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奏阳光音符奏响课堂之声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c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光”代表着一种良好的生活心境和工作状态。所谓“阳光课堂”即有着和谐温馨的教学环境、民主开放的教学方式、互动合作的教学策略,师生在充满课堂生命力的绿色课堂里自由和谐地发展。有幸阅读刁荣普校长的阳光教育手记《一路有阳光》,文中这样说道:“一名阳光的教师,面对教育,有阳光般平和的心态;面对教研,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面对孩子,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同事,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面对发展,有阳光般不息的能量。这样的教师,将教育视为一种快乐;这样的教师,更是孩子们心中的最爱。要成为这样的教师,就需要不停地在自己和学生的心中播洒阳光,去营造一个充满阳光的课堂。”
  音符一:微笑——“阳光课堂”的润滑剂
  著名企业家希尔顿经营酒店时有一句至理名言——“你今天对顾客微笑了吗?”这也是他事业成功的秘诀。作为一名班级管理者,我们应大力提倡微笑管理,让微笑成为班级管理工作成功的秘诀。教师经常微笑着与学生进行交流,不僅能够融洽气氛,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学生也愿意将自己平时看到的、想到的,及时地告知教师,便于教师为班级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决策。同时,在这样的交流氛围中,更有利于学生及时领悟到教师的管理意图。
  同样,微笑也是教师成功教学的秘诀。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教师如果经常微笑地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就能够与学生拉近距离,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就能在这种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
  音符二:宽容——“阳光课堂”的催化剂
  最近观看了一部影片《狂想曲》,讲述了音乐家李斯特教吉普赛男孩学琴的一段特殊经历。影片中的吉普赛男孩有偷东西的恶习,而且在街心广场拉完琴后,抢走了李斯特的钱包。但是钢琴家敏锐地看到男孩身上的音乐潜质,给予了宽容和欣赏的眼光。尽管李斯特的朋友们竭力地反对且鄙视那个吉普赛男孩,李斯特还是接近他并提出免费教他学习小提琴。两种心态决定了两种行为,也必然导致了两种结果。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也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吗?他们身上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良习惯和错误的行为,有的教师便简单地将“坏学生”的标签贴在他们的身上,这样给学生的人格和身心健康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即心理学中所谓的消极的“暗示”效应。
  试想,作为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教师是否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善待每一个学生呢?当我们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能,并加以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就会慢慢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向着积极的方向改进和发展,而其最佳的潜能才可以得到激发。出色的艺术家能把丑陋的石头刻成面带美丽笑容的雕像,而平庸的观赏者却把珍贵的艺术品看成是一块碍眼的石头,这一切都取决于人们心中是否充满阳光。每个学生都是一部未完成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都需教师用阳光般宽容的心态去品读,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珍贵的艺术品。
  音符三:爱心——“阳光课堂”的生长剂
  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师心里的阳光就是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有了爱心,面对学生才会多赞扬、多激励、少训斥、少讥笑;用爱心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开放、快乐的学习氛围,学生能不“亲其师,信其道”吗?
  每天清晨,我们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校园,用灿烂的微笑面对学生,用敏锐的双眼洞察一切美好的事物。这样我们就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们的心情也会快乐,也就能积极地投身于工作中,充分地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课堂上,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当学生回答出问题或正确解出一道习题,我们都要面带微笑、点点头,说上一句:“你真棒!”“你真行!”当学生冥思苦想、双眉紧缩时,我们轻轻地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说:“不要着急,你一定会攻破难关,我们大家相信你!”当学生成绩不理想时,我们温柔地摸摸学生的头,慈爱地说:“不要灰心,找找原因,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考好。”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我们就为之兴奋,高兴地说:“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代表全班同学谢谢你。”这样,学生处于一种被关注、被关心的状态中,学习的积极性会随之而增强。同时,我们也会体验到当教师的快乐。我们如果用阳光般温暖的爱心去关注学生,他们心灵的花园一定会变得灿烂无比,生活也将充满阳光。
  “阳光”不仅能给我们无与伦比的温暖,更重要的是它能给我们明朗的心情和振奋的精神。“阳光课堂”是一首淡雅清丽的小诗,也是一首澎湃激昂的壮歌,更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教育是美的熏陶、爱的交流、灵魂的升华,教师是一缕阳光,照耀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我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容、阳光般宽容的心态、阳光般温暖的爱心,去营造一个阳光般的课堂,让孩子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二姜小学)
其他文献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能力有限,说写反差较大,往往说时头头是道,写时却提笔忘字,不知如何下笔。那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呢?在此谈谈我的几点教学体会。   一、循序渐进,利用教材、范文仿写   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写话,一切都处在萌芽状态,我们的教学要符合他们的特点,调动教材等一切可利用的范本,让孩子们学会用朴实的语言去仿写。   如在教学《月亮湾》这篇文章时,我先让学生模仿课文中
殷蓉,全国模范教师,长沙市芙蓉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长沙市数学学科带头人,芙蓉区学科带头人。2001年,首批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并于2002年以全“优”的成绩取得省级骨干教师证书。曾任省、市小学数学理事会会员,区小学数学理事会理事长;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市级数学课题主持人。曾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省课题实验“优秀教师”;“长沙市优秀教师”;“长沙市优秀数学教师”;区“御天杯”明星教师;
如今,传统的英语作业局限于古板的抄抄、读读、背背的作业形式,限制了学生知识视野的扩展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布置的作业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距遥远,主要形式为:抄写、背诵课文和听写、默写等,这样的作业成为学生们沉重的负担,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严重的是可能造成学生厌学的心理。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到底该怎么布置作业才能使学生既学得好、负担轻,又乐意去做作业?针对以上原因,
教育可以是唤醒、期待,也可以是激励、引导,但教育首先是一种呵护。通过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学生,从呵护开始,只有真心地对待学生,才能收获学生的真爱。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与教师的话产生共鸣,教师就要做每一名孩子心灵的调音师。”特别是中年级的孩子,童心和
一个普通教师能走多远?19年的教育生活,他以学习与思考为羽翼,从山村走到县城,从县城走到省城,从普通教师跨上教研员的路。起点学历只是中师的他,时时心存危机,时时警示自己充电……一路走来,一路花开。“常德市优秀教师”“长沙市优秀教师”“长沙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以及雨花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十佳教学能手”等荣誉纷至沓来。  结缘书香,读出教师专业的厚度  工作19年,他一直与书为友。最初,为文凭
一、引言   1995 年召开的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会议提出,国家要培养有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英语人才。2000年新《大纲》正是以此原则为基础制定的。其中,综合英语课被新《大纲》列为各专业课之首,因为它是英语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课时最多,任务最重,对学生影响也最大。近年来,综英课虽经历了许多的探索和改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仍存在种种问题
传统的一卷定终身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我们只有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小班化科学实验教学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它主要以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活动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评价他人,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合理设置课堂环境,互评促进学生思考  【案例】“燃烧与灭火”片段。同学们,我们上周进行了学校的火警逃生演习,大家应该有点印象吧?在这一课中我们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在
在一次送教下乡的活动中,我听了城里老师和本校老师给我们农村中学上的同样的一节课:《平面镜成像》,但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区别却很大,结果也大相径庭。  [教学评价]  两节课听下来,在大家看来,城里老师的教学中由学生进行了自主的探究,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目前像这样的课比较多。但这节课在我们农村显然是不成功的。而农村老师的这节课,更多的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一步一步进行,循序渐进,
案例: “老师,昨天下午上课前,刘某把钟同学打得趴地上,钟同学半天起不来。”“老师,今天第二节数学课没上成,刘某在教室里大喊大叫。”……自打接手这个班,类似的话语几乎每天都在我的耳边萦绕,对此我头疼不已。其实,刘某同学的行为,在学校人尽皆知。他成了学校的“老大难”。原因分析:通过多种渠道,我了解到刘某同学的一些生活背景:刘某同学小时候长得聪明伶俐,父母视他为掌上明珠。但后来父母关系出现了危机,经常
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有效评价”为重点,建立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科学化的评价体系。多年来,在探索实践中,我深入进行数学教学评价改革,着力实施有效评价,让学生健康成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1.评价课堂表现  一方面,课堂上我喜欢教学生多用眼神和老师交流。当学生表现出色时,投以赞许的眼神,让学生感受老师的表扬。学生行为有错时投以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