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素质教育指出教育应该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的。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丰富学生科学常识知识储备,優化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重要科目,在优化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能够有效优化我国小学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质量,为落实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出一批好苗子。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应该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基础,从以探究教学促使知识生成与迁移、组织学生质疑与创新、有机渗透科学精神三个角度分析小学科学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小学科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4-0079-01
现代国际竞争以人才竞争为主,而科学技术又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拥有科学素养的人才便决定着各个国家的国际竞争水平。这一时代背景直接促使小学科学成为人们优化国民素质的重要突破口,科学教育工作者也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从学生实现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知识、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出发,提出了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理念,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积累科学知识的方式方法,教给小学生自主展开科学探究的客观规律,使其产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的良好意识,使其形成利用科学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能力。
一、以探究教学促使知识生成与迁移
在落实科学素养教学改革活动中,科学探究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探究一直都是科学家发出问题质疑、验证科学结论的基本途径,让小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使其经历科学创造与发明可以使其从根本上理解科学知识的内涵与本质,自主建构知识意义,准确把握科学课程的客观规律。同时,由于学生是科学知识的生成主体,所以他们也能潜移默化地感知科学知识的应用环境,形成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做好准备。
就如在“弹簧里的学问”一课教学中,笔者便让小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推分析弹簧的弹力。小学生虽然没有直接接触过弹簧,也从未从科学角度分析弹簧的弹力知识,但是他们却接触过许多以弹力为主的设施设备,比如蹦蹦床、跳套球、橡皮筋、床、沙发等都是充分利用了物体的弹力得以运作的。因此,小学生能够以生活化的口语表示弹簧的弹力问题。在科学探究中,我要求每个小学生自行准备不同弹力的弹簧,通过按压动作观察弹簧的弹力,以弹力大小差异分析弹簧的运动轨迹。这个探究行为让小学生们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了他们的探究积极性,自主生成了完善的科学知识。
二、组织学生质疑与创新
在小学科学研究领域中,学生的质疑能力与创新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思维能力。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一直都存在“一刀切”与“标准答案”教学的问题,限制了小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其渐渐习惯了被动接受,失去了质疑与创新的能力。但是,现代社会最急需的人才便是创新型人才,科学素养教学也将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最重要的素养组成部分,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应学会解放学生天性与思想,鼓励学生质疑与创新,让小学生学会从各个角度分析与探索科学知识。
就如在“哪杯水多”一课教学中,笔者便鼓励本班小学生分析测量水的多少的科学方法。多数小学生对问题大小有一定的主观认识,所以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测量水多少的有效方法。如,有的小学生认为可以将水放在具体的量筒或量杯中,然后再“去皮称重”;有的小学生认为可以直接利用同一个液体承载容器分别装上不同分量的水,根据水的体积初步判断水量的大小;有的小学生则用完全相同的液体测量仪器对比各个容器内的水量,按照大小顺序重新排列水杯的位置,判断水杯中水的具体容量等等。
三、有机渗透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科学家在科学探究中遗留的精神财富与科学内涵,能够有效优化小学生的科学认知与精神世界,对小学生的内在品质影响深远。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核心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应该有机渗透科学精神,突出科学家的优良品质,以科学精神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智育与德育教学整合起来。
在渗透科学精神的过程中,我会为小学生讲解著名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经历。比如,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时经历了一千多次的失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我国水稻事业等多个故事,希望小学生可以向这些科学家学习永不言弃、不畏失败与困难等优良的科学品质。另外,我还会借助小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具体行为渗透科学精神,希望小学生敢于创新、敢于质疑,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学实验中,小学生所得出的结论都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现象得出的,不可臆想,所以小学生们也能在实验操作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课程是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途径,落实核心素养教学也能够让小学生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更进一步。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将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学的主流,为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完善小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邵群.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9):161.
[2] 施连震,施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与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09):54-57.
关键词: 小学科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4-0079-01
现代国际竞争以人才竞争为主,而科学技术又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拥有科学素养的人才便决定着各个国家的国际竞争水平。这一时代背景直接促使小学科学成为人们优化国民素质的重要突破口,科学教育工作者也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从学生实现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知识、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出发,提出了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理念,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积累科学知识的方式方法,教给小学生自主展开科学探究的客观规律,使其产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的良好意识,使其形成利用科学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能力。
一、以探究教学促使知识生成与迁移
在落实科学素养教学改革活动中,科学探究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探究一直都是科学家发出问题质疑、验证科学结论的基本途径,让小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使其经历科学创造与发明可以使其从根本上理解科学知识的内涵与本质,自主建构知识意义,准确把握科学课程的客观规律。同时,由于学生是科学知识的生成主体,所以他们也能潜移默化地感知科学知识的应用环境,形成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做好准备。
就如在“弹簧里的学问”一课教学中,笔者便让小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推分析弹簧的弹力。小学生虽然没有直接接触过弹簧,也从未从科学角度分析弹簧的弹力知识,但是他们却接触过许多以弹力为主的设施设备,比如蹦蹦床、跳套球、橡皮筋、床、沙发等都是充分利用了物体的弹力得以运作的。因此,小学生能够以生活化的口语表示弹簧的弹力问题。在科学探究中,我要求每个小学生自行准备不同弹力的弹簧,通过按压动作观察弹簧的弹力,以弹力大小差异分析弹簧的运动轨迹。这个探究行为让小学生们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了他们的探究积极性,自主生成了完善的科学知识。
二、组织学生质疑与创新
在小学科学研究领域中,学生的质疑能力与创新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思维能力。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一直都存在“一刀切”与“标准答案”教学的问题,限制了小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其渐渐习惯了被动接受,失去了质疑与创新的能力。但是,现代社会最急需的人才便是创新型人才,科学素养教学也将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最重要的素养组成部分,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应学会解放学生天性与思想,鼓励学生质疑与创新,让小学生学会从各个角度分析与探索科学知识。
就如在“哪杯水多”一课教学中,笔者便鼓励本班小学生分析测量水的多少的科学方法。多数小学生对问题大小有一定的主观认识,所以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测量水多少的有效方法。如,有的小学生认为可以将水放在具体的量筒或量杯中,然后再“去皮称重”;有的小学生认为可以直接利用同一个液体承载容器分别装上不同分量的水,根据水的体积初步判断水量的大小;有的小学生则用完全相同的液体测量仪器对比各个容器内的水量,按照大小顺序重新排列水杯的位置,判断水杯中水的具体容量等等。
三、有机渗透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科学家在科学探究中遗留的精神财富与科学内涵,能够有效优化小学生的科学认知与精神世界,对小学生的内在品质影响深远。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核心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应该有机渗透科学精神,突出科学家的优良品质,以科学精神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智育与德育教学整合起来。
在渗透科学精神的过程中,我会为小学生讲解著名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经历。比如,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时经历了一千多次的失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我国水稻事业等多个故事,希望小学生可以向这些科学家学习永不言弃、不畏失败与困难等优良的科学品质。另外,我还会借助小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具体行为渗透科学精神,希望小学生敢于创新、敢于质疑,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学实验中,小学生所得出的结论都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现象得出的,不可臆想,所以小学生们也能在实验操作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课程是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途径,落实核心素养教学也能够让小学生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更进一步。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将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学的主流,为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完善小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邵群.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9):161.
[2] 施连震,施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与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09):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