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业具有投资规模大、项目周期长、影响因素多,受政治、经济、环境间接影响严重,使得建筑企业本身及项目在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必须重视对风险的认识与管理。为了使建筑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顺利进行项目实施,确保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建筑企业必须重视对项目的风险管理。
关键词:建筑企业;项目;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风险及建筑企业风险概述
目前,学术界对风险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由于对风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同,或对风险研究的角度不同,不同的学者对风险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但大致有两类定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就企业管理角度而言,大多数认为风险是损失的一种不确定性。因此,企业管理中尽量防范风险是有必要的。
对建筑企业来说,工程项目往往时间跨度长、规模大、工艺复杂。由于产业的特殊性,往往存在着管理部门与实施部门距离远且呈分散状态,在信息传递与管理环节上都存在着较多风险因素点。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方面的风险主要是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二、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一)建筑企业风险存在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建筑企业本身是具有独立经营行为的市场主体,必然在一定的市场环境、金融环境、资本市场中运营,企业具有盈利的目标,必然与风险相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由于项目运营时间长,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二)建筑企业的风险呈现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建筑工程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并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这是建筑工程项目中风险的主要特点之一。如由于材料供应商突然破产导致建筑企业无法按原有工期完工。又如长期下雨影响工程进度、滑坡和地震等自然现象所带来工程损失的风险。
(三)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健全带来的风险显著
1.职能分工带来的管理风险。合理的分工与授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之一。而建筑工程中,由于参与的部门、企业较多,参与工程的形式复杂如分包、总承包等,相互协调工作的难度很大。同时,在分工过程中,不相容制度的贯彻又存在很多实施难度。
2.资产管理风险。工程设备、物资、材料等如建材、构配件、机具、设备等数量大、品种多,对管理的要求高。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中,材料的管理往往比较粗放,也缺乏统一的购进计划与合理库存量的测算,往往没有进行严格的盘点等,给建筑企业与项目带来的风险最大。
3.成本管理风险。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给整个成本管理带来巨大的风险。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项目获得预期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三、健全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的对策探讨
(一)提高对建筑企业与建筑项目风险的认识
首先建筑企业本身充分认识到风险存在的客观性,既不能过度夸大风险,也不应对其视而不见。总的来说,企业应通过人、财、物、技术等多方面的投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质量、财务意识与技术能力水平,把风险防范从细节着手,落到实处,应采用职工教育、专题宣传、奖惩逗硬等方式,使风险意识贯穿到全员之中。其次,在业务实施过程中,遵守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不非法转包、挂靠,严格考察发包、分包单位的资质、资信、技术能力等,以避免承担连带责任,给企业带来不可避免的风险。最后,对于政策性风险,企业必须主动面对,积极与政策相关方沟通,找到对各方都有利的解决办法,把风险带来的不利后果降到最低限度。如当前银行压缩贷款规模,可以积极与银行协商,通过贷款置换、积极争取流动资金贷款、商业票据等方式来缓解短期的资金压力。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源头加强对可控风险的控制
1.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密切相关。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离开了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则无从谈起。建筑企业应根据企业与项目的特点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制定包括财务制度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如材料采购招投标制度、关键岗位回避制度、付款三方会签制度等。其次,要严格执行业已制定的内控制度,并在执行中积极完善。
2.合理安排资金,防范财务风险
一是财务部与合约部要建立对工程项目的监控体系,定期与工程部门进行进度核对,从而合理安排资金。二是由于工程资金需求极大,而建筑企业需要根据施工进度,完善相关资料,经甲方与监理等单位确认后,方才能够申请工程进度款。而由于这些过程与甲方审批流程一般较长,因此,需要合理考虑从请款到付款之间的时间间隔,避免出现资金缺口,停工待“料”的现象。三是企业要严格控制流动资金与长期资金的界限,杜绝将流动资金挪用为长期资金,导致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而影响正常的经费开支与到期资金偿还。四是对于到期债务必须要提前计划还款方式与资金来源,防止不能按期偿还贷款的恶性循环。五是建筑企业往往项目及子公司众多,资金短缺时可能在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资金拆借,但要注意到资金的往来需要履行正常的手续,如通过银行办理委托贷款的方式,从而使相应的资金利息能合理在税前扣除。
(三)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不可控风险加以提前防范
由于每一个投资项目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尤其是对于建筑工程来讲,因而影响它的风险因素很多,影响关系错综复杂,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明显的,也有隐含的,或是难以预料的,而且各个风险因素所引起的后果嚴重程度也不一样。当进行项目决策时,完全不考虑这些风险因素或是忽略了其中的主要因素,都将会导致决策的失误。但是如果对每个风险因素都考虑,又会使问题极其复杂化,因此就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建筑企业应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来完善此项工作。风险预警管理是指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超前或预先防范的管理方式,一旦在监控过程中发现有发生风险的征兆,及时采取校正行动并发出预警信号,最大限度地控制不利后果的发生。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良好开端是建立一个有效的监控或预警系统,及时觉察计划的偏离,以高效地实施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四)制定对风险的应急计划
风险是不能完全避免的,这是风险本身的客观规律。对于某些不可规避或防范的风险,如政策风险、金融风险。制定应对各种风险的应急计划是工程项目风险监控的一个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工程项目风险监控的一个重要途径。应急计划是为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或发生的特定情况做好准备,应急计划包括风险的描述、完成计划的假设、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影响以及适当的反应等。在具体实施中,建筑企业可采用的应急方案主要有工程保险如伤害强制险、公众责任险等;此外还有工程同业担保等形式,如重点发展承包商的同业担保,由实力强、信誉好的承包商为其他承包商提供第三方担保。此种方式对于分散履约风险、进度风险等行之有效,但目前在我国还接近于空白。建筑企业管理者应加强学习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在该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建筑工程实际发展需要的工程担保制度,这将对我国建筑工程的风险控制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孟宪海.国际工程担保制度研究借鉴[J].建筑经济,2000(6、7).
[2]徐金梁,陈玉珍.施工企业加强合同管理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7(8).
[3]褚一伟.工程项目目标成本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7).
关键词:建筑企业;项目;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风险及建筑企业风险概述
目前,学术界对风险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由于对风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同,或对风险研究的角度不同,不同的学者对风险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但大致有两类定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就企业管理角度而言,大多数认为风险是损失的一种不确定性。因此,企业管理中尽量防范风险是有必要的。
对建筑企业来说,工程项目往往时间跨度长、规模大、工艺复杂。由于产业的特殊性,往往存在着管理部门与实施部门距离远且呈分散状态,在信息传递与管理环节上都存在着较多风险因素点。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方面的风险主要是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二、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一)建筑企业风险存在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建筑企业本身是具有独立经营行为的市场主体,必然在一定的市场环境、金融环境、资本市场中运营,企业具有盈利的目标,必然与风险相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由于项目运营时间长,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二)建筑企业的风险呈现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建筑工程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并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这是建筑工程项目中风险的主要特点之一。如由于材料供应商突然破产导致建筑企业无法按原有工期完工。又如长期下雨影响工程进度、滑坡和地震等自然现象所带来工程损失的风险。
(三)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健全带来的风险显著
1.职能分工带来的管理风险。合理的分工与授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之一。而建筑工程中,由于参与的部门、企业较多,参与工程的形式复杂如分包、总承包等,相互协调工作的难度很大。同时,在分工过程中,不相容制度的贯彻又存在很多实施难度。
2.资产管理风险。工程设备、物资、材料等如建材、构配件、机具、设备等数量大、品种多,对管理的要求高。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中,材料的管理往往比较粗放,也缺乏统一的购进计划与合理库存量的测算,往往没有进行严格的盘点等,给建筑企业与项目带来的风险最大。
3.成本管理风险。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给整个成本管理带来巨大的风险。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项目获得预期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三、健全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的对策探讨
(一)提高对建筑企业与建筑项目风险的认识
首先建筑企业本身充分认识到风险存在的客观性,既不能过度夸大风险,也不应对其视而不见。总的来说,企业应通过人、财、物、技术等多方面的投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质量、财务意识与技术能力水平,把风险防范从细节着手,落到实处,应采用职工教育、专题宣传、奖惩逗硬等方式,使风险意识贯穿到全员之中。其次,在业务实施过程中,遵守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不非法转包、挂靠,严格考察发包、分包单位的资质、资信、技术能力等,以避免承担连带责任,给企业带来不可避免的风险。最后,对于政策性风险,企业必须主动面对,积极与政策相关方沟通,找到对各方都有利的解决办法,把风险带来的不利后果降到最低限度。如当前银行压缩贷款规模,可以积极与银行协商,通过贷款置换、积极争取流动资金贷款、商业票据等方式来缓解短期的资金压力。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源头加强对可控风险的控制
1.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密切相关。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离开了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则无从谈起。建筑企业应根据企业与项目的特点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制定包括财务制度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如材料采购招投标制度、关键岗位回避制度、付款三方会签制度等。其次,要严格执行业已制定的内控制度,并在执行中积极完善。
2.合理安排资金,防范财务风险
一是财务部与合约部要建立对工程项目的监控体系,定期与工程部门进行进度核对,从而合理安排资金。二是由于工程资金需求极大,而建筑企业需要根据施工进度,完善相关资料,经甲方与监理等单位确认后,方才能够申请工程进度款。而由于这些过程与甲方审批流程一般较长,因此,需要合理考虑从请款到付款之间的时间间隔,避免出现资金缺口,停工待“料”的现象。三是企业要严格控制流动资金与长期资金的界限,杜绝将流动资金挪用为长期资金,导致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而影响正常的经费开支与到期资金偿还。四是对于到期债务必须要提前计划还款方式与资金来源,防止不能按期偿还贷款的恶性循环。五是建筑企业往往项目及子公司众多,资金短缺时可能在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资金拆借,但要注意到资金的往来需要履行正常的手续,如通过银行办理委托贷款的方式,从而使相应的资金利息能合理在税前扣除。
(三)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不可控风险加以提前防范
由于每一个投资项目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尤其是对于建筑工程来讲,因而影响它的风险因素很多,影响关系错综复杂,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明显的,也有隐含的,或是难以预料的,而且各个风险因素所引起的后果嚴重程度也不一样。当进行项目决策时,完全不考虑这些风险因素或是忽略了其中的主要因素,都将会导致决策的失误。但是如果对每个风险因素都考虑,又会使问题极其复杂化,因此就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建筑企业应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来完善此项工作。风险预警管理是指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超前或预先防范的管理方式,一旦在监控过程中发现有发生风险的征兆,及时采取校正行动并发出预警信号,最大限度地控制不利后果的发生。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良好开端是建立一个有效的监控或预警系统,及时觉察计划的偏离,以高效地实施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四)制定对风险的应急计划
风险是不能完全避免的,这是风险本身的客观规律。对于某些不可规避或防范的风险,如政策风险、金融风险。制定应对各种风险的应急计划是工程项目风险监控的一个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工程项目风险监控的一个重要途径。应急计划是为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或发生的特定情况做好准备,应急计划包括风险的描述、完成计划的假设、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影响以及适当的反应等。在具体实施中,建筑企业可采用的应急方案主要有工程保险如伤害强制险、公众责任险等;此外还有工程同业担保等形式,如重点发展承包商的同业担保,由实力强、信誉好的承包商为其他承包商提供第三方担保。此种方式对于分散履约风险、进度风险等行之有效,但目前在我国还接近于空白。建筑企业管理者应加强学习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在该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建筑工程实际发展需要的工程担保制度,这将对我国建筑工程的风险控制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孟宪海.国际工程担保制度研究借鉴[J].建筑经济,2000(6、7).
[2]徐金梁,陈玉珍.施工企业加强合同管理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7(8).
[3]褚一伟.工程项目目标成本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