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蕴藏着中国悠久灿烂文化历史,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的文字,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来抒发思想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些古诗词声律方面的启蒙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而且非常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下面我对小学古诗词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1 疏通字词,加深理解
当代和古代使用语言的习惯差别已经很大了,小学生的语言基础本来就很差,所以疏通字词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重要,特别是关键字词的讲解尤为重要。对古诗词中关键字、词的正确理解,是理解诗中情感意境的基础,是学好古诗词的前提,特别是对初学者激发浓厚学习兴趣和古典文化积累起着重要作用。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作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古代诗人对字的用法是非常讲究的。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词教学中的重点。如在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教学中,我们特别要注意诗中的“醉”字,这个字表明了诗人喝醉了,然后就是要仔细体会几个重点词语:“常记”、“兴尽”、“沉醉”、“误人”、“惊起”、“争渡”等,只有将“醉”和以上的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才能真正体会到诗人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
2 联系实际背景,把握诗意
古诗词是对生活的凝练,它源于生活,所以要先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时代背景、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比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它的写作时代背景就是本来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归官府向民间采购,到了德宗贞元末年,改用太监为宫使直接采办。宫里经常派出几百人到长安东西两市和热门的街坊去,遇到他们看中的东西,只说一声是“宫市”,拿了就走,谁也不敢过问。这样就让学生很直接的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从而更深的体会到宫廷对百姓的盘剥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可以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老百姓的生活是多么的凄惨,而且面对官府、朝廷的盘剥是多么的无奈,这也是诗人想要展现出来的东西。
3 透过字句,揣摩诗中所蕴涵的意境、哲理。体验情感
学习古诗词离不开对字词的理解,但是字词的理解只是对我们理解诗意做铺垫,所以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字词的理解上,我们应该透过文字,看到诗人的内心蕴藏的动心,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复杂古汉语翻译成简单通俗易懂的文字,把古诗词中蕴藏的深奥哲理的讲浅显,把古诗词中的意境还原展现给同学们,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始终隐藏的情感、哲理体会得更深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往往比较短小,教学时一味地引导学生去探寻准确答案,大量分析字、词的意义是不科学的。内容死板,会使教学过程非常枯燥,失去学生的兴趣,学生根本没法体会到诗的优美。以诗言志、以诗传情是古代诗人作诗的基础,所以每首诗作都饱含诗人的深情,教师只有在找准情感基点来激发学生的情、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古诗词,从中汲取文学营养。例如在《别董大》中有名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位情深的挚友在如此荒凉的边塞时候将各奔一方,自然容易伤感,但诗句中的情调却明朗健康,暗藏着对朋友的光明前途的祈盼,从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清乾隆蘅塘退土孙洙对《唐诗三百首》的题词,充分评价了唐诗三百首的意义和功用。也强调了诵读的重要性,非读不能见其美,非读不能见其情,非读不能见其意。通过反复背诵,变别人的为自己的,化知识为生命,这是很聪明的选择。中国的古诗词语言讲究押韵,因而非常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容易背诵。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把握好诗人的情感基点,并让学生明白读这首诗的目的和要求,如何才能表达出诗人的丰富情感和心理特点。如朗读《初春》,要满怀喜悦,读出诗人对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的热爱之情。这首诗通过植物生长、动物活动、人的活动来展现春天的美丽,读时要把握这些情景变化和欣喜情怀的不变。
陆游曾教导自己的孩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教师要经常带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在广阔的大背景中,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多思考,陶冶学生的性情,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感和创作诗歌的欲望。古诗词教学要充满情感,要注重古诗词的拓展和延伸,引起激情共鸣是关键,不能机械地“翻译”,苦苦地背诵,若是这样,就失去了古诗词教学的魅力。
1 疏通字词,加深理解
当代和古代使用语言的习惯差别已经很大了,小学生的语言基础本来就很差,所以疏通字词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重要,特别是关键字词的讲解尤为重要。对古诗词中关键字、词的正确理解,是理解诗中情感意境的基础,是学好古诗词的前提,特别是对初学者激发浓厚学习兴趣和古典文化积累起着重要作用。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作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古代诗人对字的用法是非常讲究的。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词教学中的重点。如在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教学中,我们特别要注意诗中的“醉”字,这个字表明了诗人喝醉了,然后就是要仔细体会几个重点词语:“常记”、“兴尽”、“沉醉”、“误人”、“惊起”、“争渡”等,只有将“醉”和以上的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才能真正体会到诗人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
2 联系实际背景,把握诗意
古诗词是对生活的凝练,它源于生活,所以要先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时代背景、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比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它的写作时代背景就是本来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归官府向民间采购,到了德宗贞元末年,改用太监为宫使直接采办。宫里经常派出几百人到长安东西两市和热门的街坊去,遇到他们看中的东西,只说一声是“宫市”,拿了就走,谁也不敢过问。这样就让学生很直接的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从而更深的体会到宫廷对百姓的盘剥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可以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老百姓的生活是多么的凄惨,而且面对官府、朝廷的盘剥是多么的无奈,这也是诗人想要展现出来的东西。
3 透过字句,揣摩诗中所蕴涵的意境、哲理。体验情感
学习古诗词离不开对字词的理解,但是字词的理解只是对我们理解诗意做铺垫,所以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字词的理解上,我们应该透过文字,看到诗人的内心蕴藏的动心,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复杂古汉语翻译成简单通俗易懂的文字,把古诗词中蕴藏的深奥哲理的讲浅显,把古诗词中的意境还原展现给同学们,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始终隐藏的情感、哲理体会得更深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往往比较短小,教学时一味地引导学生去探寻准确答案,大量分析字、词的意义是不科学的。内容死板,会使教学过程非常枯燥,失去学生的兴趣,学生根本没法体会到诗的优美。以诗言志、以诗传情是古代诗人作诗的基础,所以每首诗作都饱含诗人的深情,教师只有在找准情感基点来激发学生的情、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古诗词,从中汲取文学营养。例如在《别董大》中有名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位情深的挚友在如此荒凉的边塞时候将各奔一方,自然容易伤感,但诗句中的情调却明朗健康,暗藏着对朋友的光明前途的祈盼,从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清乾隆蘅塘退土孙洙对《唐诗三百首》的题词,充分评价了唐诗三百首的意义和功用。也强调了诵读的重要性,非读不能见其美,非读不能见其情,非读不能见其意。通过反复背诵,变别人的为自己的,化知识为生命,这是很聪明的选择。中国的古诗词语言讲究押韵,因而非常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容易背诵。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把握好诗人的情感基点,并让学生明白读这首诗的目的和要求,如何才能表达出诗人的丰富情感和心理特点。如朗读《初春》,要满怀喜悦,读出诗人对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的热爱之情。这首诗通过植物生长、动物活动、人的活动来展现春天的美丽,读时要把握这些情景变化和欣喜情怀的不变。
陆游曾教导自己的孩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教师要经常带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在广阔的大背景中,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多思考,陶冶学生的性情,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感和创作诗歌的欲望。古诗词教学要充满情感,要注重古诗词的拓展和延伸,引起激情共鸣是关键,不能机械地“翻译”,苦苦地背诵,若是这样,就失去了古诗词教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