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作为中学阶段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帮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理课堂是学生在校获取地理知识的关键场所。如何教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高效,是我们地理教学者必须不断思考的问题。
上好地理课,教学策略最为重要。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教学手段可分为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就是利用传统教具来教学;现代教学手段主要利用的是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两种教学手段各有优点。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问题探究、练习等;教学思路是如何安排教学环节,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这是上好地理课的关键。
《中国的季风气候》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学生不容易掌握。下面以此为例,简单谈谈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手段
本课内容既可以用多媒体教学,也可以用传统教学手段。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是可以用动画来演示季风的行进路线,画面很形象,学生能够轻松接受。传统教学手段则对老师的绘图能力要求较高,在讲解时需要老师先在黑板上挂好中国地图,然后引导学生画出冬夏季风的行进路线。这样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阅图能力,同样可以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教学内容而定。《中国的季风气候》一课中,学生既需要掌握概念,又需要体会我国季风的特点和规律。这一课可以采取的方法有: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不论采用哪些方法,都要遵循以学生为主,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要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带着探索问题的动机去学。
三、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主要体现在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上。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我提倡分五个步骤进行。这五个步骤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对新课改理念的尝试。现以《中国季风气候》一课分类讲解。
1.明确知识目标
该课的知识目标是:掌握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尤其是夏季风和雨带的进退规律。上课伊始老师就该让学生明确当堂课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思考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预先设计好问题。在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去看书自学。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自学的好习惯。《中国季风气候》一课,可以设计以下问题: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什么?②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是怎么划分的?其分界线是什么?③我国冬、夏两季各刮什么方向的风?来源于哪里?有何特点?带来哪些影响?④我国夏季风和雨带的进退有何规律?
3.学生表述观点,老师引导、讲解并作补充
老师事先在黑板上绘制好中国地图,学生看书思考后开始针对问题自由 发言。老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标注出太平洋、印度洋、蒙古和西伯利亚等地理名称。在学生谈冬夏风向的时候,引导学生用箭头画出风向并结合地图分别讲述它们的性质。在引导学习表达观点的同时,老师要作必要的讲解和补充。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又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这一环节是地理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老师需要做精心准备。
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老师在学生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后,应当联系实际生活,列举相关案例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这样才能让教育达到最终目的。在学生通过课堂了解我国的季风气候以后,我给出了一个案例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该案例是:2011年,我国南方数省夏季降水稀少,生产生活严重缺水。请尝试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大多数同学都能用我国夏季风失常来加以解释说明。
5.巩固练习
学生要在课堂上完全掌握所学新知识是很难的,课后的巩固练习就十分必要。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准备好练习题,题目要贴近课堂,要有梯度。学生通过及时的练习,才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只有不断地探索新方法、钻研新理念,才能出新成果。当前我们要认真研究新课改理念,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力求教与学的轻松与高效。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南县北斗星实验中学)
上好地理课,教学策略最为重要。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教学手段可分为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就是利用传统教具来教学;现代教学手段主要利用的是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两种教学手段各有优点。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问题探究、练习等;教学思路是如何安排教学环节,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这是上好地理课的关键。
《中国的季风气候》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学生不容易掌握。下面以此为例,简单谈谈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手段
本课内容既可以用多媒体教学,也可以用传统教学手段。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是可以用动画来演示季风的行进路线,画面很形象,学生能够轻松接受。传统教学手段则对老师的绘图能力要求较高,在讲解时需要老师先在黑板上挂好中国地图,然后引导学生画出冬夏季风的行进路线。这样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阅图能力,同样可以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教学内容而定。《中国的季风气候》一课中,学生既需要掌握概念,又需要体会我国季风的特点和规律。这一课可以采取的方法有: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不论采用哪些方法,都要遵循以学生为主,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要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带着探索问题的动机去学。
三、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主要体现在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上。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我提倡分五个步骤进行。这五个步骤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对新课改理念的尝试。现以《中国季风气候》一课分类讲解。
1.明确知识目标
该课的知识目标是:掌握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尤其是夏季风和雨带的进退规律。上课伊始老师就该让学生明确当堂课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思考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预先设计好问题。在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去看书自学。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自学的好习惯。《中国季风气候》一课,可以设计以下问题: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什么?②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是怎么划分的?其分界线是什么?③我国冬、夏两季各刮什么方向的风?来源于哪里?有何特点?带来哪些影响?④我国夏季风和雨带的进退有何规律?
3.学生表述观点,老师引导、讲解并作补充
老师事先在黑板上绘制好中国地图,学生看书思考后开始针对问题自由 发言。老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标注出太平洋、印度洋、蒙古和西伯利亚等地理名称。在学生谈冬夏风向的时候,引导学生用箭头画出风向并结合地图分别讲述它们的性质。在引导学习表达观点的同时,老师要作必要的讲解和补充。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又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这一环节是地理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老师需要做精心准备。
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老师在学生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后,应当联系实际生活,列举相关案例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这样才能让教育达到最终目的。在学生通过课堂了解我国的季风气候以后,我给出了一个案例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该案例是:2011年,我国南方数省夏季降水稀少,生产生活严重缺水。请尝试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大多数同学都能用我国夏季风失常来加以解释说明。
5.巩固练习
学生要在课堂上完全掌握所学新知识是很难的,课后的巩固练习就十分必要。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准备好练习题,题目要贴近课堂,要有梯度。学生通过及时的练习,才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只有不断地探索新方法、钻研新理念,才能出新成果。当前我们要认真研究新课改理念,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力求教与学的轻松与高效。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南县北斗星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