉。 (二) 请关注“最近发展区”
课前的在线学习是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如果此前的课前任务与课堂中的任务没有任何层递,课堂教学无法在其基础上有所深入,当学生在线学习完成非常圆满的时候,课堂教学变成了狗尾续貂,毫无价值。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前的教学任务时,也请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前后任务在深度、广度上有所区别,有梯度的呈现,让课前的学习同时也成为下一阶段课堂学习的“脚手架”。
刘禹锡的《陋室铭》(苏教版八下)是初中语文教材中比较容易的文言韵文,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在课前完成对字词的疏通和文意的理解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以此文本为基准,结合撰文的背景资料,深层地剖析刘禹锡的人物性格:深处陋室,心系朝廷,无意归隐,有志立业,却无法通过初步预习而达成。所以疏通字词、理解文意可作为在线学习的任务,可通过微视频和游戏晋级的形式开展,而结合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句,分析刘禹锡的人物个性则可以设定为课堂教学任务,将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地推进,让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高效配合,优化教学。
“最近发展区”满足的是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当线下学习(课后学习)与线上学习(课上学习)之间存在梯度,分别对应“最近发展区”的现有水平和可能发展的水平,那么课堂上的自觉学习也同样能够实现了。
(三) 及时有效地评价与反馈
及时的评价与反馈是保证有效学习的重要环节,如果没有评价反馈,在不了了之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必然下降,更何谈培养其自组织意识。
就自觉课堂的评价与反馈,许多专家学者就不同层面提出了很多方式,比如线上评价,线下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提问、测验、作业等。但笔者认为,所有这些評价可以归为一点,那就是能否衔接前后学习任务,即评价是否可以推进后续的课堂教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类似于课堂中“追问”。
比如,学生在数字化平台上阅读了蒲松龄的《口技》,了解到作者通过各种人物声音的变化细致描摹,以正面描写为主,而有同学在阅读的过程中却认为包含侧面描写。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曲折”评价:林嗣环的《口技》中有这样一句描写“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这是什么描写?那么,蒲松林的《口技》中有没有注入此类的描写呢?
三、 在过程中提高混合学习力
自觉课堂将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与网络学习的优势有效结合,将学生的学视为课堂的主导,专家学者将这种教学称为“融合性学习”“混合式学习”“混合学习”……尽管命名不同,但其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却是其显著特征。它使课堂形式变得多样化,也调动起学生的多种能力,不同于传统课堂中只局限于听的能力。它包含线上学习以及线下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仍然举足轻重,结合混合式学习的特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除了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外,其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评价能力等都得到了培养。
(一) 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名副其实
自觉课堂的另一特点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许多人也曾质疑合作学习只是为学生空谈创造机会,徒有形式,毫无效果。但在翻转课堂中尽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入座,但他们仍旧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学习成果都需要通过平板上传,数字化的教学平台让遗漏不再可能。而各小组的任务表中都明确了每位同学的任务,组长只是作为最终展现小组成果的发言人。
某位教师在执教《错过》的时候,设计了三个指向主题的合作探究题,但是要求每位学生根据小组选题抓住文本的一处词句进行评点、鉴赏,组内交流,再下一栏填写选出优秀点评。最后小组长汇总,向全班同学展示成果。明确的小组分工让每位成员“有事可做”,小组间的竞争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精心的设计让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成为可能。
(二) 自我监控能力显著提高
自觉课堂的多样形式、线上学习,线下学习的相互配合,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成果的自我评价,学习进程的自我设定都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时间以及自己的需要制定接下来的学习安排,并且根据随后的课堂学习及时地调整和修正。
自觉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它转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授课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消弭,反而更加强调了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征和自觉课堂的要求,积极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潘建明.解读自觉数学课堂——“以学习为中心”理念下的教学现实[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2.
[3]张祖忻.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语言技能中的运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06).
[4]卢家楣.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策略[J].教育研究,2002,(12).
[5]陆莉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的应用研究——以高中信息科技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2,(06).
作者简介:
高宁,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学。
关键词:信息素养;自组织能力;混合学习
传统课堂“以教为中心”,新课改以来则力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的学由被动转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突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自觉课堂在课改的浪潮下应运而生。它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在课堂学习提供在线自学平台,通过在线微视频等手段帮助学生完成课前的预习工作,而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设计随后的课堂教学。然而,如何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如何呈现语文自觉课堂?这些都需要我们结合语文学科特征进一步探索。
一、 结合语文学科特性,培养信息素养
2011版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种实践性一方面就体现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方面。在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板块对7~9年级的教学建议是:“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可见,语文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之下,语文学科的这种工具性特点与自觉课堂数字化在线学习模式不谋而合。
(一) 培养信息素养,达成语文教学长远目标
随着数字化在线学习平台的逐步优化,它就是一个包含庞大信息的数据库,学生如何才能从这样一个数据群中高效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并且在长期使用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资料库,在数字平台上建立其个人的学科知识体系……这些都关涉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同时也是语文教学所要实现的一项长远目标。
因此,在学生最初使用这个在线学习平台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个难得的实践契机,根据语文教学目标,自行设计出包含资料查找、资料处理与资料整合等一系列信息处理方面的课程,指导学生进行诸如关键词搜索、主题搜索、精确查找、模糊查找等信息搜集方法,标记、批注等信息处理方法。
新时代的语文素养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重视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这意味着语文教学不能囿于书本的藩篱,应该具备大语文的视野。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苏教版八下)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涉及丰富的科学知识,对于初涉物理的八年级学生而言,这一部分内容在理解上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实现体味准确、严密的语言特色、巧妙的结构、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这些“文”的目标前,必然要先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术语背后的内涵。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在线数字平台到物理等学科中寻找并自学相关的背景知识。而课堂之中,同样可以利用学生自学的这些资料与文本进行对比阅读,在比较中了解科普说明文的语言除准确、严密外,还有通俗易懂这一特点,某些语句还非常形象生动,再一次引导学生探究出文本呈现如此语言特色,基于作家对读者群体的考虑。
所以,语文自觉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必然碰撞出巨大的火花,它能使语文教学跳出教材的桎梏,僅仅作为教学的一个例子,而依托数字化学习这个大平台,进而实现举一反三,达成语文教学的长远目标。
(二) 指导学生参与,共建在线学习平台
新时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习得,能力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而实现创造教学。自觉课堂中的在线学习平台的受众对象是学生,之所以建设这种平台,也完全是为了服务学生,帮助他们高效地学习,获得学习的幸福感。
每位教师在备课中都会有这样一个切身感悟:把握学生的学情并非易事,而在学情基础上展开有效的、并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更非易事。在线平台中微视频、各种学习资料都是教师通过各自对学生的了解进行制作的,这必然会有些片面,无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但学生心中肯定清楚自己的需求,所以,数字化平台面向学生,同时也可以依托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上传对自己有帮助的学习资料,通过转载、点击率完成对这些资料的择优和淘汰。在师生共建中,促进在线学习平台的优化。
二、 培养自组织意识,优化自觉课堂
自觉课堂中的“自觉”表现为自律、责任和自主。因此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在自主学习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其学习所做出的一切决策和对实施这些决策要全权负责。即使有再完善的数字学习平台,如果学生不加理睬,所有设想全都得归于零,如同蝴蝶效应一样,进而影响到此后的课堂教学。为了扭转局面,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积极培养学生的自组织意识,增强他们对在线学习的认同感,提高自主学习兴趣,在课后完成对自主学习的有效监控。
(一) 重视“心理匹配”
接受美学上有一个核心概念“期待视野”,它是接受主体阅读文学文本的心理基础与先决条件,包含读者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学艺术素养、特定的生理及心理机制等,往往影响读者对阅读文本的感受、理解和评价。事实上,笔者认为每一个人对任何外在对象都有“期待视野”,而对同一种对象的“期待视野”却存在差异性。在线学习资源如何能够让大部分学生喜闻乐见,从而培养他们的自组织意识,我想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匹配”。
“心理匹配”是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教授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调整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之间关系,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被学生主观上感到满足其需要,从而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统一,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它包含“认知匹配策略”与“形式匹配策略”,简而言之,就是分别从内容与形式上满足学生的需要,满足他们的“期待视野”。
笔者听过一堂公开课,执教老师上的是契科夫的《变色龙》(苏教版八下),她大胆地对原始文本进行了改造,以探案的形式:情境再现、案件分析、案件定性、警钟长鸣展开教学,通过深入案件,揣摩人物心理,达到对小说人物的分析和主题的把握。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十分活跃。这一堂课通过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无疑满足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这也间接激发起我们的思考,如若在线学习平台上的资源在集知识性的基础上,配合以声光电影,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的时候,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被吸引,自主学习的意识,自组织意识的调动便也水到渠成。当自觉课堂无论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寻求这种“心理匹配”,满足学生的期待视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自然由被动转变成主动,由主动进而发展成自觉。 (二) 请关注“最近发展区”
课前的在线学习是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如果此前的课前任务与课堂中的任务没有任何层递,课堂教学无法在其基础上有所深入,当学生在线学习完成非常圆满的时候,课堂教学变成了狗尾续貂,毫无价值。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前的教学任务时,也请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前后任务在深度、广度上有所区别,有梯度的呈现,让课前的学习同时也成为下一阶段课堂学习的“脚手架”。
刘禹锡的《陋室铭》(苏教版八下)是初中语文教材中比较容易的文言韵文,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在课前完成对字词的疏通和文意的理解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以此文本为基准,结合撰文的背景资料,深层地剖析刘禹锡的人物性格:深处陋室,心系朝廷,无意归隐,有志立业,却无法通过初步预习而达成。所以疏通字词、理解文意可作为在线学习的任务,可通过微视频和游戏晋级的形式开展,而结合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句,分析刘禹锡的人物个性则可以设定为课堂教学任务,将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地推进,让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高效配合,优化教学。
“最近发展区”满足的是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当线下学习(课后学习)与线上学习(课上学习)之间存在梯度,分别对应“最近发展区”的现有水平和可能发展的水平,那么课堂上的自觉学习也同样能够实现了。
(三) 及时有效地评价与反馈
及时的评价与反馈是保证有效学习的重要环节,如果没有评价反馈,在不了了之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必然下降,更何谈培养其自组织意识。
就自觉课堂的评价与反馈,许多专家学者就不同层面提出了很多方式,比如线上评价,线下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提问、测验、作业等。但笔者认为,所有这些評价可以归为一点,那就是能否衔接前后学习任务,即评价是否可以推进后续的课堂教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类似于课堂中“追问”。
比如,学生在数字化平台上阅读了蒲松龄的《口技》,了解到作者通过各种人物声音的变化细致描摹,以正面描写为主,而有同学在阅读的过程中却认为包含侧面描写。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曲折”评价:林嗣环的《口技》中有这样一句描写“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这是什么描写?那么,蒲松林的《口技》中有没有注入此类的描写呢?
三、 在过程中提高混合学习力
自觉课堂将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与网络学习的优势有效结合,将学生的学视为课堂的主导,专家学者将这种教学称为“融合性学习”“混合式学习”“混合学习”……尽管命名不同,但其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却是其显著特征。它使课堂形式变得多样化,也调动起学生的多种能力,不同于传统课堂中只局限于听的能力。它包含线上学习以及线下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仍然举足轻重,结合混合式学习的特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除了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外,其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评价能力等都得到了培养。
(一) 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名副其实
自觉课堂的另一特点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许多人也曾质疑合作学习只是为学生空谈创造机会,徒有形式,毫无效果。但在翻转课堂中尽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入座,但他们仍旧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学习成果都需要通过平板上传,数字化的教学平台让遗漏不再可能。而各小组的任务表中都明确了每位同学的任务,组长只是作为最终展现小组成果的发言人。
某位教师在执教《错过》的时候,设计了三个指向主题的合作探究题,但是要求每位学生根据小组选题抓住文本的一处词句进行评点、鉴赏,组内交流,再下一栏填写选出优秀点评。最后小组长汇总,向全班同学展示成果。明确的小组分工让每位成员“有事可做”,小组间的竞争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精心的设计让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成为可能。
(二) 自我监控能力显著提高
自觉课堂的多样形式、线上学习,线下学习的相互配合,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成果的自我评价,学习进程的自我设定都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时间以及自己的需要制定接下来的学习安排,并且根据随后的课堂学习及时地调整和修正。
自觉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它转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授课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消弭,反而更加强调了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征和自觉课堂的要求,积极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潘建明.解读自觉数学课堂——“以学习为中心”理念下的教学现实[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2.
[3]张祖忻.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语言技能中的运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06).
[4]卢家楣.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策略[J].教育研究,2002,(12).
[5]陆莉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的应用研究——以高中信息科技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2,(06).
作者简介:
高宁,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