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香剂量换算古今谈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天和朋友聊到制香、取药计量,发现大家对于克重换算并不确切了解。中医抓药,做香合方,采用的皆是古制。“钱”换算为“克”,人们普遍采用的换算方式是500g(1斤)÷16(旧制十六两为一斤)÷10(旧制十钱为一两)=3.125g(1钱),一些中医院校教材中也是这样的,实际上,这个换算方法也是有纰漏的。
  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一斤基本在595g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g一斤改为500g一市斤。
  还应特别指出,1929年和1959年的改制中,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仍袭旧制不变。这样,从明代到1979年,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5÷16÷10,1钱约等于3.72克。
  4钱是14.88克,3钱是11.16克。
  但也并不是所有香方都可以按照595÷16÷10,1钱约等于3.72克的换算方法来计量,以我所见还是要分析是什么时期的香方和它本身的计量方式,自古以来我们的斤两换算还是有变化的。
  比如:
  1.秦至三国计量单位:斤,两,铢,累,黍,钧,石
  (1)秦时重量换算:
  1斤=253g 1两=15.8125g 1分=3.9531g
  1铢=0.6589g 1累=0.06589g 1黍=0.006589g
  1钧=7590g 1石=30360g
  (2)西汉时重量换算:
  1斤=248g 1两=15.625g 1分=3.9063g
  1铢=0.6510g 1累=0.06510g 1黍=0.006510g
  1钧=7500g 1石=30000g
  (3)新朝重量换算:
  1斤=245g 1两=15.3125g 1分=3.8281g
  1铢=0.6380g 1累=0.06380g 1黍=0.006380g
  1钧=7350g 1石=29400g


  (4)东汉时重量换算:
  1斤=220g 1两=13.75g 1分=3.4375g
  1铢=0.5729g 1累=0.05729g 1黍=0.005729g
  1钧=6600g 1石=26400g
  (5)三国时重量换算:
  1斤=220g 1两=13.75g 1分=3.4375g
  1铢=0.5729g 1累=0.05729g 1黍=0.005729g
  1钧=6600g 1石=26400g
  2. 晋以后计量单位:黍,铢,分,两,斤
  10黍=1铢 6铢=1分 4分=1两 16两=1斤
  (1)晋代重量换算:
  1斤=220g 1两=13.75g 1分=3.4375g
  1铢=0.5729g 1黍=0.05729g
  (2)南北朝重量换算:
  ①南朝重量换算:(包括刘宋、萧齐、萧梁、陈朝)
  1斤=220g 1两=13.75g 1分=3.4375g
  1铢=0.5729g 1黍=0.05729g
  ② 北朝重量换算:
  a.前期:(北魏)
  1斤=330g 1两=20.625g 1分=5.15625g
  1铢=0.8594g 1黍=0.08594g
  b.中期:(北齐)
  1斤=440g 1两=27.5g 1分=6.875g
  1铢=1.1458g 1黍=0.11458g
  c.后期:(北周)
  1斤=660g 1两=41.25g 1分=10.3125g
  1铢=1.7188g 1黍=0.17188g
  (3)隋代重量换算:
  大制:1斤=660g 1两=41.25g
  1分=10.3125g 1铢=1.7188g 1黍=0.17188g
  小制:1斤=220g 1两=13.75g
  1分=3.4375g 1铢=0.5729g 1黍=0.05729g
  3.唐代计量单位:分,厘,钱,两,斤
  10厘=1分 10分=1钱 10钱=1两 16两=1斤
  唐取平均值667g
  大制:1斤=667g 1两=41.6875g
  1钱=4.16875g
  1分=0.416875g 1厘=0.0416875g
  小制:1斤=222.333g 1两=13.8958g
  1钱=1.38958g
  1分=0.138958g 1厘=0.0138958g
  4.宋、元、明、清时代计量单位:毫,厘,分, 钱, 两,斤,刀,圭,撮,勺,合,升
  10毫=1厘 10厘=1分 10分=1钱 10钱=1两 16两=1斤
  (1)宋代(包括辽、金):
  大制:1斤=661g 1两=41.3125g
  1钱=4.13125g
  1分=0.413125g 1厘=0.0413125g
  1毫=0.00413125g
  小制:1斤=220.333g 1两=13.77g
  1钱=1.377g
  1分=0.1377g 1厘=0.01377g 1毫=0.001377g
  (2)元代:
  1斤=610g 1两=38.125g 1钱=3.8125g
  1分=0.38125g 1厘=0.038125g
  1毫=0.0038125g
  (3)明清:
  1斤=596.8g 1两=37.3g 1钱=3.73g
  1分=0.373g 1厘=0.0373g 1毫=0.00373g
  5.中华民国:公斤市升
  1公斤=2市升
  1斤=500g 1市斤=500g 1两=31.25g
其他文献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成功,清政府吓破了胆,急令陆军大臣荫昌迅速赶赴湖北,所有湖北各军及赴援军队均任其节制;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和长江水师,迅速开往武汉江面,准备进攻武汉。  但民众似乎并不打算与统治者坐同一条板凳,就在清政府忙得焦头烂额之际,北京老百姓纷纷奔向银行用纸币兑换银洋,市面一片狼藉。10月14日,翰林徐兆玮在日记里说:“金融恐慌已极,钞票纸票纷往取现,信成银行门口以警察守
期刊
每个人的周围肯定都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特别喜欢跟你聊天,一聊天就大吐苦水。上司如何冷血讨厌,同事下级如何愚蠢懒惰,他付出很多却总有人跟他作对。  还有另一些人,在你接受领导安排的一项又一项工作的时候他们会跑过来以前辈的身份语重心长地教导你:“别那么傻!他们凭什么这样使唤人?给你多发多少薪水,值得你这样拼命啊?”  无论哪一种人,都是慢慢的负能量。为什么总有这么多人不快乐?他们为什么总用别人来折磨自己
期刊
清明过后,东风一阵暖一阵寒来得不太分明,却在一朝间染绿了树梢,任浅浅碧色于它不甚温柔的掌间上下飘忽,就像此时的一捧春茶,在水的沉浮中,慢慢打开了蝶样的诗谣。  饮一杯四月的清茗迎接拂晓,这样早早的诗情最适合品读《诗经》的味道,这成书于春秋时代的,中国第一部诗集。诗三百,恰如三千年前,一盏好茶蔚然成香。  因为是最初,所以正如大地的头一缕春意来不及细细梳理,还裹着泥土的不拘气息,潮腥带雨地沁人心脾。
期刊
爱满天下的胸怀,人生境界的追求,自强不息的奋斗,都立足于人间世界。中国人就是在这一个世界,也就是人间世界的生生死死中确立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和西方文化形成了一个重大差异。  从面对死亡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与宗教型文化的不同。面对死亡,人类感到格外惶惑,格外恐惧,因为他是有理性的存在,他意识到死亡而活着,他是走向死的生。一次,一位古罗马统帅率领着他的百万大军行进。百万大军行进,场面该是何等壮观
期刊
诗中之意非常明确,就是艺术高于一切。这个以诗言志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书法大师米芾。  米芾,字元章,生于1051年,殁于1107年,一生痴于书法艺术,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他的字,淋漓畅快、奇变纵横。传世墨迹颇多,其中尤以长卷及小品为最重。  米芾自幼即聪慧过人,酷爱诗书,尤好古人翰墨。八岁临帖,十岁即迷上碑刻。但最初几年,米芾的长进不大。为此教他的私塾先生很不耐烦,先生的态度让
期刊
卫鞅是卫国的公子,姓公孙,名鞅。在魏国国相公叔痤领导下做中庶子,公叔痤知道他有才能,还未来得及推荐他,他就得了重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公叔痤,说,你病得这样,不能主持政事,咱们国家如何是好。公叔痤说,我手下的中庶子公孙鞅年龄虽然不大,很有才能,希望你把整个国家交给他领导。魏惠王不以为然而冷笑。公叔痤在魏惠王临走的时候,偷偷告诉惠王,王上不用公孙鞅,一定得杀了他,不让他出境。惠王答应了。公叔痤又召见了
期刊
文言汉语本来是成熟语言,言简意赅,一字一意。可惜所谓白话文运动把汉语推回到幼稚阶段,用两个字组成的同义词(字)、近义词(字)甚至是反义词(字)取代原来的一个字。啰里啰唆不说,可恶的是,经常这么用,导致后世模糊了近义词的区别,互相取代乱用,甚至把反义词当同义词用,造成汉语失去了严谨的内涵,使得人们交流出现众多歧义,更使人在阅读古籍时出现偏狭,最终使得人的思维变的浅薄粗糙。  比如说“身体”。在今人看
期刊
宋代诗人陈抟是个十足的归隐者,他在《归隐》一诗中写道:“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见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在他看来,惟有归隐,才能拥有心灵自由,有充足的时间去享受最自然、最朴素、最本真的生命时光。  文学上颇负盛名“竹林七贤”,个个好酒。有一幅刻砖壁画《竹林七贤图》,图上人物广袖长衫,衣领敞开,跣足袒胸坐于竹林中,嵇康
期刊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不仅以《聊斋志异》闻名于世,而且对医术也颇有研究,著有《药崇书》《草木传》等医学书籍。在漫长艰辛的一生中,蒲松龄虽抑郁不得志,却很少生病,最后竟活到了76岁,这与他懂医术,饮药茶,有规律的锻炼和生活,始终保持了充沛的精力不无关系。他的养生秘籍,值得世人学习。  青少年时代的蒲松龄,不重八股文,闲暇时博览群书,其中包括不少医药书籍。所以,他的《聊斋志异》虽多借写鬼妖狐仙来鞭挞
期刊
决计去拜访他是因为圆光。  乙未暮春之际,在时代美术馆参加《禅心七韵》雅集,遇见圆光。圆光长身玉立,着了藏灰长衫,清秀的脸上尽是不俗之气,尽管还那么年轻,却着了老调,眼神干净清澈之外有了仓凛之气。  他修佛,听禅乐。人亦有禅意。  他知我要自驾车去皖南,便推荐了一音禅师。“您会欣赏他的,他才是真正的空谷幽兰。已隐居两年,隐在皖南深山的一山僧,陪伴的只有清风、明月、溪水、幽兰。”  我当下起意拜访,
期刊