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给我们一线数学教师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手中还没来得及修改的“旧教材”,怎样运用“新理念”进行教学,是全体数学教师急于探讨的问题。其实,课本上的数学也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影射、提取、概括和应用。正如《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针对这一情况,近两年我尝试将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日记,引入到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中,尝试让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数学日记,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用“数学眼光”看生活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一、联系生活和数学的纽带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过去,我们没有重视指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去思考,学生很难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生活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譬如蒋潇的日记:
黄瓜·数学
黄瓜——数学,数学——黄瓜,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一定很奇怪吧?你怎么会起这么个题目呢?现在就请听我慢慢道来:
那天,妈妈买了两根大黄瓜,做凉拌黄瓜丝。这可是我最喜欢吃的一切道菜。正好我也正闲着无事,就想暗暗和妈妈学学,也好将来露一手。
妈妈把一条四分米不到的黄瓜摆到菜板上,斜着就是两刀,把黄瓜两头给剁了下来,她说头部和尾部都要切掉一块,那个不要它。妈妈看我没事做,就给我出了一道题:这条黄瓜能切成几片?要切几刀?我一听乐了,妈妈又要对我的学习做一次“考察”了,不过这难不倒我。根据我所学的知识,因为黄瓜约3.6分米,每片约2毫米,那么共可切360÷2=180片,要切180-1=179刀。我兴冲冲地告诉妈妈,可妈妈说我不对,还说我忽略了她切的方法。经妈妈一点拨,我就明白了,妈妈切的方法是斜切的,头尾各去掉一块,而且那两块太厚不能算片,那么切的片数就不应该是180了,应用总长减去两头被切掉的两块的长度,然后再除以每片的厚度,而切的刀数是包括头尾这两刀的。根据头尾两块长约5毫米,可知共切了(360-5×2)÷2=172(片),共切了172-1+2=173刀。妈妈笑笑对我说,运用知识不能只套公式,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边说妈妈边夹了一片黄瓜给我吃。啊?!妈妈的凉拌黄瓜已经做好了,我忙着计算黄瓜中的数学问题却忘记了学怎么做菜。呵呵,不过我现在的心情比自己品尝佳肴还开心。
可见,数学日记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了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了现实生活。数学日记也拓展了学生的数学眼界,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教师的指导才能有的放矢,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数学日记使学生敞开了心扉,而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不仅使我更广泛地、更深刻地了解了学生,而且可以根据学生日记中反映出来的“数学现实”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三、促进思维条理化的方法
我们来看一下谢一帆的“剪指甲”:
剪指甲
“咔嚓……咔嚓……”又要剪指甲了。我突然想算一下,一年在手指上能剪掉多少指甲呢?
我想,大拇指的指甲面可以看作长和宽都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每次大约剪掉长度1毫米的指甲,1毫米=0.1厘米。每周剪一次,一年有365天,365÷7=52(周)……1(天),我们就按52周来计算,一年共剪掉52×0.1=5.2(厘米),那么一年一个大拇指剪掉的指甲就是1×5.2=5.2(平方厘米)。如果和其他手指的指甲平均一下,每个手指一年约剪掉5平方厘米,十个手指就是5×10=50平方厘米。如果再加上脚趾甲,一年剪掉的指甲就是100平方厘米呢!
哇塞,“相当于一个手掌大小啊!”当我算出这个得数时,不由的发出了一声惊叫。
从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清晰的思维过程。也许,他经过了多次实践和反复思考,才完成了这项活动。但最后,当他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时候,他的思维就有条理了。
四、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数学日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如在教学“利息”时,我让学生课前针对储蓄知识做一调查,于是,每个学生都想办法找资料,有的上网,有的查阅书报,有的问大人,还有的同学到银行做了调查。交流时的数学日记也是五花八门,有下载打印的,有剪报的,也有手写的……
一、联系生活和数学的纽带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过去,我们没有重视指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去思考,学生很难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生活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譬如蒋潇的日记:
黄瓜·数学
黄瓜——数学,数学——黄瓜,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一定很奇怪吧?你怎么会起这么个题目呢?现在就请听我慢慢道来:
那天,妈妈买了两根大黄瓜,做凉拌黄瓜丝。这可是我最喜欢吃的一切道菜。正好我也正闲着无事,就想暗暗和妈妈学学,也好将来露一手。
妈妈把一条四分米不到的黄瓜摆到菜板上,斜着就是两刀,把黄瓜两头给剁了下来,她说头部和尾部都要切掉一块,那个不要它。妈妈看我没事做,就给我出了一道题:这条黄瓜能切成几片?要切几刀?我一听乐了,妈妈又要对我的学习做一次“考察”了,不过这难不倒我。根据我所学的知识,因为黄瓜约3.6分米,每片约2毫米,那么共可切360÷2=180片,要切180-1=179刀。我兴冲冲地告诉妈妈,可妈妈说我不对,还说我忽略了她切的方法。经妈妈一点拨,我就明白了,妈妈切的方法是斜切的,头尾各去掉一块,而且那两块太厚不能算片,那么切的片数就不应该是180了,应用总长减去两头被切掉的两块的长度,然后再除以每片的厚度,而切的刀数是包括头尾这两刀的。根据头尾两块长约5毫米,可知共切了(360-5×2)÷2=172(片),共切了172-1+2=173刀。妈妈笑笑对我说,运用知识不能只套公式,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边说妈妈边夹了一片黄瓜给我吃。啊?!妈妈的凉拌黄瓜已经做好了,我忙着计算黄瓜中的数学问题却忘记了学怎么做菜。呵呵,不过我现在的心情比自己品尝佳肴还开心。
可见,数学日记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了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了现实生活。数学日记也拓展了学生的数学眼界,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教师的指导才能有的放矢,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数学日记使学生敞开了心扉,而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不仅使我更广泛地、更深刻地了解了学生,而且可以根据学生日记中反映出来的“数学现实”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三、促进思维条理化的方法
我们来看一下谢一帆的“剪指甲”:
剪指甲
“咔嚓……咔嚓……”又要剪指甲了。我突然想算一下,一年在手指上能剪掉多少指甲呢?
我想,大拇指的指甲面可以看作长和宽都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每次大约剪掉长度1毫米的指甲,1毫米=0.1厘米。每周剪一次,一年有365天,365÷7=52(周)……1(天),我们就按52周来计算,一年共剪掉52×0.1=5.2(厘米),那么一年一个大拇指剪掉的指甲就是1×5.2=5.2(平方厘米)。如果和其他手指的指甲平均一下,每个手指一年约剪掉5平方厘米,十个手指就是5×10=50平方厘米。如果再加上脚趾甲,一年剪掉的指甲就是100平方厘米呢!
哇塞,“相当于一个手掌大小啊!”当我算出这个得数时,不由的发出了一声惊叫。
从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清晰的思维过程。也许,他经过了多次实践和反复思考,才完成了这项活动。但最后,当他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时候,他的思维就有条理了。
四、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数学日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如在教学“利息”时,我让学生课前针对储蓄知识做一调查,于是,每个学生都想办法找资料,有的上网,有的查阅书报,有的问大人,还有的同学到银行做了调查。交流时的数学日记也是五花八门,有下载打印的,有剪报的,也有手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