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观察部分初中数学课堂,了解到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为此,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现状,提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措施,强调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方式 改变 主体性
一、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教师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未得到有效的体现。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在备课时,能立足于知识的重、难点设计出非常细致的教案;在讲课时,能把数学知识清楚地呈现给学生;在课后,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讲解,掌握本节课的部分知识。但是,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只是被动地接受课本上的知识,脑子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习效果不佳,最终导致学生能机械性地记住一些公式、结论,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去思考问题,进而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必须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
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措施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初中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主地学习。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际上与教师如何“教”密切相关。由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教学方法。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必须完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要变教师讲为学生主动学,可以采用编写学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所谓学案引导法,就是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每节课前,教师要先编好学案,学案要具有导向性,要包括本节课所有的知识要点及应用。对于一节数学课,有了学案的提示,学生就有了方向。
2.学生主动参与。初中生的自我意识显著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明显提高,有一定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由此,可以采用分组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先将全班同学分成多个小组,4至5名同学一组,选一名小组长,每个小组学生的成绩要均衡。课前,学生结合学案先预习教材,通过预习,学生能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可以完成学案中的知识要点部分。对于达标检测和能力提升部分,学生则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看书,自己去探索新知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小组成员间的讨论增多,让他们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意识。
3.注重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是完成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可以改为学生代表上台讲,老师和学生一起听。结合学案,知识要点可以由一名学生讲,老师强调重、难点。对于达标检测和能力提升部分,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结合大家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小组内讨论,得出思路后,可以由一名学生上台给其他同学讲解。老师在学生讲解的时候要仔细聆听,看学生是否讲清楚了。对讲得好的同学,教师要表扬;对讲得不清晰的同学,老师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并做适当点评。这样,整个课堂学生都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采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人人都参与到课堂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学案的编写要全面。学案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材料,但是学案不能取代教材的地位。它的编写也要以教材为依据,结合教材编写。学案可分为知识要点、达标检测和能力提升三部分,知识要点要全面,重、难点要突出。达标检测和能力提升中的题要难易结合、由简到难,要具有代表性。
2.预习要有效。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要以教材为主,不要只顾完成学案,误认为完成学案就掌握了整个知识。预习的时间在课后,要求学生安排好预习的时间。学生如果在上课前没有预习好,那么他的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
3.教师适当讲解。学生自主学习,不能理解为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对于关键知识点,教师要适时点拨,让学生真正理解。
4.多鼓励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应多用鼓励的语言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踊跃发言的积极性。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是学习和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应逐步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与思维发展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关键词:教学方式 改变 主体性
一、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教师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未得到有效的体现。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在备课时,能立足于知识的重、难点设计出非常细致的教案;在讲课时,能把数学知识清楚地呈现给学生;在课后,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讲解,掌握本节课的部分知识。但是,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只是被动地接受课本上的知识,脑子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习效果不佳,最终导致学生能机械性地记住一些公式、结论,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去思考问题,进而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必须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
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措施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初中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主地学习。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际上与教师如何“教”密切相关。由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教学方法。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必须完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要变教师讲为学生主动学,可以采用编写学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所谓学案引导法,就是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每节课前,教师要先编好学案,学案要具有导向性,要包括本节课所有的知识要点及应用。对于一节数学课,有了学案的提示,学生就有了方向。
2.学生主动参与。初中生的自我意识显著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明显提高,有一定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由此,可以采用分组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先将全班同学分成多个小组,4至5名同学一组,选一名小组长,每个小组学生的成绩要均衡。课前,学生结合学案先预习教材,通过预习,学生能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可以完成学案中的知识要点部分。对于达标检测和能力提升部分,学生则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看书,自己去探索新知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小组成员间的讨论增多,让他们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意识。
3.注重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是完成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可以改为学生代表上台讲,老师和学生一起听。结合学案,知识要点可以由一名学生讲,老师强调重、难点。对于达标检测和能力提升部分,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结合大家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小组内讨论,得出思路后,可以由一名学生上台给其他同学讲解。老师在学生讲解的时候要仔细聆听,看学生是否讲清楚了。对讲得好的同学,教师要表扬;对讲得不清晰的同学,老师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并做适当点评。这样,整个课堂学生都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采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人人都参与到课堂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学案的编写要全面。学案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材料,但是学案不能取代教材的地位。它的编写也要以教材为依据,结合教材编写。学案可分为知识要点、达标检测和能力提升三部分,知识要点要全面,重、难点要突出。达标检测和能力提升中的题要难易结合、由简到难,要具有代表性。
2.预习要有效。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要以教材为主,不要只顾完成学案,误认为完成学案就掌握了整个知识。预习的时间在课后,要求学生安排好预习的时间。学生如果在上课前没有预习好,那么他的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
3.教师适当讲解。学生自主学习,不能理解为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对于关键知识点,教师要适时点拨,让学生真正理解。
4.多鼓励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应多用鼓励的语言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踊跃发言的积极性。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是学习和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应逐步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与思维发展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